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著名日記>

大學生村官駐村民情日記範文

學問君 人氣:5.42K

大學生村官駐村民情日記要問得清楚、記得詳細、幫得徹底。下面整理大學生村官駐村民情日記範文,歡迎閱讀!

大學生村官駐村民情日記範文

  大學生村官駐村民情日記範文一

“這下好了,我們村裏又開始漂亮起來了。多虧咱村的大學生村官彭紹文,帶着咱村民整治村裏的衛生環境,將家家房前屋後洗了一遍臉。可把他給累壞了。”幾個村民在家門口讚不絕口。原來,在不久前的村莊環境整治中,灌雲縣四隊鎮三溝村大學生村官彭紹文拿起鐵叉、鏟子,推起土車……手上磨出了血泡,村民們不忍心讓他幹。一位姓周的村民上前勸他說:“手上起這麼多泡,你歇着吧,我們來幹”。

彭紹文笑着說,“沒事、沒事,這點泡不算什麼,村莊環境整治好了,村民們在舒適的環境中生活,我這個的‘民情日記’上面的民意,才能從小本上落到地上,才能讓村民們滿意。”近年來,三溝村民富起來,但是衛生環境卻是一家門口一個天,垃圾隨處放,衛生環境不是太好,許多村民有意見。彭紹文來到村裏後,將整治村莊衛生環境記上了“民情日記”頭條,自加壓力,期限整治,達到效果。在他的帶領下,三溝村的環境治理工作走在了附近村的前列。

灌雲縣委組織部自去年8月,在大學生村官中創新建立 “民情日記”,並要求在“民情日記”裏“六寫六記”民情。記錄的主要內容爲:記工作、寫體會,記經驗、寫總結,記民情、寫做法,記成績、寫不足,記想法、寫建議,記村情、寫措施。全縣242名大學生村官人手一本“民情日記”,將千家萬戶的大事小事都記錄在內。大學生村官根據“民情日記”,把握羣衆的需求,辦羣衆看得見的實事,讓羣衆滿意。截止目前,全縣大學生村官共幫助羣衆解決難題230餘個。整治村莊衛生環境是其中重要一條。

大學生村官彭紹文來到三溝村,他每天走親串門,記下村民們的急想要做的事。村裏114戶貧困戶的名字,他個個叫得出名字,每家的具體情況他更是瞭然於胸。他那本厚厚的有些發舊的“民情日記”本上裝滿了村民的心裏話。“養老保險要儘快辦理,要讓村民早日拿到養老保險;建設農家書屋,打造健身廣場;返鄉民工如何在家鄉創業就業;創新做好村級黨建工作,特別是整治村容村貌,建設美麗鄉村,是村民們急想要達到的.事”。“民情日記”記下民意,更要落到實地。三溝村共用35天時間共清理垃圾11噸。在這次全縣大學生村官的村莊衛生環境整治中,共清理村裏髒水溝74條,垃圾121噸。

  大學生村官駐村民情日記範文二

“小萬,我遇到樁事,你在村裏不?”前不久,雕莊街道西胡家塘村民王娟英爲一件瑣事生了半天悶氣,才吃過午飯,她就撥通了清溪村委村主任助理萬超的電話。多年來,王娟英只要遇到事,第一個想起的總是小萬。小萬叫萬超,武進區南夏墅人,在王娟英眼裏,他這個外來人就像“家裏人”一樣親。

2008年,萬超作爲我省蘇南地區首批選聘的大學生村官,進入清溪村委工作,紮根基層8年,記下了2000餘條民情日誌,從爲民服務到利用所學創新,萬超在農村打拼出了一片新天地。

創辦助學會

清溪村委正處於撤村建居的城市化進程中,萬超在村裏主要負責任務繁重的社區建設工作。只要是工作日,萬超總會懷揣筆記本,帶着社工走村入戶瞭解村民的生活狀況,記錄下他們的需求,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工作8年來,2000多條民情日誌記下了他在清溪村工作的點點滴滴。

“奚楊村村民奚秋君反映孩子無人輔導,因身體和經濟原因無法送託管班。”這是萬超2013年5月15日寫下的一條民情日誌。奚秋君是一名視力殘疾女村民,丈夫是工人,女兒上小學,家境貧困。村裏幫助她開了一爿推拿店後,家庭狀況才略有起色。2013年助殘日前夕,萬超對她進行回訪,得知奚秋君正爲孩子的功課發愁。“我和丈夫都沒什麼文化,雕莊又沒有學生託管機構,東邊要到慼墅堰,西邊要到茶山,接送不方便,費用還貴。”一連幾天,奚秋君的這句話都回蕩在萬超的耳邊,雕莊還有多少村民、外來務工家庭有這樣的需求?

那年暑假開始,萬超與奚秋君的女兒結對助學。第二年,萬超和社工、大學生志願者抱成團,創辦了公益服務性社會組織——青勵助學會。如今,青勵助學會定期爲41名來自困難家庭的孩子提供助學服務。

二維碼徽章

萬超在大學學的是計算機專業,作爲一名大學生村官,他善於結合日常工作思考創新,發揮專長服務居民。

“清溪村82歲的老人莊玉(化名)走失兩天兩夜,最後在雪堰鎮才找到。”這是萬超2014年5月的一條民情日誌,正是這次偶發事件,促成了防走失二維碼徽章的誕生。

萬超回憶,莊玉老人有輕度的老年癡呆症。2014年5月的一天,老人在家門口散步,突然心血來潮想去慼墅堰看女兒。老人出門後不知怎麼走錯了路,結果一路向南走到了雪堰鎮。兩天兩夜後才被熱心市民發現並報警,此時,家裏早就亂成了團。事後,萬超上門,老人回憶起露宿街頭、挨餓受凍的經歷,讓他受到觸動。經過深思熟慮,萬超運用專業特長設計出防走失二維碼徽章,老年癡呆症患者的家人只要將徽章別在老人的衣服上,老人一旦走丟,發現的市民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就能知道老人的相關資訊和家人聯繫方式。目前,這種徽章已經在清溪村180餘名老人、幼童及天寧區18家養老機構的250多名老人身上投入試用。

志願者聯盟

“清溪村村民張志偉家的電腦經常壞,維修不便。”這是萬超2008年8月寫下的一條民情日誌。七旬老人張志偉居住在清溪農民別墅小區,是村裏的空巢老人。子女爲了父母平時能多瞭解外界的情況,特意買了一臺電腦給他們夫婦,但在使用過程中,老人經常遇到軟件或硬件上的問題。萬超在開展基層工作中,就多次幫張志偉維修過電腦,類似的民情日誌也有不少。這引起了他的思考,村裏的中老年人不少,子女大都離開村子搬入城區生活,遇到家電故障往往不能及時修復,影響到他們的生活。

在街道領導的支援下,萬超和另外4位社工一起發起成立了天寧區晨曦青年志願者服務聯盟,僅是家電類維修至今已服務居民1000餘人次。同時,“晨曦”還開展了理髮、環境整治、交通文明勸導等各類志願服務活動100餘次。

萬超說,2008年到2013年,當時的民情日誌完全是紙質記錄,從2013年開始全區使用電腦記錄,不管形式如何變,他都會把民情日誌繼續寫下去。“日誌也是村民的聲音,村幹部應該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