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放假>

端午節漂亮的手抄報

學問君 人氣:2.88W

端午節漂亮的手抄報應該怎麼製作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精心整理的端午節漂亮的手抄報,歡迎大家欣賞。

端午節漂亮的手抄報

端午節漂亮的手抄報(一)

端午節漂亮的手抄報(二)

端午節漂亮的手抄報(三)

外國的糉子種類:

1. 越南的糉子:越南的糉子是用芭蕉葉包裹的,有圓形和方形兩種。他們認爲,圓形糉子代表天,方形糉子代表地,天地合一,大吉大利。端午節吃糉子可以求得風調雨順,五穀豐登。陰曆端午節吃糉子。鹹糉,用糯米加蝦米、瘦豬肉、紅豆,再加半隻鹹蛋包成;鹼糉,是用糯米粉加椰絲、蝦米、綠豆包成菱形,蘸糖吃;肥肉糉,用糯米、肋條肉、蝦米、綠豆和五香調料包成,煮熟剝殼切片而食。

2. 緬甸的糉子:緬甸人愛吃糉子,但不是和端午節聯繫在一起的。糉子是用糯米作主料,用成熟的香蕉和椰蓉作餡。這種糉子香氣撲鼻,令人陶醉。

3. 柬埔寨的糉子:柬埔寨的糉子稱爲“布袋糉”,它不用植物葉包裹,而是取一個布袋,將糯米、赤豆、紅棗等一層隔一層地塞滿布袋,然後紮緊口袋蒸熟。食用時剝去布袋,用刀切着吃。

4. 泰國的糉子潑水節和雨季吃糉子,以甜糉爲主。是用椰汁浸的糯米加椰子肉、黑豆、芋頭、地瓜,用芭蕉葉包成蒸熟後再吃。泰國人包裹的糉子個頭小如雞蛋,因爲是用綠色糉葉包裹,所以蒸熟後呈淡綠色,味道十分清香。

5. 日本的糉子:在日本,人們包糉子不是用糯米,而是用磨碎的米粉,其糉子的形狀也與中國的`不同,他們習慣於包錘形糉子。稱糉子爲茅卷,在陰曆五月五日吃,是用箬葉或菰葉包米粉,成長圓柱形。

6. 朝鮮的糉子:朝鮮的糉子被稱爲“車輪餅”。人們把鮮嫩的艾葉煮後搗碎加在米粉中,再做成車輪形狀,吃時味道可口。

7. 菲律賓的糉子:菲律賓人喜歡包長糉子,風味與中國浙江一帶的糉子不同。糉子還是菲律賓人過聖誕節必不可少的食品。

8. 印度尼西亞的糉子:印度尼西亞人對糉子餡特別講究,常用鮮肉末加香菇、蔥做糉餡。吃時香滑可口,多吃不膩。

9. 哥斯達黎加的糉子:哥斯達黎加的糉子是用經過特別加工的帶粘性的玉米粉爲主要原料,配以雞肉、牛肉、胡蘿蔔、土豆等,有的還澆上牛肉汁,然後用新鮮的芭蕉葉包成扁方形。

10. 墨西哥的糉子:墨西哥人也有吃糉子的習俗,他們把糉子稱爲“達瑪爾”。主料是粗顆粒的玉米麪,用肉片和辣椒作餡,用玉米葉子或香蕉葉子包成,別有風味。有“糉子節”以歡慶玉米豐收,在節日中,家家戶戶用芭蕉葉包玉米和牛肉、雞肉、胡蘿蔔、土豆、辣椒等煮熟後食用。

11. 祕魯的糉子:祕魯人是在聖誕節時吃糉子,全家人圍坐在一起,邊歡慶聖誕節,邊吃糉子,甚至已出嫁的女兒也趕回孃家,再嘗孃家糉子的風味。

12. 委內瑞拉的糉子:每逢聖誕來臨,委內瑞拉家家戶戶包裹糉子,這已成了應節一景,屆時,連平日賣點心的店鋪也堆滿了糉子。這種糉子以玉米麪爲主料,以火腿、臘肉或香腸爲餡料,還加進橄欖、葡萄乾,用新鮮蕉葉包成長方形,每個重約半公斤,焙乾蕉葉,糉子即熟,剝開糉子,清香四溢。吃糉慶節,別有一番情趣。

各地端午的特色飲食

吃黃鱔

我國江漢平原每逢端午節時,還必食黃鱔。黃鱔又名鱔魚、長魚等。端午時節的黃鱔,圓肥豐滿,肉嫩鮮美,營養豐富,不僅食味好,而且具有滋補功能。因此,民間有"端午黃鱔賽人蔘"之說。

吃麪扇子

甘肅省民勤縣一帶,端午節這天都蒸"面扇子"。面扇子用發麪蒸制,呈扇形,有5層。每層撒上碾細的熟胡椒粉,表面捏成各種花紋,染上顏色,十分好看。這種食俗據說是由端午節制扇、賣扇、贈扇的風俗演變而來的。

吃茶蛋

江西南昌地區,端午節要煮茶蛋和鹽水蛋吃。蛋有雞蛋、鴨蛋、鵝蛋。蛋殼塗上紅色,用五顏六色的網袋裝着,掛在小孩子的脖子上,意謂祝福孩子逢凶化吉,平安無事。

吃大蒜蛋

河南、浙江等省農村每逢端午節這天,家裏的主婦起得特別早,將事先準備好的大蒜和雞蛋放在一起煮,供一家人早餐食用。有的地方,還在煮大蒜和雞蛋時放幾片艾葉。早餐食大蒜、雞蛋、烙油饃,這種食法據說可避"五毒",有益健康。

吃打糕

端午節是吉林省延邊朝鮮族人民隆重的節日。這一天最有代表性的食品是清香的打糕。打糕,就是將艾蒿與糯米飯,放置於獨木鑿成的大木槽裏,用長柄木棰打製而成的米糕。這種食品很有民族特色,又可增添節日的氣氛。

吃煎堆 福建晉江地區,端午節家家戶戶還要吃"煎堆"。所謂煎堆,就是用麪粉、米粉或番薯粉和其他配料調成濃糊狀,下油鍋煎成一大片。相傳古時閩南一帶在端午節之前是雨季,陰雨連綿不止,民間說天公穿了洞,要"補天"。端午節吃了"煎堆"後雨便止了,人們說把天補好了。這種食俗由此而來。

吃薄餅

在溫州地區,端午節家家還有吃薄餅的習俗。薄餅是採用精白麪粉調成糊狀,在又大又平的鐵煎鍋中,烤成一張張形似圓月,薄如絹帛的半透明餅,然後用綠豆芽、韭菜、肉絲、蛋絲、香菇等作餡,捲成圓筒狀,一口咬去,可品嚐到多種味道。

吃桃、茄子及菜豆

在臺灣、苗栗地區,俗傳過端午要吃桃、茄子及菜豆,可以健康、長壽。俗話說:“食茄吃到會搖,吃豆吃到老老”。另一種說法是,吃長豆是爲不被蛇咬(因長豆形狀像蛇)。吃茄子則可預防蚊子咬(茄子客語叫做“吊菜”,而“咬”,土音爲“ㄉ一ㄠ”,取其諧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