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讀後感800字>

將相和讀後感4篇

學問君 人氣:2.31W

《將相和》這個故事出自司馬遷的《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那麼你們看完之後你們懂得什麼樣的道理呢?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看將相和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將相和讀後感4篇

將相和讀後感【一】

我上五年級的時候,老師給我們講解了《將相和》這一課,上完以後,我們不禁爲藺相如寬廣的胸懷和他的聰明才智喝彩,也讓我明白了寬容的重要性。

這篇課文主要講了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這三個小故事,在完璧歸趙和澠池之會中,藺相如因立了功被趙王封爲上卿,引起了廉頗的不滿,因此常常跟藺相如作對,藺相如爲了趙國不計前嫌,從不計較這些,並處處忍讓廉頗,藺相如的行爲感動了廉頗,使廉頗後悔不已,背上荊條向藺相如請罪,最後,兩個人成了好朋友,同心協力保衛趙國。

 

寬容是一種無聲的教育,會使傷害你的人情願或不情願地走向道德法庭的被告席,接受自己良心的審判,“廉藺相交”的故事給我們的啓迪是深刻的,倘若藺相如也是小肚雞腸之輩,與廉頗毫釐必究,恐怕強秦早就把趙國吞沒了。正是藺相如爲國家不看個人得失的寬大胸懷,感召教育了廉頗,才使他負荊請罪。廉藺的相交使秦國雖有重兵卻不敢輕易伐趙,寬容產生了意想不到的巨大作用。

古語說:“有容乃大,能讓爲高。”讓我們擁有寬容的心靈吧!你會發現,人生的道路上,你留下的是令人陶醉的瑰麗的風景。

將相和讀後感【二】

讀完《將相和》這篇文章,我深受啓發。

從文中可以看出,藺相如是一個勇敢機智,不畏強暴,以國家利益爲重的人,他面對秦王,觀察到秦王沒有誠意去換和氏璧,找到最好的理由取回了和氏璧。藺相如臨危不亂,能迅速地想出辦法應對秦王,能看出他是一個有勇有謀的人。

澠池相會時,秦王要趙王爲他鼓瑟,侮辱了趙王,藺相如見了生氣極了,他又用聰明才智逼迫秦王爲趙王擊缶,再次力挽狂瀾,維護了趙國的尊嚴!

廉頗知道藺相如升官,就想讓藺相如下不了臺,而藺相如卻說,我不應該和廉頗吵,之後,廉頗又來到藺相如府上負荊請罪。

將相和讀後感【三】

這個星期,我學完了這篇課文,從中受到了許多教益。課文透過“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小故事,表現了藺相如的臨危不懼,足智多謀和顧全大局,注意團結的品質,讚揚了廉頗知錯就改的`精神。可見團結一致共同對敵纔有利於國家。

學完以後,我想到我們的學校、班級,一個大集體,都能像藺相如和廉頗一樣,同心協力,寧可讓自己讓自己吃虧,也不要破壞了集體的榮譽,那該多好啊!平時,同學們爲了自己,而不顧班級榮譽,爲了芝麻大的小事而爭執不休,大打出手,非置人於死地不可。這樣,既破壞了班級的榮譽,傷害了同學之間的友誼,有帶來了不少麻煩,又有什麼用呢?應該像藺相如那樣寬容,讓人三分,以大局爲重,向共同目標前進。廉頗大將軍更是值得我們學習,當他知道乏緝催墾詘舊挫馴旦沫藺丞相的用意後,很是慚愧,主動上門負荊請罪。不像我們現在的有些同學,幹錯了事情,事實擺在眼前,就是不認錯,還是一意孤行,最終還是低頭認錯。

所以,我們一定要學習藺相如、廉頗的優秀品質。在和別人發生衝突的時候,要顧大局,不能光爲爭一口氣去和別人鬧意見。當自己有錯時,在指導自己的錯誤後,一定要知錯就改,決不能只認錯不改錯,不讓同樣的錯再次出現在自己身上。這樣,就能更好的保衛集體的榮譽。

將相和讀後感【四】

《將相和》講了:廉頗看着藺相如憑着一張嘴當上比他高的管位,便產生了矛盾。後來明白了藺相如的用心良苦,便負荊請罪。從此以後,他們倆成了好朋友並同心協力保衛趙國。 故事中的藺相如是個勇敢、聰明的文人,我蠻欣賞他的。在大殿內,他洞察到秦王一絲誠意也沒有,就找了個很好的理由取回了和氏璧。如果我是藺相如的話,我纔沒想那麼多,直接要秦王要回和氏璧,想必這麼做一定會被守在秦王旁邊的侍衛殺掉。看來我這個人以後在生活上吃虧,凡事都不懂得轉彎,總是很死板。例如查改錯,總是一次又一次的催着他們改錯,弄得我特煩。如果這樣做會很省力:誰沒改錯,就讓老師來教訓他們一頓。經過這次的教訓,保證他們下不爲例。如果犯事都會轉彎的話,想必我也能成爲一個聰明的文人。 而廉頗我更加欣賞他。他聽了藺相如的一番話便負荊請罪。我原本以爲當他聽到藺相如的話時,會衝到他家找他“理論”。沒想到,廉頗的度量這麼大。據我所知,大將軍一般都屬於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人,凡是聽到有人反駁他,就會用暴力解決這件事。好在這件事沒在我的意料之中,不然趙國就會引起內轟,讓秦國有機可趁。也正因爲他度量大並懂得是非黑白,才得以化干戈爲玉帛。最後兩人還成了好朋友,並同心協力保衛趙國。

最後我悟出一個哲理:一個集體起內轟,容易讓敵人有機可趁;惟有團結起來、同心協力對抗外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