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工作計劃>

區政辦全年民政工作計劃範文

學問君 人氣:1.32W

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承上啓下的關鍵之年,也是我區黨委政府換屆後的開局之年,做好今年的民政工作意義重大。年全區民政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圍繞全區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牢牢把握科學發展主題,以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民政爲目標,以解決人民羣衆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爲着力點,按照“1346”總體思路(完善一個體系,實現三項突破,加強四項建設,抓好六項工作),突出重點,統籌兼顧,內提效能,外樹形象,切實履行好保障民生,發展民主,服務社會的職能,深入推進全區民政事業健康快速發展,爲建設富裕文明和諧新做出新的貢獻。

區政辦全年民政工作計劃範文

(一)完善社會救助一個體系建設

城鄉低保。今年區委、區政府再次將提高城鄉低保標準和補助水平列爲全區爲民要辦的實事,要求“城市低保標準不低於上年度城市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的30%,農村低保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2000元,不低於上年度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性支出的35%,城鄉低保平均補助水平不低於城鄉低保標準的65%,所需資金由省、市、縣、鄉四級財政解決。這些都是硬任務,必須不折不扣落實到位。具體工作中,要建立完善低保標準與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相適應的動態增長機制;推進低保規範化建設,嚴格落實《城鄉低保工作責任追究辦法》和《低收入家庭認定辦法》有關規定,按照程序實施申請受理、家庭收入覈查、低保資格認證工作;要成立全區低保審覈工作小組,嚴把“入口關”,同時建立低保家庭收入覈查資訊比對機制,落實民主評議和公開公示制度,確保每年全面公示一次,打造“陽光低保”,確保動態管理下應保盡保。

救災救濟。要認真貫徹落實《救災應急工作規程》和《區自然災害應急預案》,健全完善應急救助體系建設,建立全區減災救災指揮中心,以推進鄉鎮和村級預案編制爲重點,形成上下銜接配套的救災預案體系。要加強災害資訊員培訓和隊伍建設,積極開展應急演練,提高應急救災水平。要建立一處高標準救災儲備倉庫,建立健全救災儲備物資預算機制,規範救災物資採購、儲備、調運和市場化儲備機制。要加大宣傳教育力度,把“防災減災日”和“國際減災日”系列宣傳教育活動納入制度化軌道,增強公衆防災減災意識和避災自救能力;積極開展“綜合減災示範社區”創建活動,每個鄉鎮、街道,特別是容易出現地質災害的鄉鎮,要規劃1—2處緊急避難場所。要全力做好災民救助和災後恢復重建工作,全面推行災民救助卡制度,實行“陽光救助”,妥善安排好受災羣衆的基本生活。

大病醫療救助。要按照區醫療改革的有關要求,借鑑外地先進經驗,制定符合我區實際的實施方案,不斷完善城鄉醫療救助及救助資金管理辦法,逐步取消醫療救助起付線,全面推行“一站式”即時結算服務,開展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試點,擴大醫療救助覆蓋面,實現城鄉醫療救助和其他基本醫療保障制度的有效銜接。

孤兒救助。要繼續認真貫徹上級檔案精神,規範孤兒認定和資金髮放程序,完善全區孤兒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建設,確保孤兒基本生活費按時足額發放,切實做到應保盡保,並逐步建立統籌解決孤兒生活、教育等問題的'長效機制,確保孤兒健康快樂成長。

(二)實現三項工作突破

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要深入推進以居家養老爲基礎、社區養老爲依託、機構養老爲示範的全區社會化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在福利養老機構建設方面,要落實好《農村五保供養服務機構管理辦法》,繼續加大資金投入,全力加強敬老院基礎設施建設,以廚房改建爲重點,推進浴室、衛生室等項目改造,推廣祝陽鎮敬老院管理辦法,加強農村五保供養機構電子檔案資訊建設,制定出臺《敬老院建設與管理獎懲考覈辦法》,進一步提高全區敬老院養老服務質量和管理水平,集中供養率穩定在73%以上。要做好五保供養提標工作,確保集中供養標準達到每人每年3200元,分散供養標準達到每人每年2200元,並按市區鎮2:4:4的比列分級承擔。要透過市場手段,積極鼓勵社會力量大力發展養老服務機構,一是可借鑑學習外地先進經驗,探索建立日間照料中心,開拓養老新渠道,二是可依託夏張鎮國際養生養老基地建設,探索建立1處相對集中的養老服務機構,做到公益性養老和社會化養老相結合,打造五保對象養老新模式,實現全區社會化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新突破。

社區建設。要深入開展和諧社區示範單位創建活動,加強對城市示範社區的動態管理,不斷提升城市社區建設管理和服務水平。要強化社區建設調研工作,拓清底子,指導相關鄉鎮、街道做好城市社區建設規劃,提出解決新建住宅小區和舊村改造社區辦公服務用房建議。制定出臺我區《社區工作者管理暫行規定》,規範社區工作人員的管理,提升爲社區居民服務水平。要按照區委、區政府要求,積極配合,紮實推進“雙先雙覆蓋”工程,在尊重羣衆意願、維護羣衆利益的前提下,有序擴大新型農村社區建設覆蓋面。在此基礎上,以建立全區民生服務中心爲契機,整合現有資訊資源,推動社區網格化、資訊化和標準化建設,進一步健全服務網絡,拓展服務功能,逐步實現社區服務資訊化和社會化,創建出具有特色的社區管理模式,努力開創全區社區建設工作新局面。

社會組織管理。按照培育發展與管理監督並重的原則,不斷優化社會組織結構,重點發展公益慈善類和城鄉基層社會組織。穩妥推進社會組織管理改革,試行公益慈善類、社會福利類和社會服務類社會組織直接登記,進一步完善城鄉基層社會組織備案管理制度,提高審批透明度,縮短審批時限,力爭登記合格率100%。按照“新設禁止、既有漸退”的原則,積極穩妥地解決黨政領導幹部兼任社會團體職務問題。要加強社會組織黨建工作,按照黨員“一方隸屬、多重管理、全程作用”模式,推動組建“兼合式”黨組織,實現黨組織覆蓋率超過60%,黨的工作全覆蓋。指導社會組織深入開展“爲民服務創先爭優”活動,推樹一批服務社會、服務羣衆作用突出的先進典型。要加強規範化管理,建立健全社會組織負責人任期、離任審計制度和過失責任追究制度,搞好以年檢和重點檢查爲基礎的日常監督,重點檢查社會組織按期換屆、財務管理、幹部兼職和制度建設等內容,確保全區社會組織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