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綜合指導>

當“摳門”成爲一種時尚

學問君 人氣:1.04W
   別再想你夢寐以求的SUV了;不要考慮你在網上看到的可愛的iPod皮套了;放棄花大價錢買一個LV的想法吧,也許應該考慮拎個環保袋。一點點自我剋制不是更好嗎?“摳門”已經成爲一種時尚。

典型“摳門主義者”

當“摳門”成爲一種時尚

作爲首富的Bill Gates生活上是個典型的“摳門主義者”,這位世界首富沒有自己的私人司機,公務旅行不坐飛機頭等艙卻坐經濟艙,衣着也不講究什麼名牌;更讓人不可思議的是。他還對打折商品感興趣,不願爲泊車多花幾美元……爲這點“小錢”如此斤斤計較,讓我們懷疑他是不是“現代的阿巴公”?

在生活中,比爾也從不用錢來擺闊。一次,他與一位朋友前往希爾頓飯店開會,那次他們遲到了幾分鐘,所以沒有停車位可以容納他們的汽車。

於是他的朋友建議將車停放在飯店的貴客車位。比爾不同意,他的朋友說:“錢可以由我來付。” 比爾還是不同意,原因非常簡單,貴客車位需要多付12美元,比爾認爲那是超值收費。

比爾在生活中遵循他的那句話:“花錢如炒菜一樣,要恰到好處。鹽少了,菜就會淡而無味,鹽多了,苦鹹難嚥。” 在他之後,帶領起一批IT“摳門”的新貴,人們稱他們爲YAWN——“年輕、富有但是普通”。

我們爲何要“摳門”

房價蹭蹭蹭地往上漲,物價也緊隨其後,工資的漲幅卻小之又小,不“摳”心裏不安; 銀行雖然最近剛升了息,但距我們所期望的幅度還是遠遠不夠,只有多存點錢進去纔拿得到期望的利息;LV、PRADA再漂亮,攝像頭百萬像素再先進,提高的只是面子又不是生活質量,把錢花在那上面才叫傻瓜;

“新貧”早已經過時,“飲食男女”也不再吃香,到了該成家立業、贍養父母、養育下一代的年紀,再大手大腳那叫不負責任; 從“一人吃飽全家不餓”,到考慮一個家庭的現在將來;從只知道吃喝玩樂,到要買房,要結婚,要投資,要充電,要留學……成熟的標誌是從:“只會花錢”到“學會怎麼樣更好地花錢”; 因此,我們必須學會“摳門”。

美國進入“摳門”時代

長期以來,普通美國人的富裕生活一直是美國生活方式最爲強大的廣告之一。

1959年,當理查德。尼克松(Richard Nixon)在莫斯科與赫魯曉夫(Nikita Khrushchev)辯論時,尼克松承認,蘇聯可能已“在火箭發展(以探索外太空)方面”超過美國,但他驕傲地以彩電和廚房電器爲例,表明美國的實力。

30年後,當我作爲一位交流學生到達前蘇聯時,美國的個人財富一直是美國吸引力的重要一部分。在當時的基輔,與外國人聯繫仍相當危險,因此我的朋友們大多是持不同政見者及其支援者們。然而,甚至在這種高度政治化的`環境下,我家裏富足的物質生活也是他們重點關注的東西。

對於美國消費文化而言,這一經歷可能是我永遠的一個弱點。我不願購物(這可能是源於我不確定的審美判斷),但從原則上來說,我喜歡這個國家在商業上的繁榮。收款臺通道的自由選擇與在書店、虛擬空間或投票站裏的自由選擇差不多。我認同尼克松的說法,即美國消費主義的輝煌之一是多數人都應買得起奢侈品(當時是彩電,現在是iPod)。

TAGS:時尚 摳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