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職場英語>

模仿對方的談判策略

學問君 人氣:3.28W

模仿是討好對方的一種常見策略。的確,研究表明,在現實社會中,模仿有助於建立彼此之間的情感。比如,善於模仿顧客口氣的服務生一般能得到更高的小費。不過,在看不到對方聽不到對方的網上談判中,模仿策略有效嗎?最近的一項研究顯示,答案是肯定的。

模仿對方的談判策略

大多數企業會認爲,無法面對面交流的網上談判存在諸多侷限性。如何僅憑網上的文字溝通,與對方建立互信和融洽氣氛?

INSEAD三位教授 Roderick Swaab , William Maddux 和 Marwan Sinaceur 的研究發現,在這種情況下模仿對方的寫作風格,比如語言措辭、字詞縮寫和情感圖示等都有助於增進彼此間“感同身受”的親近感,促進彼此間的好感和互信。

INSEAD組織行爲學助理教授Roderick Swaab 指出,在線談判中與對方建立良好的互動至關重要,因爲這是通向真誠和互信的第一步。”不過,什麼時候該模仿?什麼時候不該模仿?把握時機相當重要。

研究人員發現,模仿對方勢必選擇在談判開局階段。因爲“在談判開局階段,雙方關係存在較大可塑空間,這時創造和諧氣氛相當關鍵,”Swaab說。此外,選擇模仿的內容也同樣重要。模仿對方積極正面的語言文字比中性或消極負面的語言文字更能培養互信。

分別在泰國和美國進行的兩項行爲研究讓兩組人分別扮演“招聘者”和“應聘者”的角色並透過實時聊天程序商談聘用協議,其中要求“招聘者”模仿“應聘者”。

研究發現,在談判開局首10分鐘就開始模仿“應聘者”的“招聘者”一般能得到較爲有利於自己的談判結果。反之,如果“招聘者”選擇在談判後期纔開始模仿 “應聘者”,那談判結果佔上風的.是“應聘者”。

研究人員認爲,這是因爲在談判的不同階段措辭有所不同。例如,在開局階段雙方都力求建立心理相容的合作氛圍,用詞一般比較積極,這時模仿對方言語有助於贏得信任,達到最佳談判效果。

而到了談判後期,雙方都一心想達成協議,這時模仿對方就容易導致使用一些妥協的言語。Swaab說:“談判後期是保護己方利益最關鍵的時期,這時才採取模仿策略爲時已晚。模仿策略的確能爲有效談判帶來助益,但模仿時機和模仿內容是影響其成敗的兩大關鍵因素。”

此外,模仿對方要做到適可而止,不能太過明顯。Maddux指出:“模仿是人的本能,通常在很自然的情況下進行,不能讓對方察覺。”如果談判者發現對方在模仿自己,那麼一切談判將功虧一簣。

TAGS:談判 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