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讀書筆記>

蘇東坡傳讀書筆記

學問君 人氣:1.53W

下面是本站爲您提供的是蘇東坡傳讀書筆記,需要的朋友請您對下文進行參考!

蘇東坡傳讀書筆記

蘇東坡傳讀書筆記範文一

what is in a name?

容我用莎翁這句著名的話開頭,what is in a name? 在人類的幾千年的發展史上,我們仰望過無數光彩奪目的人物,在中國幾千年的文明裏,我們也拜讀過太多似流星般燦然閃亮的傳奇。然而,一千年過後,脣齒輕啓間流瀉出不經意的微笑,虔誠地誦讀這個名字,蘇軾,彷彿還有一種奇蹟。

what is in his name? 我們大可以去故紙堆裏翻找他的筆跡,去傳說裏追隨他的身影。可那是蘇軾麼?在陰沉的天氣裏,在滿目的第N手資料中擡頭,我忽然想起了蘇軾。

然後笑了。

蘇軾在哪裏?

前幾天親戚在家裏做客,姨媽吃的開心就找媽媽討教方法。媽媽笑說我哪裏有什麼方法,不過蘇門弄斧。然後我們幾個一起恍然大悟:蘇軾的東坡肉?媽媽連連點頭:是喲是喲。彷彿聊起蘇軾就像聊起隔壁那個拄着柺杖,杖上掛着酒葫蘆的老丈。

這個人老跟佛印過不去,結果每次都是自己吃虧。他還跟妹妹鬥嘴,結果妹妹反諷說:去年一點相思淚,至今尚未到腮邊。然後他跟王安石也開玩笑,輕鬆大膽地就跟他和路邊的農夫開玩笑一般無二。蘇軾這個名字,提起來在想起悲憤之前總是先引起會心

的微笑,就好像我們到了餐館經常忍不住要點東坡肉一樣。 他不願用那狼毫寫千古文章,倒沾沾自喜地總結起燒肉大法:洗淨鍋,少著水,柴火罨煙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說完了自己得意洋洋地繼續,啊呀,一大早起來打兩碗肉俺一個人大塊朵穎,多來勁兒呀。——他倒不怕高血脂。

現在,我一邊兒寫這個老頭,一邊兒自己吭哧吭哧的樂。他達時也欣然,貧時也陶然。在人生的舞臺上他飛揚跳脫,快活無辜地像一個玩水的孩子。我有充足的理由相信他得到了無邊的賜福,他了解人生的磨難和無可奈何,對此他不投降也不戀戰,安詳從容地教暗處的宵小也無地自容。所以連他的敵人都得承認,想證明蘇東坡有什麼壞心那可真難,沒人會相信。蘇東坡傳讀書筆記但他也絕非是道貌岸然,仙風道骨之流,事實上他跟道貌岸然相去千里。大家坐而論道的時候他樂呵呵地說:皆不足道,難在去欲。還一本正經的記在筆記裏,絕無遮遮掩掩的意思,倒說自己覺得怪有趣的。他跟風塵女子農夫漁人做朋友,並不把自己的才華當作什麼了不起的東西。他不做壞事,所以被關起來了也照樣呼呼大睡,跟在家裏一樣。 在衣香鬢影的大背景之下,蘇軾一邊回絕正常的社交邀請,然後又恐怕別人不知道一樣寫詩記之,以示自己其實並沒有重大的約會在身,直白的表述近乎讓人難以接受。他一生坦坦蕩蕩,無不可對人言,然後他又明白自己真是不可救藥。

林語堂寫蘇東坡開始於洋洋灑灑的論述,他的個人魔力,熠熠生

輝的才華和人格魅力。但是我覺得我喜歡蘇東坡超過了喜歡一首詩一闕詞,超過一幅畫一堂字。我喜歡蘇東坡不僅和他的藝術才華沒有絕對聯繫,甚至和他的道德水準亦沒有因果關係。

他是蘇東坡,縱觀中國上下五千年,我們有阮陶,有李杜,有唐伯虎紀曉嵐。我們有的是文人騷客,有的是山野隱逸的世外高人,亦有的是忠臣良將。可是拿蘇東坡來看,似乎總有那麼一點點不同。他不完全避世,他也不樂意走文死諫的血色大路;他寫詩畫畫兒,可是也願意抗個鋤頭跟目不識丁的老農聊天;他就是有那麼一丁點兒的不同,每次你要把他分門別類地放到什麼綱什麼目底下去,這個老頭就笑容滿面地看着你,然後你又想起來,且慢,他貌似好像也許並不適合這個綱這個目。

他到底是誰?他就是蘇東坡。終其一世他彷彿老是那個眉州的少年,眉目清朗,若無其事。

記得林語堂曾說,中國文人既是道家又是儒家。他們得意時盡忠盡孝,以大儒的入世標準來要求自己。而他們失意的時候則忘情于山水之間,以道家的出世思想安慰自己。如果蘇東坡的一生停在烏臺詩案之前,停在黃州之前,那麼他也許只是無數文人騷客之中的一名,也許他在順境裏寫過一些意氣風發的佳作,也許他在坎坷中會發出世人皆醉的浩嘆。不過如果是那樣,那麼他只是蘇軾,不會成爲蘇東坡,他的名字不會被文人騷客,村夫農婦一起牢牢記住。

蘇軾寫過一首詞,用來概括他的一生再恰當不過:莫聽穿林打葉

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一句“一蓑煙雨任平生”,說來瀟灑,若真考量起來,恐怕也只是他的嚮往。

蘇東坡傳讀書筆記範文二

我讀的《蘇東坡傳》是林語堂先生寫的傳記。全書按照蘇東坡的人生經歷分成四卷:童年與青年、壯年、老練與流放歲月。作者對蘇東坡的生平逸事及所作辭賦進行解讀,從而分析蘇東坡的`心理性格。

縱觀蘇東坡一生,只能對其才智讚歎不已:而其言行、詩詞、幽默,無一不是其才智的體現。

蘇東坡是幽默的。某次與王安石談及王之所謂“字源學”時,引用《詩經》中“鳴鳩在桑,其子七兮”,並父母共九隻鳥,以王安石的方式來向其解釋爲何 “鳩”爲“九”、“鳥”二字合成,實爲嘲諷;後某次更戲謔王安石曰“‘波’若是‘水’之‘皮’,則‘滑’就是‘水’之‘骨’了。”即使在被貶至缺醫少藥的海南之後,對朋友僧人蔘寥的關心,他仍在回信中說“但若無醫藥,京師國醫手裏,死漢尤多。”以此來告知朋友不必擔憂。

蘇東坡是熱愛生活的。其餘不必說,僅在美食方面,就有軼事、傳說數樁。他自己研究烹飪之法、自己釀酒,更是留下了“東坡肉”、“東坡壺”以傳後世。他在詩詞中,也多次提及美食--“無竹令人俗,無肉使人瘦,不俗又不瘦,竹筍燜豬肉”、“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等等,不一而足。 蘇東坡是感情豐富的。他的《江城子》一詞,“十年”,對其亡妻寄以情思,與其“大江東去”風格迥異,悽婉哀傷。在朝雲因瘟疫早逝後,他在《朝雲墓誌銘》和《悼朝雲》一詩中,均表達了深切情愛與傷痛,後來更在《西江月·梅花》一詞中,以梅花象徵朝雲,既似寫花,又似寫人。

蘇東坡也是幸福的。他一生交友無數,知己遍天下,兄弟情深,妻妾對其關愛有加。儘管不如意事衆多,如朝雲笑言其“一肚子不合時宜”,但他的生活又怎可不稱爲過得快樂呢?

蘇東坡是剛直的。儘管有過數次因詩而被捕、受審,但他仍然不改犀利詞風。好友劉恕罷官出京時,他寫詩諷刺“羣烏未可辨雌雄”,後又寫“猶誦麥青青”,對官場榮耀表示鄙夷之意。在某次剛剛被釋出獄後,即寫詩兩首,隨後自己也擲筆笑道“我真是不可救藥!”。

作者曾經也這樣描述過:“一個高明的政客必然要精通一條藝術手法:那就是要多說話,但內容必須空洞。”這很好理解,如果你的存在不會對那些帶頭人物有所威脅,那你就不會引來不必要的麻煩。“高明的官員永遠不說出什麼,但只要否認。高明的官員必須深有休養,長於說‘無可奉告’‘閣下聽說,誠然不錯!’ 這樣便大有前途了。第二條,他必須討好朋友。第三條,當特別提防開罪他人。守口如瓶,低聲而斯文,使人高興的竊竊私語,早晚會積勞成疾,因公殉職。”作者說這就是朋黨之爭時政治之中的規則。顯然,蘇東坡已一一犯規了,但這並不是他不明白這些“祕訣”,實是因爲他的本性就是如此,他的本性就是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俗話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更何況這些本性是值得歌頌的。蘇東坡就是要做到說話做事都要對得起天地良心。當朝雲產下一個男嬰之時,蘇東坡也曾寫到: “惟願我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也許他知道,這許許多多的災禍,全是由於他的才智。但我想,這更是因爲他本性中的明辨是非,實事求是到死都未曾泯滅呀!

雖然後世美譽甚多,但是蘇東坡留給我的印象,仍然是多面的,豐富的,有血有肉的。他不是神,他不是完美的,他也曾經想要自殺,他也曾經在文字獄中承認莫須有的罪名,他也因爲高調而得罪了不少人,這些政敵們出於利益和妒忌對他進行了無情的迫害。但他,絕對是一個健康的人。他不偏激,儒釋道在他的身上有着完美的融合。他有儒家的進取,正義,也有佛道的灑脫出世。他即追求長生不老,健康長壽,也不放過品嚐美味的機會。他有文人的優點,卻沒有文人的酸腐和清高之氣,反而和勞動人民打成一片,更在黃州這個苦寒之地親自開墾,做一個躬耕的農夫。

前面提到了的都是我對蘇東坡的整體感受,全書共分爲四卷,而卷三“老練”在我看來就是他內心真正的平靜。 蘇東坡在寫詩做賦、當官之餘,修行瑜伽、佛教、道教等,與其弟子由交流,頗有心得。然而,他留有自己的見解,把各家思想融合併用於自身。蘇東坡傳讀書筆記一般的,一個人需要有信仰來支援他的靈魂,有追求來引導自己的道路,有理論來化解自己的憂愁,有動力來使自己奮鬥。對於東坡這一個兩遭貶謫遠遷的人,這些使他思想境界更高的理論更爲完備吧。

年輕時,他繼承了父親蘇洵的狂放不羈。他寫諷刺詩、寫訴狀、寫奏章勸皇帝改變觀念,因而遭受打擊。在被貶謫後,在向南的漫漫長路上,在南方的蠻荒之地,在一個個不眠之夜,他參悟了生命的真諦。

“出輿入輦,蹶痿之機。洞房清宮,寒熱之媒。

皓齒娥眉,伐性之斧。甘脆肥濃,腐腸之藥。”

這三十二字警告,是他寫給自己晝夜觀看的。“失去人間美好東西的人,才感覺得到人間的幸福。”在一次次的頓悟中,“他諷刺的奇酷,筆鋒的尖銳,以及緊張與憤怒,全已消失,代之而出現的,則是一種光輝溫暖、親切寬和的詼諧,醇甜而成熟,透徹而深入。”

除去對蘇東坡的生平記述,林語堂先生的《蘇東坡傳》也極其富有文學韻味:

西湖的詩情畫意,非蘇東坡的詩思不足以極其妙;蘇東坡的詩思,非遇西湖的詩情畫意不足以盡其才。一個城市,能得詩人發現其生活上覆雜的地方性,並不容易;而詩人能在寥寥四行詩句中表現此地的精粹、氣象、美麗,也頗不簡單。

蘇東坡能夠到處快樂滿足,就是因爲他持這種幽默的看法。後來他被貶謫到中國本土之外的瓊崖海島,當地無醫無藥,他告訴朋友說:“每念京師無數人喪生於醫師之手,予頗自慶幸。”

蘇東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是他留給我的,是他那心靈的喜悅,是他那思想的快樂,這纔是萬古不朽的。

蘇東坡今生的浩然之氣用盡。人的生活也就是心靈的生活,這種力量形成人的事業人品,與生命俱來,由生活中之遭遇而顯示其形態。正如蘇東坡在潮州韓文公廟碑中所說:“浩然之氣、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隨死而亡矣,故在天爲星辰,在地爲河獄,幽則爲鬼神,而明則復爲人。此理之常,無足怪者。”

蘇東坡傳讀書筆記範文三

蘇軾傳》是蘇軾研究專家王水照和崔銘合著的一部書,四十五萬字,去年才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這書寫得很好,但這卻是一部不好寫的書。蘇軾一生經歷豐富複雜,著作多,面廣,這是難點之一。還有,就是有林語堂的名著《蘇東坡傳》在前面比着,那書寫得那麼精采。

我讀《蘇軾傳》,覺得全書對蘇軾的評價,大體與《蘇東坡傳》相似,林氏的概括即所謂:“是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等等。《蘇軾傳》大體是以這種評價展開的。不過書的副題《智者在苦難中的超越》又表明作者們是極力從蘇軾生活經歷來理解和描寫他的。因此這書自有它的不容忽視的特點。一,它嚴格按編年敘事,而且強調蘇軾作爲作家的一個方面。全書將蘇軾的詩詞文章貫穿它的一生,對比看起來,《蘇東坡傳》就不是這樣,它要照顧英美讀者的理解力和趣味,詩文不能多引;它使用的傳說故事更多,也佔更重要的位置。因此,這本《蘇軾傳》對讀者從蘇軾小說詩歌文學作品瞭解他的生平,是更有益的。在敘事中展開對小說詩歌文學作品的闡釋,而且闡釋得極好。在此,就表現出王水照先生對蘇軾小說詩歌文學作品研究的功底非凡,在傳記裏應用隨心自如。蘇軾的心事、文思,與天下的政事,交織一起,所以合了“在苦難中的超越”,而且是一位“智者”的超越。沒讀過蘇集的讀者,從《傳》中引用的大量詩、詞、文中,特別是從並不常見的隨筆、短箋中,能領略的,真是不少。二,林語堂酷愛蘇東坡。林寫的是文學性更強的小說詩歌文學作品,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是散文創作。當然林氏有他充分的歷史材料證明,而我總覺其着眼點在於蘇東坡的人格,而且是作者喜愛的人格。而《蘇軾傳》則更帶有學術性。它更全面,更講究論證。的確,蘇軾的風流瀟灑,幾乎是天成。但是,環境也造就它。不論從小說詩歌文學作品看生平,還是從生平看小說詩歌文學作品,都不單有瀟灑風流,而且有個人的痛苦和人民的苦難。烏臺詩案中國最可笑的文字獄之一後被貶黃州,是蘇軾生活的關鍵一步。在林、王二傳中,都重點寫。餘秋雨重要散文《蘇東坡突圍》也選這一段來寫。蘇軾的人生和他的小說詩歌文學作品,在此都是一個高峯。對這一段生活,《蘇軾傳》無疑寫得更豐富。它把痛苦和苦難展示得更充分,以至於驚心動魄。苦難充分,“超越”纔有力。林氏過分地渲染了蘇東坡在苦難中的樂天、快活,甚至把他在“烏臺詩案”裏受審時的屈辱與痛苦也說成“有趣”。《蘇軾傳》

則把黃州生活寫得更令人可信。比如當時蘇軾在許多信裏反覆叮囑友人“看訖,火之”,“傳聞京師,非細事也”。他是驚弓之鳥了。他在黃州又看到生平所未見的民間疾苦,苦日子也嚐到。在此有一點不可不提。蘇軾在黃州時寫過許多信,其中有一封是給他的朋友也是政敵章忄享的信中對已往表示悔過。林傳說,是 “一封非常貼切的回信,悔過之意,溢於言表”,是“再得體不過”,簡直可請皇帝過目;言外之意是應付,巧於周旋而已。而王著則以爲“可能夾雜着個人求助的動機”。我以爲寫得較真。王著此是全面反對新法了。這似乎順理成章。王著寫出的詩人,更復雜、真實些。三,關於王安石變法,林氏的否定也許太簡單化。而王著則更客觀些。關於蘇、王二人,當然都是大作家,蘇比王高。此書提到變法時,曾對比蘇、王的見解說:“無論是思想的高度,還是目光的遠大,蘇軾都無法與一代名相王安石相提並論”。這也是客觀的。此書在王安石身上着墨不少,而且是從王安石與蘇軾的交往中寫的,重頭文章在王安石罷相以後。蘇軾在金陵訪王,政敵又成文友,舊懷盡釋,論文極樂。那一大段就寫出北宋文人的大度風雅,更寫出兩位大作家的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