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讀書筆記>

幼兒園教師初中讀書筆記範文(精選10篇)

學問君 人氣:1.69W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你有什麼領悟呢?讓我們好好寫份讀書筆記,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你想好怎麼寫讀書筆記了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教師初中讀書筆記範文(精選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教師初中讀書筆記範文(精選10篇)

幼兒園教師初中讀書筆記1

《童年的祕密》是著名教育家蒙臺梭利的著作,全書分爲三大部分,介紹了兒童生理、心理各階段的發展;兒童的教育;愛的智慧;成人與兒童的衝突等等。很多部分讓我有很多的思考。

《童年的祕密》告訴我們,教育可以採用一種幫助兒童的自然發展的方式去保護和培育兒童,從而對這些自然特性產生影響。所以教育首先要做的事情是“發現兒童真正的本性,進而幫助他正常發展”。在這裏,除了環境和材料之外,某些條件是特別重要的,那便是“成人中立的特徵”。蒙特梭利創辦的第一個兒童之家,那些父母是文盲,他們忙於生計而無暇多份精力給孩子,他們的教師是毫無野心和先入之見的普通勞動婦女,這就導致了一種理智的沉靜。教師必須沉靜。他是一種更深沉的平靜,一種空白,或更好的、無阻礙的狀態,這種狀態是內心清晰的源泉。這種沉靜由心靈的謙虛和理智的純潔組成,是理解兒童所必不可少的條件。

於是,我知道了一般傳統教學法的老師與蒙特梭利教學法的老師的根本不同:一般傳統的學校,老師只是認識小朋友的行爲,知道要照顧他們,也知道爲了教育他們應該做些什麼;蒙特梭利的老師,眼前應是一位還沒有被認識、完全有待於被瞭解的孩子。站在孩子旁邊,觀察孩子。讓孩子在自理中獲取生理的獨立,在自由選擇中獲取意志的獨立,在無止盡的獨立工作中獲取思想的獨立。也就是說,我們要追隨兒童。讓“他們的生命自然地展現,就像蓮花在散發出芬芳的花香時,伸展出百色花瓣以接受陽光的哺育。

幼兒園教師初中讀書筆記2

在這本書中作者偏重於孩子能否在精神和思想上順其自然的不受傷害不被扭曲的成長,如:安安和彎腿的昂弟在搶一輛小卡車,昂弟搶贏了,把東西緊緊抱在懷裏,死命抵抗敵人的攻擊。媽媽看見安安突然鬆了手,退後一步。她正要安撫他,卻見這兩歲小娃兒端起兩隻小手臂,做出獵人射擊的姿勢,對準昂弟,口裏發出“碰碰”的槍聲,然後滿意地說:“死了!”媽媽覺得驚心動魄,只有她知道安安“殺人”的靈感來自哪裏。孩子愛聽故事,媽媽給孩子講過《小紅帽》,他就是模仿故事中獵人的動作,有了“殺人”的動機。媽媽爲了不讓孩子看到某些童話裏的殘酷和暴力,她用心去爲兒子選擇,哪些書該讓兩歲的孩子讀?哪些不能讀?她看了《白雪公主》、《阿里巴巴四十大盜》後,就自言自語起來:我怎麼能跟兩歲的孩子講這種故事?在他往後成長的歲月裏,他會見到無數的人間醜惡事,沒有必要從兩歲就開始知道人與人之間的仇恨。人的快樂童年何其匆促,何其珍貴!他很謹慎地把這些有殘酷和暴力的書移到書架上最高一格,保證她的兒子即使搬來小椅子也夠不到的地方,把對孩子有益的書放到下一格讓孩子看。從她的言行中,我們能看到,母愛的偉大。母愛,讓她理性思考。

在我們現在的社會,看看我們的孩子,週末、暑假有補不完的課、上不完的興趣班,根本沒有時間自己休閒,根本沒有時間慢慢來。每個家長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總以爲給孩子的是最好的教育,但事實上呢?我們的孩子並不快樂,他們小小的年紀真的能接受這些額外的知識嗎?孩子宛如植物,生長有個體之別,有時令之分,我們現在做的就是現代版的“拔苗助長”。曾經我思考過這樣一個問題:幼兒園的孩子真的有必要學英語嗎?在我看來肯本沒必要,有很多家長跟我交流過,孩子上了小學後經常把英語和拼音混在一起,弄得孩子非常辛苦,其實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他自然而然的就會接受很多事情,不論是作爲家長還是教師,我們都要謹記:教育不是賽跑,人生更不是,請多點耐心,給點時間,等待孩子的成長,教育是慢的藝術,教育孩子,請慢慢來。

幼兒園教師初中讀書筆記3

翻開《匆匆》這篇極富哲理的散文,我被深深地吸引住了。朱自清獨到的見解改變了我的思想,使我對生活、成敗、生命有了新的認識與感受。

《匆匆》一文讓我知道了時間的珍貴。“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裏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裏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這幾句話中蘊藏着多麼深刻的道理呀!有位名人曾經說過:“時間只是度過之後才神聖起來。”時間是最公正的裁判:它獻給勤奮者的是一條條成功的大道;留給懶惰者的是一個個失敗的泥潭,更重要的是珍惜時間,多了一份刻苦努力呀。拋棄時間的人,時間也會拋棄他。時光老人給每個人的時間都一樣多,就看你能不能珍惜他、把握他。

人生不能虛度。生命精彩與否,是由我們自己把握的。時間就是生命,把握時間就是把握人生。要讓人生如花朵般散發出誘人的芳香,就必須珍惜分分秒秒。“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匆匆》一文告訴我們要抓緊時間,珍惜時間,這樣才能使生活更充實,讓今天更精彩,令明天更美好!

幼兒園教師初中讀書筆記4

《聽那成長的拔節聲》一書中,作者尹堅勤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讀者,幼兒教師的專業發展,正如四季的自然演變,經歷着起步、提升、成熟到逐漸完善的過程。書中以豐富的案例闡述了一個幼兒教師怎樣透過讀書、參與園本教研、與他人對話、與自己對話等途徑,逐漸走出職業發展的困惑,不斷掌握教學技巧,提高專業發展水平,成爲骨幹型教師的過程。

本書共四篇,春夏秋冬的季節順序暗喻教師專業成長的不同階段。其中,春、夏、秋三篇分別針對新任職教師的崗位生存與專業起步、發展中教師的積累與學習、骨幹型教師的探索性研究與持續發展等問題進行了分析與闡述,同時就幼兒園學習型組織的環境創設、豐富多元的園本教研、參與式園本培訓、多元化教學反思、教師專業信念的改變與發展以及專業行動改善的過程等方面的內容進行了深入的剖析與指導。書中運用大量的生活化案例,透過呈現情景、描述過程、表達觀念、傳授經驗,與我們分享了作者在教師專業發展道路上的所思、所想、所感。最後一章《冬之篇》則主要就教師專業成長與發展的基本路徑、影響因素、組織機構等方面的內容進行了描述。書中的第一段講述了作者的職業生涯規劃,讀着作者爲自己從稚嫩階段的規劃一直到逐漸成熟成熟後的規劃,都值得我們的參考與學習,尤其是剛入職或年輕新教師,規劃是對自己前進方向的引領,它是一個長期的持續的積累過程,也是一個非常磨練人的意志的過程,所以爲自己制訂切實可行的發展規劃是非常必要的。

這本書之所以吸引人的是,它主張在不斷積累教育故事的過程中,讓教師體驗真實情感,獲得教育智慧,提升專業素養,明晰科學的兒童觀以及教育的內涵。書中包含作者成長中的點點滴滴,會讓同樣在教育崗位工作的我們產生思想的共鳴。

幼兒園教師初中讀書筆記5

開學之後,天氣漸漸變得涼爽,人的心境也漸漸變得平靜。閒暇之餘隨手拿起餘秋雨的《行者無疆》看了起來。作者用詞華麗,語句質感十足,其實磅礴,終於越看越愛不釋手。於是每一篇文章細細品味,暢遊其中,全然一種享受。

今天讀到了《流浪的本義》這篇文章,突然覺得想寫點東西了。每一個城市都會有一個主題,而巴塞羅那的主題則是流浪。因爲該城市的中心大街的內容沒有別的,就是來自世界各地的流浪者在這裏賣藝賣物。作者說“有人把生命侷促與互窺互監、互猜互損,有人則把生命釋放與大地長天、遠山滄海”。於是流浪成了一種開通,成立一種高貴。這讓我很有啓發。中國有句俗語“知人知面不知心”,這種觀念在廣大老百姓心中已經根深蒂固,人們在日常行爲準則中時時將它搬出來告誡自己注意提防,於是到處充斥着窺視,猜忌。這是社會的悲哀。爲什麼我們不能學學流浪者的精神,把思想放駐於高遠,讓心境馳騁於開闊,不去因爲一點小小的個人利益而過於費神於瑣碎問題。這也不失爲一種好的生活態度。

幼兒園教師初中讀書筆記6

大學畢業後感覺自己是幸運的,來到了現在工作的幼兒園,雖然自己選擇的工作和自己的專業不一樣,但感覺每天過的很是充實。有最天真的笑臉,最童真的孩子們,在他們眼裏我看到了很多單純簡單。

讀這本書的時候有一個片段記得很明顯。書中是這樣描述的:當孩子說老師等我長大以後送一幢房子給你,送一輛汽車給你,看到日阿門說話時認真嚴肅的表情,老師心裏是暖暖的,那時一種欣慰的喜悅。這不禁讓我想起了自己,自己剛剛接觸這個工作,很多地方都需要慢慢去學校,孩子學習的同時我也在學習,有很多時候自己忙起來可能對孩子要求也就嚴起來,不允許他們亂跑,亂鬧,遇到不聽話的孩子,自己也會去指責。但孩子畢竟是孩子,他們不會計較太多。記得上週給孩子上課的時候,我們班段俊澤小朋友因爲表現好,所以我表揚了他,他高興地抱住我說,老師我們家有好吃的,我想給你吃。這或許是孩子感覺到自己能給老師的最好的禮物,我心裏暖暖的很長一段時間,我都在想,孩子畢竟是孩子,不可能讓他們做一些超出他們年齡段應該完成的事情,他們就是喜歡玩喜歡鬧。

我意識到了自己是不是應該改變一下看待孩子的角度,對他們少一些指責,多一些關愛。經常表揚一下他們,吃飯時候能自己吃完不用老師餵飯了,就是進步,說句真棒!孩子可能需要的就是表揚和鼓勵。少指責一點,多關愛一點!

幼兒園教師初中讀書筆記7

李躍兒老師所著的《誰拿走了孩子的快樂》讓我瞭解到了什麼是真正好處上的用心去愛孩子,用情去感染孩子。我被書中的思想教育着,我被書中那濃得不能化解的愛融化着。

書中有一句話,讓我回味多時:“在現實當中,成人對於孩子,大都只注意他們的身體和學習,卻很少注意背後的那個心靈。他們這樣做就會像一個無情的割草人一樣把把完美的東西割掉了,把孩子天生的、完美的品質給扼殺了。這樣下去,隨着孩子的成長,他們的心理問題就會越來越多,人格、品質也會出現問題。”沒錯,關注孩子們的心靈,應當是安全防範教育的一部分,是學校教育的一部分。但是在現實生活中,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對於孩子的心靈關心卻是越來越少的,老師和家長所關心的大多是孩子的進步,孩子的退步等等。孩子真正要的是什麼,孩子的內心又是如何的,卻無人問津。

書中提到李躍兒老師在對5歲的楊一凡的教育過程中時時刻刻都關注着她。從孩子的各個方面着手,仔細觀察着孩子的每一個點滴,用心去感受孩子的真實想法。這讓我認識到在現代教育過程中,我們也要秉承着這樣的理念,從各個方面觀察孩子,觀察到孩子真正要的是什麼?從而進行適當的活動。很多孩子是內向的,他們的表達潛質常常會跟不上自身的需求,想要什麼?需要什麼?只是看着你。

我曾遇到過這樣一個孩子,他不會與人溝通,和教師、同伴之前完全沒有正常的交流,不管怎樣同他說,都無法改善這樣的狀況。這就是他,有着自我的世界,不理解別人,只有自我。這就是他,會用天真的眼神看着你,卻讓你無奈的只能發笑。應對這樣特殊的孩子,有改如何是好呢?

這個時候就需要我們老師仔細的觀察孩子,感受孩子的需要。於是我開始關注這個不講話的孩子。經過幾次的.觀察,我發現,他其實很想玩遊戲,但是他根本就不會玩,完全沒有明白遊戲規則,這樣就使得他在遊戲中無法正常的介入。

於是再一次主角遊戲時我說:“這天,我和你一齊玩遊戲,我牽着你的手,這天我是你的母親,我帶你玩,你好好看看母親是怎樣玩的,今後你也那麼玩,好嗎?”他對母親這個詞似乎很敏感,也似乎正因這個詞,他願意和我接近。我帶着他一個一個的玩,他很高興,拉着我的手,跳啊、蹦啊。第一次用別的眼神看着我,這也讓我的心頭涌起陣陣的暖風。我們來到了水果店,“你想吃什麼水果啊?母親買給你好不好啊?”“是掛”也?什麼聲音?“是掛”再一次的聲音,讓我明白我並不是在做夢,他開口講話了。“什麼?剛剛母親沒有聽清楚,再說一遍好嗎?”“是掛”想了半天,沒有明白這“是掛”是什麼。“對不起,母親聽不太懂,你能指給我看嗎?”他小小的手往西瓜上方一指,原先是西瓜。“跟母親說:西瓜”於是我開始第一次正面的和他語言交流。

雖然只是短短的言語,但是他願意和你交談了,這是那麼久以來我和孩子的第一次對話,這讓我的心激動不已。孩子的成長要靠溫暖推起的,每一次我都只是和他說,只是說,他一點也感受不到什麼,似乎我只是簡單的在和他說而已。但是透過觀察我發現了問題,於是我用行動溫暖了他的心,同時的他也用他小小的舉動來回報了我,在我心中注入一股暖流。

簡單的幾次觀察、溫柔的一次交流,讓我和這個孩子慢慢的靠近。短短的幾個音節讓我明白,什麼是從真正好處上的愛孩子、教育孩子。更讓我明白教育需要我們能夠平等地寬容地走進每一個孩子的內心世界。

在《誰拿走了孩子的快樂》這本書中,作者並不簡單要我們一心一意去愛孩子就行了,而在愛的基礎上,要有智慧的愛,愛是有很高的文化的。就如李躍兒老師所說:“作爲老師,首先,要有看見一個孩子,就愛得眼睛都拔不出來的愛心。但是光有這一點是絕對不行的,光有這一點是不能做一個合格老師的。正因這樣,你會愛得不到位甚至錯位,愛出許許多多的不好的後果。”因此,我們要用心去感受、瞭解、熟悉孩子。

李躍兒老師是個有着一顆真愛之心的作者,她是用心去感受生活,用情去滋養生活、用愛去昇華生活的一個人。在未來的教學過程中,我也要做到這一點,堅信這樣孩子們的明天會是一片燦爛的陽光。

幼兒園教師初中讀書筆記8

前段時間讀了前蘇聯著名教育家阿莫納什維利的《孩子們!你好!》一書,感覺受益匪淺。當初之所以看這本書完全是因爲被它的名字吸引,覺得書名特別的溫馨,感覺作者應該是個特別富有愛心的人,應該是一個特別瞭解學生的人。

翻閱厚厚的書本,字裏行間無不投射出愛的光芒和人本主義思想。其人道主義原則和使學生得到學習成功的快樂是阿莫納什維利最基本的教育原則,強調教師要熱愛、尊重和相信每一個學生,對他們的成功要抱有信心,使他們得到學習成功的快樂。我想,作爲一個教育者,讓孩子們時時能感受學習的快樂,品味探索和收穫的愉悅,享受成長的幸福,這應該是我們每一個摯愛教師職業者的追求。

通讀本書,時時刻刻胡被阿莫納什維利對教師職業的熱愛和對孩子們無私的關懷所深深感動!尤其第一章《前夜》給我的印象頗深。

每個孩子都是老師

要想得到孩子們對自己的愛和信任,我們首先要了解孩子們心靈的祕密,把每一個孩子都當作自己的老師和教育者,這是讓我感觸最深的一句話。想想平時,自己經常以長輩、老師自居,很少能做到蹲下來看待每一個孩子,更別說把他們視爲自己的老師了。事實上,如果要透徹瞭解每一個孩子,我們必須走進他們的生活實際,走進他們的內心深處,瞭解他們眼中的世界,這樣才能真正讀懂每一個孩子。讓我們時刻提醒自己,學會轉換角色,以朋友、甚至是學生的身份去和他們交流合作,和他們一起成長髮展。

記住每個孩子的名字

開學前的第一天,他仔細翻閱36個孩子的人事檔案,用心解讀每一個孩子,希望第一次與孩子們見面時就能叫出他們的名字,記住每一個學生。

當看到尼亞的照片,一眼就看出,她的門牙全掉了,也只許有很多語音她將很難正確地念出來。不過,這也沒關係,我一定不允許任何一個孩子譏笑她。僅僅只是一句話,僅僅只是阿莫納什維利內心的一個想法,但是卻讓人看到了他的細心倍至,他對孩子們心靈的呵護。

反思自己,雖然也留意學生的一言一行,卻從不曾如此細心關注他們的內心感受,尚不曾時時刻刻從學生的角度去考慮一切。開學前更不會去了解每一個學生,事實上還不曾知道自己的學生是誰,好在自己十分重視新學期的第一節課,期待着看到每一個孩子的笑臉,更希望他們能從內心立刻喜歡上我。

常常儘管自己也有意去記住每個學生的名字,但是由於班級人數多,所以很難立刻全都記住,最快也需要一週的時間,有時候甚至要用一個月的時間,才能逐漸叫出每個學生的名字,而當大家位置調換以後,卻經常會陰差陽錯、認錯學生。

事實上,孩子們也和我們有着同樣的想法,他們也十分看重第一節課,渴望老師能記住自己,並一下子叫出自己的名字。尤其是那些原來成績暫時落後的學生,則更希望在新的學期,讓自己有一個新的開始,希望給老師一個新的印象,讓新的同學和老師也漸漸喜歡自己。每個人都很重視自己的第一次,因此,當我們第一次與學生見面的時候,的確應該多爲學生考慮,爲每一個學生的進步和成長考慮,謹言慎行。

一封祝賀信

開學的前一週,他給每一個孩子寄去了一封祝賀信,祝賀孩子們長大了,希望自己能夠和他們成爲好朋友,希望這個孩子能和班裏其他的35個孩子也都成爲好朋友。並且詳細介紹了班級所在的位置,希望孩子們自己走進班集體,即使找不到也不用害怕,走廊裏會有熱情的少先隊員主動來幫助。

這該是一個多麼細心的老師呀!不但把每個孩子當成大人看待,而且爲孩子們考慮的如此周到,打消了他們的顧慮,使每一個孩子盼望着新學期的第一天,期待着看到自己和藹可親的朋友般的老師。

幼兒園教師初中讀書筆記9

新學期開學,會有很多變化。孩子轉進轉出,老師調進調出。最近,因這些變化引起了一位家長的訴求,着實讓我對我們家長無度的愛而感慨萬千。

事例描述:因教育局人事調動,xx班兩位帶班老師均離開本園至外園工作,在即將開學的日子裏,園長室對這一班級的孩子發了一個前期預告,告知家長這一變動,希望能得到家長的理解。在報名這一天,班中一家長還是以孩子不能接受兩位新帶班老師找到園方,反覆針對園方的這一決定表示不滿。這位家長如此的着急和處事的態度,不禁讓我深深感到如今家長工作的難做,同時也讓我想到了在《給幼兒教師的建議》中的一篇文章:要合理處理“家長投訴”。確實,現在的家長,在對待自己寶貝的獨苗的教育中,往往因爲知識的缺乏或過於溺愛,導致產生家園教養的不一致。面對這樣的問題,我們站在科學教養、爲孩子健康成長的角度上可以這樣處理:

1、正面應對:對於園方不能規避的情況,明確答覆家長回到原來狀態是不可能的。我們成人能做的就是儘快幫助孩子適應變化,而不是一味地埋怨爲何會有這樣的變化。

2、科學教導:從孩子成長的角度,幫助孩子學會正確的對待生活中突然發生的事件,並快速地適應,這是孩子今後適應社會生活的重要能力之一。當然,首先,在做到這一點前,家長要學會運用這一技能。如果家長都不能適應這種必然的變化,談何教育引導好孩子。

3、曉之以理:如果孩子確實因爲這一變化而產生強烈的不適應,那麼說明孩子缺乏一定的新環境交往能力、耐挫能力較弱、面對困難的解決能力較差,這些狀況都會影響孩子健康全面發展,教師有必要與家長在今後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加以關注並多進行適應性教育,而不是讓孩子迴避一些變化。

4、動之以情:從情感角度上理解家長焦慮的心情,並與家長共同承擔起幫助孩子的責任,多關心幫助孩子,使其儘快適應新環境、新老師。

讓家長理解教養孩子需要有技巧、需要懂方法,一味地包辦、過度地溺愛,最終受到傷害的還是自己的孩子,要相信老師專業的眼光和科學的教養方式,這樣才能使孩子健康成長。

幼兒園教師初中讀書筆記10

童年是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最完美的歲月,也許長大日後他不會記得童年發生的事情,哪怕僅僅只是其中的一件都可能不會記得,但是童年的生活、生長經歷都會影響他未來的認知、情感、思維方式。在現代一個高負荷的資訊時代,擁有一個幸福的童年是孩子們所渴望的,是家長、社會應當給與的,是一名合格的老師應當配合的。

讀了虞老師的《學前課程與幸福童年》,並結合工作這幾個月以來的實踐,主要有以下幾點想法:

一、關於幼兒園的表演區

一位學者說過,幼兒的童年是成人生活的演練。對於這句話我並不贊同,但是我認爲幼兒需要透過表演來感受、認知、明白這個他尚且不太熟悉的社會以及其中的各種行爲規範和準則。因此,幼兒園有爲幼兒創設表演的機會和條件的必要性。我所在的幼兒園比較注重幼兒的表演,在此過程中,我思考了這樣一個問題:如何將表演真正有效的融入到小班活動中?小班幼兒年齡尚小,語言、動作、表情等發展尚屬於初始階段,我認爲該階段幼兒的表演更多的是情感的投入。其中,表演能夠分爲兩大類:一是根據教師帶給的素材進行表演。教師能夠透過準備充分的表演材料以及好的劇本,讓幼兒去感受,從而將自己的真情實感融入其中。在這類表演中,主角的選取應當尊重幼兒的自主選取,並且隨着活動的進程能夠進行轉換、改變。一個劇本是否好,就應觀察幼兒的表現。如:我們班有一個劇本大約一個月沒有進行表演了,一個幼兒問我,“老師,我們怎樣不表演XXX啦?好久沒有表演了。”我問:“你還想表演那個嗎?”幼兒很用勁的點頭,說,“恩!”因此,我覺得,一個經典的劇本就應讓大多的幼兒想要去表演。

二、關於課程設計

書中提到“在觀察和了解幼兒的基礎上,設計貼合班級和幼兒園實際的課程,就應是未來課程發展的基本方向。”因此,課程是“活”的,是因地制宜的。除此之外,我認爲課程設計的關鍵是關注幼兒的反饋。一個好的課程設計的基本範疇就應是幼兒喜愛的、樂於參與的課程。然而,對於課程設計中,有效反饋和無效反饋是教師應當去思考的。作爲一名新教師,在這個環節中仍有許多需要思考的地方。

三、關於幼兒教師知識

虞老師覺得,幼兒園教師知識具有廣博性,但並不是淺顯的。幼兒園課程所涉及的領域很多,音樂、美術、體育、語言、數學、自然、科技、社會、健康等方面的資料都是幼兒老師的必備知識,但這並不意味着幼兒教師的知識就是淺顯的。對於幼兒園老師來說,務必對這些資料進行深究,才能夠將深奧的知識簡單化、複雜的語言明瞭化。我剛入園的時候,在與幼兒交流的時候經常會出現“卡殼”的現象,和幼兒說着說着就不知道該如何去表達,怎樣的表達方式才能夠讓幼兒明白我的想法。這些看似“淺顯”的語言其實是需要老師去思考、錘鍊的。

學前課程的主體是幼兒,關注幼兒纔是學前課程的重中之重。學前課程應以遊戲化的方式融入幼兒的生活,讓幼兒在其中感受快樂。但並不是說就放任幼兒,任何的活動都就應有相應的常規需要幼兒去遵守,只有這樣幼兒才能夠更好的參與活動。並且,幼兒園的所有活動都需要家長、社會的支援和配合。只有三者相互配合、相互支援才能夠給幼兒一個幸福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