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文案>調查報告>

食品調查報告初中

學問君 人氣:2.43W

食品流通環節,尤其是城鄉結合部、農村及邊遠地區食品市場依然存在散、亂、差的狀況,也是假冒僞劣和過期食品容易出現的主要區域。目前,農村食品安全形勢不容樂觀。以下是食品調查報告初中,歡迎閱讀。

食品調查報告初中

一、農村食品市場現狀

(一)數量多,分佈散。食品流通環節是食品監管對象最多的一個環節。目前全區食品經營戶共有762家,分佈廣、散,在全區10個鄉鎮、266個行政村、17個居委會,2116個村民小組、118個居民小組。除了場鎮較爲集中之外,只要是村民聚居的地方就有食品經營戶,許多偏遠的村組都有小副食店(食雜店)。

(二)規模小、檔次低。我區食品流通環節主要以小副食店、小食雜店爲主,全區740家食品經營企業(戶),大型超市4家,佔0.54%;中型超市12家,佔1.62%;小賣部(食雜店)724家,佔97.84%。受條件限制,許多農村小賣部(食雜店)是家店不分,硬件設施和貯藏條件十分簡陋,店內食品陳列與相關硬性要求差距較大。

(三)投入少、流動大。小副食店(食雜店)入戶門檻較低,資金投入較少,利潤空間較低,經營戶流動性很大。有的農村學校周邊的食雜店就一個揹簍、一個箥箕搭成,違法成本很低,應對檢查採取游擊戰術,取締後死灰復燃速度很快。目前農村出現大量的流動貨郎,開着機動三輪拉着小食品或快捷食品(涼菜、滷肉)等穿梭於各個村落。

(四)意識弱、隱患多。大多數食品經營者文化素質較低,法制觀念十分淡薄,農村消費者的食品安全意識不強,缺乏必要的食品安全意識和識別假冒僞劣的基本知識。如農村小食店將食品與其他商品混合存放,有的甚至將食品與農藥等農資商品陳放在一個櫃檯內;經營者進貨、消費者購買時只考慮價格不考慮質量問題,致使不合格食品、假冒僞劣食品趁機進入農村市場。

二、目前監管存在的問題

(一)檔案規範難。建立完整、規範的`經營戶檔案是農村食品市場監管的基礎性工作。目前農村食品市場的經營戶檔案很不健全,無照經營的現象依然存在,原因是農村食品店經營的隨意性較大,一些店想開就開,說關就關,特別是一些家庭式經營戶和個體小攤販,就地取材,就地加工,就地銷售。還有一些經營者是專門從事節日性或季節性生意,如中秋節前趕做月餅、夏季銷售雪糕冰棍、春節銷售年貨等。農村食品經營戶大多屬於小本經營,流動性大、隱蔽性強,爲逃避監管不主動甚至抵制到監管部門辦理相關證照。目前全區難以建立完整、規範的經營戶檔案,還存着一些監管盲區。

(二)日常監管難。一是量大面廣分佈散。目前農村食品經營戶數量較大,分佈比較散,有些位置十分偏遠,存在監管盲區。二是監管力量顯薄弱。相對繁重的監管任務,目前的監管執法力量顯得十分薄弱,特別是基層食品監管力量明顯不足夠。雖然目前在三個片區設有食品藥品監督管理所,區政府也明確各村(居)主任兼任當地的食品藥品協管員,但基層所監管執法人員少,村(居)主任本身日常事務很重,加之又無額外的專項保障經費,無法真正調動食品協管員的積極性,導致日常巡查難以真正到位。三是業務知識欠精通。食品藥品體制改革後,工商、質監、商務的食品(含酒類)的監管職能劃轉到食品藥監部門,但劃轉的專業執法人員卻很少,整個食品監管隊伍有效監管的業務能力和水平還很欠缺。四是執法裝備待強配。目前開展食品日常巡查,基本還停留在眼看這個階段,大多是看食品是否存在過期、食品包裝是否規範、食品包裝有無破損等,懷疑食品可能存在問題缺乏有效手段,就連基本的快速檢測設備也沒有配備,全區食品檢驗監測和風險評估能力十分欠缺。

(三)違法查處難。嚴格按照《食品安全法》相關規定:食品安全出現違法形爲,處罰的最低標準爲2000元。大多數農村食品經營戶經營規模一般較小,經營成本很低,資金投入少,一些經營戶經濟狀況差。大多數小食雜店全部貨值也沒有2000元,在實際的行政執法中,處罰標準往往難以執行到位。

三、下步工作措施

(一)實行分片巡查,完善監管檔案。針對目前監管執法人員與監管對象極度不對稱的情況,擬定計劃分鄉鎮、分村社爲片區開展全面巡查,做好檔案登記,完善監管檔案,對無證經營或證件過期的經營進行重點標註,並定期進行回訪,確保監管無死角,無盲區。同時將監管對象按鄉鎮、村(居)歸類,與所在鄉鎮、村(居)銜接溝通,共享檔案資料,如有新增或註銷的,及時進行更新和溝通。

(二)實施分類監管,確保監管實效。按照日常農村食品市場巡查和案件查處情況,對食品經營主體建立a、b、c、d四類信用等級檔案,重點加大對信用等級較低的經營戶進行巡查監管:a類,守信經營者,每季度巡查不少於2次;b類,警示經營者,每月巡查不少於1次;c類,失信經營者,每月巡查不少於4次;d類,嚴重失信經營者,應依法查處取締。同時按照食品種類、羣衆消費量、食品安全危害程度等特點,分爲一類、二類、三類食品,加大對重點食品的經營加大巡查力度。一類食品每月巡查不少於1次,如糧油、嬰幼兒奶粉、乳製品、滷肉、學校周邊小食品等;二類食品每半年巡查不少於3次,如調味品、酒類、米麪製品、乾貨、等;三類食品全年巡查不少於3次,如包裝成品食品、膨化類食品等。透過實施分類監管,突出高危食品和重點食品的巡查和監管頻次,把有限的監管力量用到重點的監管對象上,提高日常巡查和執法監管效率。

(三)加大案件查處,震懾違法行爲。針對農村食品市場的特點,特別要嚴厲打擊以送貨下鄉、廠家直銷、降價促銷名義在鄉鎮場鎮和農村市場銷售假冒僞劣食品的行爲,保持高壓態勢,加大案件的查處力度,有效遏制假冒僞劣食品在農村的蔓延勢頭,消除食品安全隱患。並透過媒體或網絡宣傳執法檢查和案件查處的成果,對農村市場的不法分子起到有效震懾作用。

(四)加強部門協作,完善監管體系。建立完善農村食品市場的監管體系,加大與農業、畜牧、衛生、教育、公安等部門和鄉鎮的協作配合,實現部門聯動,針對農村食品市場開展聯合整治行動,完善食品安全監管資訊通報機制,實現資訊互通,資源共享。充分發揮鄉鎮食安辦、村組食品安全協管員和社會義務監督員的作用,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上下聯動的農村食品市場的監管體系。

(五)強化宣傳培訓,提高安全意識。一是開展執法監管協管人員的培訓。積極鼓勵機關執法監管人員參加業務集中培訓,提升執法監管能力;對鄉鎮食安辦工作人員和村(居)食品協管人員定期開展業務培訓,增加基層監管水平。二是開展從業人員培訓。透過分片集中培訓和現場指導培訓的方式,利用典型事件和案例示範,對食品從業人員進行業務知識、法律法規的培訓,從業人員誠信經營。三是開展社會宣傳活動。透過食品安全宣傳週活動、五進、黨員服務隊宣傳等形式,積極開展農村市場食品安全宣傳活動,提高羣衆的免疫力,不斷增強羣衆的食品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自覺抵制違法經營的行爲;發現問題食品和違法行爲及時進行舉報,形成濃厚的社會監督氛圍。

食品安全監管責任重大,農村市場食品安全監管更是難上加難。希望能透過監管部門和協作配合,努力改善全區農村食品市場散、亂、差的狀況,讓老百姓買得放心、吃得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