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自主創業>

企業家口頭禪大掃描

學問君 人氣:4.52K
論壇,採訪。採訪,論壇。企業做得大了,企業家們難免被這二者包圍。無論是論壇還是採訪,都需要企業家發言。言爲心聲,但是因爲發言過於頻繁,其內容重複程度之高有時到了讓聽者耳熟能詳的地步。希望讀者看後有所感悟。

“佯癡”牛根生

企業家口頭禪大掃描

“財散人聚,財聚人散”,這是牛根生的招牌菜。他最新的實踐是決定去世後把自己的股份全部捐給“老牛基金會”。而在此之前,牛根生常說的是:

“別人從零起步,而我是從負數起步。”

“一家一戶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一家一戶兩頭牛,生活吃穿全不愁;一家一戶一羣牛,比蒙牛的老牛還要牛。”

“我的母親給了我教育,她囑咐我的兩句話讓我終生難忘,一句是‘要想知道,打個顛倒’,另一句是‘吃虧是福,佔便宜是禍’。”

“這個世界不是有權人的世界,不是有錢人的世界,而是有心人的世界。‘有心人’擅長‘三大做’:做事,做勢,做市。”

“企業利潤率低了,我不安;利潤率高了,我也會不安:是不是把人家哪個環節的利益給剝削了?如果真是這樣,就得迅速糾正,否則,這個得利少的環節以後就會缺位,它一缺位,整個產業鏈條就斷了,我們的整體利益也就沒了。”

“小勝憑智,大勝靠德。”

“有德有才,我們破格重用;有德無才,我們培養使用;有才無德,我們限制錄用;無德無才,我們堅決不用。”

“發射自己的光,但不要吹滅別人的燈。”

牛根生的說話方式跟嚴介和很像,兩個人說話速度都快,都能把道理提煉得通俗易懂近似格言。不知道這究竟是有意自我訓練的結果還是天賦如此。多年以來,這些話一說再說,因爲精闢且淺顯,所以很受市場歡迎。

牛根生說的都是大實話,但他的表情豐富,而且對錶達的'戲劇性效果有顯而易見的慾望,因此有時看起來像是“佯癡”。這並非貶意。“佯癡”作爲一種表現手法,在相聲裏我們經常可以看到。牛根生的缺點是,某些場合此類技巧使用過於頻繁,效果適得其反。記者注意到牛根生在演講中有時會意識到這一點,並能夠及時糾正。

戰略家孫宏斌

前不久,《中國企業家》做20週年特刊,回訪了雜誌曾經的封面人物孫宏斌。談話中提到嚴介和,孫表示出興趣,問:“你對他的判斷是什麼?”

孫宏斌參加論壇不多,接受採訪也少,但只要開口,必談戰略、判斷和核心價值觀。“我們是一個有戰略的企業。”這句話記者親耳聽到過不下5次。“很多企業有戰略等於沒有。有了戰略就要敢判斷,有了判斷你就要行動,就要堅決執行,否則要戰略做什麼?”

孫宏斌曾經親自翻譯了《平衡記分卡》等書講給順馳的員工聽,因爲他認爲國內的譯本錯訛太多。他力求做到讓公司的保安都知道順馳的戰略和核心價值觀是什麼,因此反覆申說亦在情理之中。

與嚴介和相似,孫宏斌不止一次表示過對同行的輕蔑。“大腕兒們把這個行業給耽誤了,他們張口就來,說什麼大家都聽着。”不知道孫宏斌每次說這話時有沒有快感,聽者絕對覺得痛快。

當記者提及嚴介和曾說一個120億元的項目的啓動資金根本不需要專家所說的那麼多錢時,孫脫口而出:“只要3個億。”他比嚴介和說的少了6個億。

聽到自己與嚴介和有些相像的評價,孫宏斌默然。是不是記者隊伍裏同行相輕的毛病企業界也有?更可能的是,孫對嚴並不瞭解,因而無法對此評價做出判斷。

“痛說家史”王石

近年來王石說得最多的故事不是萬科做加法減法,而是當年萬科股份制改造時他放棄了自己應得的股份。請相信下面所講的是這個故事的標準版本,如果王董再次講述時偶爾有細節遺漏,還請照此補充。

1988年當王石得知自己可以得到萬科40%的股份的時候,他沒有欣喜若狂,而是陷入了深深的思考。首先,中國人是不患貧而患不均的,從天而降的財富在當時很有可能意味着不祥。其次,王石讓自己的表弟從廣西老家拿來家譜,經過仔細翻閱,沒有發現祖上哪怕有一個富農。巴爾扎克的《人間喜劇》王石基本上都讀過,他得出的結論是:暴發戶的結果都不大美妙。綜上,王石決定把自己的股份與團隊共享。

記者兩次聽王董講這個故事都是在國有企業MBO爭論最兇的時候。王董的結束語一般是這樣的:“我這個是個案,不可比較。”

  無遮攔嚴介和

將嚴介和列在此榜中,是因爲他是當下的熱門人物之一。其次,嚴足以列入中國企業家最佳口才榜,這可能跟他當過中學語文教師有很大關係。

嚴介和自稱演講功夫絕佳,連續發言三個小時不重複一句。他最感得意的是與衆多演講嘉賓包括經濟學家和企業家同臺競技,自己得到的掌聲令其他人難以企及。嚴毫不掩飾自己對經濟學家和同行的批評,因此往往語出驚人。儘管如此,在滔滔不絕中,他仍形成了一套模式,句型多爲排比,聽起來很像順口溜:

“一流企業家做人不做事,二流企業家做人又做事,三流企業家不做人只做事。”

“一流商人是精明加厚道,二流商人是精明加精明,三流商人是厚道加厚道。”

“一流企業做文化,二流企業做品牌,三流企業做項目。”

嚴介和對自己創作的這些格言警句肯定是滿意的,否則不會一而再再而三地對大衆宣講。嚴介和很在意說話的修辭,他曾對《中國企業家》說,他喜歡使用排比句,但絕對不能超過三個。

對於中國的經濟學家,嚴介和是不屑的,因爲他認爲這些人都沒有企業經營的實踐,紙上談兵,不足畏亦不足道:“都是學生誇老師,老師誇學生,美其名曰互相欣賞。”這些話經濟學家們恐怕聽得耳朵已經起了繭子。

嚴介和還喜歡跟大家討論自己的住房。他對自己作爲一個億萬富翁卻按揭購房多次表示欽佩。

嚴是一個善於總結生活的人,他常說人生四大幸事是:生得好,活得長,病得晚,死得快。

嚴說,他的說話方式是自然形成的,那些話只要是他想出來的,就不會忘掉,根本不用寫在筆記本上。在這個意義上,嚴介和的自我重複或者自我欣賞是可以原諒的。

  “站在月亮上”的項兵

項兵是長江商學院的院長,不是企業家。不論是講話還是講課,項院長的講臺下坐的都是企業家,所以本排行榜不能把他遺漏。

“站在月亮上看地球”,這句話自出世後被項院長連說了5年,已經成爲他的獨門武學。這一事件告訴我們,一句話,只要你堅持不懈地說下去,總有一天它會成爲名言。當然,這句話所蘊含的國際視野還是得到大家的認可的。與衆位企業家不同,項院長的功夫是製造概念,如果概念沒有及時造出,也不妨暫爲他人做嫁衣裳,把最流行的商業術語廣泛傳播。不知道嚴介和、孫宏斌這種蔑視權威的企業家如何看待項兵,他的理論水平的確高超,完全稱得上企業界的“知道分子”。

不用閉上眼睛,記憶中項院長常說的話就會如泉涌出:段位,超一流企業,世界級企業家,全球競爭,核心技術,鏈條對鏈條的競爭,國際人才爲我所用……

比起很多企業家來,項院長公開演講的次數可能都要多得多。形勢逼人,我們不能要求他總是花樣翻新。現在,讓我們重溫一下項院長經常教導我們的話。

“我們不妨將企業間的博弈看成下圍棋,企業就是以段數排資論輩的棋手。必須以九段治九段,人家是100年的時間,國際競爭不可能給中國企業100年時間讓你準備好,一定要學會‘以強治強’。中國企業一定要琢磨清楚,在行業當中到底誰是九段。”

“在九段企業中,美國以技術創新和管理見長,咱們就引進其管理爲我服務;德國、日本以製造流程見長,咱們就引進其製造流程與其相抗衡。更重要就是把研發隊伍和視野開闊的人留下爲我所用。中國企業要後發制人,必須學會以小博大,草船借箭。”

“生產專業化已使企業競爭細化爲產業鏈條與鏈條的競爭,全球化使生產鏈條成爲全球性而不僅是地域性;市場也將不會再被傳統地分成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兩者將合二爲一成全球市場”。

“中國經濟只佔世界經濟總量的4%,另外的96%已經被我們的競爭對手瓜分得所剩無幾,在這樣的環境下,中國企業的發展思維卻還停留在整合國內資源的階段,眼光也還僅僅停留在中國市場,用價格戰等低級手段擠垮國內對手,殊不知跨國公司早已對全球產業鏈條虎視眈眈,意欲將全球市場鯨吞蠶食得乾乾淨淨。”

“中國企業必須拓展自我的視野,從全球產業分工中找尋自我的位置,同時必須能夠在全球範圍內整合資源,才能夠真正參與全球化競爭。”

項兵的演講有氣勢,完全把聽衆當成學生,且時有恨鐵不成鋼的感慨,令聽者自慚形穢之餘頓生迎頭趕上之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