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文案>調查報告>

關於未成年人犯罪及預防的調查報告

學問君 人氣:8.67K

在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報告的使用頻率呈上升趨勢,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語言要準確、簡潔。一起來參考報告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關於未成年人犯罪及預防的調查報告,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未成年人犯罪及預防的調查報告

前不久,筆者隨同人大的調查組對未成年人犯罪的情況進行了較爲深入的瞭解。調查表明,未成年人犯罪呈上升趨勢,而且出現了團伙化、暴力化、低齡化等新特點。這裏筆者就當前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及預防對策,談談自己的看法,期待全社會用雙手和愛心,用法律和責任爲孩子們撐起一片蔚藍的天空。

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十分複雜,涉及到家庭、學校和社會等多個方面。綜合分析,既有主觀因素,也有客觀因素,即未成年人個體自身的原因和影響未成年人犯罪的客觀環境。

一是青少年的心理和生理不成熟導致犯罪。青少年的認知能力不強,法制觀念淡薄,對事物的認識較爲片面,對自己的行爲還不能做出正確的估價和判斷。其涉世的無知性、盲目性難以應付來自社會各方面的`影響,經不起誘惑,很容易被別人拉攏、利用。有的爲貪圖享受而盜竊、搶劫、詐騙,有的爲了所謂的義氣,充當英雄而打架鬥毆,傷害他人,或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義氣用事,不計後果,從而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二是家庭教育不完善導致犯罪。現在大多數孩子爲獨生子女,有的因家長過分溺愛,一味嬌慣,養成了任性、自私、倔強的性格。有的家長因忙於工作或本身就有不良習慣,無暇顧及孩子,疏於對子女的管教,導致子女放任自流。不健康的家庭(包括單親家庭)子女因得不到應有的父母之愛,使孩子產生自卑和怨恨心理,或自暴自棄,或沾染不良習氣,逐步走上了犯罪道路。

三是學校教育方式單一滯後導致犯罪。有些學校重智育輕德育,片面追求升學率,造成學生課業負擔和心理負擔過重,同時忽視對雙差生的引導和幫助,導致部分學生厭學、逃學、輟學,過早流入社會,逐漸走上犯罪道路。近幾年,雖然各中小學校設立了法律知識和品德教育課,但大多形式單調,缺乏創新和吸引力,教育效果不盡理想,致使一些青少年缺乏是非、榮辱、善惡觀念。

四是社會負面影響導致犯罪。社會中出現的拜金主義思潮、“黃賭”現象以及社會財富的兩極分化,促使一些青少年將“不勞而獲”的思想“合理化”,甚至錯誤地把犯罪當成了“發財致富”的途徑。渲染色情、兇殺、暴力的書刊、音像製品充斥文化市場,黃、賭、毒封建迷信等社會醜惡現象屢禁不止,嚴重侵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使部分涉世不深和意志薄弱的青少年腐化墮落,直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對預防犯罪工作的幾點建議

未成年人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預防未成年人犯罪,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學校、家庭、社會都要積極行動起來,構建有效的網絡體系,共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

一是進一步加大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不少幹部羣衆對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沒有形成社會合力。許多家長過於注重孩子考試成績,存有法制教育可有可無的錯誤觀念。政府及有關部門要將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真正納入重要工作日程,採取有效措施,大力宣傳《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透過向廣大青少年普及預防犯罪知識,使之逐步養成知法、學法、懂法、守法的良好習慣,不斷提高自我保護意識。透過營造良好的法制宣傳氛圍,增強全社會的責任感和緊迫感,抓緊抓好未成年人的預防犯罪工作,切實預防和減少未成年人犯罪。

二是進一步做好在校生的預防犯罪工作。有些中小學校對品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工作,存在“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的傾向。要轉變片面追求升學率的不良傾向,完善教育內容,強化精神文明教育、道德法制教育和社會公德教育,加強學生課外生活引導和管理,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要確立“轉化一個差生與培養一個優秀生同樣重要”的理念,防止適齡少年兒童厭學、失學、輟學,過早流入社會。大力倡導警校共建活動,切實發揮法制副校長的作用,保障法制教育課規範有效。要熟悉學生的心理變化,加大開展學生心理諮詢服務的力度,及時矯治學生的心理障礙。要積極創辦各類家長學校,引導和幫助廣大家長轉變教育觀念,重視對孩子的思想品德和法制教育,增強家長教育子女的責任心和管理能力。

三是進一步優化未成年人成長環境。政府雖然將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納入長期規劃和年度計劃,但總體上看,預防責任和任務還沒有全面落到實處。有的部門負責人責任意識不夠強,加之沒有嚴格的責任追究制度,工作缺乏主動性,工作難以取得令人信服的成效。各級政府要積極開展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專項行動,大力整頓文化市場,加大對社區環境、校園周邊環境的綜合整治力度,特別要加強對新聞出版物、音像製品市場和網吧、遊藝廳、錄像廳等營業性娛樂場所的監管,淨化社會環境,減少引發犯罪的社會誘因,爲未成年人創造文明健康向上的社會環境。要制定優惠政策,鼓勵社會投資,儘快建立青少年活動場所,以豐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活動吸引青少年,促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四是進一步加強未成年人的保護工作。調查顯示,家長對孩子不良習慣的矯正有時心有餘力不足,缺乏科學的思維和方式。學校對未成年人不良行爲的矯治還很薄弱,沒有成文的措施和很好的手段。村(居)委會及有關企業對有問題的青少年幫教不力或撒手不管,形成了管理真空,成爲社會治安的一大隱患。對此,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切實加強中小學生學籍管理,嚴格控制失學、輟學,從源頭上控制和減少社區閒散未成年人的總量。要加強社區責任,大力整合社區資源,透過摸底排查、建檔立卡、跟蹤幫教、專人聯繫等措施,加強失學、失業、失管狀態的閒散未成年人的教育與管理。民政、司法等部門要認真落實流動未成年人管理和服務、刑釋解教未成年人的安置幫教、流浪乞討兒童幫扶救助措施。公、檢、法、司等司法行政部門,要認真貫徹“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積極探索未成年人違法犯罪預防、治理、救濟的最佳途徑,制定有利於保護教育未成年人、防止重新犯罪的政策和措施,努力做好未成年人的司法救濟與保護工作。

五是進一步探索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的長效機制。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是一項社會系統工程,要廣泛調動家庭、學校、社會參與的積極性,建立全社會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整體網絡。建立聯動機制,真正形成齊抓共管的整體合力。要不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協調發揮好政法、綜治、教育、民政、團委、婦聯、工商和文化等部門的作用。建立責任追究制度,牽頭單位要敢於負責,有關部門要通力協作。建立激勵機制,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要制定預防工作評估標準和考覈制度,將各部門的預防犯罪工作納入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整體考覈指標體系,做到預防工作與綜合治理工作同部署、同實施、同考覈。建立預警機制,不斷增強工作的前瞻性和針對性。要及時瞭解掌握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新情況、新動向,對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趨勢做出分析預測,逐步建立未成年人成長環境的預警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