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綜合指導>

怎樣才能出類拔萃

學問君 人氣:3.04W

怎樣才能出類拔萃 

什麼使泰格.伍茲成爲高爾夫王子?什麼沃倫.巴菲特成爲世界數一數二的投資者?我們自以爲知道答案:每個人都有從事他們最後成功的事業所需要的天才。正如巴菲特不久前對<財富>雜誌記者所說的,他生下來就知道怎樣利用資本。這種機率只有百萬分之一。

    事情其實沒有那麼簡單。首先,你不具備從事某項工作的天賦,因爲不存在目標明確的天賦。你不是天生的公司總裁或者天生的象棋大師。你只有透過多年大量勤奮的工作,才能取得巨大成功。不僅僅是努力工作,而且是做某種非常困難和艱苦的工作。例如,巴菲特以有條不紊和長時間研究潛在的投資目標的財務報表而出名。缺乏天分沒有關係---天才與建立偉業沒有多少或者根本沒有關係。科學方面的專家在衆多領域的研究得到非常一致的結論。這裏講的天才不是指聰穎或者個人特徵。它指的是天生具備的把某種事做得特別好的能力。英國研究員邁克爾.豪,簡.戴維森和約翰.斯魯博達經過廣泛的研究得出這樣的結論:“我們發現的證據……不支援出類拔萃是具有天賦的結果的看法。”

    要明白研究人員是怎樣得出這種結論的,想一想他們力求解決的問題。在幾乎每一個領域,多數人開始學得很快,然後就比較慢了,最後完全止步不前。但是少數人在幾年甚至幾十年中一直在提高,取得了傑出的成就。佛羅里達州立大學教授安德斯.埃裏克森說,一個不可迴避的問題是,爲什麼?有的人怎麼能不斷提高?答案始於對許多領域出類拔萃者的連續觀察。從1993年埃裏克森和兩個同事發表了一項重要論文以來,全世界的科學家進行了幾十次研究,其中有許多集中於體育、音樂和象棋,這類項目的表現比較容易在一段時間內進行衡量和以圖表表示。但是也對包括商業在內的其他領域進行了大量研究。

怎樣才能出類拔萃

    10年定律

    第一個重要結論是,不努力誰也不會取得傑出的成就。想象你發現自己在某個領域具有天分,一開始就超羣出衆,這是件美事,但是不會成爲現實。沒有證據證明沒有實踐經驗或訓練就會有優異的表現。大量證據證明,甚至最有才藝的人也需要大約10年的勤奮努力才能成爲世界級的人物,研究人員把它稱爲10年定律。那麼16歲成爲象棋大師的博比.費希爾怎樣解釋呢?10年定律是適用的:他此前進行過9年的集中強化學習。正如南加利福尼亞大學的約翰.霍恩所說:“10年定律是一種非常粗略的估計,多數研究人員認爲這是需要的最低限度的時間,而不是平均需要的時間。”在許多領域(音樂、文學),精英們需要二三十年的經驗才能到達他們的頂峯。

    有意識地練習

    所以不是隨便什麼人都能取得傑出的成就的,它需要大量艱苦的工作。然而這還不夠,許多人數十年辛苦,仍然未能取得傑出成就,甚至沒有取得重大進步。那是缺少了什麼?任何領域的佼佼者都是那些把大部分時間用於研究的人員稱之爲“有意識地練習”的`人。這種活動具有提高水平的明確目的,有超越自己能力的目標,提供對結果的反應,涉及高水平的重複練習。例如,簡單地擊打一桶球不是有意識地練習,這是多數高爾夫運動員不能提高的原因。揮動8號鐵(高爾夫球杆型號)300次,目標是球離標號旗杆不到20英尺的次數達到80%,不斷觀察結果,作出適當調整,每天這樣練習幾小時---這就是有意識地練習。

    在許許多多領域都可以找到這方面的證據。埃裏克森和他的同事對20歲的小提琴手進行了研究,最好的一組一生中有意識地練習平均爲10000小時,下面一組平均爲7500小時,再下一組爲5000小時。在外科手術、保險推銷以及幾乎所有體育項目上也都是這樣。有意識地練習越多,幹得越好。大量有意識地練習會帶來超羣出衆的表現。

    所有這方面學術研究只是證明了多年來那些出類拔萃的人向我們顯示的東西。這裏是幾個例子:20世紀傑出的演說家英國首相丘吉爾強迫自己練習演講。烏克蘭裔美籍鋼琴家霍羅維茨據說說過這樣的話:“如果我一天不練,我知道。如果我兩天不練,我的夫人知道。如果我三天不練,全世界都知道。”他肯定是玩兒命的練習者。許多頂尖運動員因爲極其嚴格的日常訓練而名揚世界。在籃球方面,邁克爾.喬丹的強化訓練超越了已經很艱苦的球隊訓練。在橄欖球方面,創記錄的接球手傑裏.賴斯曾被15個隊拒絕,他們認爲他動作太慢。他勤奮練習,最終使其他隊員難以趕上他。泰格.伍茲是一個典型。他父親在他一歲半時就教他高爾夫球,鼓勵他多練習,到他18歲成爲美國業餘錦標賽最年青的冠軍時,他至少已經練習了15年。他從不固步自封,每天花許多時間訓練。

    科學和趣聞中的證據似乎完全支援有意識地練習是傑出表現之源的觀點。只有一個問題:經商怎樣練習?實際上,商業的許多事情是可以直接練習的。陳述、談判、評估、解釋財務報表,這些都可以練習。但它們不是創造優異經營業績最根本的因素。要有傑出的業績,就必須在捉摸不定的環境中,在資訊不完全的情況下,與其他人商談,尋求資訊,作出判斷和決定。這些也能練習嗎?能。

    有長遠目標

    它涉及到怎樣去做你已經在做的事---在工作中練習,這要求進行一些重大改變,首先是給任務確定新目標:不僅是完成任務,而是要做得更好。任何人在工作中所做的任何事,從最基本的任務到最令人激動的事,都是可以改進的。

    用這種思想武裝頭腦,人們就會以新的方式投入工作。研究表明,他們會對資訊進行更深的處理,更長時間地儲存它們。他們要求得到更多有關他們工作的資訊,尋求其他視角。他們有比較長遠的觀點,不只是在做某件工作,而是明顯地努力在更大的意義上做得更好。研究再次表明,這種不同的精神狀態是非常重要的。例如,當業餘歌手上音樂課時,他們感到有趣,放鬆。但是對於專業歌手,他們上課時增強注意力,集中於提高水平。同樣的活動,不同的心態。

    反饋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多數人不會徵求反應,他們只是等待。高盛 公司負責能力發展的史蒂夫.克爾說,“如果你不知道你是否成功,那就會出現兩種情況:一是不會有任何提高,二是不再關心”。在一些公司,如通用電氣公司,經常的反饋是公司文化的一部分。如果你不能幸運地得到反饋,那就去徵求。

    在整個過程中,你的一個目標是建立研究人員稱之爲“企業思維模式”---各種因素組合與互相的圖畫。你在這方面下的功夫越大,你的思維模式就會變得越大,你的業績就會越好。安迪.格羅夫的頭腦中可能裝着整個改變整個世界的技術行業,對英特爾公司作出必要的調整。比爾.蓋茨在個人電腦剛出現的時候就看到每張辦公桌上都有一臺電腦的目標是現實的,可以創造一個巨大無比的市場。、

    對多數人來說,工作夠努力的,但是沒有作出更大的努力。額外的幾步太難太苦了,幾乎永遠做不到。也許我們不能期望多數人都能取得傑出的成就,因爲它的要求太高了,但傑出的成就不是爲少數人預先保留的,每個人都有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