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工作總結>

五年級第一學期數學教研組工作小結教學總結

學問君 人氣:1.11W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人,不是消極的容器。要使學生把知識轉化成財富,必須自己主動學習。我們教研組的教師嘗試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使他們能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

五年級第一學期數學教研組工作小結教學總結

一.教會學生學會學習

1.讓學生學會自學

使學生學會學習,當學習的主人,在教學活動中使學生主動和生動活潑的發展。小學生以學習間接經驗,也就是以書本知識爲主,除了課堂上師生的交流外,他們有些時間是與書本打交道,因此,讓學生藉助教材學會自學是學會學習的前提,教學中,我們教研組教師針對教學內容,創設自學氛圍,提供自學空間,如提出自學要求,讓學生邊看書邊思考,並把自學的發現用語言表述出來。再如教會學生自學方法,自學數學教材應看什麼,怎樣看;想些什麼,怎樣想;做些什麼,怎樣做,使學生學會邊動腦邊操作,在淺移默化中學會自學。這學期,我們先後在每個單元中選擇一些課時作爲自學內容,如:循環小數;積商湊整;組合圖形的面積計算等。當然,這種自學,是在老師的組織下有目的、有計劃進行的。

2.讓學生學會探究

數學知識具有高度的嚴密性,尤其是數學概念,不但內涵豐富,而且內在聯繫密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往往抓不住關鍵,因此,教師要教會學生抓主要矛盾,及抓住問題的本質進行探究,如張榮萍老師研究課《平均數》,首先從生活事例入手,瞭解平均的意義,透過一系列的生活事件得出平均數是一個虛擬的數;最後讓學生自己歸納出求平均數的方法。抓住問題的本質,從平均數中的“平均”入手,到真正理解並掌握平均數,不但順利地實現了教學目標,而且使學生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悟出了尋找規律,探究新知的方法。徐立兵老師的《小數的簡便計算》一節課,讓學生從已有知識入手,找解決問題方法,及找出問題的本質進行探究,怎樣就能簡便?用什麼方法就可以簡便?簡便時運用了什麼運算定律?學生在舉例中一一解答,整個過程師生朝着目標不斷探索。教會學生學習方式,達到了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目的,更是一種對學生終身學習能力的'培養。

3.讓學生學會求知

學生的數學學習是一個連續不斷的同化新知識,構建新結構的過程。學生在探究新知識或遇到新問題時,一般都是將其轉化爲舊知識加以理解,尤其是高年級學生,他們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基礎知識和操作技能,因而,他們的認知過程主要是有原有知識同化新知識的過程,因此,讓學生掌握轉化思想,無疑是教給學生一種解決問題的好工具。如這學期教學的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梯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都是在學生已有的基礎上轉化爲已學過的圖形面積計算問題,學生邊思考邊操作,想出各種轉化方法,這樣的學習活動既溝通了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繫,也使學生的認知結構得到擴充和完善。

二.一切爲了學生

五年級是小學的關鍵階段,面臨升學,教師的教學任務重,擔負的責任大,一些學生爲了進入理想的學校,對老師提出高要求,一些學生則爲了能順利畢業,需要老師的無私奉獻。我們教研組的老師除了完成日常的教學任務外,每天用飽滿的熱情,旺盛的精力面對着每一位學生,面對讓他特別操心的學生,用一顆教師的責任心,使命感教育着、幫助着我們的學生,幾乎每天早出晚歸,利用每一個間隙爲困難學生補課。我們的教師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默默的、平凡的貢獻着。教師的工作就是想換來教學質量的提高,但在這個雙向性活動中,教師雖然經過努力,結果是班級中總有些學生讓老師操心。我們的教師不管他們落後的原因是智力上的、非智力上的,總是盡最大的力量,使他們能跟上教學的要求,一切爲了孩子。

三.積極參與教科研

這學期我們的教研課題是高年級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在35分鐘之內,讓學生得到更多的收穫。我們確定從備課入手,我們現在的教案都是集體備課的教案,集體備課的教案再好也要經過我們老師消化、吸收,變成自己的東西,才能走上課堂。因此,老師必須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認真進行二次備課,要進一步結合學情以及個人風格,對集體備課的教案進行再加工、再創造。一堂課分幾個大的步驟,每個步驟又分幾個環節,哪些環節比較重要,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數,新授課和複習課如何區別, 35分鐘如何分配,怎樣啓發點撥等等,都要仔細推敲。另外對課堂上可能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如何進行有效的動態調整都要進行預設,運用何種教學方法,教學情境如何設計,教學媒體怎樣運用等等,均要認真準備,二次備課應是提高常態下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開學初,我們教研大組中張榮萍老師就備課做了講座《今天我們怎樣備課》,對大家受益匪淺。五年級雖然沒有參與課程統整工作,但我們依然對教學內容有適當的調整和補充,我們希望我們的教學在調整後更系統,在補充後更完善。我們的教學、科研在摸索中前進,在不斷的經驗總結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