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文案>調研報告>

學生工作調研報告

學問君 人氣:2.44W

隨着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報告的使用頻率呈上升趨勢,報告成爲了一種新興產業。那麼什麼樣的報告纔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學生工作調研報告,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學生工作調研報告

學生工作調研報告1

社團的調研組工作結束了。我進入社團聯也有整整一年。回顧這一年來一步步走過的路,回顧在調研組的這段時間,真的體會到很多也收穫到很多。

從得知調研組的面試,到報名參加調研組。其實在這段時間內自己也掙扎和猶豫了很久。但在操穎姐地鼓勵下還是以試試看的心態報名。那時候江姐就對我們說:"雖然財務有三四個人報名,但面試以後財務可能只有一個人進入調研組甚至一個都沒有。"說真的那是的我根本沒有想到會進調研組,只是抱着以自己最好的心態和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面對調研組的面試。在人才濟濟的調研組面試中記憶猶新的是我又一次哭了,這是我在社團聯第二次流淚。在攀鋒學長,蘭欣姐,俞丹姐地提問下自己不斷回憶起在社團聯的點點滴滴,我承認高中的我是在爸爸媽媽呵護下只專心讀書連家務都極少做的乖乖女。但在社團聯我開始在炎炎烈日下和家人一起搭噴繪,在雨中和家人們一起做打掃,會做財務報銷做到半夜,這些記憶都是我突破的銘記。面試中,蘭欣姐問我:"你認爲你自己有什麼能力能進入調研組?"。"調研組要的人才不是能力最強的而是最有上進心,最能吃苦,最有學習動力的人。我就是那種人!"這是我給蘭欣姐大答案,也是我在調研組這段時間一直鼓勵和支撐自己走下去的話。在調研組中我不是能力最強的,但我是最腳踏實地,和最有學習動力的。在協助會計學會精品活動的舉辦中我一步步踏實地學習自己所不會。那時候的我就知道"社團聯"這三個字將永遠和我的大學生活聯繫在一起。

無論是在社團聯還是在調研組,我收穫最多的也是我最珍惜的就是友誼。"有團隊就幸福"是我大一這一年來最深刻的體會,平凡的工作,平凡的社團工作中平凡的是每一位社團聯人的付出,一個團體水平的高低不可缺少的是個人對待團體的態度,在這個大家庭裏,我明白了平凡的付出是多麼重要,有幸的體會到了離開家,在上學的異地另一個家的溫暖。在調研組的工作和學習讓我對團隊這個概念產生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認識。我們10個人作爲一個團隊共同爲社團的精品活動努力,雖然每個人都有負責的社團但例會上大家都會對各自社團活動的舉辦發表自己的意見,並且相互交流和溝通。在會計學會舉辦精品活動期間,不論在人力安排上,活動宣傳上,各社團和機構的交流中,我都要感謝調研組的九位兄弟姐妹們!

還有一份特別的友誼,就是在這段時間我和邵振對彼此都有一個重新的認識。說真的,沒有他會計學會的活動也不會這麼順利的舉辦下來。從他身上我學到了堅持,吃苦,還有與學校其他機構,社團交流的技巧。這都是我在財務所學不到的,也正是我所缺的。我們在調研組裏正好互相補充,互相充電。

在調研組不僅是能力的提升也是知識面的擴展。從一開始磊哥的"狼道精神"教授,到進入調研組俊彥學長對整個學校機構以及各機構現任負責人和指導老師的介紹和分析,講解團委在學校機構的重大意義,分析機構舉辦活動的最終目的,都讓我大開眼界,以及讓我對未來社團聯要走的路有了更好的瞭解。在磊哥和俊彥學長身上我也漸漸學到一位管理者所具有的氣質和特點。

從一開始得知我們協助的社團是會計學會,我們就和王清清學姐對社團精品活動的形式,經費的預算,人員安排進行了交流和探討。從一開始我們就對原先的活動策劃進行了修改,重新做了預算。擬定出我們共同認爲適合會計學會精品活動舉辦的方案。會從培訓,參觀中正會計事務所,會計週刊的發行,雖然在這些活動的進行中或多或少都遇到了瓶頸和困難,但活動還是挺成功的辦了下來。在協助會計學會舉辦精品活動的這一路上,我們從策劃的書寫,預算的修改,人員的安排,與學校機構的交流和物資上的協調,老師的交流上都有了一定程度上的瞭解。對一場活動舉辦的流程和艱辛也深有體會,會計學會的精品活動可以說是我真正參與舉辦的第一場活動,對待這場活動我和邵振都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參與和幫助。雖然它並不是很完美!但我相信在這段時間我們所收穫的對以後我們參與社團聯活動的舉辦肯定會起到很大的作用。

學生工作調研報告2

伴隨着教育優先發展的良好氛圍,基於農民外出打工,“留守”兒童突增等客觀實際,觀英灘鎮小學寄宿制辦學模式於20xx年9月開始實施。在各級黨政領導的高度重視和親切關懷下,“試點”工作,成效顯著,社會公認。

一、誕生背景

1、“留守”兒童突增。

隨着經濟社會的不斷髮展,作爲山區鎮之一的觀英灘鎮與其他縣區一樣,大批青壯年農民紛紛外出務工,“留守兒童”這個富於特定歷史氣息的名詞概念誕生了,孩子們的爺爺、奶奶或者是外公、外婆取代了父母監護和教育職責,而他(她)們年紀一般都較大,大都沒有接受過正規的教育,有的還體弱多病,有的對孩子的教育理念明顯滯後,往往都是心有餘而力不足,邊遠山區的教育面臨新的挑戰。

2、校點佈局面臨新的矛盾。

觀英灘鎮地處威遠縣北部邊陲,幅員面積101.24平方公里,總人口2.8242萬人,儘管山青水秀,風景宜人,但畢竟山高路陡,人煙稀疏,村落分散。

鎮中心校所轄的龜形和紅旗兩所村校,招生範圍分別囊括了三個行政村,生均徒步面積12公里,最遠的達20公里,但兩校每年的適齡兒童都不足10人,再加上兩所村小,幾經撤併搬遷,校舍危陋,面臨着原址建校與尋求其他途徑的歷史性選擇。

二、歷史決擇。

依據國家優厚的教育政策和發展氛圍,本着“整合教育資源,共享教育資訊,投資不重複,高標準建設”的原則,觀英灘鎮在全縣率先提出了“農村小學生寄宿就讀”的構想與規劃。

20xx年7月,威遠縣教育局、財政局和觀英灘鎮黨委政府,對該鎮教育發展的客觀現狀進行了認真的調查研究,對 “小學寄宿辦學”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進行了科學的分析,決定觀英灘鎮於05年秋在全縣進行邊遠山區小學寄宿制辦學模式的“試點”工作。

三、目前現狀

觀英灘鎮小學寄宿制辦學於20xx年9月正式開始,現有寄宿生156人,其中留守兒童45人,配有4名中專以上學歷的專職生活指導教師,1名專職門衛和1名兼職鍋爐工,全面負責寄宿生飲食起居的指導和生活處理能力的培養。

(一)、寄管理念

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突出獨立生活能力的培養。

共寢同樂是一家——突出協同合作能力的培養

言行舉止嚴要求——突出良好生活習慣的養成。

(二)、主要做法

該校的小學生寄宿就讀試點工作,得到了當地黨政的高度重視,得到了學校教職員工的廣泛支援,制度健全,工作落實,成效顯著,深得學生、家長和社會的廣泛認同。

1、管理嚴格,措施具體

①嚴格制度,責任明確。

該校建立了“學生接送制度”、“寄宿生一日常規”等十八項制度很好地規範了寄宿學生的行爲舉止,很好地約束了生活指導教師、班級教學教師的生活指導、教育教學理念,形成了“文明、快樂、好學、善思”的寄宿風範。

②全程護理,細心關愛。

該校實施的小學生寄宿就讀,實質上是“周寄制”。即:每週日下午由學生家長或委託監護人,將學生送到學校,辦理交託管理手續,學校行政收集存檔備案;週末下午由學生家長或委託監護人到學校“學生在校週記錄”,填寫“意見建議資訊反饋薄”,同時將學生帶回家。學生在校一週的生活、學習活動由生活指導教師、班級教師全程護理和引導,形成了濃厚的人文關愛氛圍。

③家長聯合,資訊互通

學校開通了供寄宿生專用的愛心電話,保證了所有寄宿學生家長家校資訊時刻暢通,搭建了家長和其子女溝通心靈、互換心聲的愛心之橋。

④校醫聯手,共保平安。

該校在鎮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協調下,鎮衛生院開通了寄宿學生求醫問病的“綠色通道”,在學校與鎮衛生院、生活教師與醫生的密切配合下,讓寄宿生充分體會到“學校如家”的全新感受。

2、指導幫助,但不包辦。

該校156名寄宿學生中,6歲孩童就有12名,這類年幼寄宿生在“梳頭洗臉”、“繫鞋帶,穿衣服”等方面的自理能力相對較低。生活教師在經過統一講解、示範、指導後,都是讓學生獨立操作,爾後再由教師給予重新整理,在學生的實際生活中訓養其能力,幫助指導,但不包辦,很好地彌補了山區老百姓包辦、溺愛的教養的理念缺陷,學生自理能力得到了充分有效地提高。

3、仿真家庭,溫馨管理。

該校現有的156名小學寄宿學生中,年齡跨度大(6-12歲),一到六年級都有,他們在寄宿管理的諸多措施中,有一條特別值得肯定,那就是:牀位安排是按“高低年級混編,大小孩童結對子”的原則安排的生活上在教師的指導下,由高年級學生幫護低年級學生,共效果記入學生的“在校週記錄”,形成了兄弟姊妹型的家庭式的`溫馨氛圍,很好地彌補了獨生子女家庭環境的不足。

4、科研同步,長遠規劃。

該校在寄宿制試點工作一開始,在20xx年就申報了“農村小學生寄宿制研究”的市級教育科研課題,參與人員涉及行政領導、食堂工作人員,生活教師、班主任及部分任課教師。現在已經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得到了縣教研室的充分肯定。該校的教育科研工作對寄宿管理工作是經驗總結和理論探究的很好途徑之一,必將進一步推動和完善當地“留守兒童”上學就讀工作。

(三)該校的寄宿制試點工作很好地整合了教育資源

1、硬件設施、校容校貌煥然一新。

爲實施寄宿制辦學模式,該校在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的關懷下,投資35.2702萬元,545平方米的學生寄宿樓呈現於鎮所在地的中心,全新的學生牀、吃飯桌令學生及家長感覺一新,撤掉了該校轄區內的龜形和紅旗兩所校舍簡陋的村級小學,絕對避免了“生源聚集城鎮”這個現實背景下的重複而無效的投資。

2、教育資訊資源得到充分共享。

原在兩所村小的小學生,入中心完小寄宿就讀後,充分享受到了現代資訊技術教育和現代遠程教育資源;充分體驗到了從村小的“一師一班”到“中心完小的分科教育、分類指導”的明顯變化,爲邊遠山區孩子的成長、成材構建了堅實的發展基礎和平臺。

(四)該校的寄宿制試點工作爲教師打通了“成品成牌”的有效途徑。

該校實施寄宿制後,所撤掉的兩所村級學校的12名教師全部集中到了鎮所在地的初級中學和中心完小。生活條件明顯改善,資訊資源相對豐富,管理和從業風範絕對改觀。12名教師,特別是年輕教師體驗到了優良的從業環境,爲教師們的教學技能提高和教育藝術水平的提升開啓了一片理想的藍天。

該校實施寄宿制後,爲教師們瞭解學生課後表現、知曉學生的心理狀況創造了絕對有利的條件,把教師們一部份家訪工作集中到了學校,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該校實施寄宿制後,學校的“管理半徑”絕對減小,原來需要行程10多公里到村小的業務管理指導工作,現在集中到了中完小,管理成本顯著降低。

(五)該校實行寄宿制後,爲邊遠山區學生創立優良的成長環境。

村小學生寄宿就讀後,充分享受到了升旗儀式場面的恢宏;充分感受到了幾百人參加的運動會、文藝演出的慷慨和激昂;心理和精神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薰陶和感染;充分體驗到了“集體就餐”的歡樂和愉悅,所有參與座談的學生都有說不盡的歡欣和快樂……寄宿制辦學爲邊遠山區農民子弟的學習成長奠定了堅實的心理和能力基礎。

(六)該校實行寄宿制後,爲山區農民,特別是青壯年農民外出務工,發展當地經濟解決了後顧之憂。

隨着經濟社會的不斷髮展,青壯年農民“外出務工,入企經商”,已是當今的一個必然趨勢,山區的“隔代教育”已成爲學校教育管理的的新的難題,實施寄宿制後,很好地化解了這個矛盾,很好地解決了“留守兒童”教育問題,農民能夠放心地外出掙錢,爲當地經濟建設、社會發展拓展了新的空間和更加廣闊的前景。因爲寄宿工作得到了社會的公認,老百性的歡迎。

四、主要問題

(一)、學校債臺高築:(具體統計見附表)

1、一次性投入:48990.00元(具體見表)

2、一次性“兩免一補”墊支:14657.86元。

3、日常消耗:

①每學年29500.00元(具體見表)

②兩免一補:免教科書:75.00元生期,一補:120元生期

③每期生均舉債:352.02元。

(二)、硬件設施明顯不足。

1、沒有活動室,預算要投入50萬元資金。

2、寄宿生無專門的飯堂,預算要投入30萬元。

3、缺醫務等設備設施,預算要投入20萬元。

(三)日常消耗的水、電等費每期達8000元,沒經費來源,沒有收費政策支援,學校難以正常運轉。

(四)生活指導教師需要正規培訓,缺培訓費。

(五)生活管理人員編額不足,缺勤雜,保安、醫務等服務人員工資。

總而言之,觀英灘鎮中心校小學寄宿制試點工作,儘管尚存不足,但已經有了良好的起步的喜人的發展,爲外出務工農民辦了一件大好事,深得家長及社會的好評,同時我們也堅信,有各級黨政的高度重視,有教育局的正確指導及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該鎮的小學寄宿制試點工作肯定會不斷完善,逐步走向成熟,爲邊遠山區的小學教育摸索出一條切實可的執行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