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辦事指南>檔案管理>

關於舉辦“檔案與民生”主題徵文活動的通知

學問君 人氣:6.49K

爲配合今年6月9日“國際檔案日”宣傳活動,展示檔案工作與民生的緊密聯繫及檔案工作者服務民生的創新舉措,國家檔案局決定舉辦“檔案與民生”主題徵文活動。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關於舉辦“檔案與民生”主題徵文活動的通知

一、徵文活動主題

檔案與民生

二、活動組織

徵文活動由國家檔案局主辦,中國檔案報社承辦,安徽寶葫蘆資訊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協辦。國家檔案局成立徵文評選委員會,負責徵文的評選工作。

三、徵文內容

1.檔案、檔案工作與民生的密切關係及具體事例;

2.各級檔案部門在建立健全檔案事業“三個體系”過程中服務民生的新思路、新舉措等;

3.檔案工作者爲民生服務的體會和感悟。

四、徵文要求

1.作品須原創;

2.體裁不限,字數2000字以內;

3.投稿請以word文檔格式發送至徵文活動郵箱: ,投稿截止時間爲:2016年7月15日;

4.來稿文尾請註明作者姓名、性別、年齡、工作單位、通訊地址、郵編、聯繫電話、郵箱或QQ號。

五、徵文評選

2016 年8月10日—30日徵文評選委員會進行評審。9月公佈獲獎名單。此次徵文活動設一等獎3名,二等獎6名,三等獎9名,頒發證書及獎金;優秀獎若干名,頒發證書;優秀組織獎若干名,頒發優秀組織獎證書。中國檔案報及中國檔案資訊網將陸續刊登優秀文章,中國檔案報手機客戶端將刊出相關資訊。

【相關閱讀】

  檔案與民生徵文

如今,檔案與民生密切相關。平時“沉睡”的檔案,一旦爲解決百姓“急、難、愁”問題而被“喚醒”後,會演繹出多少動人心絃的`故事。

這些年,在第二故鄉馬鞍山安享晚年的李大媽有件煩心事始終困擾着她:1958年她將戶口從上海遷出,與同學一起赴安徽馬鞍山參加建設,在第二故鄉作出了奉獻,也收穫了愛情,建立了家庭,養育了後代。女兒的另一半在上海,所以家也安在上海,但女兒戶口一直在馬鞍山,“人戶分離”多年,給女兒全家人的工作、學習與生活帶來諸多不便。近年,知青子女依據有關政策可落戶上海,然而女兒雖然具備落戶基本條件,但由於無法提供自己當年“上山下鄉”的相關檔案依據,女兒戶口問題一直懸而未決。

那天,抱着試一試的心態,李大媽的妹妹和李大媽的女兒來到了位於外灘的上海市檔案館檔案查閱服務中心。接待人員耐心傾聽她們講述了事由的來龍去脈,根據她們提供的線索,卻沒找到相關檔案。接待人員又對她們細心引導,請她們提供當時李大媽具體的離校時間和赴外地參加建設的人員批次等要素,由此確定新的查找線索。經過仔細排查,終於找到了她們所需要的關鍵檔案,一份1958年動員社會青年參加本外埠社會主義建設的工作總結。在十幾頁的總結中,接待人員找到了李大媽當年離校時的相關記錄。依據這份檔案和其他相關材料,李大媽女兒的戶口順利遷入了上海市徐彙區。李大媽特意從馬鞍山趕到上海,和女兒、妹妹一起專程到市檔案館檔案查閱服務中心致謝。

一天,一對老夫妻神色焦慮地來到普陀區檔案館,要求查閱他們20世紀60年代的婚姻登記檔案。老夫妻想變更房屋產權登記,加入子女的名字,但需要有他們的婚姻登記證明,偏偏結婚證早就遺失了。要補證明卻記不得當年是在何處辦理的結婚登記,四處查詢,均無所獲。後來老先生想起當年在華師大工作時曾把戶口遷到學校,於是來普陀區檔案館查詢,但接待人員把他們的姓名鍵入相關檔案數據庫,資訊框跳出的卻是“對不起,沒有找到您所需要的資訊”。面對這樣的結果,兩位老人黯然神傷。接待人員運用其他查詢方式也未有結果。“會不會不是在普陀區登記結婚的?”接待人員仔細詢問。因爲年代久遠,兩位老人已記不清了。

接待人員決定利用全市民生檔案跨館查詢系統進行查詢。果不其然,在虹口區檔案館相關資訊中查到了兩位老人結婚登記的資訊。老先生這才恍然大悟,原來他在華師大工作前,戶口曾短暫掛靠過虹口區,因爲時間久遠,而且掛靠時間不長,就忘記了。兩個區檔案館工作人員很快聯手出具了結婚證明。老夫妻倆看着1966年的婚姻登記記錄,拿着蓋上紅印章的證明材料十分激動,連聲道謝。接待人員也由衷高興,多虧有了這個跨區域的民生檔案查詢平臺。近年來,上海檔案部門開展民生檔案遠程服務,使婚姻登記、計劃生育、知青上山下鄉、知青返城和知青子女回滬等民生檔案實現“就地查詢、跨館出證、館社聯動、全市通辦”。市民憑本人身份證,在就近首訪的檔案館或街鎮社區事務受理服務中心,就可查到本人相關的檔案資訊,並當場獲得檔案部門出具的檔案證明。

類似的故事時有發生,你我他不定會成爲下一個故事中的主人公。檔案裏的故事豐富多彩,除了民生的,還有決策參考、經濟建設、文化傳播等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