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職場動態>

2017大學生就業形勢分析論文

學問君 人氣:2.57W

隨着我國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以及高校的擴招政策,目前我國大學生就業壓力不斷增加,競爭加劇。那麼大學生就業形勢分析論文需要怎麼寫作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蒐集整理提供到的大學生就業形勢分析論文,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閱讀參考學習!

2017大學生就業形勢分析論文

2017大學生就業形勢分析論文1

淺談大學生就業形勢

"民以生爲本,以業爲基,有業爲樂,無業爲禍"。大學生 就業是人生一次重要的選擇,每個大學生都希望自己在社會上能有一個合適的位置,爲社 會做貢獻,實現自身價值。進入21世紀後,世界各國的大學生人數都呈上升趨勢,大學生 就業成爲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大學生應對就業難問題顯得尤其重要。

一.當前就業面臨的形勢

(一)是我國城鎮新增勞動力就業、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和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三碰頭" 使本來就存在的就業困難更加突出。

(二)是企業改制減少用工、採用高新技術等原因,對 勞動力的需求呈下降趨勢。

(三)是隨着改革的深化,農民進城的門檻不 斷降低,進城農民工日益增多,從而給城鎮就業進一步增加了壓力。

(四)是近年以來,美國 次貸危機引發的世界金融危機,使全球經濟發展面臨嚴峻挑戰,當前,全球金融危機正加速 從虛擬經濟向實體經濟蔓延,我省經濟不可避免地受到衝擊。

(五)是全國高校大規模擴招 太急促,一些學校由於擴招造成學校升格或教學條件下降而導致教學質量的滑坡,人才培養 沒有與社會發展需求很好的結合,一定程度上造成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困境。

二. 當代大學生就業困難的原因

(一)對就業形勢和政策及就業過程不瞭解。 大學畢業生供需矛盾突出是近年來社會公認的大學生就業難的一個直接原因,用人單位 對大學生的需求速度趕不上大學畢業生的增加速度。大部分在校學生沒有意識到就業人數 的遞增速度已遠遠超過工作崗位的增加速度,忽略瞭解就業形勢和政策及就業過程的重要 性,只顧埋頭苦讀、熱衷考證或忙於各類社團活動,充實了自己的頭腦和經驗,而在實際 就業供需矛盾面前束手無策。

(二)就業資訊獲取不及時 用人單位招聘資訊的發佈缺乏時效性、大學生沒能及時獲取相應的資訊及大學生髮布了 應聘資訊但由於種種原因用人單位沒有獲取。這兩種情況造成了很多大學生找不到工作、 用人單位招不到人的局面,延長了大學生和用人單位相互搜尋的過程。

(三)自我能力認識不足,所學知識與現實要求不匹配 在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同時,用人單位也普遍存在着"選材難"。我國的教育體制多年 來按照一種模式培養人才,專業設定脫離社會需求。不注重學生實際能力的培養。大學生 有較紮實的專業知識,但缺乏良好心理的素質、禮儀和法律觀念。

(四)缺少職業生涯規劃

(五)期望和實際現狀不符 大學生做事眼高手低,理論知識與實際工作脫節,還存在就業後穩定性差、離職率高此 類問題。多數大學生缺乏吃苦耐勞精神,薪酬期望值高出社會現實水準,不願從基層做 起,寧願等待,只選擇在發達地區、高薪部門工作,不願意去偏遠地區工作;人際溝通能 力差,缺乏團隊合作能力,"有業不就"造成人力資源的浪費。

(六)就業時一味追求穩定和高收入

三、大學生應對就業難可採取的措施

(一)對當前就業政策的瞭解 大學生應在學習之餘,主動學習當前的就業政策及就業過程,調查瞭解當前的就業形 勢有哪些變化,根據變化及時調整自身發展方向,從個人素質條件進行重點培養,以符合 用人單位的標準;同時根據個人需要和社會需求,揚其長、避其短,做出合理的選擇和決 策,順利就業,或根據自身能力及興趣、愛好選擇適當的時機進行自主創業.

(二)轉變就業觀念。調整就業心態 大學生初入社會,一方面不應過分強調個人的職業理想和利益,要把自己的職業理想 提高到較高的境界;另一方面在擇業時應充分考慮個人的工作潛能和個性特點,揚其長、 避其短,充分發揮個人的獨特作用。

(三)注重自身素質的培養。提高就業競爭能力 大學生踏上工作崗位,不是學習的結束,而是新學習的開始。隨着社會的進步和發 展,勞動力流動速度的加快,越來越多的勞動者需要接受持續的教育和培訓,以提高自身 適應職業變化的能力。大學生應做到以下幾點: 1.不斷學習新的專業知識 2.提高職業操作技能 3.掌握職業生活技巧

(四)以低姿態進入就業市場 大學生的初次就業,首先應從社會需求出發,設計自己的擇業目標。大學畢業生要充 分認識到社會的需要是個人才能得以充分發揮的條件和基礎,科學地分析就業形勢與自我 特徵,冷靜妥善地處理擇業過程中個人與社會、個人與集體、個人與他人的關係。 擺正自己的位置,是大學生積極主動就業的基本要求。

大學生的'實踐經驗較少,需要在 工作崗位上先學習後工作。大學生對自身的起點要求不應過高,應該在基礎的工作崗位上 摸索發掘自身潛能。 總之,大學生擇業成功的關鍵還要從自身實際出發,靈活選擇。另外,就業時絕 不能一味高挑、慢等。因爲無論是對自己、對家庭還是對社會,大學畢業生早日就業都是 硬道理。

2017大學生就業形勢分析論文2

畢業生就業情況調查分析

社會競爭壓力的加劇,畢業生就業已經成爲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問題,而高校畢業生就業狀況,關係着教育部門的決策,也是學生和家長在做教育選擇時的重要參考。那麼,當前有多少畢業生在畢業時能確定去向?就業後收入如何?畢業生在各地區分佈狀況如何?影響畢業生就業的因素有哪些?他們的擇業過程和結果又怎樣?特此就以我們學院學生就業情況爲例做個分析,來說明當前的就業形勢和就業局面。

關鍵詞:物流管理專業;就業形勢;就業趨勢

一、基本調查情況

(一)就業環境

在連續15年畢業人數遞增的情況下,2016應屆畢業生的就業形勢,2016屆大學生就業人數只增不減,競爭壓力大。據資料統計2001到2016年每年的高校畢業生都在遞增。

(二)就業行爲

先就業後擇業成爲第一選擇,大學生在職業取向方面優先考慮的前三項是:先就業後擇業,先擇業後就業,繼續深造,它們分別爲 41.76%,28.57%,27.84%,調查顯示,在面對就業壓力時,多數學生表現出特有的自信與成熟,在此問題的選擇中,特別值得關注的現象是繼續深造,這選項佔 ,有過四分之一的學生希望繼續學習,而且此風近年經久不衰,且愈演愈烈。 畢業生的就業行爲餅形圖

(三)就業去向

調查顯示,我專業目前提前離校的畢業生的就業分佈狀況以“向中向沿海”爲多。他們的就業分佈狀況按就業地區劃分,在北部地區工作的畢業生佔9.4%,在中部地區工作的畢業生佔47.3%,在西部地區工作的畢業生佔20.2%,在沿海地區工作的畢業生佔23.1%。主要分佈着中部和沿海我認爲有兩=三個原因,第一中部主要聚集在武漢附近離學校近辦事方便,另一方面,東部仍然是國家的經濟重心。工業企業仍然主要集中在東部地區,不論是重化工業還是輕紡工業還是農業,東部地區始終佔據主導地位,國民生產總值在經濟中我校畢業生就業去向佔絕對優勢,雖然仍是以勞動力指向型工業爲主,但已進入轉型幾段,有良好的發展勢頭和發展前景。

另外,近代以來,東部也是率先開放,接受外國先進思想文化較早,人們思想相對開放,積極的面向世界,融入世界。港口、碼頭興建,城市化建設不斷推進,不斷朝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前進,東部相對於西部,有着完全不對等優勢。並且畢業生的就業地區選擇原因和職業選擇有很多雷同,在這裏不詳細分析。按就業地點分劃分,在省會城市或直轄市工作的畢業生佔51.0%,在地級市的佔29.2%,在縣級市或縣城的佔15.5%,在鄉鎮的佔3.8%,在農村的爲0.5%。 百分比北部沿海

(四)就業途徑

透過調查,在已落實工作的同學中,依靠家裏的社會關係找到工作的比例較高,佔69.2%,而自己主動應聘找工作的相對較少,僅佔30.8%。這一數據,一方面反映出學生在找工作時受到的來自自身條件及社會競爭的阻力較大,更多的是透過社會關係來尋找工作;但從另一角度,也說明了學生對自己應聘找工作的途徑瞭解不多,依賴心理較重,缺乏受挫或碰壁的勇氣。

(五)就業崗位

根據本專業目前就業崗位來看,各類專業技術工作如工程師、會計師、教師、醫生、律師等依然一枝獨秀,佔29.2%;其次是各類服務工作如保安、餐飲服務、銷售服務、市場營銷等,佔20.2%;各類物流管理工作如快遞員、倉庫專員等佔13.3%;各類行政管理工作包括黨政機關、事業單位、羣衆團體行政管理工作佔12.8%;各類技術輔助工作如技術。

就業崗位

百分比技術工作服務工作專業相關工作行政管理工作類型技術輔助工作一線生產農員、護士、祕書、出納等佔8.8%。可以說,畢業生就業的工作類型趨向多樣化,表現出技術類、管理類、服務類三足鼎立的特徵,但是。,從事一線生產工作的畢業生依舊很少,各類一線工人僅佔調查者中的3.69%,從事農、林、漁、牧業生產工作的更少,僅佔0.9%。從數據中我們不難看出,目前對於畢業生來所,就業選擇多種多樣,爲畢業生們找到適合自己,符合自己興趣愛好的工作創造了條件;但我們也要看到,就業選擇的“集聚”性很強,特別是對技術方面工作的選擇,差不多和選擇服務工作比例持平,並且遠遠高於本專業工作的比例;這應該引起我們的關注和思考。那爲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專業教育對大學生的就業取向起着決定性的作用。作爲經管學子,選擇進入企業和公司,這是我們大多數人都普遍接受的最好的選擇。

二、就業原因分析

大學生畢業生是國家的寶貴人才資源,其就業問題關係到國家經濟建設、社會穩定和人民羣衆的根本利益,關係到高等教育的持續健康發展。而現實情況是,當代大學生就業形勢十分嚴峻,尤其是近幾年每年都有部分學生處於待業狀態。導致就業嚴峻的主要原因有:

(一)社會原因

市場機制的不完善。目前我國的高校就業工作是由教育部門管理,戶口是由公安部門管理的而人才市場的管理又是由人事及勞動部門管理。這些部門相互之間的溝通不夠,再加上一些地區還有地方保護主義,對生源是本地的畢業生大開綠燈,而對一些外地的畢業生則加上各種條件加以限制。一個真正公平、競爭、擇優、有序的就業市場尚未建立。

(二)用人單位 除了大環境,社會人爲因素也對就業會產生一定的影響。畢業生要求兩極化,本科以上學歷以及有專業技能的職業院校畢業生較受歡迎,普通大專生遭遇就業尷尬,畢業生的能力素質與用人單位的要求差距依舊存在。也就可以說:

第一,許多效益好的單位門檻過高。

第二,部分小企業不能解決後顧之憂,一些民營企業和鄉鎮企業,由於無法用人編制或城市戶口等問題,即使給出較高的薪酬、不斷降低用人條件,照樣“門可羅雀”。

第三,一些單位追求實用和低成本。少數用人單位在招人時,用經驗、性別等障礙拒絕應屆畢業生。拒絕的理由有動手能力差、需花費培訓費用、穩定性不高等等。

(三)自身原因

第一,素質不高。一些大學生進入大學以後,迷失了人生的奮鬥目標,所以嬉戲無度,荒費學業。大學幾年,渾渾噩噩,知識能力都無明顯長進,難以適應社會競爭的需要。

第二,眼高手低。我國高等教育已進入大衆階段,如教育部官員說,“大學生的定位應爲普通勞動者” 而非以往的“天之驕子”但部分大學生仍堅持固有的觀念不放,自以爲是、期望值過高。;但另一方面,他們又眼高手低,不一定能夠勝任所向往的工作,而對偏遠的地區和鄉村、基層又不屑一顧,所謂“大事做不來,小事不願做”自我封閉了就業道路。

第三,心態浮躁。愛社會浮躁之風影響,也有一部分大學生缺少艱苦奮鬥精神,想走捷徑,而不想從基層做起。

第四,頻繁跳槽。大學生穩定性、忠誠度和職業化程度不高,成爲企業拒絕大學生的理由。

第五,規劃不足。很多大學生只是在臨近畢業時,纔會關注與工作有關的事情,根據調查顯示67%的大學生了解職業資訊不夠充分,30%的人不會關注職業資訊,掌握職業資訊的僅佔3%。

三、就業建議指導

(一)社會方面

社會應全面落實國家相關政策,正確看待大學生就業問題,更新就業觀念,幫助大學生樹立合理的就業期望,努力實現多渠道、多形式的科學擇業。營造有利的社會環境,引導大學生正確看待眼前暫時的困難,減輕他們的心理負擔。

(二)用人單位

用人單位要改變自己的人才觀,消除性別,學歷等偏見,根據自身情況,合理使用人才,他們學有所用。要從長遠考慮,建立人才儲備機構,畢業生缺少實際經驗,而且他們要發揮同價值也需要一個過程,所以應對其培訓,形成人才階梯。

(三)自身方面

要樹立正確的擇業觀,樹立起“哪裏有用武之地就去哪裏,哪裏有需要就去哪裏”的擇業觀。把目光由原來的國家機關、重點單位轉向那些民營企業和三資企業,由那些經濟發展特區轉向西部特區和經濟欠發展特區。端正就業態度戒除浮躁心理擇業觀要平和而實際,合理確定就業期望值。要清楚地認識到,求職遇到困難、挫折、委屈是暫時的。對待挫折要有充分的心理準備,擺正位置調整心態,變壓力爲動力,使自己從容冷靜的面對面就業這一人生重大課題。此外,大學生還應努力掌握紮實的專業知識,提升個人素質,增進奮發向上的信心與勇氣。

總之,調查顯示的結果應該引起我們的高度關注,我們不但要做好外部環境的淨化工作,創造穩定和諧的就業環境,還要積極的引導畢業生們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培養一種吃苦耐勞,踏實肯幹的精神,根據實際情況做出正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