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文案>調查報告>

關於農村初中生課外閱讀現狀的調查報告

學問君 人氣:1.49W

一、調查的背景

關於農村初中生課外閱讀現狀的調查報告

隨着新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推進,新課改下的課堂要求學生要具備創新的理念、合作的意識和探究的能力。前蘇聯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也曾說過:“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可見,課外閱讀是中學語文教學中很重要的組成部分,是課堂教學有益的延伸和補充。它對開闊學生視野、發展學生智力、提高學生全面素質具有極爲重要的意義。同時,閱讀還能促進學生寫作技能和寫作水平的提高,豐富學生的課餘生活。然而,不少學生將大部分課餘時間花在看電視、玩電子遊戲上,放棄了課外閱讀。

二、調查的目的

1、落實更有效的課外閱讀計劃。

新課程改革明確規定初中生要實施教材、讀本、課外這三大層次的閱讀,課外閱讀怎樣落實尚未引起注意。因此想透過這次調查,瞭解課外閱讀中存在的問題,引起大家的注意,使課外閱讀能夠切實開展起來。

2、尋求更合理的課外閱讀書目。

新大綱推薦的課外閱讀書目,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確實有值得商討的地方。如:新大綱推薦的書目中中學生感興趣的比較少;新大綱推薦的書目只注重對青少年學生文學鑑賞能力和人文素養的培養,未涉及文化、歷史、哲學、思想、科學等方面的名著,因而限制了中學生的語文閱讀視野;新大綱未推薦當代的優秀的文學作品,無法最大限度的激活他們的想象力、創造力。爲此想透過這次調查瞭解中學生究竟喜歡讀什麼樣的書,開展書目研究,最終爲學生拿出一份更合理的書目。

三、調查對象與方法

(一)本次調查隨機選擇了我市部分農村初中學校的七年級、八年級和九年級學生共計475人,以確保抽樣調查結果的合理、準確、科學、可信。

(二)課題組成員在課題總負責人朱傑老師的組織下,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引下,共同討論、分析,最終確定了“農村初中學生課外閱讀現狀的問卷”(問卷詳見附件1),在問卷調查裏,我們主要從閱讀內容、閱讀時間、閱讀目的、閱讀途徑、閱讀動因、閱讀態度、閱讀氛圍以及對新大綱的閱讀要求等方面進行了調查。

四、調查結果與分析

本次調查共有475名不同年級的農村學生接受調查,透過本次課外閱讀情況調查,筆者發現我市農村初中學校的課外閱讀活動開展的很不理想。調查結果如下:

A B C D E F

1 20.83 35.42 10.42 6.25 4.17 22.92

2 4.17 4.17 27.08 64.58

3 20.83 37.5 16.67 25

4 8.33 39.58 29.17 22.92

5 47.92 37.5 4.17 10.42

6 20.83 10.42 35.42 33.33

7 2.08 10.42 87.5

8 25 12.5 62.5

9 45.83 18.75 10.42 25

10 4.17 10.42 37.5 27.08 16.67

11 22.92 37.5 31.25 8.33

12 6.25 31.25 62.5

13 33.33 54.17 12.5

我們對問卷進行進行細緻地研究、分析,得出以下結論:

(一)從閱讀的內容來看

喜歡看科技書的人數佔35.42%,超過了其他類型的人數,其次爲文學名著,佔20.83%,還有部分學生的閱讀缺乏目的性、有序性,一般“有什麼看什麼”,佔22.92%。

(二)從閱讀的目的來看

有39.58%同學認爲可以增長見識,有22.92%的同學認爲是學會做人和處世,只有8.33%的同學認爲是提高語文水平,更有29.17%的同學認爲是休閒娛樂。可見,學生對課外閱讀雖然持肯定態度,但閱讀目的還不太明確,在“對自己的建議”一欄紛紛提出“希望自己多看課外書”。

(三)從閱讀的時間來看

調查結果顯示,學生平均每週閱讀3小時以上的只有25%,16.67%的學生平均每週閱讀2小時以上,37.5%的學生平均每週閱讀1-2小時,甚至還有20.83%的學生每週閱讀時間不足1小時。究其主要原因是,學生課業負擔過重,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在“對老師的建議”一欄中提出要求老師少佈置作業,多留些時間讓他們看課外書,這一原因無論是農村學生還是城市學生都是普通存在的,雖是已實施了新教材,但新課程理念並未真正得以貫徹,學校爲求升學率,貫徹的還是應試教育,最終我們還是靠考試分數定乾坤。

(四)從閱讀的途徑來看

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購買和借閱是農村初中學生閱讀的主要途徑,分別佔47.92%和37.5%,而透過租和網絡獲取閱讀資源的僅僅佔4.17%和10.42%。可見,農村初中學生閱讀途徑較爲單一,特別是網絡等新時代閱讀手段沒有得到充分應用。然而,由於農村初中學生家庭經濟狀況不佳,許多家庭很少給學生購買課外書籍,同時城裏學校都有閱覽室、資料室、圖書室,均有豐富的藏書,而農村初中沒有這些設施,有些學校雖有這些些但藏書也很少或者比較過時,而且更多的只是一種形象工程,並沒有真正對學生開放,這造成學生閱讀資源嚴重匱乏,無法滿足學生的閱讀需求。許多學生在“對家長的建議”一欄中希望家長能支援孩子購買課外書,能給自己多買課外書;“對學校的建議”一欄則希望能購買一些名著或者適合初中生閱讀的書籍。

(五)從閱讀內容來看

對於魯迅、冰心、老舍、曹雪芹、吳承恩、施耐庵、安徒生、格林這幾位作家的作品,閱讀過的學生佔的比例較高,但在師生交談中,我們瞭解到,其實,對於這些名家,他們也僅僅看過少量的幾篇文章,根本談不上深入的瞭解。此外,對於一些外國作家(除童話作家),卻只有少部分學生閱讀過,如斯威夫特、羅曼羅蘭、海明威,閱讀過的學生所佔的比例均在百分之十以下。可見,學生的閱讀面較爲狹窄,閱讀的深度也不夠。

(六)從閱讀的態度來看

有4.17%的學生討厭讀書,有10.42%的學生保持無所謂的態度,有37.5%的學生有點喜歡,有27.08%的學生比較喜歡,只有16.67%的學生非常喜歡。由此可以看出:積極主動進行課外閱讀的比例不太高,較多的只是“偶爾讀讀”;一半以上學生沒有經常性的課外閱讀活動,這對語文教學是一個極不利的因素。因此作爲語文教師應該指導學生合理利用課餘時間,開展課外閱讀,使“經常讀”的人數不斷擴大,這應該是提高語文學習效益的重要方法。

(七)從閱讀的氛圍來看

對於身邊讀書很多的人佔22.92%,身邊一般的讀書習慣的人佔37.5%,身邊很少讀書的人佔31.25%,幾乎不讀書的佔8.33%。父母的閱讀行爲及態度對孩子有榜樣祕激勵作用,影響孩子的成就定向。調查發現,在閱讀新課程標準規定的10部課外閱讀推薦篇目中,父母“很喜歡或經常看書”者,人均閱讀4.4部,而父母“很少或幾乎不看書”者,人均閱讀3.5部,不同性別、年級都反映出大致相同的情況。如果孩子在家庭生活中能看到父母常常抽出一點時間閱讀,他們就會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感到閱讀的重要並效仿父母的做法。父母參與閱讀,可以讓孩子感覺到父母在支援他的閱讀行爲,可以與父母溝通,在愉快的情境中學習,提高提高效果。有關研究表明:父母把材料讀給孩子聽以及給孩子提供閱讀材料都影響孩子閱讀能力提高。

五、結論

第一、經過研究調查所得到的數據,我認爲重新制定一份適合現階段初中學生閱讀需要的閱讀書目是十分必要的。透過對調查結果分析研究我認爲提供給初中生的閱讀書目應具備以下特點:

1、擴大學生閱讀的知識面。從橫的角度看,不應侷限在文學作品內,文史類、社會科學類、科普類等也應涉及。從縱的角度看所選作品不應侷限在古代、近代作品上,當代優秀的暢銷書也應推薦給學生。讓學生學貫中西、博古通今,力求培養綜合的適合當代的人才。

2、推薦書目數量應增加,以使學生有較大選擇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