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工作總結>

政治必修1知識點總結

學問君 人氣:1.4W

政治以背知識點爲主,因此相關的知識點需要掌握全面,下面政治必修1知識點總結是小編爲大家帶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政治必修1知識點總結

政治必修1知識點總結

第一課 神奇的貨幣

一、揭開貨幣的神祕面紗

1、商品的基本屬性:商品具有使用價值和價值兩個基本屬性

(1)價值的含義:價值是指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

(不同的商品所以能進行交換,就是因爲它有價值,價值是商品交換的基礎。)

(2)使用價值的含義:使用價值是指商品能夠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的屬性。(商品的使用價值千差萬別)。

(3)兩者關係:商品是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統一體。價值離不開使用價值,使用價值是價值的物質承擔者;使用價值也離不開價值,否則就不是商品。生產者和消費者不能同時擁有使用價值和價值,生產者爲實現價值必須讓渡使用價值,消費者爲得到使用價值必須支付價值。

2、貨幣的產生與本質:

(1)貨幣的產生:貨幣是商品交換髮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目的是爲了克服物物直接交換所遇到的困難。貨幣的產生經歷了四個階段:①偶然的物物交換階段;②擴大的物物交換階段;③一般等價物的產生階段;④貨幣的產生階段:在衆多的商品中,金和銀因具有體積小、價值大、便於攜帶、久藏不壞、質地均勻、容易分割等天然屬性,因而最適宜充當一般等價物。於是貴金屬用來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這便標誌着貨幣正式產生。

(2)貨幣的本質:貨幣是從商品中分離出來固定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貨幣的本質仍然是一般等價物。

3、貨幣的基本職能:貨幣具有價值尺度與流通手段兩大基本職能。

(1)價值尺度:①含義:指貨幣作爲表現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價值大小的職能。

②價格:用一定數量的貨幣表示出來的商品價值。價值是價格的基礎,決定價格,價格反映價值。

③作爲價值尺度的貨幣並不需要現實的貨幣,只需要觀念上的貨幣。

(2)流通手段:①含義:指貨幣充當商品交換媒介的職能。

②商品流通:以貨幣爲媒介的商品交換。公式:W--G――W’

③需要現實中的貨幣。

(3)貨幣的其他三種職能:貯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貨幣的職能。

4、金屬貨幣與紙幣:

(1)紙幣的含義:由國家發行的、強制使用的價值符號。

(2)紙幣的本質:紙幣只是價值符號,本身沒有價值,國家強制方能使用。

(3)紙幣與金屬貨幣相比,紙幣的製作成本低,更易於保管、攜帶和運輸,避免了鑄幣在流通中的磨損。

(4)紙幣的發行:國家有權發行紙幣,有權規定紙幣的面值與發行數量,但不能規定紙幣的實際購買力,不可以任意發行紙幣。紙幣的發行量必須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爲限度。如果紙幣發行量過多,就會引起物價上漲,影響人民的生活和社會的經濟秩序;如果紙幣發行量過少,會使商品銷售發生困難,直接阻礙商品流通。

(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商品價格總額/貨幣流通次數=W價格水平×待售W數量/G流通速度)

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

區別:①含義及實質不同。前者是指經濟執行中出現的全面的、持續的物價上漲的現象。紙幣發行量超過了流通中實際所需要的數量,是其主要原因之一,其實質是社會總需求大於社會總供給;而後者是與之相反的一種經濟現象,它表現爲物價水平在較長時間內全面、持續下降,通常伴隨着經濟衰退的出現,其實質是社會總需求小於社會總供給。

②形成的原因不同。前者有四種類型,需求拉動型、成本推動型、結構型、綜合型,其中紙幣發行量過多屬於需求拉動型。而後者則是由宏觀經濟環境由商品短缺轉爲相對過剩,貨幣供應量增長乏力,國外經濟危機傳導的物價下降等原因造成的。

③表現不同:前者表現爲紙幣貶值、物價上漲、經濟過熱的現象;後者表現爲物價持續下跌、市場疲軟、經濟衰退的現象。

④危害不同:前者會直接引起紙幣貶值物價上漲,如果居民的實際收入沒有增長,生活水平就會下降,購買力降低,商品銷售困難,造成社會經濟生活秩序混亂;後者引起物價下降,在短期內對居民生活有好處,但物價總水平長時間、大範圍下降,會影響投資者的信心和居民的消費心理,導致市場銷售不振,對經濟長遠發展和居民的長遠利益不利。

⑤解決的方法不同。

解決通貨膨脹的主要方法有:一是要大力發展生產,增加有效供給。二是要控制貨幣供應量和信貸規模,實行適度從緊的貨幣政策和量入爲出的財政政策,努力增收節支等措施。

而要解決通貨緊縮,主要靠綜合運用投資、消費和出口等措施拉動經濟增長,實行穩健的貨幣政策和積極的財政政策。對於我國這樣一個發展中的大國來說,特別需要靠擴大內需的方針。?聯繫:①都表現爲社會總需求與社會總供給不平衡。②都會影響正常的經濟生活和社會經濟秩序。因此,必須採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抑制。

二、信用工具和外匯

1、貨幣的發展形式:實物貨幣、金屬貨幣、紙幣、信用貨幣、電子貨幣

2、結算與信用工具:

(1)結算的方式一是現金結算,二是轉賬結算。

(2)結算的信用工具:信用卡、支票等

①信用卡:

A.含義:具有消費、轉帳結算、存取現金、信用貸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電子支付卡。其中,銀行信用卡是商業銀行對資信狀況良好的客戶發行的一種信用憑證。

B.信用卡的作用:信用卡作爲轉賬結算的一種信用工具,集存款、取款、消費、結算、查詢爲一體。減少了現金的使用及不便,簡化了收款手續,節省了交易費用,方便購物消費,增強消費安全,爲持卡人帶來極大便利。(簡捷、安全、方便等優點)

②支票:

A.含義:是活期存款的支付憑證,由出票人簽發,委託辦理支票存款業務的銀行在見票時無條件支付確定的金額給收款人或持票人的一種票據。

B.種類:分轉賬支票和現金支票。轉賬支票適用於辦理同城轉賬結算。

C.現金支票注意事項及特點:妥善儲存,不得摺疊;準確性,現金支票要查驗金額的大小寫是否一致,單位書寫是否正確;有效性,要在有效期內到指定銀行支取;間接性,不能拿來直接購物,支票一般用於同城結算。

3、外匯和匯率:

(1)外匯的含義:外匯是用外幣表示的用於國際間結算的支付手段。

(2)匯率的含義:匯率又稱匯價,是兩種貨幣之間的兌換比率。

①100外幣可兌換更多本幣-→外匯匯率升高(本幣匯率降低)-→外幣升值,本幣貶值—→抑制進口、刺激出口-→資本流入。反之亦然。

②影響匯率變動的因素有:國際收支狀況、通貨膨脹、利率水平、匯率政策、重大國際政治事件及資訊、心理、投機等因素。

③決定匯率的因素:匯率是由本國貨幣和他國貨幣實際購買力之比決定的。

(3)保持人民幣幣值穩定的意義:

①人民幣幣值穩定的含義:主要是指人民幣既不貶值,也不升值。即對內保持物價總水平穩定,對外保持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穩定。

②保持人民幣幣值穩定的意義:對人民生活安定、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對世界金融的穩定、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4)人民幣升值後果

積極影響:

①有利於中國進口。原材料進口依賴型廠商成本下降。

②國內企業對外投資能力增強。在華外商投資企業盈利增加。

③有利於人才出國學習和培訓。中國百姓國際購買力增強。

④外債還本付息壓力減輕。中國資產出賣更合算 。

⑤中國RMB國際地位提高。

負面影響:

①人民幣升值會給中國的通貨緊縮帶來更大的壓力

②人民幣匯率升值將導致對外資吸引力的下降,減少外商對中國的直接投資。給中國的外貿出口造成一定的傷害

③人民幣匯率升值會降低中國企業的利潤率,增大就業壓力。

④財政赤字將由於人民幣匯率的升值而增加,同時影響貨幣政策的穩定。

(5)外幣不等於外匯,外匯能夠用於國際間結算,外幣不一定能。外匯的主要職能是國際結算。外匯儲備主要用於穩定匯率、償還債務、平衡國際收支等。

第二課 多變的價格

一、影響價格的因素:

1、影響價格的因素:

①影響價格的因素:如氣候、時間、地域、生產等,甚至是宗教、習俗。

②各種因素對商品價格的影響,是透過改變該商品的供求關係來實現的。

2、供求影響價格。

①供不應求,價格升高。

A、賣方市場:含義,由賣方起主導作用的.一種市場類型。

B、表現:由於供不應求,賣方在市場交易中處於有利地位,即使提高價格,也能把商品賣出。

②供過於求,價格降低。

A、買方市場,是由買方起主導作用的一種市場類型。

B、表現;由於供過於求,買方在市場交易中處於有利地位,價格通常趨於下降。

3、價值決定價格:

(1)價格與價值的關係。

①在市場經濟中,價格最終是由價值決定的。價值是價格的基礎,價格是價值的貨幣表現。

②商品價格的高低,因爲它們所含價值量不同。在其他條件不變情況下,商品價值量越大,價格越高;價值量越小,價格越低。

(2)商品價值量的決定因素: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價值量。

①價值量的決定因素:不能由個別勞動時間決定,而是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

A、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指現有的社會正常的生產條件下,在社會平均勞動熟練程度和勞動強度下製造某種商品的需時間。

B、個別勞動時間即商品生產者個人生產某種商品所用的時間。

②商品價值量與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成正比。商品耗費社會必要勞動時間越多,其價值量越大,反之越小。

③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對生產者意義。

A、個別勞動時間低於社會必要勞動時間,處於有利地位盈利。

B、個別勞動時間高於社會必要勞動時間,處於不利地位虧損。

C、相等不虧不賺。

它決定了生產者努力縮短生產商品的個別勞動時間,提高個別勞動生產率。

(3)勞動生產率:勞動者的生產效率。社會勞率↑單位時間產品數量↑勞動時間↓

①社會勞動生產率與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單位商品價值量關係:商品價值量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由社會勞動生產率決定。商品的價值量與社會勞動生產率成反比,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意味着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減少。在價值總量不變的情況下,單位商品價值量就會減少,所以單位商品價值量與個別勞動生產率無關。

②社會勞動生產率與商品價值總量的關係:(?h/個×個數=價值總量)(單商品價值量×使用價值總量=價值總量)同一勞動在同一時間,無論社會勞動生產率如何變化,商品的價值總量不變。

③個別勞動生產率與商品價值總量的關係:個別勞動生產率提高,一個商品生產者所創造的商品的價值總量增加了。

4、價值規律的內容和表現形式。

①價值規律的內容:商品的價值量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交換以價值量爲基礎實行等價交換。

②表現形式:

A.受供求關係的影響,商品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則是價值規律的表現形式。

B.供求與價格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爲什麼價格不會無限制上升或下降)

C.等價交換:價格與價值相符的交換。等價交換存在於商品交換的平均數中,不存在於每一個個別場合。

③作用:

A.調節勞動力和生產資料在社會生產各部門的分配(原因:供求與價格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結果:使資源在社會各部門之間實現優化配置)

B.刺激商品生產者改進技術,改善經營管理,提高勞動生產率(原因: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價值量。結果:使企業內部實現優化配置)

C.導致商品生產的優勝劣汰。(原因: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價值量。結果:使資源在企業之間實現優化配置,總之,即有利於資源優化,合理,高效配置)

二、價格變動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