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創業指導>

專訪阿里雲胡曉明:產業互聯網 什麼爲王

學問君 人氣:3.02W

關於連續8個季度100%增長的阿里雲,能夠回答的問題,都在這裏了。

專訪阿里雲胡曉明:產業互聯網 什麼爲王

和胡曉明的見面約在了晚上十點,在釘釘上,他告訴我九點半還要開個會,在我們談完之後,他還有今天最後一個會面。

不到十點的時候,他穿着牛仔褲、揹着雙肩包像個大學生一樣衝進會議室,說咱們找個輕鬆的地方聊吧。

胡曉明身材消瘦、語速很快,說話條理很清晰,總喜歡用第一、第二、第三,他領導着阿里雲在最近幾年每年都以三位數的增速發展,在全球形成與亞馬遜AWS、微軟Azure三A對峙的局面,在中國市場也已經佔據了市場半壁江山。

根據阿里最新的財報顯示,截至2017年3月底,阿里云云計算付費用戶數量達到87.4萬,推動2017財年阿里雲營收達到66.63億元。自2016財年第一季度以來,阿里雲已經連續8個季度保持着超過100%的高速增長,2017財年第四季度(2017年1月至2017年3月31日)的單季度營收爲21.63億元,接近阿里雲上一個財年的整體營收30.19億元。

胡曉明的花名是“孫權”,他在阿里從支付寶、阿里金融做起,從傳統金融轉到互聯網,再從互聯網金融轉戰到雲計算。

雲計算正在形成一股大潮,一個巨大的機會和變化同時展開。現在已經沒有企業還在思考上不上雲的問題,大家的焦慮已經轉移到“在雲的時代,我可以做什麼?我的機會在哪裏?我會不會被替代?” 這樣的問題,也同時出現在胡曉明的面前。

我們花了將近兩個小時,他回答了超過40個關於雲計算和產業互聯網發展的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我注意到他總是在使用“敬畏”這個詞。回來後,在整理錄音的時候,我特意數了一下,他12次使用了“敬畏”這個詞(當然,他也有68次提到“雲計算”,19次提到“商業”,17次提到“技術”,以及5次提到他著名的老闆馬雲)。

以下爲鈦媒體聯合創始人劉湘明與胡曉明的對話實錄:

這次民企落後了

鈦媒體:現在每天這麼忙,都在忙什麼?

胡曉明:我今年開了個“孫權班”,帶了大概三十幾個人,是我們最優秀的總監和資深中層。我出給大家一個題目,什麼叫雲計算?每個人的答案都不一樣。原來做技術的人,認爲雲計算就是彈性,雲計算就是數據中心的操作系統。做市場的人認爲,雲計算就是變革。

因爲互聯網對於產業的變革,所以阿里雲在產業中的位置也在不停地調整。今天阿里雲的客戶,要的不是資訊化,客戶絕對不是要求原來我用單機,今天想用互聯網+物理機來替代。由於像BAT、微軟,以及像滴滴這樣的公司越來越多地出現,很多人在問,我如何能夠擁有互聯網的能力?這是第一個問題。

第二個問題,用戶擁有了互聯網的能力,怎麼進行變革?第三個問題,在發展過程當中,有的人會被替代,誰會被替代?而且,我發現企業在上雲的過程當中,會發現另外一些問題,當整體架構跟互聯網連接的時候,數據開始變得在線了,應該如何開始去處理這些數據,如何對產業、成本、效率有所推動,這就需要智能。

所有問題的核心,都是爲了回答我剛纔講的問題,我會不會被替代掉,我的變革機會在哪裏,我今天如何去觸摸到互聯網?我跟我的同事說,阿里雲要把握的不是企業資訊化的機會,而是把握大量企業在這次轉型升級過程當中的機會。

在中國,可以把客戶分成三類非常典型的羣體:第一類是第一天就長在互聯網上的客戶;第二類是大型的客戶;第三類客戶是政府類客戶。第一天長在互聯網的客戶80%都選擇雲計算,政府類客戶現在越來越多的也是擁抱互聯網;大型企業又可以分成兩撥,一類是民企,一類是國企。

真正的問題是,央企、國企都擁抱互聯網,民企比誰都慢。中國的經濟儘管還在往下調,但是彈簧在往下壓,手一鬆彈簧會起來,下輪會有更多的機會屬於國企和央企,因爲這樣的變化一定是技術在推動整個產業的重組、升級。

我也在跟團隊討論,如何推動民營企業進一步擁抱互聯網,包括我們在推動浙江10萬企業上雲,推動江蘇民營企業上雲,推動廣東製造業上雲,只有這樣,這些民營企業在這一輪的技術變革才能把握機會。

鈦媒體:你爲什麼會覺得民營企業落後呢?

胡曉明:今天民營企業所擁有的機會,很多人都認爲“只要膽子大就可以了”。但是今天當技術進步的時候,他們很多人對技術所驅動的變化趨勢把握不住。對於互聯網,他認爲是虛擬經濟,他認爲不靠譜,他還是買來再批發,一級二級三級四級地批發,他不知道今天透過互聯網可以一步觸摸到消費者,他不知道今天透過IOT可以重整製造業,他不知道今天透過智能可以改善本身的效率。

政府由於從上到下知道了,不論是互聯網+、雙創,還有云計算大數據,政府報告當中都是,內部外部都有一些推動作用。但是民營企業慢,非常慢,這是我切身感受到的。

鈦媒體:剛纔談到技術,的確這個領域技術變化非常快。你們怎麼看待技術的衝擊?阿里雲現在規模也很大了,某種意義上講,技術的升級其實對規模大的企業來說還是影響很大的,因爲你整個升級換代的步伐就沒有那麼快。

胡曉明:其實一方面還必須堅信自己的方向,一方面是敬畏地去看未來技術的發展。今天無論是AWS還是谷歌,包括阿里雲,或者是說騰訊雲,絕大部分構建的是以CPU爲主的計算能力,但今天有人工智能的崛起,還有GPU和FPGA,會不會對未來我們的CPU有顛覆,我們是保持時刻的警惕性。

同時,我們也發佈量子計算、量子通訊,同樣來自於我們對於量子計算本身的敬畏。不單純是阿里雲,美國的對手,國內的其他公司都在想這個問題,因爲我們不能迷信於我們今天所取得的成績,對整個雲計算來說,未來是一個持續十年的高速發展時期,如何去持續奠定我們的能力,是個很大的挑戰。在互聯網時代,誰都可能做改變者。

爲什麼是你接手阿里雲?

鈦媒體:你接手阿里雲這幾年,阿里雲每年翻番地增長,而且同時面對着技術的變化、市場的變化、用戶的變化,你覺得管理這樣一個公司,到底需要什麼樣的能力和素質?

胡曉明:我自己認爲阿里雲是一家比較幸運的公司,我們這個團隊組合是技術和商業很好的結合。阿里巴巴最早沒技術,但現在每年去解決淘寶、天貓這些問題、雙十一的問題、安全問題,以及淘寶、支付寶本身帳戶的風控問題,背後都是技術問題,都是技術和商業如何去結合的問題。所以作爲阿里雲的總裁,我給自己的要求是,永遠記住兩句話,第一、技術拓展商業邊界,第二、商業驅動技術進步。這是兩個輪子都是平行的,今天我們需要對技術敬畏,但我們要的不僅僅是實驗室的技術,我們更需要把這些技術能夠去產生更大的商業價值。

今天AlphaGo戰勝人類,除了成爲一個娛樂性話題或者市場性的行爲以外,不代表什麼。但是我們恰恰在嘗試利用大量的人工智能去解決人解決不了的問題,包括我們在做的城市大腦、支付寶的安全風險、語音客服、法院的庭審系統,完全是用AI去解決實際問題,包括我們做的人臉識別、醫療大腦,去對整個胸片的癌症進行識別。我自己認爲,只有透過技術和商業很好的結合,才能真正驅動我們技術的進步,而不單純因爲技術而技術。

今天我還是認爲,中國的基礎性教育和基礎技術研究和美國還是有距離的。我們要追上美國,就不得不實際性地利用中國的人口優勢、互聯網本身的底層的優勢、我們對創新本身的迫切性需求的優勢,讓我們儘可能快的推動創新。比如,互聯網金融,美國離中國起碼差三到五年。當中國人開始用手機開始去買一瓶水,支付一個紅薯,今天去交沒罰沒款的時候,美國人還用支票在交水電費,這個背後你看先進性和中國人的幸福感就會出來。

第二、我給自己帶這個團隊的要求,還是技術的進步。因爲我不是從技術出身,但是我有對整個技術的敬畏和尊重,可以讓我看到很多技術的問題,加上商業性的判斷,是可以有一個清晰的路徑。

第三個事情,帶阿里雲團隊往前走的時候,我們還需要對於我們自身組織的重構、再造能夠有清晰的看法,因爲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人,所以我還是希望從管理學的角度,從管理的角度去看我們今天所遇到的挑戰。

鈦媒體:那你現在覺得,阿里雲現在最大的挑戰是什麼?

胡曉明:我認爲第一個來自於技術本身,我們是否是有足夠的眼光去看到背後的風險。我經常去問我的同事,我們甚至在內部展開各類技術競賽去應對客戶的不同需求,我們每天都在市場上進行調研,去看客戶的需求會不會發生變化。

第二個我認爲阿里雲最大的挑戰來自於自我,我們是否有足夠的耐性和勇氣,沿着我們所確定的路徑來建設。比如對阿里雲來講,我們是否要去做物理性託管?阿里雲今天的存在,就是希望替代大量的物理機浪費,用今天數據中心的操作系統,用互聯網的架構,用數據+智能的方法,去提升我們本身技術的性能、效率,降低成本,實現普惠科技。

如果我們再退回30年,你會發現,當Windows出來以後,我們現在在桌面操作系統沒有替代品,美國一統天下。現在,我認爲這是個大機會,中國企業在面對美國企業持續的技術遞增性優勢的時候,我們是否能夠作爲其中一家中國本土數據中心操作系統的技術性公司,去進行全球競爭。

鈦媒體:你剛剛談到國際化,你覺得現在中國的雲計算跟海外的雲計算差別有多大?

胡曉明:雲計算是一個高技術競爭壁壘的行業,在沒有出現顛覆性技術的情況下,跟你的技術從業時間成正相關,所以我對美國的這些雲計算公司的先發性優勢是保持敬畏的,我們必須得向別人學習。當然,如果他們進到中國,也需要向我學習,因爲中國不僅僅是技術性問題,光網絡性問題、基礎設施的配套問題,都會足夠讓他們吃驚,更別說產業的政策問題。

鈦媒體:剛纔還談到了阿里雲跟阿里的關係,你覺得阿里雲發展到現在,從阿里集團得到的最大的幫助是什麼?

胡曉明:我自己認爲,因爲如果沒有阿里集團的支援,不可能有阿里雲。只有在阿里巴巴集團這個土壤上,給到了足夠的容錯時間、技術能力和資本輸入的支援。

更重要的是,我認爲今天雲計算公司的競爭是生態的競爭。現在,阿里雲可能是全球爲數不多的不缺客戶的雲計算公司,因爲當阿里生態、螞蟻生態、菜鳥生態會給到我們巨量的客戶。其實全球來看,也是這樣,Android、微軟的office365、Amazon都能給到自身雲計算業務巨量的客戶。所以今天雲計算都是生態跟生態的競爭,不單純是技術的競爭。

鈦媒體:你想過爲什麼當初會選擇你來做阿里雲的總裁呢?

胡曉明:我認爲第一個原因,可能是因爲我在阿里巴巴內部是一個持續創業者,做支付寶、做阿里金融,包括現在我認爲我還是一個創業者,所以對於整個阿里雲公司處於早期的時候,可能需要有一個創業者的心態來去做這個事情;第二,我不是技術人員出身,但是我知道如何去協調商業跟技術的並行發展;第三,可能我做阿里金融的時候,跟阿里雲最早戰鬥在一起,知道阿里雲的更多一點。

但云計算真是足夠複雜,我自己認爲比我原來做支付寶、做阿里金融都複雜。不是因爲環境變化快,最大的複雜性是你在跟一個另外一個族羣在對話,也就是阿里雲70%以上純粹的技術人員。

怎麼管理阿里雲這麼複雜的體系?

鈦媒體:今年年初,YunOS事業羣併到阿里雲。YunOS對阿里雲的意義是什麼?

胡曉明:對阿里巴巴集團來講,OS是很大的一個戰略。OS不僅僅是手機,今天在汽車,在IOT,在工業製造,都需要有這樣的操作系統。當然,操作系統是否賺錢,如何解決技術和商業性同步式發展的問題,有可能未來會透過雲的手段,所以我們希望把雲、數據中心的操作系統,加上端的操作系統整合到一起,這是我們看到的機會。我們持續會在OS上追加投資,繼續往前走。

鈦媒體:阿里雲這麼複雜的一個體系,你平常會關注哪些指標?

胡曉明:那是一些比較立體性的指標,不僅僅需要去看成本,還要看效率,還有口碑,以及穩定性、連續性、市場佔有率,包括我們的大、中、小客戶進來、停留、升級、出去的數據。

鈦媒體:效率和口碑,怎麼看到呢?

胡曉明:效率成本要看很多東西,細到數據中心在運營當中某一個非常細節的數據都會去看,這些都是來確保我們可以用最優的成本去服務客戶,背後所回報出來的是技術紅利。對於一臺服務器,多用一度電少用一度電我們都會非常在乎,當你有規模的時候,這是一個非常大的數字。

鈦媒體:口碑呢,口碑怎麼看?

胡曉明:口碑我們會看客戶的重複推薦率,我們有專門的指標去衡量。當然我們也在看微博、知乎上的聲音,有批評的,有表揚的,我們都會去看。

鈦媒體:現在整個阿里雲的組織架構是個什麼樣的,大概現在有多少人向你彙報呢?

胡曉明:因爲今天處在一個移動互聯網的時代,對阿里巴巴現在是網狀結構,最典型的代表是今年我們做了個調整,阿里巴巴集團CTO行癲向我們的CEO彙報,也向我彙報,這是個非常典型的網狀結構,背後就是要加大本身的技術相互交流。現在向我彙報的人很多,很多情況下采用網狀的方法來去開展工作,要的就是組織的協同,而不單純是以樹狀的方法。因爲有了像釘釘這樣的工具,我今天晚上發一個通知,可以迅速到達阿里雲所有的管理層,管理半徑是被訓練出來了,而且管理效率可以更快。我認爲透過工具是有足夠的能力,可以把我們的團隊組織在一起,形成一個混編團隊,這個是我們要的,就是一個組織的協同。

產業互聯網,信任爲王

鈦媒體:原來在消費互聯網有很多規律,什麼流量爲王,社交關係爲王,你覺得在產業互聯網,或者是企業級互聯網裏,什麼纔是王?

胡曉明:我認爲客戶的信任是王。消費互聯網裏,消費者的信任是來的快去的快,但是企業級客戶的信任是逐步建立的,很慢,但是牢固樹立以後,不容易逃脫。所以我自己認爲對企業級互聯網,除了滿足客戶的需求以外,承擔他的信任,擔當他的責任,我認爲比什麼都重要。企業級客戶永遠要的不是免費,他認爲是免費意味着不擔責,他更需要去付費接受服務。

所以這是完全不同的兩個生意模式,阿里巴巴最早具有本身的能力是2C的能力,今天阿里雲要開始提供2B的服務,這是兩個不同的思考方式。所以我跟我所有的同事說,你永遠不要去想透過免費去換來一個企業級客戶,全世界沒有一個生意是由於前期免費,後來是做2B服務可以做大的。

鈦媒體:雲市場現在進展怎麼樣?我進去看了看,覺得活躍度不是特別高。

胡曉明:雲市場是阿里雲非常重要的一環,甚至到了不可替代的程度。今天對於一些企業級客戶來講,慢慢從單純外圍的計算能力、數據庫的需求,橫向延伸到類似於辦公系統、智能客服等個性化服務。我也在看AWS,AWS本身的雲市場做起來,大概在第7、8年的樣子,前面單純是AWS的產品在服務客戶,當客戶越來越在平臺上紮根,就會對服務的橫向需求越來越多。對阿里雲來講,我們本身從原來是中小開發者,現在服務中型企業越來越多,這也是爲什麼要把埃森哲集成進來、把Docker集成進來。

鈦媒體:但是雲市場整個的交付其實是複雜的,不像在APP Store裏面,下一個東西即插即用。交付的複雜性是不是對阿里雲的運營也會提出完全不同的要求來?

胡曉明:這對於整個阿里雲的API和監控體系帶來巨大的要求,所以第一是考驗阿里雲的集成能力,我們是否可以把第三方軟件更好地集成到我們的平臺上;第二、當第三方軟件被集成的時候,我們是否有性能更好的API供這些saas調用,去集成相關的底層服務;第三、當阿里雲的服務加上第三方應用在一起的時候,是否能形成全鏈路的監控體系,這方面阿里雲還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探索這個問題。當然誰都會遇到這個問題,AWS也就是在最近這一兩年,對整個企業級應用服務越來越多的集成。我認爲阿里雲很快到了這一天。

鈦媒體:那未來的推薦機制呢?整個雲市場裏面推薦其實變得非常重要。

胡曉明:對整個推薦機制一定是看我剛纔所談到的服務的連續性和友好性,以及在整個過程當中阿里雲跟saas本身的深度整合性,這些都會決定我們的推薦。最後還是我們的企業級客戶用腳投票,到底是誰的saas服務集成好,還有口碑、穩定性、成本、性能等一系列的因素,我們現在已經有這樣的模型在跑。

鈦媒體:那意味着說一個新的應用進來,是沒有可能被推薦的?只有被用一段時間之後纔會被推薦,是這樣嗎?

胡曉明:當然,我們今天還沒有更多的商業模式,比如說像未來有競價排名等這些。我認爲現在還是處於一個比較早期的時期,整個雲市場本身的豐富性比什麼都重要。當然也隨着阿里雲規模的擴大,雲市場本身的發展,越來越多的saas提供商能夠被集成,就會有越來越多這樣的機制出現。但不是現在,現在我認爲還處在一個早期階段。

鈦媒體:阿里雲現在的銷售體系是什麼樣的?主要的驅動是什麼?

胡曉明:我們本身的.官方的網站是我們最大的生態,,包括海外官方的網站,這是我們最大的生態。第二生態是我們的生態合作伙伴,第三個生態是我們自己的直銷平臺,這其實跟AWS一模一樣的三個渠道。

阿里云爲什麼要做那麼多廣告?

鈦媒體:我看阿里雲在機場做廣告做的還是非常兇的,效果怎麼樣,作爲一個2B的業務,做廣告的目的是什麼?

胡曉明:今天對於雲計算市場來看,這是一個不斷被激發的市場。根據我們的調研,中國的雲計算市場規模佔到全球大概是在3%到5%的水平,我認爲是遠遠不夠的,這個市場被嚴重低估。美國大約佔到整個全球雲計算生態的56%,我認爲中國雲計算未來可以佔到全球的20%到30%。所以這個市場是需要不斷被激發、被教育的。

當然,對阿里雲來講,我們也希望更多的是把雲計算本身的品牌做好,我認爲應該就是最近五年的競爭,競爭完了就競爭完了。所以對於阿里雲來講,要做的就是如何在最恰當的時間,最恰當的地點,出現最恰當的案例。所以今天你去看,阿里雲的廣告永遠是跟我們的應用案例在一起。這個是我們要去做的事情,成就客戶也成就我們。

鈦媒體:剛纔你也談到了,企業用戶對價格的這種不敏感性。但是其實另外一個角度,阿里雲也在不停地打價格戰,這個是怎麼考慮的?

胡曉明:這不叫價格戰,你去看AWS連續幾年價格的調整,阿里雲也是這樣,谷歌也是這樣,這是真正在規模性釋放技術紅利。我們透過自身的技術進步,來釋放我們的技術紅利,我們透過對整個資源的整合來提升我們的性能。所以我今天可以很負責任地說,阿里雲只做跟技術紅利相關的事情,而不是今天單純以低價來換取市場規模。而且低價換不來市場規模,2B永遠不是靠低價競爭的,2B業務靠的是一個好的服務來競爭。

行業雲是個僞命題

鈦媒體:我也聽很多人在說,行業雲未來可能不會成爲像阿里雲這樣的互聯網巨頭的勢力範圍,因爲互聯網企業學習傳統行業knowhow的成本,其實要高於傳統企業學習互聯網的成本的。未來大家覺得行業雲的很多龍頭企業會是一些傳統的巨頭。這個事兒你怎麼看?

胡曉明:如果從基礎設施IaaS層面看,行業雲是一個僞命題。因爲從雲的存在形態來看,我認爲未來從經濟學的角度,一定是公有云計算的性能最優、成本最低,但是由於在整個管理過程當中,對數據的安全性等需求,會存在一些專有云,中間有一個透過專有云+公有云計算組成的一個混合雲,但所謂的行業雲是一個僞命題,這是完全硬件廠商給自己編的一個話題,希望是透過硬件售賣來構建一個所謂的工業雲、農業雲、交通雲。我也在全世界也沒有看到過一個規模性的行業雲,集中了大量客戶,我真沒看到。如果是靠近行業應用場景的Paas、SaaS層面,傳統企業會有很多機會,未來是融合和共建的。

鈦媒體:前段時間雲棲大會,我覺得最讓人興奮的就是人工智能產品的推出。雲和人工智能的結合,我覺得是特別好的場景,但是對普通用戶來說,這種落地接入會不會很複雜,以及怎麼計費呢?跟雲計算的計費會有不同嗎?

胡曉明:什麼樣的情況會出現人工智能呢?我自己認爲第一是因爲數據大量的存在,第二場景驅動,第三需要影響決策機制,第四是有足夠的計算能力。今天在人工智能上阿里雲所打造的是一個相容的開放平臺,在上面會集成大量數據分析工具,也會集成視頻、圖片、語音的分析能力。所以工業企業可以直接調用我們的能力,來進智能製造本身的分析,我們可以讓氣象部門把數據放上來,來進行氣象的分析,我們還可以讓醫療企業把更多的CT圖片放上來,來進行深度學習。這些都是可以一鍵式的用我們API方式集成,計費就跟計算能力相關了。

鈦媒體:只跟計算能力相關?

胡曉明:計算能力相關,跟調用工具相關,這個都是典型的。我們平臺上現在每天基本上有幾百家客戶使用,成長性還是非常快的。

鈦媒體:整個雲計算市場,大家現在最着力的競爭點是什麼地方?

胡曉明:我自認爲每個點都在競爭吧,我們在競爭計算的能力、計算的成本,我們在比拼數據庫的能力,比拼網絡的能力,也在比拼人工智能的拓展能力,但我個人覺得最核心的還在比拼我們的技術紅利。第二個在比拼對客戶服務的深度,來形成我們的口碑、品牌。第三、比拼我們的生態,所以技術、服務、生態,我認爲是所有云計算最重要的。

阿里雲的邊界在哪裏

鈦媒體:阿里雲現在怎麼界定自己和合作夥伴的邊界,什麼事自己做,什麼事讓合作伙伴來做,有沒有一個特別清晰的原則?

胡曉明:在生態市場上,我告訴所有的生態合作伙伴,阿里雲需要大量的合作伙伴,而且很多原來圍繞着IOE生存的SI或者SV也到了轉型的時候了。所以我們身邊有大量的合作伙伴在找我們,如何集成阿里雲,集成雲計算,

我自己認爲未來的雲市場有100塊錢,阿里雲只賺15塊,85塊是合作伙伴的。

而且,阿里雲只碰標準化、規模化,有重大技術挑戰的項目,例如計算、存儲、網絡、安全、數據庫、中間件、人工智能這樣的平臺能力,從而形成增長,對更多垂直性的、以行業應用爲核心的服務交給我們的生態合作伙伴去做。比如今天對於農業客戶的理解,對一個稅務客戶的理解,對於一個工業的理解,都是我們的合作伙伴去做,這是一個比較清晰的邊界。還有一個邊界,就是判斷這件事情能否會被規模化,如果能夠被規模化,那這是對阿里雲來講,我們需要去看的。如果是個性化的,不是阿里雲去做的,這一定是我們的合作伙伴去做的。這兩條是作爲我們發展合作伙伴,最重要的參考。

鈦媒體:你認爲誰是雲計算的用戶?

胡曉明:真正具有決策能力的是CEO和CFO。CEO要的是什麼?變革,CEO要的是創新,他要的是如何擁抱互聯網,他需要在產業互聯網變革當中如何去領先,他對於雲計算的擁抱熱情遠遠大於CTO和CIO。第二是CFO,他希望如何越來越多透過彈性來降低成本。所以,我的觀點可能跟別人的觀點不一樣,所以對整個阿里雲,最熱情、友好的永遠是CEO和CFO,其次纔是CTO和CIO。

技術改變了我的價值觀

鈦媒體:在我來的飛機上,重讀了德魯克的《21世紀的管理挑戰》。有句話特別好,是說“你要隨時考慮現在應用的基礎包括你對世界判斷範式的變化”。現在雲計算是個工具,但是其實這個工具反過來也會對用戶產生非常大的影響,也在改變用戶,而不僅僅只是使用它。這像魔戒一樣,戴上的人自己也在變化,也在受這個工具的影響。那麼,雲計算對你的影響是什麼?

胡曉明:雲計算對我本身的價值觀都有很大的影響。我是做金融出身的,我可以看到普惠金融,窮人、富人都可以用平等的金融服務解決問題,今天的技術也一樣。今天的大企業是可以越來越多地賦能中小創業者,所以如何去降低技術服務的門檻,這個對我來講,是有很大的作用。

第二、今天我們做的是一個技術性的生意,我們做的是一門信任的生意,別人把身家性命都放在你這裏,我們怎麼去擔當。

第三、我們今天的市場上是進行惡意競爭,還是透過紅利的釋放讓更多用戶獲益,這個選擇對我來講實際上都是很大的一個挑戰。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完全不一樣,原來我認爲技術是冷的,就是0101代碼形成的,但最後發現不是這樣,技術是有溫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