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著名日記>

駐村入戶民情日記大全

學問君 人氣:2.32W

第一篇:

駐村入戶民情日記大全

5月7日星期六晴間多雲

春末夏初,在連續幾天春雨的滋潤下,龍新鄉大地一片蔥籠,到處孕育着豐收的希望。今天,我們與全市其他聯村入戶工作隊員一樣,奔走在田間地頭,進到農戶的家裏。

上午一大早,我局第一批領導幹部蹲點及幹部職工聯村入戶的25名成員,在各小組組長的帶領下,集中對《市教育局開展領導幹部蹲點及幹部職工聯村入戶工作手冊》進行了認真學習,進一步明確了活動的目的意義、工作任務、方法和紀律。午飯過後,在龍新鄉龍新村委會會議室,我局與龍新村委會召開了村兩委擴大會議,局機關第一批工作隊隊員和龍新村兩委成員、28個村民小組組長參加了會議,會上,受市教育局黨委書記董保華同志的委託,市政府教育督導室主任段如軍同志對我局到龍新村開展蹲點及聯村入戶工作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當前開展向楊善洲同志學習進行了認真的宣講,並對各小組的具體工作進行了安排和部署,龍新村兩委領導就該村基本情況向工作隊進行了詳實的講解,並要求各村民小組全力配合工作隊開展好各項工作,確保活動取得實效。

下午,在局董保華書記的帶領下,第二小組一行7人,在龍新村芹菜溝一組組長高明川同志的指引下,一起踏步來到了芹菜溝一組。

我們首先來到芹菜溝一組高順春的家裏。進去後,我們詢問了他家的生產生活、子女就學、經濟收入等方面的情況:高順春一家共有6口人(其中3個小孩就讀小學),其本人自小智障,老人已故,全靠兄弟和弟媳兩個勞力維持生計,因其兄弟在一次車禍中不幸逝世,家裏剩餘人口的吃喝拉撒全靠其弟媳維持,全年所種糧食只夠全家吃兩三個月,其餘生活全靠挖沙賺來的錢維繫,生活十分困難,經濟窘迫。在具體瞭解了他家的實際困難之後,我們大家的心情都很沉重,勸說其弟媳一定要克服當前的困難,並讓村小組在生活、生產上給予他家一定的關照,回來後想辦法解決他家部分當前急需解決的實際困難。

走過一段坑坑窪窪的沙子路,我們又來到了芹菜溝一組72歲困難戶高明科老人的家中。高明科老人共有兩個兒子,29歲的小兒子因患癲癇病,發作頻率較高,至今未成家,也不能外出打工和耕作,靠70多歲的父母生活。當我們問到黨的強農惠農政策是否落實時,他感慨萬千的講到:“近些年來,各級黨委、政府的惠農政策實在是太好了,現在能過上這樣的日子已經很滿足了,感謝黨,感謝政府!困難只是一時的,日子會越來越好!”,聽着老人一句句真切的話語,在我們的心裏,他象一團火,可以克服生活的種種困難,對未來寄予希望。

走在村間的小路上,我們看到一位老漢正在田裏搶收麥子。這位高老漢今年64歲,爲了增加收入,老兩口共種地1畝多。得知這一情況,我們立即停下來,放下手裏的東西,向當地農戶借了幾把鐮刀幫助老人搶收麥子,一個鐘頭的時間過去了,我們汗流夾背,幫助他搶收了一部分麥子,但我們沒有感到累,因爲勞動是光榮而快樂的!

回到駐地太陽剛剛落山,今天的走訪,對於我們機關幹部來說是一種真正的體驗,從沒有過的深入農戶,詳細瞭解他們的生產生活,宣講黨的相關政策,近距離和他們交談接觸,讓我們增進了和他們的距離,知曉了他們的生活。

第二篇:

“五一”假期剛過,昨天中午市委辦公室進村入戶工作隊就再次進駐達仁村。根據工作安排和分組要求,今早八點我們小組4人在辦公室楊思鋒副主任帶領下,一路顛簸,來到達仁村最遠的回頭山社,任務是走訪5到6家貧困羣衆,對羣衆的'生活生產等各方面情況做一個細緻的瞭解和摸底。

在一處路面稍寬的地方,回頭山社李銀華社長已在等候我們一行,昨天下午在村裏開會時我們已經認識,今天讓他給我們帶路。就在路邊,李社長給我們介紹了全社的一些基本情況:回頭山社現有26戶人家,119人;現在還栽種的水稻田只有15畝,羣衆糧食基本全部靠買;全社有茶地450畝,有茶所一個,治安情況較好,這幾年基本沒有什麼案件發生,沒有上訪戶;社裏主要的問題是道路雨天泥濘難走,幹冬時人畜飲水不夠。

大家邊走邊談,轉個彎就見路邊有一棟空心磚搭建的簡易房屋,屋頂是石棉瓦,兩間房30平米左右,靠西那間臨路開成一間小賣鋪樣,這就是我們今天走訪的第一家:戶主叫李智華(漢族,31歲,初中文化,健康),長年在廣東省東菀的一家燈具廠打工,今年剛過完年就又去了,每月可以寄回家1000元左右,家裏只有媳婦趙蕊萍(漢族,31歲,高中文化,健康。)和6歲在上學前班的女兒李卓。結婚分家出來後在路邊蓋了這間簡易房住着,爲了平時生計,開了很小的小賣鋪,每天有100元左右的營業額,可以賺到20元左右;家裏有田2分,每年可收穫300斤左右穀子,茶地有2畝,去年有3000元左右收入,還栽有50棵核桃樹,小樹剛掛果,都沒投產;家裏現在有20000元欠款(信用社8000元,私人12000元)。雖然生活很艱辛,可我能從女主人的臉上看到開朗的笑容,在交談中感到她的堅強和自信,細細的想想,男人打工每年可寄回家10000元左右,不用幾年核桃樹長大投產,雖然目前她很困難,但對未來充滿希望!

告別了堅強自信的趙蕊萍家,走了很長的崎嶇山路,來到另一家(這裏一家和一家相距很遠,看着好像沒多遠,山高窪深,一家到一家要走很長一段山路。),戶主:李子庭(漢族,49歲,小學文化,身體健康,在家務農),老父親:李子夢(80歲,身體健康,在家務農),妻子:羅雪梅(漢族,46歲,小學文化,身體健康,在家務農),大兒子:李曉華(23歲,現在西南林學院讀大四),小兒子:李佳華(18歲,初中文化,身體健康,在家務農)。家裏有茶地10畝,去年收入10000多元;有核桃樹200棵,都還小,部分剛剛掛果,去年只有400元收入;田地都種茶和核桃樹了,糧食全靠買。家裏養有36只山羊,去年收入有3000多元,小兒子農閒時就在本地打零工,一天收入40元,但不是長期的,有一天算一天,去年也收入3000多元。全家一年收入雖然有20000多元,但因爲供大兒子讀大學,開支很大,現在已欠下40000多元的債務,好在兒子還有幾月就畢業了。說到兒子,做父親的李子庭露出很驕傲和滿足的神情,全沒有了先前愁苦的模樣。大家坐在院子中聊着,進來一位揹着一筐青草的矮小老人,看到我們,臉上滿是爽朗的笑容,很利索的放下揹簍,進屋端出一碗瓜子,客氣的讓我們吃。這位老人是李子庭80歲的老父親李自夢,看到老人家已80歲的高齡,身體還這麼好,家裏那36只羊就是他養的,大家都很吃驚。老人坐下和我們高興的聊了幾句家常,一個勁的笑,一直在說:“好多了,好多了!現在共產黨的政策好,村裏的幹部好,比早些年好多了”。離開時,老人客氣的送我們出來,走到門外指着4棵胸徑30多釐米,高有10多米的杉木樹說:“這幾棵樹都是我爬上去修剪的”,看着修剪得筆直,只有樹尖一米左右纔有枝條的4棵杉木樹,我們不由的發出驚歎!這還是80歲的老人嗎!大家圍着老人,驚歎着,勸老人要保重身體,不能再爬那麼高去修剪了,老人笑呵呵的,滿臉的自豪。想象着老人家那廋小身軀爬在這10多米高的杉木樹上的身影,回想老人放的那36只山羊,背的那筐牧草,端出一碗瓜子的滿是青筋和老繭,變形的黑黑的指甲雙手,我的心中不知是什麼滋味。老人家您真是達仁村的“達人”啊!

午飯後我們又來到一農戶家,這家院牆都沒有,一棟土木結構的正房很破舊,臺階上堆滿了各種廢品,院場長滿了青苔,很溼滑。這家的戶主是:羅文浩(漢族,50歲,小學文化,現在昆明打工),女主人:者琴珍(漢族,47歲,小學文化),有一個兒子:羅相濤(27歲,未婚,初中文化,現在廣州電子廠打工)。坐在院中,滿身灰土的女主人給我們介紹着家裏的情況:家裏有茶地8畝,去年收入5000元,核桃樹100棵,剛剛掛果,收入1000元,蠶桑2畝,賣桑葉有100左右收入,丈夫和兒子常年在外打工,雖然每年有36000左右的收入,但家裏只有她一人在操持,房子,院場都沒搞,兒子還沒結婚,正攢錢呢。日子也過得很艱苦。爲了貼補生活,在空閒時,她還走村串社的收些廢品,積攢多了又賣到縣城,一年也有1000左右的收入。看着她那比年齡蒼老很多的身軀和麪孔,不時露出的一絲靦腆的笑容,想着她的堅強,心中不由的感到欽佩。

離開這位獨立堅強的女人,我們穿過一個很深的窪子,氣喘噓噓的來到另一戶農家。這家房屋還行,有一正房,一廂房和一樓子(“樓子”是這裏對下面養牲畜,上面住人的一種建築的叫法),都是土木結構,院場小一些。戶主:羅向軍(漢族,37歲,初中文化),妻子:熊紅梅(漢族,36歲,初中文化),父親:羅文行(69歲,小學文化,風溼病癱瘓臥牀),母親:陳桂清(63歲,小學文化,身體狀況良好),大女兒:羅蕊(12歲,小學三年級),二女兒:羅雪,4歲。有田1畝,改栽茶了,茶地10畝,收入10000元;核桃樹100棵,投產的3棵,收入1000元;蠶桑2畝,去年養了4張蠶,收入3000元,今年剛養第一張;家裏有水牛2頭,架子豬2頭。李社長給我們介紹說,這家是回頭山社唯一養蠶的一戶,而且是養豬和牛相對多的一家,因爲回頭山社田很少,只有15畝,放水又困難,基本都改種茶。糧食少,大家平時都不養豬和大牲畜了,只在過年前兩月買回架子豬催肥,好過年時殺。羅向軍自己介紹說,父親身體不好,娃娃又小,地裏要招呼,也就沒辦法外出打工,在家裏一樣做點也能生活,還能照顧到老人和小孩。今年想多養幾張蠶和幾頭豬,主要是勞動力不夠和缺少本錢。大家看了他的蠶房,雖然也覺得蠶桑養殖效益很好,但在回頭山社蠶桑種植和茶葉矛盾衝突很明顯,也沒有好的辦法解決問題,想多養幾張也沒有桑葉喂,一時大家也想不到好的解決辦法。談着聊着,時間過得很快,離開時已是傍晚時分了。

回到住地已是傍晚8點,第一天雖然只走訪了4戶,但大家都覺得很有收穫。晚飯後,我們組4人又聚在一起,回顧一天走訪的情況,認爲李智華和趙蕊萍兩夫妻雖然生活困難,住房簡陋,但年輕有文化,有闖勁和幹勁,平穩發展幾年後生活會更好;李子庭家目前欠款較多,供兩人讀書負擔較重,但大兒子還有幾月就大學畢業,家裏在這塊上最大的支出就可省去,如果能順利就業,有一份穩定的收入,還能幫家裏還上欠款;羅文浩家兩人在外打工收入不錯,只要沒有大的事故發生,幾年也就能起房蓋屋;羅相軍有文化也肯幹,想辦法解決桑葉不夠和生豬養殖成本的問題,適當擴大桑蠶和生豬養殖,對母水牛進行畜種改良,採用人工授精懷上品種好的小牛,收入就可有很大增加。最後楊思鋒付主任對我們一組今天的走訪作了總結,指出今天大家對農戶瞭解的很細緻,但有點慢了,明天要走訪的快一些,爭取多走訪幾家,多瞭解幾家。只要我們真心的去了解他們,認真的聽取意見,就會拉近我們與村民的距離。

三篇

五月的達仁村到處一片蔥籠,山山箐箐到處都孕育着新的希望。今天一大早,市委辦的五個“聯村入戶”下鄉支農工作組就奔走在田間地頭,進到農戶的家裏,對農戶的生產生活情況進行訪貧問困。我們組是由市委副祕書長畢春早帶隊的,組員是我和蔡貴雲師傅。按計劃我們今天是到達仁村坡腳村民小組走訪農戶。

上午,我組由達仁村總支書記劉學海引領,一起來到達仁村坡腳村民小組。我們首先來到村民蘭發相的家裏。進去後,我們看到正房、廂房、面房均爲土木結構,且十分破舊,我們又詢問了他家的生產生活、家庭收入及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等方面的情況:今年73歲的蘭發相,共有兩個兒女,女兒已經外嫁到卡斯鎮,現在蘭發相與老伴是和兒子蘭長清在一起居住的。蘭發相一家共有田2.2畝(雷響田)、地3畝、山林45畝,但由於農田用水非常困難,種植糧食基本入不敷出,吃糧完全靠買,山林又都是些薪材灌木,經濟價值很低,於是就將田、地、山林改種了茶葉(8畝)、核桃(50多株)等經濟作物。全家一年的收入有13320元左右,其中:蘭長清每年冬季外出打工三個月可收入6000元,已投採的8畝茶葉可收入3000元、核桃有25株已經開始掛果可收入3000元,蘭發相夫婦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每年可領取1320元(每人每月55元)。每年全家一年雖然有13320元左右的收入,但32歲的兒子蘭長清因患有白癜風,除了開支醫療費用外,還有農作生產成本和家庭生活的必須開支也較大,日常生活十分窘迫,蘭長清至今也沒有找到對象。聽到這些話,我們大家的心都很沉重,鼓勵他一家一定要克服當前的困難,再大的困難我們都要一起想辦法解決。

走過一段坑坑窪窪的山路,我們又來到了坡腳社37歲的蘭任清社長家中。我們瞭解到:蘭任清全家六人(父親:蘭仕富、80歲,母親:施會珍、77歲、年邁體弱多病,妻子:李貴仙、36歲、患腎衰竭,長子:蘭子榮在就讀職高,次子:蘭子兵在就讀小學三年級),他家的正房、廂房、面樓均爲土木結構,有田2畝(雷響田)種植糧食全年基本夠吃糧,地1.3畝每年產玉米500斤,山林12畝,種了12畝茶葉和150多株核桃。餵養水牛1頭,生豬8頭。全家一年的收入有6220元左右,其中:已投採的7畝茶葉可收入1500元、核桃有5株已經開始掛果可收入2000元,玉米、油菜籽可收入1400元,蘭任清父母親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每年可領取1320元(每人每月55元)。由於蘭任清妻子患腎衰竭,父母親又年老體弱多病,家裏的開支除了醫療費用,還要供兩個小孩唸書。日常生活舉步維艱,全家人平時的吃糧基本上是靠向鄉鄰借錢買。

隨後,我們到了村民李文淵家中,他家的正房、廂房、面樓均爲土木結構,57歲的李文淵向我們介紹到:他家有田3畝(雷響田)、地3畝、山林15畝,全部都種了茶葉(15畝)和50多株核桃。一年的收入有13000元左右,其中:已投採的10畝茶葉可收入10000元、核桃有20株已經開始掛果收入3000元。

午餐過後,天開始下起了雨,我們冒着綿綿細雨,步行穿過蜿蜒崎嶇的山路,來到了村民李運華家中,李運華全家五人(父親:李文武、47歲,母親:王玉芳、47歲,妻子:張翠花、22歲,妹妹:李春豔、19歲),他家的正房、廂房、面樓均爲土木結構,有田4.5畝(雷響田)、地3.5畝、山林5畝,種了20畝茶葉、3.5畝蠶桑和40株核桃。全家一年的收入有21000元左右,其中:已投採的15畝茶葉可收入20000元、核桃有7株已經掛果可收入1000元。今年已經投資10000元新建了40平方米的蠶房一間,可以養兩張蠶。從李運華的和我們交談的表情中可以看出,他們一家人對今後的產業發展充滿信心,我們也相信他們的日子會一天比一天好的。

緊接着,我們又來到了坡腳社村民蘭仕文家。我們瞭解到:蘭仕文,58歲,全家三人(妻子:張鳳菊、54歲、患面板癌,兒子:蘭增榮、27歲),他家的正房、廂房、面樓均爲土木結構,有田2.5畝(雷響田)種植糧食全年基本夠吃糧,地2畝全部種植了桑樹,山林20畝,種了20畝茶葉和100株核桃。一年的收入有9000元左右,其中:已投採的20畝茶葉可收入5000元、核桃有8株已經掛果可收入4000元,出售桑葉又有一點收入。從他家的收入結構看,茶葉、核桃、蠶桑雖有一點收入,但因爲管理粗放,還沒有真正創出其應有的經濟效益。加之用於蘭仕文妻子治療面板癌的醫療費用又很龐大,全家生活十分困難。

在回村委會的路上,看着山間散落分佈的農家,我的腦中翻滾着無數的念頭。農村的生產生活問題一直沒有很好的解決,患病的困難戶,殘疾的老人,孤寡老人,他們的生活還非常的艱難,等待我們去做的還有很多很多……與此同時,也讓我更加深刻的領會到市委開展“聯村入戶”活動的意義:深入基層,瞭解體察民情,聽取羣衆意見,拉近幹部與羣衆間的距離,將黨的政策宣傳至基層,幫助羣衆脫貧致富,真正做到機關轉作風、幹部受鍛鍊、羣衆得實惠。

第四篇:

2011年5月4日小雨

今天,是我們市委老幹部局領導幹部蹲點和聯村入戶工作組來到龍陵縣鎮安鎮小田壩村的第一天。早上,我們先到了鎮安鎮政府,鎮安鎮黨委書記、副書記、分管小田壩村徵地拆遷工作的副鎮長給我們全面介紹了小田壩村的村情;中午到了小田壩後我們又主動向村兩委班子瞭解了該村的一些情況;晚上召開了“兩委”班子會,會上,村“兩委”班子負責人給我們詳細介紹了該村的發展情況,反映了存在的一些問題並請求工作組給予協調幫助解決。

透過一天的工作,我們瞭解到小田壩村由於保龍、保騰高速路和三岔河水庫均在此徵地建設,該村當前最大的問題是維穩問題,主要是因保騰高速路一標段新徵土地補償款未到位和工程施工造成紅線外房屋、溝渠、道路損壞而引起的,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新徵地補償款未能及時兌現。保騰一標段新徵收橋樑廠、改河等土地13.681畝、土地補償款40.72萬元應於2010年12月15日前進行兌付,但至今未尚兌現。二是保騰高速公路建設工程損毀溝渠、道路、河道治理未能及時恢復。保騰高速公路建設對小田壩大河進行了部分河道改道,造成雨季河道附近農田的水毀掩埋情況嚴重,同時張家寨進寨路和進山通道因工程建設需要,現已被毀壞和佔用,而張家寨大溝和大坪子大溝部分也被損毀,導致約500畝農田無法正常灌溉,保騰高速公路指揮部和一標承諾進行恢復,並對造成的大小春減產進行賠償,但至今未能兌現。三是紅線外房屋拆遷問題未能有效解決。紅線外8戶農戶房屋居住安全存在問題,其中餘家寨2戶的房屋已無法居住,此問題需要協調解決。四是老百姓對享受低保的指標爭議大。全村失地農民共1084人享受低保,但老百姓認爲沒有做到應保盡保。

要消除小田壩村影響社會不穩定的因素,我們認爲一是要透過市級有關部門協調和督促保騰高速公路指揮部和標段重視因工程建設給當地百姓造成的影響,主動與當地百姓溝通交流,理順羣衆情緒,同時儘快兌現承諾,做好徵地款兌付、損毀溝渠、河道、道路修復和影響農房的安居工程。二是當地民政部門要結合實情做好失地農民低保工作,着力安撫農民情緒。三是聯村入戶工作組要加強與龍陵縣有關部門、保騰高速公路指揮部、鎮安鎮黨委政府和小田壩村的溝通聯繫,共同深入羣衆、深入一線做好羣衆工作,形成合力解決影響社會穩定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