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觀後感>

于丹演講觀後感

學問君 人氣:2.93W

于丹,是一位中國當代知名文化女學者。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師範大學文化創新與傳播研究院院長,下面提供了關於于丹演講的觀後感,一起來看看吧!

于丹演講觀後感

于丹演講觀後感1

于丹老師在講座中主要是強調我們中小學生在完成必修課的同時,還要懂得孝敬父母,尊敬老師,關心他人,讓每一箇中小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于丹老師首先談到“孝”。百善孝爲先,孝是中華文化傳統提倡的行爲,一般表現爲孝順,孝敬。要對生活充滿感恩的心,感謝父母,尊敬老師。孝不但是外在要求,也是內在的一種責任。

然後談到“仁”。仁就是要學會怎樣處理兩者的關係,要充滿愛心,和善待人。《三字經》裏說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意思是說,人在剛剛出生時,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但隨着各自生存環境的變化,每個人的習性就會產生差異。

教育孩子要與人和睦相處,懂得一個人的痛苦,由兩個人分擔,痛苦就減少一半,相反,一個人的快樂,兩個人分享,快樂就增加了一半,與人交往,多關愛他人,使自己健康,快樂的成長。

最後談到“自立,自強,自信”。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會直接決定人生的軌跡,孩子的成長不是填鴨式的灌輸,知識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人的經驗和悟性。不要墨守成規,按部就班,而是要在這個處處混沌喧囂的社會中,學會發現其中的有效資訊。

透過于丹老師講的這堂課,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學生最重要的並不是學習,學會做人才是排在第一位的,如果不會做人的話,就算學習成績再好,也不是一個健全的人。

想想自己,有時爸爸媽媽督促我學習,我總嫌囉嗦,有時讓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我總不情願,想到這裏,我不禁感到很內疚,爸爸媽媽爲了我,不知操了多少心,受了多少累,我還不知道感恩,總惹他們生氣,傷心,太不應該了。在這裏,我想對爸媽說:“我錯了,我以後要聽你們的話,好好孝敬你們,好好報答你們的養育之恩!”

在以後的生活中,我要改掉以自我爲中心的壞習慣,跟同學們一起快樂的學習,樹立自己的遠大目標,樂觀,向上,積極進取,做一個優秀的合格人才。

于丹演講觀後感2

我是週日才知道老師佈置給孩子的作業,看陝西四套的《中小學心理健康與學習習慣》節目,我只能透過網絡查到該節目,已經是晚上21:00了,于丹老師結合實例,深入淺出的講解給我留下了深刻地印象,同時也讓我對孩子的所作所爲進行了了深刻地反思。講座的主要內容是:關於家長如何對自己地孩子進行家庭教育,怎樣將自己的孩子教育成一個知書達理,有責任感的人。這裏提到了具有普遍現象的隔輩教育,也有大家比較關心的課外輔導班的方面,更有如何讓孩子感受來自家庭的愛,可以說,囊括了家庭教育的方方面面。  其中於丹老師透過一小事,培養孩子的責任感的做法對我的觸動最大。一般人看來,這件事本不關孩子的事,可於丹老師目光犀利,發覺這正是培養孩子責任感的一個契機,順勢對孩子進行引導,讓上小學一年級的`女兒對此事負起責任。看到這裏,我覺得臉上火辣辣的。生活中的一幕浮現在我的眼前...... 看完節目有以下幾點可以總結;

一、讓孩子主動承認錯誤,勇於承擔責任。

二、孩子的壞習慣是怎樣養成的,長輩該如何管教孩子。

三、讓孩子知道要做一個負責任的人。

四、學會自立、自強、自信

五、熱愛祖國、尊敬父母、團結纔是力量

于丹老師還強調父母不要強迫孩子參加課外班,要根據孩子地愛好,根據孩子地意願報課外班。她還特別舉了自己女兒的例子:她女兒愛好踢足球,她就鼓勵孩子去踢,在家裏絲毫不加約束。  看完講座,感觸很深,于丹老師不阻止女兒踢球,是因爲那是她女兒地愛好,這樣做表現了她對女兒地尊重。每個人都有愛好,我對孩子呢?

聽完于丹老師地講座,我的內心無比的激動,能在孩子未成年前看到這麼好的講座,我相信會讓孩子在未來少走彎路,培養孩子自強、自信、自立。

于丹演講觀後感3

週六早上八點十分,我準時開啟電視,收看于丹老師感恩教育的專題講座。我特別的感興趣,就津津有味地看起來。

于丹老師先講了一個故事《樹與人》,男孩小時候很喜歡和大樹玩耍,大樹每天都等待着男孩;到了男孩少年時期,大樹讓他摘取果子換取學費和玩具;青年時期,大樹又把樹枝給了男孩蓋房子和娶新娘;後來大樹貢獻出樹幹給中年時期的男孩做獨木舟去周遊世界。可以說大樹爲男孩付出了一切,最後只剩下了光禿禿的樹樁。當男孩成爲老人時,他想去的地方已經去過了,想看的東西也已經看過了,現在他只想和樹樁在一起曬曬太陽。聽完這個故事我忽然想到:這不就是孩子與家長的故事嗎?孩子想要什麼,家長狠下心來再貴也要達成孩子的心願。接着于丹老師講起“孝”這個字來,“孝”是中華民族的美德,百善孝爲先,孔融讓梨等很多的成語故事都與“孝”字有關。這使我想到了一個故事,在吉林的一個普通家庭中一位阿姨對她的女兒百依百順。一次,阿姨的手被熱水燒傷了,女兒正在看動畫片,她把手伸向女兒,女兒卻不聞不問,還把阿姨的手推到旁邊說:“別煩我,我在看動畫片呢!”我不禁想到了這位小女孩太不懂事,父母生養了我們,教育我們,而她卻不會感恩,我真爲她感到羞恥。

其實,生活中爸爸媽媽總是在一點一滴地關心着我。好吃的、好喝的都是讓我先吃;而剩飯剩菜從不讓我吃;髒了的衣褲、襪子只有我脫下來放在一邊,媽媽總是第一時間將它們洗乾淨;每天下班後他們又總是第一時間衝進廚房爲我準備可口、豐盛的飯菜;我有不開心、不順心的事總是向他們述說,他們會爲我排憂解難,而他們卻從未對我講述自己工作中遇到的難題、難事和不快,因爲他們總希望我每天快快樂樂地、健健康康的。

看了于丹老師的講座後讓我知道孝敬父母,從家中的家務事做起,盡一份孝心,讓父母也能夠快樂起來。

于丹演講觀後感4

今天早上,我和媽媽一起看了湖北電視綜合頻道的于丹老師的講座。于丹老師主要講了感恩主要有一個因素,就是孝。

百善孝爲先,是于丹老師說的。于丹老師還講了一個故事:從前有一個小孩,他在學校裏看見別的小朋友都有吃的,而他沒有。於是,他跑到大樹跟前,說:“大樹,別的同學都有吃的,我卻沒有,你能給我吃的嗎?”大樹說:“你秋天再來吧!”到了秋天,男孩來到了樹下,大樹也給了他吃的——一堆紅紅的果子。小男孩高興極了。

於是,他以後的秋天都到大樹那,得到一堆果實。直到小男孩青年時,他還是悶悶不樂。於是小男孩對大樹說:“和我同齡的孩子都有了房子,結了婚。可我呢?”大樹說:“你把我的樹枝都砍下來,足以讓你蓋房子了。”小男孩把樹枝砍下來,蓋了一棟房子。

一直到小男孩中年時,他還是悶悶不樂,小男孩又對大樹說:“現在和我的同齡人都有一艘小船航海去了,可我卻什麼都沒有。”大樹又說:“你把我的樹幹砍下來,做一艘船,航海去吧!”於是,小男孩砍下了大樹的樹幹,做成了一艘小船,走了。

後來,小男孩到了老年時期了。他坐在大樹的樹墩上。大樹說:“我已經什麼都沒有了,你還來幹什麼?”已經老了的小男孩說:“我什麼也不想要,只想陪你曬曬太陽。”看完後,我知道了,只有學會孝,纔有可能學會感恩。

于丹演講觀後感5

今天我看了于丹老師的專家講座,十分有感觸。她教給我很多對我有幫助的人生道理。

于丹老師的演講分爲幾個主題,分別是:1.父母應怎樣認識孩子,如何擬定合理的人生目標。2.孩子不聽話,愛發脾氣,作爲家長應如何正確引導教育。3.怎樣教育孩子理解父母、尊敬老師、懂得感恩。4.培育孩子抵抗挫折能力的重要意義。其中我最有感觸的是第2個主題。

在講這個主題的時候,于丹老師先講了一個小故事,這個小故事想必大家都知道,但它卻再一次的帶給我心靈上的震撼:從前有一個小男孩,他十分愛發脾氣。有一天,他的爸爸把他帶到院子裏的籬笆跟前,對他說:“孩子,以後你每發一次脾氣就在籬笆上釘一顆釘子。”這個男孩便照着爸爸說的去做了。第一天快結束的時候,小男孩去籬笆跟前看,他這一天就釘了30多顆釘子,他十分驚訝,怎麼自己一天中就發這麼多次脾氣呢?他自己都沒感覺到。這時,爸爸走到他的旁邊說:“要想讓釘子更少就只能學會控制自己的脾氣。”小男孩就盡力控制自己的脾氣,於是每天釘的釘子越來越少:十幾顆、十顆、五顆、三顆,終於有一天,他高興地跑到爸爸跟前說:“爸爸,我今天一顆釘子也沒有釘!”爸爸說:“那就把釘子全拔了吧。”待小男孩把釘子全拔了後,爸爸又對他說:“今天一顆釘子都沒定這固然很好,但你有沒有想到這上面的釘子孔還是會留在別人的心上的。”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要亂髮脾氣,發脾氣就像在別人的心上釘釘子,釘子孔會永遠留在別人身上的。

轉過頭來看看我,整天對家人發脾氣,媽媽督促我學習我總嫌媽媽囉嗦,爸爸讓我幹什麼我總是不耐煩,想到這裏,我不禁感到內疚:我在親人的心上留下了多少個難以磨滅的傷口啊。我要改正亂髮脾氣這個壞習慣,聽爸爸媽媽的話,做一個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