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職場動態>

萬達慢不下來的擴張:資金隱患人才短板質量問題頻發

學問君 人氣:2.05W

天下武功,無快不破,這被總結爲萬達掌舵手王健林的商業信條。過去數年間,萬達以燎原之勢在全國擴張。

萬達慢不下來的擴張:資金隱患人才短板質量問題頻發

截至2011年年底,進入國內近70個城市的萬達集團,年收入首次邁進千億元大關,體量上也已成爲亞洲商業地產老大,而這距離萬達轉型爲商業地產公司,只不過11年時間。 “萬達模式”儼然成爲了中國商業地產開發教科書式的案例,引來各方解讀。

不過今年3月中旬以來,王健林“被調查”傳聞一出,損毀了王健林着力塑造的萬達形象,這家公司早年的崛起及近年來的快速擴張更爲引人關注。雖然萬達官方几經闢謠稱未“被調查”,但隨後全國各地項目爆出的工程質量問題,亦引起業界各方對其“高速擴張”下的資金隱患、人才短板、質量難保等方面的擔憂。

地方政府支援成就萬達速度

僅2011年,萬達在全國就新增18個萬達廣場,如此速度,地產界無出其右—幾乎與萬達同期發展的華潤萬象城,8年不過才建成13座。

“萬達的商業模式是快買、快乾、快竣工”,王健林在萬達2012年年會上如此宣稱,從征戰商業地產之初,萬達就開始奉行“三快”的高速擴張模式。

在王健林看來,“萬達高速成長的祕訣在於執行力強,算到拿到。”自2006年,基於城市綜合體概念的第三代萬達廣場在寧波一炮打響後,萬達形成了全產業鏈整合優勢下的快速複製模式。

隨後的幾年裏,萬達廣場以每年20家左右的速度迅速在全國批量誕生。不過在觀察家眼中,在萬達之外,地方政府對土地財政、稅收、就業、城市形象的多種訴求共同作用,推動着萬達發展越來越快。

全國工商聯商業不動產專委會主任朱凌波就對萬達速度的動因作了歸納:“萬達這種擁有快速複製能力、又有品牌效應的龍頭企業,自然成爲地方政府的寵兒。萬達的工程,多是某些省市政府的一把手工程。”

對此,王健林也並不避諱。在日前接受《南方週末》採訪時,王健林稱,萬達每年做二三十個項目,百分百來自政府“邀請”。“從拿地到開發我們能實現在18個月內開一個萬達廣場。對於5年一屆急於出政績的地方政府來說,萬達模式是再受歡迎不過的了。”

以武漢萬達爲例,這個幾十萬平方米的項目,政府給王健林的時間只有8個多月。而萬達的開發週期,需要與地方官員的行政週期對接,一屆政府任期5年,等不起項目慢慢做。

從發展商業地產至今,萬達在拿地策略方面有明顯的變化,從最初只拿CBD(中央商務區)區域、舊城改造,到如今專攻新區、政務中心,這也是業界普遍認爲是地方政府的支援成就了萬達速度。

“他們的拿地成本極低。”上海同策諮詢研究總監張宏偉稱,以寧波鄞州萬達廣場爲例,當初鄞州區地方政府在向萬達進行土地出讓時,對地價進行了大幅折讓。萬達拿下的21萬平方米的地塊,其地價近乎爲零。

否認“三邊政策”

事實上,“萬達速度”早已成爲流傳全國的專有名詞。提起萬達,衆人津津樂道的總是其“18個月一座城,3-5天上一層”的雷厲風行。

萬達這架馬車,仍在快馬加鞭。2012年,萬達計劃再開業18座萬達廣場和12個進階酒店,並計劃到2015年搖身變爲全球不動產的老大,成爲擁有資產3000億元的世界一流企業。

就是這樣一家志存高遠的企業,卻在最基本的工程質量問題上頻頻失範。

近日,各大網站頻頻爆出各地萬達廣場的質量問題。搜狐焦點業主論壇中有網友就以圖文形式爆料,萬達集團在天津的首個城市萬達廣場,多次發生墜梯事故,地下車庫漏水,地下排污管不通暢導致污水上溢等質量問題。

無獨有偶,唐山萬達廣場業主也爆料,該項目商品住宅區屋頂出現了5條3米以上的裂痕,裂痕的`深度大,並且有不斷擴大的態勢。

瓷磚空鼓、牆面傾斜、水電不通、消防設備不全……在濟南萬達廣場,不少購鋪者也發現剛驗收不久的房子竟出現瞭如此多的問題。而鄭州萬達廣場的住宅也因牆體裂縫及大面積漏水等問題,遭到業主投訴。

時代週報記者採訪上述項目售樓處時,對方皆以“個別現象”爲由迴應。

實際上,自2006年底萬達啓動擴張計劃以來,類似的質量問題就不斷,連工程事故都多有發生。2012年8月,瀋陽萬達大火致死12人事故之後,2011年3月27日,鄭州中原萬達廣場2號裙樓亦發生坍塌。隨後的2011年4月上海寶山萬達廣場遭遇塌陷事故,而關於萬達使用“瘦身鋼筋”的傳聞,亦出現在四川綿陽和河南鄭州等地的項目上。

彼時,就有人對萬達的激進擴張提出質疑,“萬達過於激進的擴張模式,制約了工程的質量保障”。

萬達內部人士透露,萬達過去曾存在邊設計、邊施工、邊修改的“三邊政策”,以提高建設速度,滿足擴張需要,這才導致近幾年萬達多個項目出現硬傷。

對此,萬達集團前任新聞發言人石雪清對媒體澄清稱,目前萬達的“三邊政策”已經不存在。“至於工程中的小修補是有的,大的方面已經絕對杜絕了,現在萬達如果還在搞‘三邊’就壞了。”

“2011年以來出現的工程問題,與萬達的高速擴張沒有必然聯繫,萬達每年做300萬-400萬平方米的物業,項目遍佈全國70餘個城市,通訊指揮系統難免有不到位的地方。” 石雪清如此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