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著名日記>

駐村蹲點民情日記

學問君 人氣:1.4W

忙碌而快樂的一天

駐村蹲點民情日記

早上6點左右,從石家莊送閱覽桌椅、會議桌椅、書櫃等辦公傢俱的貨車司機打電話過來,說車一會兒到,我們定好在虎道橋南接頭。隨即,我給支書王鐵旦打電話,讓他召集有關人員卸車。一直忙到7點半,所有傢俱卸完並驗收完畢,共27張桌子、70把椅子、10個櫃子,價值15920元。因貨車大,不能開進村務中心,先將傢俱放在60米外的小賣部門前。

匆匆吃過早飯後,徐行長帶領幾個人打掃新改造裝修的農家書屋、黨員活動室、兩委辦公室,將辦公傢俱、原農家書屋的書籍搬到相應的房間,並將辦公傢俱擺放整齊,小張安裝閱覽桌,我和支書到趙莊拉3根安路燈用的電線杆,一直忙到中午12半。

簡單吃過午飯,中午1點半就開始幹活了。58歲的老組長,和我們年輕人一樣幹,甚至比我們還要認真。他對原有和新購圖書進行認真的分類、擺放,我則負責對急需安裝路燈但無電線杆的兩處挖坑、埋杆。挖坑的兩個村民一個50多歲、一個30多歲。他們雖然年齡有差距,但挖起坑來都很賣力氣,由於地處山區,挖坑過程中不時遇到石頭,進度較慢。在挖坑的同時,我也在工作着——砍樹枝,砍那些擬埋電線杆周圍影響路燈和線路安裝的樹枝。我到附近的村民家中借來梯子、椅子、砍刀和鋸,將部分樹枝砍掉、鋸掉,雖動作不甚規範,胳膊累得痠疼,手上起了血泡,但也順利截斷了礙事的十幾個大樹枝。下午4點多,兩個1米多深的坑挖好了,村支書叫來了幾名村民開始埋杆。有的拴繩、有的擡杆、有的撬杆、有的熟練地將大繩投過大樹杈,但由於山村路窄、樹多,人手少,開始並不順利,試了幾次沒成功。這時村民王建強開着三輪農用車路過,對我們說:“來!我用三輪試試!”,說着,便熟練地將車倒到電線杆附近,人們一起用力將電線杆擡上車斗,王建強加大油門倒車,在三輪車噴出濃濃黑煙的同時,電線杆緩緩地被支起來,最後村民們用大繩從三個方向控制着電線杆筆直地立在坑中……

快6點的時候,兩個電線杆埋好了,人們沒有走。幹活的、看熱鬧的人得有30多人,有些村民互相遞上香菸,吧嗒上幾口,便議論起來,有的說“工作組幹得真不賴!”,有的說“工作組包咱村,是咱們的福氣呀!”,還有的說“今年咱村變化太大了,工作組給修了道、安了路燈、打了井、建了廣場、建了書屋、學校弄得多好呀”。村民王書祥拉住我的手說“單經理,你們今年別走了!就憑你們的精神和幹勁,再在俺虎道包上一、兩年,我們村就更好了!” ……

6點多了,組長打電話讓我捎饅頭回駐地。我走在回“家”的路上,想起當初部分村民對工作組疑惑的眼神,想起剛纔村民對工作組的評價,我深深地感受到:只有把老百姓的事當成自己家的事,老百姓纔會把你當成自己家的人。農民是最懂得感恩和最容易滿足的羣體,只要真心爲他們辦實事,他們就支援你、感激你,他們的滿意就是對我們努力和付出的最大回報。

別樣的重陽節

10月12日 星期六 晴

九九重陽節,濃濃敬老情。10月12日,在重陽節來臨之前,市民政局駐陽原縣澡洗塘村工作組、市軍休中心、縣民政局的工作人員與駐村71名老農民共渡重陽,讓農村老人們享受到節日的溫暖。

別樣一、老幹部牽手老農民。今年的駐村工作組主要從市軍休二所和市軍休中心抽調人員組成。軍休所主要負責移交地方政府安置管理的軍隊離退休幹部的服務管理工作,是服務老幹部、老年人的工作部門。軍休老幹部政治素養好、退休待遇高、人生閱歷多,他們心懷善念,一直以來就活躍在捐資助困、回報社會的慈善行業。今年的幫扶,架起他們與老農民的橋樑,老幹部多次來村走訪、慰問、義診,服務村民。今天,他們又爲村裏的所有老人們帶來了重陽節的禮物----健身按摩器,在活動現場發放到老農民的手中。老幹部牽手老農民,共渡重陽節,共普和諧曲。今後,他們還將繼續關心這裏的農民老弟兄。

別樣二、軍休所牽線幸福院。10月12日,是澡洗塘村值得紀念的日子,投資5萬餘元修建的村互助幸福院於重陽節前正式建成。但是,幸福院內還缺少生活設施、娛樂設施----,由於縣鄉財政緊張,配套資金難落實。這時,駐村工作組成員派出單位---市軍休中心伸出了援助之手。中心主任熊國華同志帶領軍休幹部滿載着一車物資來到駐村,爲幸福院雪中送炭,捐贈了價值2.5萬元的牀、牀上用品、取暖設施、廚房用具、液晶電視、麻將桌椅和各類娛樂器材,瞬時將空蕩蕩的居所添的滿滿的,隨時準備迎接入駐的孤寡老人。當夜,61歲的單身老漢樑貴生就樂呵呵的住了進來,成爲第一個院民。

別樣三、工作組情繫養老業。澡洗塘村506名村民中有60歲以上老人71人,其中孤寡單身漢17人、遺孀10人。近年來,隨着社會變革,很多的年青人選擇外出打工,或舉家搬遷城市,而老人們選擇了留守,造成村裏空心化、老齡化。而老年農民缺入勞動收入,僅靠政府發的55元養老金和低保金度日,生活水平較低,特別是年齡大了身邊缺人照顧。如何解決他們的養老問題?建設幸福院,組織孤寡老人互助養老,結伴生活,互相照顧,這是我省的成功經驗。駐村後,工作組將建設幸福院納入今年的幫扶項目,籌資5萬餘元改造了村小學廢棄的4間老舊屋,新建了2間房屋,完成了幸福院的硬件建設,並在重陽節前建成。寬敞明亮活動室成爲村裏老人娛樂生活的新空間。

工作中,工作組關心村裏老人的生活,慰問老黨員,爲兩位高齡傷殘老人贈送了輪椅,協調縣殘聯入村爲殘疾老人辦理了傷殘證,先後三次組織義診,免費發放常規用藥。根據村內老人需要,幫助他們從市裏購藥送藥。---一件件助老爲老的實事,得到老百姓的稱讚。

別樣四、抓現實謀劃新發展。幸福院建成了,但是隻能滿足部分單身孤寡老人入住,更多的老人還期待入住。如何搞好自我服務、如何加強自我管理?成立老年協會,推選管委會---等成爲幸福院服務管理的現實問題,也開啓了駐村養老新的實踐與探索。而如何發展,養老幸福院規模如何擴大,如何解決資金瓶頸---?一系列問題成爲工作組思考的內容:村委會負責幸福院院民的日常管理,入住的院民把自家房屋交給村委會,由村委會統籌使用或變賣融資,逐步改造擴大幸福院。這一方案行不行,工作組在思考,並將考題交給村委會、交給老農民,讓大家一起思索幸福院的未來,思考自己的老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