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讀書筆記>

《塵曲》讀書筆記

學問君 人氣:9.71K

年少時我們總渴望變得強大,總渴望成爲一個堅強的人,更是渴望自己能夠與整個世界對抗。當我翻開,七堇年的這本書——《塵曲》,我才發現,我也一直跟着她的足跡,去遊蕩了,卻很久,很久沒有在書裏行走。

《塵曲》讀書筆記

當我看到這篇序,《遲到十年的回信》,我知道,我將會在一個很久遠的故事裏,去尋找,追求一種情愫。序裏這樣說道:《塵曲》是一本孤獨者得告白。也許真的是這樣,一個孤獨者,在一個漫長的路上漂泊着。

父親於你我心裏都是慈愛的眉目和背影。你總變換方式來體現你對父親的熱愛。每次看到那個背影裏的孤獨,你像是懷舊的人那樣滿目蒼夷的想要看到他的臉,想要得到他的擁抱,哪怕只是一個沒有深情的關懷。不,我想父親於你總是深情的,即便他拋下你與母親的誓言,那回轉的門聲啪啪作響,卻總是藏着他離開家時對你的那一深情凝望。親愛的新疆,我想看到那個童年的夢,和父親的凸起的額。

而母親,於稻城中的那孤獨的羽毛般的樹,外表堅強內心卻脆弱。於路上遇到的那場大雨,外表磅礴內心卻細膩。我知道,年少多情的我而言,不知讓母親重複了多少的舊時光,她寄予我的只是心裏的小小心願。而我卻不懂得博愛。後經歷幾多追逐戀慕,淺嘗過人與人之間的交際。才深知母親於我,是如此的無私。想來也就心生荒涼,像稻城那些羽毛般的樹,在寬闊的時空裏抵禦着風的來襲。而人生也如此,須在荒涼中感知,須在荒涼中走出繁華的風景來。作爲行旅人,便足矣。

我多想在採光不太好的屋子裏再與老人閒談幾語,與朋友再一起踏過那段泥濘的路途,我想這一次,絕對不會再踩進稀泥裏。想與朋友看看瀘沽湖的藍色風情。突然覺得,旅行又是如此的難忘,想到十九歲走過的腳步,與朋友戀戀不捨的笑。我不知有多遠,只是一味的`向前走。像生命最光華的地方去。就像伊斯坦布爾秋天,捷克布拉格的廣場冬晨,奧地利的沿途大雪,維也納的中央公墓,傳奇的香港,國境之南臺灣。旅行者定了一條路,從來不問那條路有多遠。而這,於我在路上,所謂旅行的意義。

坐在臺燈下,執筆寫字。沉默如謎的呼吸聲,漸漸充斥着整個屋子的安靜。寫給最後一天的二十歲的自己。你寫青春,寫死亡,寫夢想,寫人生。你說,既然是喜歡夢想的人,那就夢下去,不要醒。我深知這是爲自己的人生找尋最後的希望而產生的想法。我也知現實與希望總是背道而馳,而這對於你,只是夢斷人生,望穿歲月的回憶吧。你像是一個塵世熟稔命途洞穿前世後路的人,與街道中行人檫肩而過的一瞬間,便猜測完她的人生。你說這樣的人生軌跡,蒼白無力,空洞無味,切記自己懂事以來不要淪落與這樣的人生,,可是卻過了二十年。我突然有些難過。何嘗不是與你一樣,這樣蒼白無力的過了二十年。如此渺茫與空洞。是啊,再怎樣瘋狂,再怎樣不可一世,玩世不恭的態度終將被現實吞噬,那些年少無知的回憶,那些單車校園的歲月,足以抹平我們今後回憶的痛處,在成長中漸漸沉默,漸漸成熟,於你於我,都是一種悵然。

而今眷戀生世,朝朝夕夕孑然又繁華,有幾滴好酒般的故人之誼,有幾曲驪歌般的殷切思戀,來人照我笑靨,去者不引我悲痛,復有何求。

諸那句話:在經歷了那些公路,火車旅行,約會,和年華之後,你將以死比生更加值得而告終。

故事裏,你是作者又是導演。爲我展現了一場深情的人來人往。倘若是愛情,無關與年齡,長相,甚至是性別。也就這般愛情,是最傷心和最真實的人來人往吧。我想這兩代人的愛情觀,除了和世代有關,再有就是內心世界吧。人本就屬於個體。一個人的內心世界有多大,只有自知。所以我哀婉葉微青的人生。也懂得世事無常,而她也無法逃避。我更憐惜餘生的年少。如此荒唐般結束了自己的年少時光。而上一代人的處事爲人,直接影響了下一代的孩子。所以餘年生得一臉俊美,也是應該。而他的性格以及性取向的不一,也無外乎。康宇這個少年,我也不知道他的性取向。因他做的事情,在與蘇予的戀愛的前提下,你可以對他做的事情歸結爲少年對性的好奇,或者只是對餘年深情的友誼。可是當歲月漸漸成爲歷史,曾經的少年也慢慢成熟起來,而康宇的性取向也開始漸漸浮出水面。這兩個少年的人生,沒有絲毫的意外,就這樣開始了。可是面容卻如此慌張,好像還沒準備好,還沒來得及問問自己可不可以。

和你這麼多年,想自己左手握着右手那樣熟悉,但一刀砍下去,還是會痛。少年之間的戀愛就是這般的直接,熱烈。想想也是,這世界,這人生,不是這麼過,就是那麼過,終歸灰燼,遲早而已。所以我對他們有些同情。而餘悅則患暴食症,像是上了癮。龍頤則是賭癮,他們的人生,就是一場不大不小,也不好戒掉的癮。

你用不同的人稱寫了一家三口人的三個不同的故事。每一個故事都獨立又銜接得當。回想一下我的人生,像餘生那樣,好多事情好多人,都淡入了光陰,我不復記憶,亦沒了牽掛。謝謝你,堇年。給我講述了這麼一個美好又悲傷的故事。就如你說,人世萬物,因緣和合,諸行無常,你奈它何。

與生命的慷慨與繁華相愛,即使歲月以刻薄與荒蕪相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