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放假>

漂亮的春節手抄報

學問君 人氣:1.28W

春節臨近,那麼漂亮的春節手抄報應該怎麼做呢?漂亮的春節手抄報是小編爲大家帶來的,歡迎大家閱讀。

漂亮的春節手抄報

  

新年的來歷

農曆正月初一,又叫陰曆年,俗稱“過年”、“新年”。這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春節的歷史很悠久,它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按照我國農曆,正月初一古稱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稱年初一,到了民國時期,改用公曆,公曆的一月一日稱爲元旦,把農曆的一月一日叫春節。

春節到了,意味着春天將要來臨,萬象復甦草木更新,新一輪播種和收穫季節又要開始。人們剛剛度過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開的日子,當新春到來之際,自然要充滿喜悅載歌載舞地迎接這個節日。

千百年來,人們使年俗慶祝活動變得異常豐富多彩,每年從農曆臘月二十三日起到年三十,民間把這段時間叫做“迎春日”,也叫“掃塵日”,在春節前掃塵搞衛生,是我國人民素有的傳統習慣。

然後就是家家戶戶準備年貨,節前十天左右,人們就開始忙於採購物品,年貨包括雞鴨魚肉、茶酒油醬、南北炒貨、糖餌果品,都要採買充足,還要準備一些過年時走親訪友時贈送的禮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準備過年時穿。

在節前要在住宅的大門上粘貼紅紙黃字的新年寄語,也就是用紅紙寫成的春聯。屋裏張貼色彩鮮豔寓意吉祥的年畫,心靈手巧的姑娘們剪出美麗的窗花貼在窗戶上,門前掛大紅燈籠或貼福字及財神、門神像等,福字還可以倒貼,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氣到了,所有這些活動都是要爲節日增添足夠的喜慶氣氛。

春節的另一名稱叫過年。在過去的傳說中,年是一種爲人們帶來壞運氣的想象中的動物。年一來。樹木凋敝,百草不生;年一過,萬物生長,鮮花遍地。年如何才能過去呢?需用鞭炮轟,於是有了燃鞭炮的習俗,這其實也是烘托熱鬧場面的又一種方式。

春節是個歡樂祥和的節日,也是親人團聚的日子,離家在外的孩子在過春節時都要回家歡聚。過年的前一夜,就是舊年的臘月三十夜,也叫除夕,又叫團圓夜,在這新舊交替的時候,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除夕晚上,全家老小都一起熬年守歲,歡聚酣飲,共享天倫之樂,北方地區在除夕有吃餃子的習俗,餃子的作法是先和麪,和字就是合;餃子的餃和交諧音,合和交有相聚之意,又取更歲交子之意。在南方有過年吃年糕的習慣,甜甜的粘粘的年糕,象徵新一年生活甜蜜蜜,步步高。

待第一聲雞啼響起,或是新年的鐘聲敲過,街上鞭炮齊鳴,響聲此起彼伏,家家喜氣洋洋,新的.一年開始了,男女老少都穿着節日盛裝,先給家族中的長者拜年祝壽,節中還有給兒童壓歲錢,吃團年飯,初二、三就開始走親戚看朋友,相互拜年,道賀祝福,說些恭賀新喜、恭喜發財、恭喜、過年好等話,祭祖等活動。

節日的熱烈氣氛不僅洋溢在各家各戶,也充滿各地的大街小巷,一些地方的街市上還有舞獅子,耍龍燈,演社火,遊花市,逛廟會等習俗。這期間花燈滿城,遊人滿街,熱鬧非凡,盛況空前,直要鬧到正月十五元宵節過後,春節纔算真正結束了。

春節是漢族最重要的節日,但是滿、蒙古,瑤、壯、白、高山、赫哲、哈尼、達斡爾、侗、黎等十幾個少數民族也有過春節的習俗,只是過節的形式更有自己的民族特色,更蘊味無窮。

  

春節發壓歲錢的由來

春節爲什幺要給孩子發壓歲錢,這裏有一個流傳很廣的故事。

傳說,古時候有一種身黑手白的小妖,名字叫"祟",每年的年叄十夜裏出來害人,它用手在熟睡的孩子頭上摸叄下,孩子嚇得哭起來,然後就發燒,講囈語而從此得病,幾天後熱煺病去,但聰明機靈的孩子卻變成了癡呆瘋癲的傻子了。人們怕祟來害孩子,就點亮燈火團坐不睡,稱爲"守祟"。

在嘉興府有一戶姓管的人家,夫妻倆老年得子,視爲掌上明珠。到了年叄十夜晚,他們怕祟來害孩子,就逼着孩子玩。孩子用紅紙包了八枚銅錢,拆開包上,包上又拆開,一直玩到睡下,包着的八枚銅錢就放到枕頭邊。夫妻倆不敢閤眼,挨着孩子長夜守祟。

半夜裏,一陣巨風吹開了房門,吹滅了燈火,黑矮的小人用它的白手摸孩子的頭時,孩子的枕邊進裂出一道亮光,祟急忙縮回手尖叫着逃跑了。管氏夫婦把用紅紙包八枚銅錢嚇煺祟的事告訴了大家。大家也都學着在年夜飯後用紅紙包上八枚銅錢交給孩子放在枕邊,果然以後祟就再也不敢來害小孩子了。

塬來,這八枚銅錢是由八仙變的,在暗中幫助孩子把祟嚇煺,因而,人們把這錢叫"壓祟錢",又因"祟"與"歲"諧音,隨着歲月的流逝而被稱爲"壓歲錢"了。這就是春節發壓歲錢的由來。

  

春節習俗

小年 ,即每年農曆臘月23或24,它是慶祝整個春節活動的開始和伏筆,主要活動有兩項:掃年和祭竈. 掃年,即掃塵,實際上就是搞家庭環境衛生。北方人以臘月23爲小年,稱“掃房”;南方人以臘月24爲小年,稱“撣塵”.這一天每家每戶黎明升起,掃房擦窗,清洗衣物,刷洗鍋瓢,實行徹底的衛生大掃除.據《拾遺記》記載這個習俗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當時先民驅役鬼,祈福安康的宗教儀式.後“塵”與“陳”諧音,故掃塵就是一掃而光陳舊的東西,這既指庭院裏的陳年老垢,也指舊歲中碰到的不快。

祭竈 ,即祭送竈神昇天.古代,科技不發達,人們奉竈神爲了控制家庭飲食的神明,認爲竈神要在小年晚上向玉帝述職,玉帝對這家的賞罰全在竈神的彙報了.祭竈的祭品中最具民俗的是“糖瓜”,一說糖瓜是甜的,可使竈神在玉帝面前只說甜言蜜語;一說糖瓜是粘的,可以粘竈神的牙,使他的壞話出不了口.祭祀時,將供奉一年的竈神像揭下,焚化,算是送祭昇天.至今民間仍有“糖瓜祭竈,新年來到”之說。

除夕 ,是指每年農曆臘月的最後一天(今年公曆二月六日),它與春節(正月初一)首尾相連。“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舊歲至此而除,新年明晨而始”,故此期間的活動都圍繞着除舊部新,禳災祈福爲中心。 除夕的主要活動有叄項:吃團圓飯,祭祀,守歲。其中最有特點的還是守歲。

守歲 ,俗稱“熬夜”,即除夕之夜,達旦不眠。傳說,遠古時侯有一種兇勐的怪物叫“年”,它每到臘月的最後一天夜裏出來吞食人畜,危害百姓。後來,人們發現它的弱點是怕火光,怕聲音,於是人們便在除夕之夜,通宵不眠,燃起火堆,焚燒青竹,使其發出爆響,年這個怪物也就不敢出來爲非作歹了。從此就留下了除夕晚上熬夜和放炮的習俗。不過,守歲還有一項重要的工作:包餃子,而且還必須包素餡的餃子,這是爲了希望在新的一年裏“素素淨淨,平安順利”。還有人在餃子裏放糖,花生等物,吃到糖者意味着生活甜蜜,吃到花生者意味着長壽。

注意,守歲還有不少禁忌,如禁掃地,過小年時,平時很難觸及的角落都要打掃乾淨,而進入除夕至大年初一早晨,即使地面再亂也不能掃,習慣上認爲那樣會“破財”。再如,禁用剪刀,禁說“沒有了”凡此種種,都是人們盼望吉祥的心理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