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讀書筆記>

《麥田裏的守望者》讀書筆記範文1000字(精選5篇)

學問君 人氣:3.03W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書筆記了。怎樣寫讀書筆記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麥田裏的守望者》讀書筆記範文1000字(精選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麥田裏的守望者》讀書筆記範文1000字(精選5篇)

《麥田裏的守望者》讀書筆記1

歲月匆匆而過,走出校門踏進工作崗位,作爲一名老師,由於角色的轉換,開始漸漸模糊了年少時自己經歷過的彷徨、掙扎與矛盾,開始無法感同身受的瞭解學生的內心世界。重新品讀《麥田裏的守望者》,一個16歲男孩的孤傲與守望,也許是他,也許是我們,能夠從故事中找到一些熟悉片段。

16歲的霍爾頓·考爾德出生於一箇中產階級家庭,和所有的父母一樣,逼迫他好好學習,成爲一個優秀的人。但是霍爾頓卻並不這麼想,成年人的世界在這個男孩的眼裏是充滿虛僞與欺騙的,他的善良、真誠讓他變得格格不入。無力改變現狀,卻又不得不對現實妥協,他的性格複雜而又矛盾,在學校第四次開除他時,不敢回家的霍爾頓來到了紐約,漫無目的遊蕩了一天兩夜,與理想相差甚遠的現實世界讓他充滿失望,最終他選擇走進精神病院,故事也就此結束。

“我將來要當麥田裏的守望者,有那麼的一羣孩子在一大塊麥田裏玩,我呢,就在那懸崖邊,我的職務就是在那守望,要是有哪個孩子往懸崖邊來,我就把他捉住。”霍爾頓想守護的,是孩子們的天真與單純,避免他們落入成人世界的懸崖。閱讀《麥田裏的守望者》是一個漸入佳境的過程,值得讀完之後認真的回味。和書中的世界一樣,現實社會的贓污不堪會磨損掉少年的心性,一次次被現實擊潰的心理防線,也許會成爲在前行路上的鎧甲,但是也會成爲沉重的負擔。我們可以看到,霍爾頓渴望純淨的世界,離開喧譁浮躁的地方,找尋生命中的麥田,過簡單的生活,但是最後卻不遂人願,他無力與現實抗爭,難以實現自己的願望。

16歲,一個充滿未知與驚喜的年紀,主人公霍爾頓的形象成爲青春期孩子們的代表,樸實、善良卻又離經叛道。從他的經歷中可以看到他與世界的代溝,也可以看到理想與現實的差距。曾經的我們也許和他一樣,對世界充滿想象和好奇,最後他走進了精神病院,而我們走入了“懸崖”。一場成熟和理想的博弈,一段孩子與成人的代溝。作爲一名教師,以成年人的視角閱讀此書,收穫的另一份心得感悟。我們是不是該守護孩子心中的那片“麥田”?還是要將他們推入“懸崖”?霍爾頓的故事是文學作品中將心理活動進行誇張的處理,但是回到現實生活,比和世界抗衡更重要的是建立內心的信念理想,在物慾橫流的世界中尋找一片能夠讓心靈棲息的地方,幫助孩子們建立信心,也要給予他們闖蕩世界的勇氣。從書中透視孩子的內心世界,更應該關注他們的.心理健康與思想維度,及時引導,及時排解心理問題,在成長中一點一滴的變化,保護他們純真的想法,也要讓他們看到世界的真相。《麥田裏的守望者》這本書,帶給我更多關於自身職業與生活的揭示和反思,也可以透過書中的世界,審視人生,尋求生命的真諦。

《麥田裏的守望者》讀書筆記2

那天去朋友家,我從書架上的一堆書中挑了一本很薄的書,名字叫《麥田裏的守望者》,在我拿起這本書時,我沒有想到這麼薄的一本書會對我產生這麼大的影響,使我感觸很深,我覺得這本書的故事內容和敘述手法都很新穎。

《麥田裏的守望者》是美國作家塞林格帶有自傳性質的一部小說。小說主人公霍爾頓因5門功課中的4門不及格而被學校開除,但他又因種種因素而無法回家,於是在外漂泊流浪了兩個多星期,他原本打算到西部去,但因妹妹菲比的跟隨而打消了這個念頭。他最大的願望是做一名麥田裏的守望者,保護在麥田裏玩耍的孩子避免掉下懸崖去,但最終,他在大病了一場之後不得不再回到學校繼續上課。大病也就意味着霍爾頓的大徹大悟,意味着一個人的生活最終要與現實接軌,意味着我們的叛逆是錯誤的。

主人公身上充滿了叛逆色彩,他打架、逃課、吸菸、酗酒、等等,都是青春期孩子身上典型的叛逆特徵,他厭惡學校,以及學校裏的老師、同學等一切的人和事,他總是希望逃離現實生活而到自己理想的世界中去,卻又一次一次被現實打擊的失望彷徨,一次次的提醒着他,理想與現實之間是具有差距的。

的確是這樣,理想與現實之間存在着反差,你的理想,往往就是你在現實中無法得到卻又渴望得到的東西,現實越糟糕,理想就更美好。而理想只有透過我們的努力才能夠得到實現。小說中主人公的理想很美好也很樸素,但對於他來說,依然是很難實現的。他只是一個十幾歲的孩子,還沒有自己獨立生活的能力,因此他不能也不可能離開家離開父母獨自一人到西部去生活。小說的最後,也許正因爲作者認識到理想的不切實際,才乖乖的回到了家,回到了學校。

我認爲這本書的主人公雖然滿口粗話,讀書不用功,還抽菸、酗酒、早戀,但這些都是作者傑羅姆。大衛。塞林格爲了揭示霍爾頓受環境影響頹廢、沒落的一面,也寫出了他純樸、敏感、善良的一面。最打動我的是:他對妹妹的那一份關愛,無時不刻不想妹妹。

世界對於霍爾頓來說,全是“虛僞”、“性”這些字眼,他不願同流合污,自然也就無法好好唸書,因此他的不用功實際上是對資產階級現行教育制度的反抗。而我們生活在幸福的生活環境中,與主人公所面臨的資本主義的醜惡環境截然不同,這不僅能讓我們開闊視野,增加見識,而且使我們更積極的去面對生活。

世界是兩面的,一面是美好純潔,另一面是虛僞骯髒,只要你有很強的適應能力,就能生存下來,無論你所處環境是醜是美,這個世界,“適者生存”,無論周遭環境如何嘈雜,做自己最重要。

《麥田裏的守望者》讀書筆記3

"你看吶,煙囪在等風,郵箱在等信。你承諾過的月亮還是沒有出現,而我無眠。或者,我只是替你多愛了一夜人間。"

對於"麥田裏的守望者",我想到了稻草人,無慾無求,只是默默地佇立,接納小鳥歇息,眼裏只有他要守護的麥田。他沒有光鮮的外表,只是破爛的舊衣服或裸露的稻草,但他的內在人人都能體會:誠懇,盡職,真實。

主人公霍爾頓?考爾菲德僅16歲,在被輟學回家的途中經歷了許多事。他雖然是16歲,但已經形成了成熟的世界觀,他認爲世界是"假模假式"的。

他對問題的看法是透徹的:"有一種長得十分漂亮的傢伙,或者一種自以爲了不起的人物,他們老是要求別人大大地幫他一個忙。他們瘋狂地愛着自己,也就以爲人人都瘋狂地愛着自己,人人都渴望着替他們當差。"他對問題的看法也是獨特的:"世界上沒有一個夜總會可以讓你長久坐下去,除非你至少可以買點酒痛飲一醉,或者除非你是跟一個讓你神魂顛倒的姑娘在一起。"

世界其實是虛僞的,在很多方面,你不遵從大多數人的看法,便會被視爲異類。在應試教育下,你不去學一些你也許不喜歡的東西,就無法取得好成績;不斷嘗試的機會常常掌握在少數人手中。世界形成的秩序其實也是必然的,優勝劣汰也是大自然的規律,還有許多未知等着我們發現。你無法改變一些既定的規則,我們作爲普通人是無力的。我們不能改變世界,但我們能讓自己不去改變,樂觀往往好於悲觀。霍爾頓選擇的生活放蕩不羈,看起來就像好吃懶做的街頭混混,但不得不承認他的成熟。這樣的生活自由自在,同樣也是種生活方式,他能明白該做的事和不能做的事,追求自由又何有不妥?

其實霍爾頓深沉地愛着他的家人,他不願自己的任性傷害到父母,選擇了遲些歸家,同時他也時刻惦記着自己的手足。在外流浪的日子裏,他經歷了許多人和事,也讓讀者看到了那時社會的"假模假式".他自己也更爲成熟了,並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成爲一名"麥田裏的守望者".去守望着孩子們,幫他們遠離虛僞,守護一份純真。

黃執中說:"對善良最大的考驗,是相信別人和我們一樣善良,相信別人和我們一樣,明知有那麼多不善良的選項,卻依然選擇了善良".

從樂觀來看,世界上依然有許多值得的人或事物能給我們力量。霍爾頓也許是爲了家人,爲了不枉這一生,爲了守護一份純真而選擇守望,這樣的結果已是皆大歡喜。堅持本心,才能活出自己。

霍爾頓沒有等到心中期盼的月亮,但他依舊愛着人間,無論幾晚,依舊等待心中的月亮。

《麥田裏的守望者》讀書筆記4

在同學的強烈推薦之下去圖書館借了這本書,然後用兩個禮拜的時光把它讀完。這是本薄薄的書,只有兩百多頁,但它卻是上個世紀美國影響了一代青年的暢銷書。遺憾的是,作者塞林格這位文學大師於今年1月份辭世,很多喜歡他的讀者也只能在他的作品裏面體會零星的思想碎片了。

我個人覺得這本書,無論是是風格還是資料上都很有新穎性,也許如大家所說的,這本書有點像是作者塞林格的自傳,類似於自身經歷的講述。16歲的霍爾頓形象,就想少年維特一樣,叛逆、苦悶、彷徨、憤世嫉俗又充滿無盡的孤獨。很多時候,在社會的現實生活中,他不得不應對一個又一個的矛盾——其實,這是許多青少年成長階段普遍有的一種複雜的心理。他厭惡承認世界的虛僞和做作,渴望理想的生活、純真、善良的世界。

小說所描述的是霍爾頓被精英學校開除後由於不敢回家而在紐約停留的很短暫的幾天的光景,但在這短時光裏面我們能夠看見各種各樣形形色色的人們:在旅館裏面穿戴女裝的男人、蠻橫電工毛里斯、兩次相遇的修女、假情假意的女友薩麗等等。在他決定要去美國的西部冒險並獨身一人隱居時,他想起要和妹妹菲比告別。告別的時候,他講起了自我的理想,是要當一名麥田的守望者”:“有那麼一羣小孩子在一大塊麥田裏做遊戲。幾千幾萬個小孩子,附近沒有一個人——沒有一個大人,我是說——除了我。我呢,就在那混帳的懸崖邊。我的職務是在那兒守望,要是有哪個孩子往懸崖邊奔來,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說孩子們都在狂奔,也不明白自我是在往哪兒跑。我得從什麼地方出來,把他們捉住。我整天就幹這樣的事。我只想當個麥田裏的守望者”。

這段關於麥田守望者的描述讓我印象深刻。

成長的煩惱、生活的矛盾不僅僅僅是霍爾頓或者是塞林格生活的時代多特有的。生活在現代告訴發展社會裏面的孩子們的壓力和負擔一點也不必那個時代的孩子少。現代的教育體制薰陶下的學生們雖然很少像書裏面的主人公一樣表現的那麼極端,但在內心深處卻也都聚集了很多的無奈和急需發泄的“憤世”情緒。那麼,作爲教師、家長、學校和社會上其它人,我們要怎樣做呢?

守望,像守望者一樣呵護他們的成長,及時的給予疏導和關懷是最重要的。我們要集中精神看準我們的前方,讓那些生活在新時代的孩子們,那些早已習慣了困惑和孤獨的孩子們,不要走向懸崖。

我想,“守望”就應是一種習慣、一種智慧,同時也更就應是一種境界,一種態度。爲了孩子的健康成長,社會還需要更多的“麥田守望者”。這個麥田當二胺能夠小到一個家庭、大到一所學校甚至是一個社會。每個人,都就應爲他人追求完美生活的理想守望並在守望中成就單純而又完美的生活。

《麥田裏的守望者》讀書筆記5

剛一掀開書本,就被作者塞林格生動的語言深深吸引,全書用主人公的口吻平鋪直敘,使用了大量的口語,使其有着一種通俗易懂卻又不失發人深省的感覺。

《麥田裏的守望者》以回議的方式寫的是一個出身於富裕中產階級的十六歲少年——霍爾頓,在第四次被學校開除之後,深夜離開學校,來到美國的紐約城遊蕩了一天兩夜,接觸了各種各樣的人物,看到了資本主義社會煩人種種醜惡,他想逃離這個現實的世界,但想到自己也許會得肺炎死去,決定冒險回家和妹妹菲芯訣別,他向她訴說了自己的理想和苦悶,他想當一名麥田裏的守望者,後來霍爾頓決定假裝成一個聾啞人去西部謀生,最後,在妹妹的勸說下,他只好放棄西部之行,回到家之後人霍爾頓就生了一場大病。

看完這本書後,最讓我覺得難得的是主人公在污濁的環境中仍能保持一顆與世無爭的心,他渴望樸實和真誠,他有着自己的思想和靈魂,他有勇氣拒絕成人世界的虛僞和骯髒,也許正是因爲他看不慣現實社會中的世態人情,他纔有了這個相當一名麥田裏的守望者的夢,他希望自己能夠爲孩子們做些什麼,他希望自己沒有的童年可以讓他人擁有。但是青春期特有的心理:玩世不恭,衝動敏感卻又使得他一無所成,他沒有能力改變這一現狀,只能抱着那些虛無縹緲,不切實際的幻想去自欺欺人,最終他還是向這個社會妥協了。

由於作品的感染力極強,引起了我的思考和共鳴。青春期這是一個由孩童到成人的過渡期,著名的德國兒童心理學家夏洛特?彪勒曾把青春期稱之爲“消極反抗期”。在這期間,少男少女們總有着叛逆的心理,追求新鮮,憤世氣俗,不思上進。和賽爾頓不喜歡讀書,不喜歡受人束縛,但是除了這些我們還能做什麼呢?打架,抽菸,喝酒,一些禁止學生的行爲?多麼可笑啊,它們也許能滿足你一時的好奇和新鮮感,但絕對不會對你的將來有任何一點的好處,只會讓你變得庸庸碌碌,一事無成。

每個人都有着對理想的渴望,但是如果不靠奮鬥和努力,能換來什麼呢?只有空白,任何的夢只有經過汗水的澆灌纔會發芽結果。現實是殘酷的,生活在這個社會裏,不是我們改變環境就是環境改變我們,那麼你們選擇的是前者還是後者呢?麥田裏的守望者也許是那麼的簡單純粹,但它也同樣需要付出,主人公有着美好的理想境界,卻是垮掉的一代,因爲他並沒有資本去實現。

《麥田裏的守望者》它道出了青少年的心聲,增加了青少年對生活的認識,給予了我們許許多多的思考。它就像是海市蜃樓,看起來是那麼的真實靠近,實際上卻是遙不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