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創業指導>

牛電科技胡依林:我們爲什麼不做共享電動車

學問君 人氣:4.23K

2017年4月12日,小牛電動新車U1在北京發佈。

牛電科技胡依林:我們爲什麼不做共享電動車

以電池大小和續航里程區分,U1 被分爲動力版、都市版、青春版三個版本,售價分別爲 3899 元、3499 元 和 2999 元。相比於此前高達 6899 元的 N1S 動力版,2999 元的青春版 U1 創下了小牛電車的價格歷史新低。新車型還首次加入無鑰匙啓動功能,用戶不再需要插入鑰匙就能開啓電動車。在發佈會上,小牛電動還順帶着將品牌全面升級爲“牛電科技”。

在發佈會之前,媒體曾把海報和激戰正酣的共享單車結合起來。雖然與共享單車在屬性上有很大區別,但作爲便捷式的交通工具,二者在應用場景上難免有很多相似之處——保守的續航、實惠的定價和 30 個可以自行 DIY 的掛點讓 U1 也被定義爲電動車界的 “開放平臺”。另一方面,滿大街的共享單車對人們購買電動車的慾望恐怕不會起什麼正面作用。事實上,共享電單車的概念也正蠢蠢欲動,一些公司已經拿到了投資開始投放,而全身自帶智能屬性的.小牛電動車共享起來並不算困難。

“ 我們當然希望透過技術讓更多人去體驗和使用電動車,或者說讓更多人去體驗科技的魅力,共享是其中一種方式。曾有人找過我們,考慮做共享電動車、或者是共享電單車,我覺得是否做共享單車的模式,要看小牛整個商業模式跟未來可能會走的方向到底是什麼。” 胡依林,牛電科技的聯合創始人告訴動點科技,“關於共享這件事,我們肯定也考慮過,但是現階段暫時不打算去做。我們是一個產品公司,先把產品做好,這是第一位的。”

一些觀點將 2999 元定價看作是小牛電動在共享單車環伺中的一種妥協——之前的 M1 和 N1S 定價都在 5000 元以上。“我們不能只關心一線城市,實際上很多小城市都有政府運營的公共自行車,但是在那些城市還是會有很多人買電動車,所以從這個角度講,這兩個產品形態並不衝突。”胡依林說,“每個人出行的需求和方式不一樣,打比方說,可能你的需求是從地鐵站到公司這一公里的路,那我的需求是我不想擠地鐵,我從家到公司五公里就可以用電動車。”

一個有意思的例子是特斯拉,在推出革命性的產品 Model S 之後,他們立馬研發了一款親民車型 Model 3。同樣,小牛電動車也有更酷的 M1 和 N1S。截至目前,小牛電動已累積賣出了 22 萬臺;去年發佈的 M 系列,銷量大約是 8 萬臺。而海外定製版的 N1S,以 2699 歐元的售價在歐洲八個國家賣出了 3000 臺。

“我們從來不會以電動車的價格或者說它的體積定位人羣,而是根據不同的出行需求。比如 N 系列,我們的定義就是它擁有一個超長續航,可能不能說最長,但也足夠強,它面向的是用戶可能每天 20 公里 30 公里的單程出行需求。M 系列可能就更像消費電子產品,他做得很未來,滿足年輕人喜歡偏時尚類產品的這樣一個需求。”胡依林說。“爲上牌定製的好車”也是 U1 的一張底牌,他們之前的產品的速度和體積都與部分國標參數不符 (在上海,政府部門不久前叫停了 M1 上牌,這也導致已經購買的用戶不能合法上路,小牛不得不宣佈回購),U1 則不必擔心這個問題——上海的政策嚴苛程度位居全國之首,倘若能在上海拿到牌照,那麼小牛電動車就不需要擔心別的地方。

新車的另一個亮點是配套的小牛管家 App 3.0 版,配合高精度 AGPS 和 GMS 定位,車輛傾倒或者異常位移都能第一時間將消息推送到 App 裏。新版 App 由牛電科技和國內知名設計諮詢公司 ARK 創新諮詢 合作設計完成。之前,這家公司還參與過阿里巴巴 YunOS 3.0 和招商銀行掌上生活 App 設計工作。

“爲什麼我們在研發第三代產品的時候纔去跟 ARK 創新諮詢合作?因爲前兩代產品要解決的是最基礎的使用需求,到了第三代產品,就會出現一定的侷限性,我們自己很瞭解車怎麼設計,零件怎麼選,但是用戶那邊需要的是什麼我們沒那麼清楚。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完全跟我們不是一個思維方式的人幫去抓用戶的痛點,需要了解那些沒有購買我們的產品也就沒有體驗我們的產品的人,他們又需要什麼。”胡依林說,“我知道 ARK 是做得最好的,然後就去那邊合作了。很多大公司,他們爲什麼會去找一些創新諮詢公司?因爲我太專注於產品的時候,我一定會忽略很多東西,大部分你本身的,比如說商業模式,你的產品形態,然後做出了局限,這個時候就需要一些不同的思維方式。”

雖然銷量不斷上漲,動作不斷,但小牛電動車還沒實現盈利。他們在發佈會上表示,全新的品牌不止於智能鋰電電動車產品設計,還將更多聯結功能創新、智能服務以及數據研究等服務,希望以完整的科技生態更好的服務於用戶生活出行——這個摩拜之前的動作頗有類似。目前,牛電科技已在國內開設了授權體驗店超 100 家,小牛電動車的身影遍佈中國 109 個城市,預計年底將達到 600 家授權體驗店的佈局。其海外市場進駐現已超過 20 個國家,其中包括法國、比利時、挪威等 12 個歐洲國家,佈局網店超過 300 個。在未來一年,他們還會進入海外 30 個國家,開設 8 家全球品牌旗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