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創業指導>

岳陽就業與創業的形勢分析

學問君 人氣:2.88W

20**年以來,全市面對不斷加大的穩定就業壓力,各級各部門全面貫徹中央、省、市有關就業創業工作部署要求,主動適應、把握就業工作新常態,實施就業優先和創業帶動戰略,完善落實更加積極的就業創業政策,健全經濟發展與擴大就業的聯動機制,穩步推動城鄉統籌就業,深化就業服務制度改革,規範失業保險事業發展。透過不斷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推動經濟轉型升級,保障民生事業持續發展,全市就業創業規模持續擴大,就業結構更加優化,就業形勢總體穩定。

岳陽就業與創業的形勢分析

一、當前就業形勢分析

(一)就業局面穩中趨好。

一是2017年全市實現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3.1萬人,新增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0.67萬人,失業人員再就業2.7萬人,就業困難對象再就業1.07萬人。二是失業率穩定在較低水平。2017年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3%以內,創業帶動城鄉就業4.1萬人,帶動城鎮就業2.05萬人。2017年新發放創業擔保貸款達到2億元。三是健全了失業保險功能。2017年全市失業保險年末參保總人數達到37.5萬人,基金徵繳達到9500萬元,其中,市本級達到17.2萬人,徵繳5830萬元。

(二)“雙創”工作有聲有色。

2017年全市新增創業主體4.16萬人,完成了年度目標的148.6%;帶動城鄉就業7.2萬人,其中帶動城鎮就業2.7萬人。

一是政策紅利充分釋放。設立“雙創”專項資金,並建立完善了頂層設計和政策落地之間的操作機制,面向創新型中小微企業和以高校畢業生爲主的創業羣體,分別推出一次性創業補貼、開辦費補貼、場地租金補貼、商標註冊費補貼、創業載體獎補、項目徵集獎補等一攬子新政,落實“雙創”獎勵扶持有關資金逾3600萬元。開展創新創業“百優資助工程”評選,給予100家優秀創業主體總計350萬元資助金。全市發放創業擔保貸款2.47億元,貼息扶持2150名創業者和創新型小微企業。

二是平臺體系全面夯實。我市現已創建國家級創業平臺4個、省級平臺9個,新創建3家省級創業孵化示範基地和創業帶動就業示範基地。同時,打造“全鏈條、全開放”的新型創業平臺——湖南江湖名城衆創空間。目前,全市創客平臺總數超過12家,孵化基地超過10家,各類在孵項目超過1000個,孵化率達到30%以上,爲小微企業、創新性項目、年輕化羣體提供了重要的創新成才、創業成功的舞臺。同時,城陵磯新港區正在加速創建國家高新區。全市透過政策以獎代補、資源合理配置、模式差異互補,形成集約化、梯度化平臺承接體系。

三是“雙創”服務體系健全。設立創業指導服務辦公室,爲青年創業者免費提供創業諮詢、開業輔導、政策申請等“保姆式”服務。組建100人的創業專家諮詢團和160人的創業培訓講師團,全程開展“創業導師護航計劃”和“創業引領者行動”。實施巴陵人才工程,着力加強領軍人才、進階專業技術人才、高成長性優秀青年人才等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的引進和培養,累計引進各類優秀人才1500餘名,完成SIYB培訓(幫助微小企業發展的創業培訓)7089人次。開展“助萬人創基業、送貸款到基層”活動,舉辦創意市集活動,挖掘了一批具有岳陽特色、市場特點的創意產品和創新人才,充分釋放每一個市場主體的潛能。

(三)重點推進勞務協作脫貧、就業扶貧和高校畢業生重點羣體的就業工作。

一是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對離校未就業畢業生進行實名登記,確保使每一名有就業意願的高校畢業生,在畢業半年內實現就業創業或參加就業準備活動。“內引”——“公共就業服務進校園”,架設本地供需橋樑,引導留嶽就業;“外導”——與廣東、江蘇等地建立合作關係,開展跨區域對接,先後舉辦“惠州市、揚州市名企岳陽高校行”等活動,提供崗位10300個,幫助3750多名應屆高校畢業生達成就業意向。鼓勵高校畢業生參加就業見習,市級大學生見習基地達37家。開展大中專學生創新創業就業計劃大賽,促成一批創新性、實用性項目落地。

二是做好“零就業”家庭精準幫扶。全面摸排、精準識別,確保託底幫扶“零就業”家庭;同時,透過集中組織崗前技能培訓,幫助“零就業”家庭人員在援助期間和援助到期後,能夠迅速融入用人單位並提升自主擇業能力。我市城鎮“零就業”家庭就業援助始終保持動態清零。

三是全面推進城鎮新增就業。開展“就業援助月”、“春風行動”、“民營企業招聘周”等主題活動,推行“線上線下”遠程招聘服務,分類幫助城鄉失業人員求職就業。積極做好新形勢下軍隊退役人員就業創業服務工作。面向就業容量較大、用工門檻較低、企業信譽好的企業定點開發崗位,對城鎮未就業軍隊退役人員、殘疾人、“4050”人員等羣體進行援助。

四是積極主動履行培訓就業脫貧攻堅行動牽頭單位職責,研究制訂並推動出臺我市及縣市區“就業扶貧工作方案”。圍繞穩定就業、擴大就業、提升就業目標,遵循精準識別、精準對接、精準服務的原則,對有轉移就業意願暫未實現轉移就業的貧困勞動力,提供崗前培訓、技能培訓、職業指導、就業推薦、政策諮詢,實施“一對一”就業幫扶工程,直至實現轉移就業。在原有勞務輸出基地、勞務協作企業的基礎上,積極對接廣東東莞、江蘇崑山和長三角、長株潭及周邊市縣,組織用工企業前往輸出地開展供需見面會、專場招聘會。積極協調整合人社、扶貧、教育、農業等相關職能部門的培訓資源,統籌開展有針對性的職業技能培訓和實用技術培訓。組織有意願入讀職業技工院校的貧困“兩後生”,開展“訂單式”培養,實現畢業即就業。

二、當前就業工作面臨的困難和問題

(一)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

教育部發布了2017年高校畢業生數量,預計爲795萬,較2016年新增30萬。除了畢業後選擇就業的應屆畢業生,加上留學歸國、待業準備就業的大學生等,2017年的高校就業人員或將達到“1000萬+”的規模。2017年岳陽市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有1.6萬人左右,面對“史上最難就業季”高校畢業生的就業觀念亟待轉變,“眼高手低”、“長線專業”求職難等現象性問題仍然突出。同時畢業生到基層就業的擔憂較多,對政府購買基層公共管理和社會服務崗位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抱觀望態度,補助激勵、身份融入、績效考覈等彈性機制亟待建立補充。高校畢業生離校進入社會前的資訊缺乏動態管理,導致畢業生離校後一段時間難以聯繫採集到準確的資訊,難以實現精準幫扶服務。

(二)“雙創”工作方面:

一是“雙創”政出多門等現象困擾基層服務。服務資源和扶持資金沒有集約化管理、調配、使用,各個部門單位組織的“雙創”大賽、評選、資助等活動“一窩蜂”,政策資金效益有待提高。

二是創業載體管理服務職責不明晰。近兩年來,不同類別、不同功能的創業載體層出不窮,例如創業園、創業基地、孵化基地、孵化器、衆創空間、創客空間等,面臨多頭管理、重複掛牌、定位模糊等現狀,既不利於政策資源匹配,更不利於監管服務。

(三)就業創業培訓機制問題。

近年來,隨着經濟社會發展,對勞動者、創業者專業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而現行的就業創業培訓仍是上世紀90年代針對下崗失業職工開發的課程體系,難以適應當前社會實際需求。城鄉就業服務均衡化程度有待提升。鄉村和社區基層公共就業服務機構隊伍不穩定、工作經費緊缺,失業登記及後續幫扶仍然存在資訊不對稱等障礙。

三、促進就業的.對策建議

(一)高校畢業生就業方面。

一是建立就業與招生、人才培養的聯動機制,促進高校科學設定專業,將培養的重點放到全面提高學生專業素質和職業能力上,從源頭上化解就業結構性矛盾。

二是可明確由部門選派“職業指導師”“職業規劃師”等定期進駐高校,設立“就業諮詢站”和資訊交互點,並明確相應的公共就業服務支出渠道。

三是完善政府購買基層公共管理和社會服務崗位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的政策辦法,健全基層就業保障機制。四是進一步明確高校與教育、人社等部門,在畢業生、在校生就業創業尤其是資訊採集運用方面的職能職責。

(二)“雙創”方面。

一方面要釐清各類政策檔案執行主體,儘量讓各項關聯政策和資金能夠“集中打捆”使用,發揮政策的聚合效應,最大限度惠及於民。另一方面進一步明確載體平臺的歸口管理權限,明晰新型“雙創”平臺的具體扶持和監管標準,人社、發改、經信、科技等部門以及羣團組織在職能職責劃分和政策匹配上,要更利於實施管理服務。

(三)就業創業培訓方面。

一是在SIYB定點培訓模式(幫助微小企業發展的創業培訓)基礎上,鼓勵開展專業化、延展性的創業培訓,注重分層次、分領域的培訓,拓寬定點機構範疇或建立靈活補貼機制,並強化創業培訓後續服務,出臺政府購買創業培訓服務和後續服務的辦法;二是統籌整合人社、科技、工會、婦聯、農委、教體、扶貧等部門單位的培訓資源,推行“訂單式”“自主式”培訓,提升就業(職業、技能、扶貧)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四)強化調查研究和輿論宣傳。

圍繞新形勢下就業創業工作重點、熱點問題,着力做好調查研究和宣傳工作。堅持問題導向,組成課題調研組,自主或配合完成上級佈置的重大課題調研任務,及時摸清問題癥結、提出建議方案。主動宣傳發佈政策資訊,公佈工作流程,挖掘典型經驗,發揮輿論導向作用。利用主流媒體和新興媒體,分別制訂宣傳方案,適時策劃有影響力、有傳播度的新聞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