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創業指導>

北京到上海我的漂泊創業路

學問君 人氣:2.4W

看過《走自己的路》的人都應該知道我的一些歷程,此部作品主要講的是我2003年以後的創業歷程,大家可以結合《走自己的路》閱讀,這樣可以更全面一些。

北京到上海我的漂泊創業路

    2003年5月,我從福安老家“出山”,前往北京,想在北京發展下來,因爲之前在北京買了房子,同時在北京也有一些親戚,這樣可能會好照應一些,所以就想在北京發展,當初並沒有什麼想法,也不懂互聯網,也沒有想過將來我要做什麼,雖然在此之前我分析過不少的行業,但那時沒有什麼經驗,對各行業的認識和了解,也只是一些皮毛,根本沒有什麼“商業計劃”,只是想到了北京再說,最差狀況就是開一個小超市,於是就這樣“北上”了。

    北上的第一站就是上海,雖然福安有直達汽車可以到北京,但可能是因爲對上海比較嚮往的緣故,也想去“看看”,所以就這樣到了上海。我記得當時“非典”剛剛過去,到處都有恐怖的氣氛,大家都不說話,車子經過閩浙交界處的分水關時,大家還要下車測體溫,當時的確是“非常時期”,我想“過來人”都還記得這段歷史。

    到上海時已近半夜,因爲都沒有來過上海,對上海一點都不熟,只知道上海“很大”,以及上海有一個叫“外灘”的地方,其它就不知道了。然後我就問汽車司機汽車站周圍有沒有酒店可以住的,他告訴我說:“邊上剛好有一個老鄉開的酒店,他們也是住那裏,可以和他一起過去”,沒想到的是我到酒店一看,居然是我們鄉的人開的,而且老闆的兒子和我還是小學及中學的“校友”,他比我小一二歲,所以我念五年級時他還在念三年級,不過因爲學校很大,大家都算“認識”。沒想到多年不見,居然會在上海碰到,我記得當時就是他在前臺,我一看就“嚇一跳”,天下居然有這麼巧合的事情。

    出門在外,而且是第一次來上海,難免有點緊張,可能是小時候看電視劇的緣故,以爲上海灘很“亂”,所以要“格外小心”。但現在看到是“自己人”,所以就放鬆多了,然後我就在他的酒店住了下來,同時也和他聊了一些事情,諮詢了一下上海的一些情況。然後白天我就出去“玩”了,沒想到的是我發現我們鄉在上海的人還真不少,在七浦小商品市場中就有不少我們中學時的同學,更多的是我的同鄉,他們在那裏租一個小櫃檯,差不多隻有一張課桌大,然後在那裏擺一些飾品銷售,有的人生意做的還不錯,但也是做的挺辛苦的。爲了省錢住在“合租房”裏(就是現在上海政府在打擊的那種,一個房間裏用東西隔開,變成更多小房間)。

    “他鄉遇故知”按理說應該是很讓人高興的事情,但我似乎沒有感覺到,發現同學似乎沒有想象中的熱情,說一些不冷不熱的話,我就在想怎麼幾年不見,現在會變成這個樣子,當時我一點都想不通。

    後來我才發現,原來他們之所以會如此冷漠,也是有原因的。每年來上海的人不知有多少,其中有不少人是“不務正業的”,然後透過“老鄉關係”混吃混喝,所以我想我的同學可能是把我“歸”爲這一類的人了,所以我也沒有和他多聊,感覺沒什麼意思,因爲我根本不求你,也沒有想過要從你身上獲得什麼,你這樣對我,讓我很傷心。之後我就再也不想見他了,哎,想想初中時代一起玩的那麼好的朋友,現在會如此收場,看來大城市的染缸把人“染”的都不近人情了,難怪大城市裏的人會如此冷漠,可能是因爲“見”的人太多了吧!

    因爲我住的那個酒店是老鄉開的,而那家酒店離七浦小商品城又不遠,所以經常會有不少的同鄉人來那家酒店玩,其實大部分我都還是認識的,有的比我大,有的比我小,但因爲我們家鄉不大,所以大多見過,雖然我可能叫不出他們的名字。

    我在想怎麼大家怎麼會這些喜歡來這裏呢,原來他們經常在晚上聚在這裏“鬥地主”,據說我有一個老鄉天天晚上都在賭,最多時一夜輸了好幾十萬元,真是太恐怖了,因爲他們經營小飾品賺的錢也很少,但他們怎麼會如此瘋狂我有點想不通;加上我對這方面的東西比較排斥,所以我感覺這個地方好像有點“不對勁”,如果我呆下去的話可能會被“同化”,所以就匆忙離開,算了一下在上海呆了不足五天。

    沒想到我的鄰居現在上海廈新公司做業務,那時候是廈新公司最紅火的時候,他們的辦公室就在五角場,所以我也去看了一下,當時我對手機行業一無所知,他們也說手機行業不錯,並問我是否要做手機,但我當初一點都不懂,對手機行業也沒有興趣,所以就沒有去研究。

    他們又帶我去上海的一些鋼材市場瞭解了一下,因爲我們那裏也有不少人在上海從事鋼材貿易,很多人都是採用“搬磚頭”的方式進行,在鋼材市場租一個位置,然後註冊一家貿易公司就開始跑業務了,等有訂單後再找市場中的大公司發貨,他們賺取利潤。當初的我對鋼材行業也是一無所知,也不知道這個行業會怎麼樣,自己也沒有去研究,所以又放棄了。

    想想真是後悔,如果當初的我只要界入這二個行業中的任何一個的話,現在我的或許又是另一個人,可能你不會認識我,我不會做現在的事,;但可以肯定的是[FS:PAGE]我賺的一定會比現在多,但不一定會有現在的知識和能力!

    雖然想起來有所遺憾,但人生不可能重新來過,誰也不能保證選擇了之後又會如何,所以現在的我回想起這些事情的時候,最多的感嘆是一定要學會“研究”各行各業,對新接觸到的知識一定要想海綿一樣的吸引,並儘可能的去“搞懂”怎麼回事,這樣就不會錯失機會了,否則若干年後我們“回過頭”時會發現,原來生命的旅程中我們錯過了太多的機會。

    因爲當時天氣也太熱,所以白天也沒怎麼出去玩,只是去了一下外灘和南京路等比較有名的地方,對上海一點也不瞭解,當時感覺這個地方可能不太適合我“呆”,因爲“環境”不太好,所以選擇離開可能是一個比較好的方法。於是我就坐上通往北京的火車到了北京。

    其實我對北京也是沒有什麼“感覺”的,之所以我想去北京發展,除了2008年奧運會會在那裏開之外,其它東西我也沒有什麼特別的好感,我是南方人,並不太適應那邊的氣候,當初之所以會選擇在北京買房子,我也搞不清楚到底是因爲什麼原因。

    或許是因爲北京有親戚的緣故吧!

我的伯父、叔叔、還有二個姑姑都是在北京做生意,伯父在北京朝陽開小超市,二個姑姑都是嫁給北京人,一個姑姑在“三里屯”賣服裝。另一個姑姑則是和叔叔一起 “加盟”伯父的公司在另一個地方也開了一個小超市,生意都還不錯,算是賺點小錢吧。

    其實他們之所以會在北京發展,說起來還有一段令人傷感的故事,我記得我很小的時候伯父就是在當地做生意,收購茶葉、香姑乾等賣到其它地方,賺取利潤。印象中小時他他們的生意做的還是挺大的,也挺有錢的,按理說他當時如果繼續做下去的話,現在應該也是不錯的。

    但人生就是這麼偶然,生命的軌跡往往會被我們認識的人及認識我們的人改變。因爲生意的因素,他認識了一個“騙子”,然後他們就把所有生意放棄了,全家人都住到北京去,說是等什麼錢給他們,一年過去了他們還是沒錢,二年過去了他們還是沒有錢。

    不知爲什麼之後又叫我姑姑他們過去,但在北京生活是要很大的資金支援的,如果沒做事的話。於是他們就回來到處借錢,印象中我們那個鄉里有錢的人都被借光了,而且他當時借錢時還是和別人說“你借我一塊,到時候我二塊錢還”,這句話在後來他們的“夢想”破滅時成爲了一個笑話。我爸爸是標準的農民,所以也沒有什麼錢借給他們,他也曾想讓我爸過去一起做,但我爸是老實人,覺得還是務實一點好,所以不和他們一夥,也沒有什麼錢借給他們,因爲這樣還曾導致了一段時間的家庭不和諧,想想真是挺恐怖的日子,這段歷史或許是一段最困難的過去。

    80年代的時候錢還是很借錢的,當時應該也借了好幾十萬吧,做那麼多人在外,總有坐吃山空的時候,等幾年後他們再也借不到錢時也就快不行了,記憶中他後來回家時都怕被人知道,怕別人來討債,都是偷偷的回來見一下我爺爺然後就走。

    想想他們當年的日子真是狼狽,我搞不清楚當時他到底是在“搞”什麼,多年後我問我伯父他當年到底搞什麼東西,他也說不清楚,只是和我說以後如果有人叫你去買什麼“債券”之類的千萬不要被騙,我至今也搞不清楚他當時是怎麼被騙的,我想這或許是一段他心中永遠的痛而不想和我們這一輩的人說而已,但從他們的經歷中我學到了這個世界上沒有“不勞而獲”的事情。

    “窮則思變”,一個人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往往會有反敗爲勝的意念產生,不知他們是因爲什麼因素後來想到了要在北京做生意的,只記得他後來在北京開起了“茶莊”,我想可能是因爲他之前是做茶葉生意的緣故吧。或許是因爲他們對茶葉還比較熟悉,所以很快生意就紅紅火火起來了,幾年後他們就把欠別人的錢全還了,最多時他好像開了十幾家連鎖店。

    但可能是他們水平有限,所以在管理上就比較差,僱用的人好像都不是人才,自己管理也不善,導致很多分店其實都是給他的“營業員”開的,之後慢慢的關掉了不少店,我記得我2003年去北京時他只剩下二家茶葉店,現在他們也沒有經營茶葉了,但他們成了我們那個地方的帶動者,因爲他當初“培養”了不少營業員現在都自己做了,而且做的比他們好的也一大堆,在北京的馬連道茶葉市場,70-80%的人都是我們那邊的,也許他們也算的上是“先驅”吧!

    之後他們好像發現了新大陸,說開超市賺的錢比賣茶葉賺的多,所以就在北京開起了超市,一開就開到現在了,現在堂姐和堂弟都長大了,他們也都在北京,現在他們在北京還有開藥店,按理說是不錯的,但怎麼說呢,我感覺一個創業者的自身素質還是很重要的,特別是管理能力非常重要,他們在這方面因用人不善及盲目擴張等多方面也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這些都是血的歷史,我從來沒對任何人提起過,現在提這些只是想做一個引子,和大家分享創業是多麼的不易,做一件事情並真的不簡單,每一個人成功的背後都一定有一段曲折的歷程,雖然我伯父他[FS:PAGE]們並不算成功,或許並沒有人知道他們。但我想說的是他們代表了中國千千萬萬小生意人的歷史,大家只看到的是大人物成功背後的故事,很少有人關注小人物的辛酸歷程。我也是一個小人物,透過文字表達我自己想說的話,不在意你喜歡還是不喜歡,這是我要講的。

    2003年我到北京時就先到了他們那裏,他們也幫我出了不少的點子,我對做服裝一點興趣都沒有,可能我也不知道該怎麼動手吧。家裏人的建議是希望我“穩定”一點,像伯父一樣開個小超市,以我手中的錢是絕對夠投資的,所以當時我也想要不開一個小超市吧,於是就開始找店鋪。

    伯父很熱心的幫忙,找了幾個地址,但我都不太滿意,其實主要是我自己也沒有下定決心要做開超市,所以也沒有放在心上,所以也沒有什麼好結果,這樣天天轉來轉去,轉了近半個月也沒有什麼收穫。

有一天我去談一個社區裏的小超市轉讓事宜,那個老闆是東北人,據我伯父說那人最好是賣豬肉的,後來投資了市場, “現在發達”了,他這個超市是開着讓他家裏人管理的,但因爲家裏人不會管理,所以做的不好,想轉讓掉,因爲前一次我去看過,那個小超市不大,一百多平米吧,如果“盤”過來的話在20萬之內應該就夠了,這次去再談一些細節。

    但那個老闆不太講信用,開始說好的事情這次過去時又反悔了,所以我感覺很不爽,所以我就決定不要他的。走出店門後看到那邊剛好有一個報刊亭,也是出於無聊的因素,我就隨手拿了一本《銷售與市場》的雜誌,可能是因爲我是學營銷的因素,在學校時曾有在學校的閱覽室借閱過這本雜誌,在上面可以學到一些營銷方面的知識,所以平時也比較喜歡看。

    隨手翻了一下很快就決定把它買下來了,人生就是這麼巧,一不小心我開始了新的人生歷程,所以由此我就來到了上海,開始了漫長曲折的創業歷程。其實這人世間就只有二種狀態,一種是“IN——進入”,另一種是“OUT——退出”,但不管我們是進入哪一種狀態,都會產生相互作用,並且這種相互作用是成對存在的。

    比如說:我當初如果沒有看那本書,就不會看到夢工場的招商廣告,就不會去做夢工場的代理商,也就不會來上海,也就沒有我的今天,或者我的人生會是另一個局面;如果我當初沒有買這本書,或者我現在還在北京,也或者我也不知會在哪裏?這就是“相互作用”。

    因爲買了那本書,看了那個招商廣告,然後我做了代理,然後又一路走到現在,一路走來我失去的東西很多,當然“得到/學到”的東西也很多,有過成功的喜悅,當然也有失敗的痛苦,這就是“成對存在”的相互作用。

    當然以前我是不懂這些的,這個是我學過MY課程後感悟出來的,所以現在也有不少人問我人生的路要怎麼走,其實我也不知道怎麼走,我能說的就是“走自己的路”,想怎麼做就怎麼做。

    因爲人生就如“小馬過河”,對於松鼠而言,過河是危險的,因爲水很“深”,一不小心就會被“淹死”,因爲他有不少同伴就被淹死過,所以他認爲河是不能過的。但對於老水牛來講過河太小意思了,因爲水很“淺”,還沒有過他的膝蓋,所以很安全。

    他們各自代表的都是他們自己的立場,並不是他們的不對,而是看適不適合你,有時候別人成功的經驗對我們來講可能會是讓我們失敗的主要原因。所以我們最重要的還是要學會走自己的路,讓自己去嘗試,不要怕失敗,即使失敗了也沒有什麼,因爲我們學到了適合我們自己的經驗,這樣我們才能在下一次更“輕鬆”的成功,如果我們聽別人說的而不敢去嘗試或把事情想的太簡單而盲目行動的話,那樣可能也會給我們帶來滅頂之災。

    總之一句話,經歷就是財富!

    現在感覺創業真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但我當年可能是因爲“年輕氣盛”,所以當初以爲“很好玩”,但這其實是錯誤的。幾年來我的思維也改變了不少,如果你在三年前問我創業好不好,我想當時的我一定會強烈支援你創業,但如果你現在問我創業好不好的話,我想我一定會給你潑冷水。因爲這幾年來我感覺到創業真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真正成功的人其實並不多,“活着”就已經很不錯了。想當年我創業時的目標和很多頭腦發熱的年輕人一樣,可能是受激勵的結果,動不動就說我要超過某某人,成爲某某首富。

    現在想想當初的我真的很可笑,當初真的是太無知了,但相信人生就是一個成長的過程,沒有經歷過永遠也不會知道,正所謂“不是得到,就是學到”,這幾年來的確學習到了不少,成長了也不少。現在的我不鼓勵你去創業,並不是我變消極了,而是希望你能想清楚,並具備好條件後再來創業,這樣或許你成功的速度會更快些。我現在沒有什麼成功的經驗,但我現在多的是失敗的經驗,也許你可以從我的分享中看到我所做的不少錯事,這樣你就可以防止自己再犯和我一樣的錯誤。

    當時我看到書的封底有一人很吸引人的招商廣告——“21世紀最後一個暴利產業——文化產業”,產品是“陳安之365輯永恆[FS:PAGE]不變的成功法則”,我一看真的很興奮。因爲這個東西我最熟悉了,當年我也是因爲看了這方面的書而“成功”的,我想在中國和我一樣想成功的人一定很多,那麼這個產品一定會有市場,所以我就立刻打電話給深圳這家公司,說我要代理這個產品。

其實我之所以會那麼快下決定,我想主要原因是當初我剛畢業在啤酒廠時,因爲工作壓力大想要放棄,一不小心看到了拿破崙希爾寫的《思考致富》而決定堅持下來,很快就在公司裏發展的還不錯。當初我就有一個朦朧的想法:以後也去從事像拿破崙希爾一樣的工作,幫助別人成功,而我能做的可能是去開一個“書店”,主要賣一些類似於《思考致富》方面的書籍。當時這個想法只是一閃而過,因爲當時也不具備條件,所以很快就把這件事忘了。

    後來在廣州時最困難的時候,也是因爲偶然間看了陳安之的成功學《創業成功的36條鐵律》,而激勵了自己並且幫助自己在二年內賺到了第一桶金。當時在廣州找項目時也有想過在啤酒廠時的那個“想法”,當時我也去收集了大量的關於如何開好一個書店的資料,那時有一個想法是開一個“成功學書籍的連鎖專賣店”,但當時也只是“構想”,也沒有把他當成我的“夢想”,因爲當時同時也在考查幾個項目,我分析了不少行業到底該做什麼,但都沒有答案,所以當時我的並沒有“設定目標”,所以這事也就這樣“黃”了。

    現在再次讓我看到這麼吸引力的招商廣告,我心動了,我在心底問我自己:“這不就是你一直在尋找的嗎?那還在等什麼?看來是爲你專門準備的,那就馬上行動吧!”

    於是我就打電話給深圳這家公司,起初我的想法是代理他北京的市場,因爲反正我現在來北京了,而且我的房子也買在這裏,如果能談成在這裏的代理也不錯,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又能進入這麼“時髦”的產業,做的又是一件能幫助別人成功的“偉大事業”,那不是很好的事情嗎?

    很不湊巧,北京已經有人比我前行一步了,對方告訴我北京市場已經有代理了。於是我問他現在還有哪個“大城市”還沒有被人代理?當初我刻意的強調要“大”,因爲我想要麼不做,要麼就做最好/最大,這樣做起來比較有挑戰性,也可以取得大成功,但沒有考慮到“萬一失敗”了會怎麼樣?

    也許當初的我太狂妄了,認爲人世間沒有任何挑戰,至少我可以克服一切困難,因爲我在廣州也是這樣過來的,我自己覺得當初我在廣州時口袋只有2毛錢過15天的日子我都過去了,還有什麼能難倒我呢?出於一種對自己的“自信”,或者也是“無知者無畏”的態度得下了上海地區的總代理。

    他們告訴我,上海“還沒有”代理商,我說:“太好了,那我就要上海了”;對方可能還以爲我開玩笑,態度也不是太好,說:“那你過來深圳公司談吧!”我說:“好”。

    於是就這樣我第馬上打電話訂了第二天早上從北京飛往深圳的機票,第二天到了深圳那家公司,應該說他們公司裝修的很有“風格”,對於一個沒見過多少“世面”的人感覺還“挺不錯”的,裏面有陳安之的海報,公司的人看起來都挺忙碌的樣子。

    出於對陳安之的信任,因爲我從各方面瞭解到的資訊是陳安之是他們公司的大股東,於是我就沒有了解他們的任何細節,就問他們怎麼樣才能取得這個代理權?接待我的是他們公司的招商總監曾志,看上去也是挺精幹的人,或者我這個人比較容易相信別人吧!或者我當時的年齡實在太小了,對人“看的不透”。

    曾志也沒有和我談什麼,就是讓我去深圳看他們的“樣板市場”,就是深圳的一些書店員及音像店,並且告訴我:“你先去看,看好了明天再回來我們談”。當時也是出於對他們的“尊敬”,所以我就去深圳書城及順電等地方“轉了轉”,看到他們的“樣板市場”做地的確“不錯”,很多地方都有產品的海報,有的地方還有大噴繪;在順電的一家店裏我看到了排列整齊的“專櫃”,於是我就問售貨小姐這個東西賣的好不好,買的人多嗎?

    可能營業員把我當作普通顧客,以爲我要買,當然說的是好聽的話:“這個東西很好賣,很多人買”。這就是我所謂的“市場調查吧”,也許一開始我就是錯誤的,至今我都在想當初自己怎麼會那麼笨呢?

    第二天我就到了那家公司,和他們進一步談合作,這次他們的副總李東和我談了一下,然後我們就開始答約,我首付50萬元人民幣取得上海地區的獨家代理權,並馬上打款過去,然後再籤合約。

    因爲我沒有帶卡在身上,而且我的錢都存在北京,於是我就讓北京的家人幫我去銀行轉了50萬到那家公司的帳上,之後成功簽約帶到代理權,當時感覺自己好興奮,看到自己就要成功的樣子,現在想起來也是一件很好笑的事情。

    拿到一紙“合約”後,他們給了我一些他們公司的一些複印件,我讓他們暫時不要發貨,因爲我的辦公室還沒有找好,發貨過來我也沒地方放,等我找到辦公地點後再通知他們發貨不遲。

我記得當時是2003年6月25日,拿到合約時已是下午,我匆忙[FS:PAGE]趕往酒店,並在酒店的商務中心買了一張當晚飛往上海的機票,到了上海後已是半夜。至少前幾天來過上海,所以對上海還不算“陌生”,從機場打的直接到了上次我來上海時的那個老鄉開的酒店住下。

    他們問我怎麼又來上海了,我說我現在找到投資項目了,接下來會在上海呆下來,還要你們多支援噢!

    我知道我現在做的事情在我所認識的人當中,沒有一個人可以幫我,因爲他們都不懂這個行業,如果我做鋼材或者其它行業的話或許他們可以幫到我。大家在上海拼搏都不容易,所以我就沒有打擾他們,自己想辦法。

    必竟要在上海發展的話,肯定不能天天住酒店,我需要儘快找到一個可以住下來的地方,最好還能夠辦公,所以在廈新公司的鄰居就介紹了離他們公司不遠的地方,說五角場未來挺有發展的,在這裏辦公不錯,所以我就在黃興路上找到了一個商住二用樓,就這樣呆了下來,這樣一晃就快五年了。想想這麼長時間了,自己還沒有成功,真是有點遺憾。

    當初我來這裏時,這邊的房子40萬不到就可以買下來,可是我沒有買,當初也沒有投資房地產的意識,只覺得自己在北京已經有房子了,現在這邊租房子就可以了,以後賺錢了再到北京生活。

    多年後的今天,我總結自己當初就犯了一個天大的錯誤,不應該有創業在上海,生活在北京的想法,既然來上海了就應該要讓自己融入上海,要想辦法讓自己成爲上海的一分子,然後先在這裏安居下來,這樣再來談立業纔是對的。

    如果還想生活在北京,而只是把自己當成是來上海“賺錢”的話,那可以說我是來這裏“拿”,而不是“給”。或者也是因爲這個心態一開始就不對,導致了我現在還沒有取得大成功的原因吧!

    如果當初我懂得投資地產的話,一來上海就買下那裏的房子,現在至少也值120萬,幾年時間也可以翻上2-3倍,可惜我也錯過了。

    其實創業的目的到底是什麼呢?如果是爲了賺錢的話,那做不做自己想做或喜歡做的事情又有什麼關係呢?因爲如果目的是賺錢的話,那一切就應該以“賺錢”爲目標,只要不違反法律,不違反道德,不違背良心這三大原則,不管做什麼行業,只要能賺錢就可以了,但這樣的話還是“創業”嗎?

    創業的目的到底是爲了什麼呢?多年後我在一個企業家論壇上聽到的一個長者說的.創業定義,給我的啓發最深。他說:“創業是爲了創造一個就業的機會”,當然包括爲自己創業一個就業的機會,同時也爲別人提供一個就業的機會。我聽後恍然大悟,才明白自己當初爲什麼要創業,可能原因也是因爲我想“給自己一個工作的機會”。

    我想我之所以會選擇創業也是註定的,因爲這和我的人生經歷有關,現在大家都知道我叫劉標峯,其實我的真實姓名並不是這個,劉標峯只是一個“筆名”,因爲小時候我不會念書,所以初三沒有考上任何學校,那時候根本沒有出人頭地的想法,反正“大家都一樣”,我們玩的好的同學中也沒有幾個會讀書的,所以成績很差,我96年去參加中考,結果只考了340分總分,連技校可能都上不了。

    看過我前一本書的人都知道,那個暑假我因爲看了《人生》後有所啓發,所以就比較注意起學習來,那個暑假我就很熱愛看書,當然也是一些古典小說之類的文學。家裏人看我這麼“愛學習”,或者可能覺得我很小,所以決定讓我復讀一年,所以我就變成了一個“補習生”。

    97年中考,我們如果以“補習生”的身份去參加中考的話,錄取的分數線要比別人高出30分,這是一大挑戰,因爲如果我有那麼歷害的話,就根本不用補習了,上一年就考上去了。所以學校也是爲了提高升學率,所以讓我們這些補習生就採用別人的學習卡,然後把那些初三還沒學完就棄學的人的檔案改成我們的相片,於是這樣我們就改名成了“劉標峯”了。

    以前我一直都不敢說這樣的事,不過現在都己“事隔多年”,而且後來我發現這樣的事情也不當只是我們學校有,這好像也是中國教育業的一種“潛規則”吧!相信我這樣寫出來後不會對我原來的母校及老師有所影響,希望不要給他們帶來麻煩。

    這件事情好像挺平常的,但在我的人生當中其實影響挺大的,後來我藉此名考上中專後,我就跟我的原名徹底“告別”了,所以一開始時別人叫劉標峯這個名字我都有點不適應,感覺好像不是我自己,我想這樣下去我以後找工作的話別人也只能以劉標峯的名字見人了,以後我如果找女朋友或結婚生子的話,我到底該叫什麼名字呢?我未來的兒女該姓什麼呢?感覺這樣下去我不是“背祖忘宗”了嗎?

    其實當時我還小,也不懂事,所以可能想太多了,所以也曾“自卑”過一段時間,有失去自我的感覺,後來我慢慢調整好了心態,決心不再想這樣的事情,反正走一步是一步,說不定以後我有錢了,我自己當老闆,那樣想叫什麼名字就叫什麼名字。當時只是以阿Q精神來開脫自己,沒想到這個爲我後來決心要自己創業也埋下了伏筆。

人生其實很多[FS:PAGE]事情都是很奇怪的,不管什麼樣的事情發生,都會我們人生的調料,或許現在發生的事情在現在這個時刻來講是一件非常讓人難以面對的事情,但若干年後你回頭一看,會發現其實我們的人生就是由這些“小事”組成,這些事情在不知不覺之中影響着我們的人生。有時候我在想或許冥冥之中都有定數,註定了我們的一生終究要走什麼樣的路,好像沒有誰可以擺脫命運的捉弄。

    後來工作後我還是得用劉標峯這個名字,因爲沒有人知道我真實的姓名,我也不可能用我原名去找工作,因爲那樣我連中專畢業證都沒有,肯定是找不到工作的,所以我只能還中叫“劉標峯”,然後讓自己努力工作,以期望自己將來有一天能“做回自己”。

    所以我會選擇創業,這些原因應該是一個基礎,當然後來可能也是因爲想證明自己的能力,或者是想賺更多錢的原因吧!至今我也搞不清楚我當初爲什麼一定要創業,而不選擇去爲別人工作?也許最主要的原因是怕自己可能會找不到工作吧,或者當時太狂妄了,總之我也不清楚當時的想法究竟是怎麼來的。

    在上海找到房子後然後,買了一些生活用品,總算是在上海“定”下來了,但怎麼開始呢?我一點底都沒有,在這樣一個上海,人生地不熟的,對這個業務又不太懂,我該怎麼辦?一點頭緒都沒有,但還是很興奮,因爲現在終於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了,沒有人能影響我,因爲我現在可以主控一切了,哈哈,一切都有點高興了太早了,接下來面對的是更大的挑戰,但我一點覺察都沒有。

    在上海我認識的那些人肯定不能幫我的,因爲他們不懂這些,而且他們大多沒什麼文化。或許是我當時也太清高的緣故,我認爲現在自己做的是文化業,不可能和他們“同流合污”,所以也就沒有去尋求他們的支援。

    但我想到我一箇中專同學曾在上海的一家鋼材貿易公司做過,不過現在他人不在上海,我之前去福州時也見過他。所以我就打電話給他,讓他幫忙介紹上海的朋友認識,他介紹了他的朋友陳劍峯給我,後來陳劍峯在我這裏也做了一段時間,後來他自己創業了,還是做他的鋼材,不過我好久沒有見到他了,我想現在他做的應該是挺不錯的。

    公司沒幾個人肯定不行吧,於是我就通知我哥和我女朋友(現在的老婆)一起過來幫我,剛好我一個鄰居現在研究生畢業,也在上海,暫時還沒有去找工作,所以我就請他們一起來幫忙,這樣公司就有幾個人可以“開工”了。

    找到房子後,行動的第二步我馬上就要註冊公司,但我對這些流程並不熟,所以我就找了一個代理公司幫忙註冊,接下來就是驗資等一系列問題,這其中還有一個小小的插曲。

    很多人問我爲什麼我們的公司名字叫“遊傲”,其實如果一句話的話,還這真的說不清楚,當初我在取公司名的時候想了好多個但都沒有成功,當時我在想我做的是成功學及文化傳播業,所以我就想用“上海成功之路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但好像註冊不了,然後我又想了至少有十個都沒有透過,有的名字是別人已經被別人用了,我想這個東西也太複雜了吧,本以爲很容易的事情沒想到會這麼麻煩。

    試了幾個都不成功後,時間也花了不少了,有一天早上我在想到底用什麼名字好呢?怎麼樣才能把名字註冊下來呢?偶然我想起來小時候我看過一個電視劇,裏面講的是一個農民企業家的故事,他的公司名叫《小土屯》,他說他希望讓全世界的人都知道在中國有一個名叫小土屯的“小地”方。

    我突然來了靈感,何不用我老家的村莊名字試一試?因爲我家叫“尤沃”,但如果這個顯然太難唸了,念着這個名字,我突然想到了可以試試用同音字試試,然後我就寫了幾個同音字下來,然後我就看到“遊”和“傲”這二個字不錯,如果按五行來看的話,應該都有了,雖然我不懂這些東西,但從字面上來看還不錯,這二個字大家都“認識”,平時也很少用這個組合,念起來還是有點“氣勢”的,然後我馬上寫下來,然後去查名“上海遊傲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沒想到還真的可以用,真是讓人高興。

    太棒了!這也算是一種成功!我想象着將來有一天我取得“大成就”時,回到老家的感覺。心裏美滋滋的,好像夢想已經實現的樣子。

    但後來不知道是不認真看還是什麼原因,很多人都念“傲遊”,搞的我每次都要糾正,一開始時我還在想是不是我這個名字取的不好,爲什麼那麼多人都會念錯呢?不過後來隨着我慢慢做,很多人現在終於沒有唸錯我公司的名字了,現在也偶爾有人唸錯,但已經不重要了,現在我聽到別念錯時,我會覺得這個人太沒水平了,幾個字都念不清楚,可能是我現在變自信的原因吧,以前別人唸錯我會覺得是我的名字取的不好,呵呵,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名字只是一個開始,當時我並不懂,其實公司的名字最好把自己經營什麼的也說清楚,好的名字當然比較容易開展業務,比如“XX汽車貿易有限公司”,人家一看就知道是賣車的,而我的名字是“遊傲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所以後來很多人看到我[FS:PAGE]的名片,第一句話都會問我是做什麼的,每一次都要解釋老半天,這樣後來我在名片背面上打上自己的經營範圍,別人就知道我做什麼了。

    也還好是這個名字,因爲“文化發展”這個範圍涵蓋面很大,所以我後來面臨公司的幾次轉型,從做書到做培訓,從做培訓到專業做互聯網,都可以用這個名字,而且都還挺合適的,這或者也是“模臨兩可”的名字的好處吧!

    不過現在如果你再去註冊的話,“文化發展”這四個字好像不能隨便註冊了,後來我瞭解到現在如果要註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的話至少要500萬以上的註冊資金才能注的下來,而且還要有關係才行,因爲現在工商註冊越來越規範了。這樣看起來我還是挺幸運的,因爲當時我只用了50萬註冊資金就註冊到這麼“好”的名字。

    名字定下來後,因辦理註冊還要一段時間才能拿到營業執照,但我不能等營業執照下來後纔開始運作,因爲現在我要做的事情是儘快讓深圳的那家公司發貨過來給我,同時我要儘快將這些書賣出去才行。如果貨沒有發過來,我也沒有辦法跑業務,因爲沒有產品怎麼去和顧客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