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文案>成語故事>

四字幼兒成語故事

學問君 人氣:1.88W

有哪些四字成語故事是比較適合幼兒學習歷史知識的呢?以下是本站小編收集的成語故事,僅供大家閱讀參考!

四字幼兒成語故事

四字幼兒成語故事一

【成語】: 奮不顧身

【拼音】: fèn bù gù shēn

【解釋】: 奮勇向前,不考慮個人安危。

【成語故事】:

“奮不顧身”這則成語的意思是奮勇向前,不顧個人安危。

這個成語來源於《漢書.司馬遷傳》,然僕觀其爲人自奇士,事親孝,與士信,臨財廉,取予義,分別有讓,恭儉下人,常思奮不顧身,以徇國家之急。

李陵,字少卿,是漢武帝時的著名大將,很受漢武帝信用,任命他爲騎都尉,率軍抵禦匈奴的入侵。李陵擅長騎射,又懂得兵法,當時很得朝廷信任。

不料,李陵在和匈奴的戰鬥中,由於寡不敵從,無奈投降了匈奴。

聽說李陵投降,漢武帝很是生氣,認爲李陵辱沒了自己對他的信任,朝中大臣也都紛紛指責李陵沒有骨氣。

只有太史令司馬遷不這樣認爲,他說:“我和李陵一向沒什麼交情,但我見他爲人很講義氣,孝順父母,友愛兵士。他常常想奮不顧身地解救國家的災難,所以,我認爲李陵這次在領兵不到五千的情況下,與數萬名敵兵對陣,最後由於傷亡慘重,彈盡糧絕,歸路被切斷,才被迫投降,是情有可原的。而且我還認爲,他這次投降,並非貪生,而是想等待以後有利的時機再來報答國家。”

司馬遷說得在情在理,但漢武帝卻認爲他是替李陵辯護,是非不分,將他關進了監獄,施行“腐刑”。

以後,漢武帝還殺了李陵全家。李陵知道後很是痛心,於是在匈奴娶妻成家,至死不回故土,未能實現他奮不顧身、爲國捐軀的願望。

四字幼兒成語故事二

【成語】: 焚書坑儒

【拼音】: fén shū kēng rú

【解釋】: 焚:燒;坑:把人活埋;儒:指書生。焚燬典籍,坑殺書生。

【成語故事】:

秦始皇憎惡儒生引用詩書來反對秦的法律,於是焚燬詩書,坑殺儒生,對中國文化帶來極大的摧殘。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爲統制思想文化而採取的兩項重大措施。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博士淳于越反對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郡縣制,建議依據古制,封子弟功臣以爲枝輔。丞相李斯爲杜絕“諸生不師今而學古,以非當世,惑亂黔首”的現象,提出焚書的建議。秦始皇採納其建議,下令除秦國的史書、博士官收藏的圖書和百姓家藏的`醫藥、卜筮、種樹等書外,凡列國史記、百姓私藏的《詩》、《書》和百家語等均限期交出焚燒。此外還規定偶語《詩》、《書》者處死,以古非今者誅,吏見知不舉者與同罪,令下30日不燒,黥爲城旦。

焚書對古代文化典籍造成極大的破壞。次年,爲秦始皇尋覓長生不老仙藥的方士侯生、盧生,因難以繼續行騙,便以始皇貪於權勢,未可爲求仙藥爲由,相約逃亡。秦始皇聞訊大怒,認爲儒生多以妖言惑亂黔首,於是下令御史案問諸生,受株連的儒生達460餘人,全被活埋於咸陽。焚書坑儒暴露了當時的社會矛盾,加速了秦朝的滅亡。

四字幼兒成語故事三

【成語】: 分庭抗禮

【拼音】: fēn tíng kàng lǐ

【解釋】: 庭:庭院;抗禮:平等行禮。原指賓主相見,分站在庭的兩邊,相對行禮。現比喻平起平坐,彼此對等的關係。

【成語故事】:

有一天,孔了領着學生在河邊遊玩,碰見一位見解很深刻的漁翁,於是孔子虔誠地向他求教,他說:我從讀書起至今已經六十九歲了,還沒有聽到高深的教誨,今天碰到您這樣的聖人,怎敢不虛心求教呢?漁翁被孔子的誠心所感動,就講了一大套有關政治哲學及人生修養等方面的道理,孔子深感佩服,要求漁翁收自己爲徒。漁翁拒絕了孔子的請求,他走後,幾個學生請孔子上車,孔子呆呆地望着漸漸遠去的船,一動不動。一個學生實在不平,忍不住說道:先生今天真是太過分了,連那些擁有萬乘戰車的天子、千乘戰車的諸侯,您都和他們平起平坐,可是卻對一個漁你這樣畢恭畢敬。

分庭抗禮:表示雙方地位相等,以平等的禮節想見。現引伸爲平起平坐,互相對立。

《莊子·漁父》:萬乘之王,千乘之君,見夫子未嘗不分庭抗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