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著名日記>

大學生村官民情日記範文「3篇」

學問君 人氣:7.36K

大學生村官民情日記範文由本站小編爲大家整合而成,有興趣的朋友不妨參考一下,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大學生村官民情日記範文「3篇」

  大學生村官民情日記範文【1】

河口縣老範寨鄉斑鳩河村駐村扶貧工作隊隊員、大學生村官xx

2016年5月25日 星期二 小雨

今天上午,聽聞鄉政府領導中午要到我村丫都坡小組安排黨支部換屆工作事宜,我便和另一名駐村工作隊員約好,和鄉領導一同進村瞭解建檔立卡貧困戶的產業發展情況。午飯過後,我們便前往丫都坡。

到達丫都坡已將近中午1點,我們立即分工(我主要負責建檔立卡貧困戶產業調查工作)。這次天氣和往常不太一樣,天空淅淅瀝瀝地下着小雨。撐起雨傘,我的第一站是李永貴家。

李永貴家貧困的原因主要是缺少勞動力,36歲的李東平還未成家,家中還有年過古稀的兩個老人,只能在家中做一些簡單的家務。目前他家經濟來源主要靠種植的600株香蕉和租地,他計劃再擴種800株香蕉,現洞已挖好,苗到就能下種。從600株到1400株,增加的是數量,也是他的負擔,我在調查表上註明應給予他技術幫扶和指導。意外的是,今年他家自建了一個豬圈,養了兩頭豬以及50只小雞。他說,這是老人的意思,老人不能幹重活,就只能在家中幫忙飼養家禽。

第二站是李國友家。李國友家有4口人, 有一個年歲已高的老母親,家中可用的土地只有3畝,稀疏中了100多棵香蕉,家中還有1.5萬的外債。他說家中主要的.經濟收入就主要是靠自家養的那一匹騾子,講到那匹騾子的時候,他喜笑顏開,說這是他的寶貝,出去幫人家馱東西一年能帶來一萬多元的經濟收入!他說,家中土地並不多,準備搞點生豬、家禽養殖,已自建了豬圈和雞舍,豬仔、雞仔已圈養。“看着這些小雞、豬仔在圈裏活蹦亂跳,心情十分激動,以後可都是人民幣呀!”李國友欣喜的說。針對這個情況,我在調查表上註明他家的脫貧措施是牲畜養殖,同時需要技術指導。

之後我陸續走訪了6家農戶。走訪的這些建檔立卡戶大多都在原有傳統產業香蕉種植的基礎上,自發的發展了其他種養殖業。我看到了一顆顆自立自強、脫貧致富的種子正在他們的心中萌芽。

做完工作,已是下午5點半。換屆工作與扶貧工作“雙推進”達到此行的目的。我們漫步在山間小路,感慨雨後空氣清新,更感慨脫貧攻堅猶如“甘露”一般溼潤着整個村莊!

  大學生村官民情日記範文【2】

“這下好了,我們村裏又開始漂亮起來了。多虧咱村的大學生村官彭紹文,帶着咱村民整治村裏的衛生環境,將家家房前屋後洗了一遍臉。可把他給累壞了。”幾個村民在家門口讚不絕口。原來,在不久前的村莊環境整治中,灌雲縣四隊鎮三溝村大學生村官彭紹文拿起鐵叉、鏟子,推起土車……手上磨出了血泡,村民們不忍心讓他幹。一位姓周的村民上前勸他說:“手上起這麼多泡,你歇着吧,我們來幹”。

彭紹文笑着說,“沒事、沒事,這點泡不算什麼,村莊環境整治好了,村民們在舒適的環境中生活,我這個的‘民情日記’上面的民意,才能從小本上落到地上,才能讓村民們滿意。”近年來,三溝村民富起來,但是衛生環境卻是一家門口一個天,垃圾隨處放,衛生環境不是太好,許多村民有意見。彭紹文來到村裏後,將整治村莊衛生環境記上了“民情日記”頭條,自加壓力,期限整治,達到效果。在他的帶領下,三溝村的環境治理工作走在了附近村的前列。

灌雲縣委組織部自去年8月,在大學生村官中創新建立 “民情日記”,並要求在“民情日記”裏“六寫六記”民情。記錄的主要內容爲:記工作、寫體會,記經驗、寫總結,記民情、寫做法,記成績、寫不足,記想法、寫建議,記村情、寫措施。全縣242名大學生村官人手一本“民情日記”,將千家萬戶的大事小事都記錄在內。大學生村官根據“民情日記”,把握羣衆的需求,辦羣衆看得見的實事,讓羣衆滿意。截止目前,全縣大學生村官共幫助羣衆解決難題230餘個。整治村莊衛生環境是其中重要一條。

大學生村官彭紹文來到三溝村,他每天走親串門,記下村民們的急想要做的事。村裏114戶貧困戶的名字,他個個叫得出名字,每家的具體情況他更是瞭然於胸。他那本厚厚的有些發舊的“民情日記”本上裝滿了村民的心裏話。“養老保險要儘快辦理,要讓村民早日拿到養老保險;建設農家書屋,打造健身廣場;返鄉民工如何在家鄉創業就業;創新做好村級黨建工作,特別是整治村容村貌,建設美麗鄉村,是村民們急想要達到的事”。“民情日記”記下民意,更要落到實地。三溝村共用35天時間共清理垃圾11噸。在這次全縣大學生村官的村莊衛生環境整治中,共清理村裏髒水溝74條,垃圾121噸。

  大學生村官民情日記範文【3】

今天我和村書記、副書記、村監督委員會主任、武裝幹事、新農村指導員一起去麻地河探望五保戶老人陳培良。

到麻地河路邊下了車還要走一段路纔到陳培良老人住的地方,一路走來下過雨的小路泥濘不堪,我撿了根樹枝拄着才艱難的透過那段溼滑的路面,書記說到了,我擡頭一看,映入眼簾的是一間用木頭搭建的小屋,大概只有七八平方米大。我感到很詫異,我去過村裏所有的自然村,表面看着村裏都是典型的白族民居,再貧困的也不過是房子年久失修,有點破舊,我一直以爲現在已經沒有人住這種解放以前木頭簡易堆砌的這種房子了!門口堆着一小堆劈好的細細的柴,推開門眼前的一切讓我震驚了——屋裏只有一張簡易的木板搭建的小牀,牀就在火塘邊,牀上的被褥因爲長時間沒有洗,髒得不成樣子。老人坐在牀上,身上的衣服又破又髒,火塘裏生的火已經快熄滅了,旁邊隨意堆放着幾個破舊的鍋碗瓢盆,盆還是以前用的那種大木盆,我們幾個人一起進去小小的屋子更顯得擁擠,連坐的地方都沒有,牆角有一隻唯一的板凳,想拿過來給正在和老人交談的書記和監督委員會主任坐下,卻發現上面已經積了厚厚一層灰...

我們給老人穿上爲他新買的衣服、褲子,換上新鞋子,老人咿咿呀呀說了好多話,雖然我沒有聽懂他在說什麼,但老人顯得很開心。我們拿出給老人買的肉、麪條、麪包、糖,幫他放到他破舊的牀邊。

離開的時候,尹書記說,村裏每年過年前都去民政給老人要一牀被子,給他買一套衣服,有時候去他們也從自己家裏帶東西給他。但由於老人身邊沒有直系親屬照顧,生活還是很艱難。書記給組長打了個電話,讓組長幫忙解決老人生火用柴問題,讓組裏面幫忙砍點柴給老人送來,希望老人在寒冷的風雨中不會太寒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