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名著讀後感>

《傷仲永》讀後感(通用15篇)

學問君 人氣:1.94W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傷仲永》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傷仲永》讀後感(通用15篇)

《傷仲永》讀後感1

仲永,才華橫溢;仲永,天資聰慧;仲永,出口成章。可是,同樣是仲永,最終還是淪爲一介平民……

仲永的天資聰慧讓我有些嫉妒,爲什麼,爲什麼上天帶他如此之厚愛!但隨之,我心中的嫉妒便被惋惜取而代之了。

“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賢於才人遠矣。卒之爲衆人,則其受於人者不至也。”是啊,仲永如此聰慧,但卻淪爲衆人,實在可惜,但這又能怪誰,只能怪他那唯利是圖,貪圖錢財的父親。

從這個故事中,我明白了後天教育的重要性。其實人的才能最終取決於後天的努力,愛因斯坦不就是一個典型的事例嗎?愛因斯坦小時候並不聰明,他做的小板凳被同學嘲笑,但他透過不懈的努力,終於成爲了一個偉大的科學家。

同學們,讓我們共同努力,爲建設祖國而做出貢獻吧!讓我們攜手打造美好明天!

《傷仲永》讀後感2

剛剛學習了《傷仲永》這篇文章,文章主要講了一個天資過人的天才兒童方仲永,因爲不接受後天教育,最終成爲平庸之人的故事。

上課前,老師就告訴我們,這篇文章是每屆中科大少年班開學後學習的第一篇課文。我有些不明白,爲什麼其他的不學,偏學這篇呢?學完了這篇文章,我才明白過來。

老師說文中的仲永雖天資過人,父親卻拉着他四處拜訪別人,不讓他學習,是因爲沒有受於人,沒有接受後天教育,是他的爸爸貪圖小利,目光短淺,使他“泯然衆人”。我卻還有一點補充,我認爲仲永本身也存在很大問題。他既然能鬧着要筆墨,爲什麼不能哭着要學習呢?學習是自己的事,自己要對此負責,不能因爲有天資而不學習,後天的學習是很重要的。

我只是一個平凡的人,一個普普通通的人,不如仲永,我不會題詩,不是天才,但我知道,像仲永那樣的天才,不學習就會變得平凡,我本來就普通,不學習不就更普通了嗎?我想自己更應該努力學習,刻苦勤奮。愛因斯坦說過:“人們把我的成功,歸因於我的天才,其實我的天才只是刻苦罷了!”所以,有天賦還不如刻苦努力地學習,用自己的勤奮創造奇蹟!

《傷仲永》讀後感3

王安石的文章《傷仲永》,論述了人的先天才能和後天教育與成才的關係,對吾輩教益匪淺。

天才到底是什麼?雖說餘已過不惑,但偶還是認爲這是個說不清楚的問題。悲夫!“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愛迪生以爲:天才是1%的靈感加上99%的汗水,但那1%的靈感是最重要的。思之,不禁汗顏。倘若靈感不光顧,豈不是俺們的汗水都白流了?還好,姓愛的並非只他迪生一人在說話,還有個叫愛因斯坦的,這個愛也說過一句話:成功=艱苦的勞動+正確的方法+少談空話。再思,確也是。你可能不是天才,但你卻可能成功。如是,吾心釋然。

想俺四十餘年光陰,書也讀了些,人也見了些,神童不少,天才不多。王荊公曉得個方仲永,然其父不使學,終泯然衆人矣。哎,咱也別老拿孩子說事,你如若攤上這麼個老爸,也只能由命了!只是可惜了仲永那孩子!

俺倒也附庸風雅,與琴書畫無緣,硬是和棋搭上個邊,說到玩棋的,以前有個吳神童,有幸碰到段執政,渡洋學弈,後竟自獨步天下;又有個高麗神童李,入曹府深造,數十年也無人能敵。此二人,不可不謂天才!我們所能知道的,就是他們執着、他們進取、他們拚搏、他們堅持不懈,---總之,他們成功了,你說他們是天才也就不爲過,因爲他們以前確是神童!好腦殼,爹媽給的,打小又不讓咱混吃混喝,見天叫咱黑的白的,直弄得咱是天才咱怕誰!

然則卻也知曉神童若干,終未進身天才,箇中原委,莫衷一是,餘生也愚,不明就裏,乞明者明示!

《傷仲永》讀後感4

一個人能否成才,與天資有關,更與後天所受教育與自身學習有關。方仲永是金溪地區的一位神童,有着先天過人的才能,卻被他父親荒廢。

我想,方仲永的定不光是父親的責任,不止他父親一人貪圖才賦,視方仲永爲搖錢樹,也有社會及其自身原因。

社會。

想在現實生活,中國有九年義務教育,不可能沒有機會讀書。不過這是整個社會的問題,當時並沒有人意識到讀書的重要性,所以,方仲永的身邊的人,由於沒有學習,導致自身的素質不是很高,也不懂學習,使方仲永無法得到好的教育。假設仲永的父親依舊帶領他“環謁於邑人”,等到到一家比較有學問的人家裏時,如果那家人有提出讓仲永學習,不然會荒廢他的才藝,那麼仲永的父親會不會因此而改變,讓仲永去學習呢?所以,社會,是影響仲永才賦荒廢一個重要原因之一。

仲永自身。

仲永若真是天才,即使他父親“環謁於邑人”,仲永堅決不讓父親泯滅自己的前途,若父親依舊“不使學”,仲永可以離家出走,像范仲淹一樣在寺院裏苦學成爲一代才子,而方仲永卻沒這樣做。可能是尚在幼年不懂事吧,也許是爲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罷。

“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賢於材人遠矣。卒之爲衆人,則其受於人者不至也。”朋友,拿取你的畫筆,畫出一片屬於你自己的一片美麗的天空吧!

莫把青春付流水啊!

《傷仲永》讀後感5

最近我們學習了《傷仲永》這一課,讓我深有感觸,尤其是最終一句“今夫不受之天,固衆人,又不受之人,得爲衆人而已耶?”尤其引起我們的思考。

本文講的是一個名爲方仲永的農家小孩兒,天資很棒,五歲就會作詩了!結果呢,他爸拉着他天天去別人家做客,收禮,讓仲永寫首詩給人家。不久之後(七八年),他的寫詩本事漸漸下降,寫的不如原先好了。又過了幾年,便和常人沒什麼區別了。

唉!一個多好的孩子啊!居然淪落成了常人,真是可悲啊!

最終一段發表了作者方仲永而聯想起來的道理:我們都是平常的人,並沒有驕人的天資,可是隻要我們努力去奮鬥,去拼搏,不也一樣能夠成爲偉大的人嗎?如果沒有天資,也不努力,那不是連普通人都不如嗎?

我由此不禁想到了我小學的一件事——一位同學,剛剛入學時學習很好,屢次全班第一。然而就是由於他太過於驕傲,一次考試他失去了第一名的寶座,從此,一退再退,最終成績再也上不去了。

這件事不就是給我們的警告嗎?——無論過程如何,努力了之後,你終將會成爲那個成功了的方仲永。

爲什麼這樣一個天資聰穎的“神童”會成這樣身爲宰相的王安石說:“仲永,上天賜給他的才能勝過了其他的人,甚至遠遠超過了有才能的人許多,但他沒有受到後天的教育,使他只能成爲普通人,那麼,如果普通人沒有受到後天的教育的話,會怎樣樣呢

這篇文章告訴我們:後天的教育比先天的教育更加重要,並決定了人一生的價值。

《傷仲永》讀後感6

今天,我又一次讀了《傷仲永》這篇文章。這篇文章主要寫了方仲永幼年時才華出衆,長大後卻“泯然衆人矣”。讀完這篇課文後,我真爲仲永傷心!

我哀傷仲永的父親,當仲永五歲就會作詩時,他父親爲了利益,“日板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使仲永不到二十歲就泯然於衆人!

不過也我傷仲永,傷他隨波逐流,隨父親擺佈,而不提出自己的想法,毀了自己的大好前程,太令人惋惜了!

人不學不成才,無論一個人天賦有多好,但如果那個人不學習,就會成爲普通人,或許連普通人還不如!

如果像仲永那樣的人去學習,說不定歷史上就有“唐宋九大家”了!

一個人想獲得成功,天生的才華必然重要,但後天的努力更重要!是啊!天才是由百分之一的靈感和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組成的!一個人天資一般,只要後天勤奮、刻苦,必能幹成一番大事業!成功的人往往不是最聰明的,而是最勤奮、刻苦,有上進心的!

連仲永這樣天資那麼好的人不使學也泯然衆人!那我們天資不是特別好的,更就當努力學習!千萬不能“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老師和媽媽又那麼重視我們的學習,我們沒理由不好好學習,將來一定要有所作爲,來報答老師和父母!

《傷仲永》讀後感7

讀了<傷仲永>這篇古文,令我感受到後天的教育十分重要。

這篇古文主要寫了方仲永五歲時,突然要那些書寫工具。他父親很驚訝,就從鄰居那些兒借來了書寫工具。仲永立即寫了四句詩,併爲詩取了題目。從此,他的父親就讓他作詩,他馬上就能完成。同縣的人看後覺得奇怪,都紛紛以賓客之禮對待他父親,還有人花錢請他作詩。他父親爲了賺錢,不讓他學習。最後仲永比普通人還不值。

我想告訴仲永的父親:“您孩子最終還不如普通人,是因爲您沒有讓他去學習。他在原地踏步,而別人在學習,在不斷進步。時間長了,那些天賦也會淡化呀!”

古往今來,有不少人正因爲明白後天教育的重要,才獲得了不朽的成就。小時候,王獻之的母親對獻之說:“用盡三缸水,一點像羲之。”他聽後,十分羞愧,下決心堅持不懈,發奮學習,用完十八缸水,仍然筆根不綴。還有毛澤東小時候,他爸爸不讓他看書,要他幹活。有一次,他爸爸發現他又蹲在草堆旁看書,就叫他去幹活,他一下子扛了十五袋豬糞。他說:“活我會幹,但是,書我也要看。”

讓我們接受後天的教育,認真學習,做個有用的人。

《傷仲永》讀後感8

方仲永的天資,是從小就顯現出來了,真可謂天資聰明,他的天賦也同文中說的一樣,是像許多才華橫溢的人比不上的。我想,如果方仲永能被像天才一樣培養的話,一定能成爲“名垂千古”和“獨領風騷”的超越李白、杜甫等人的一代著名文人,也許現在語文書上的那些古詩,大都會變成方仲永寫得吧!

可惜的是仲永的父親目光短淺,把一位天才葬送在了自己的手裏,要是仲永出生在一個家境富裕的人家,也許就不會這樣了。我不禁想到了“孟母三遷“的故事,孟子多虧了他母親對環境的注重而有所成就,在感嘆環境對人一生的影響之時,也慶幸自己是身在育才這樣一個學習氛圍濃厚的地方。

文中的”今夫不受之天,固衆人,又不受之人,得爲衆人而已耶?“讓我深受感觸。在世界上,像仲永這樣有才華的人,可以說是萬里挑一,數都數得出來,我們自然沒有仲永那樣的天資。天才不學習,就只能成爲平庸的人。我們本是平庸,再不學習,那就是自滅亡。要要我們還沉醉於遊戲的快樂中厭惡學習,那麼將來我們該怎麼辦,成爲第二個”仲永“?也許還不止吧!因爲我們沒有那樣的天資。

我們雖不是天資聰明,但也沒有像仲永父母那樣的父母。回看歷史中各個風雲人物中,有幾個”受之天“?又有幾個”受之人“?不難發現,自己的命運就在我們自己手中。

《傷仲永》讀後感9

一杯的清水,可以折射太陽的光輝;一本好書,可以淨化一個人美好的心靈。

讀完《傷仲永》這篇文章後,的確讓我感到有些“傷”。仲永天生聰明、有才智,年紀小小就能作詩,但最後卻得到“泯然衆人”的結果。

我想:如果一個人要想去成才,不管你有沒有天賦,最重要的就是你後天的勤奮努力!他的父親在我眼中是一個愚昧的人,拿自己的兒子當作搖錢樹,卻白白荒廢了自己兒子的才華.真是替仲永憐惜啊~其實這篇文章還給我了更好的啓示,像我們這些不是天資聰明的平常人平時並沒有去努力的認真學習,那我們如今再不努力的認真學習,會不會我們將來連一個極爲普通人都不是呢? 我們應該努力的去學習,應該好好學習!我同樣也相信不管你有沒有天賦,最重要的就是你後天的勤奮努力!!!

《傷仲永》讀後感10

一個神童五歲時,在“未嘗識書具”的情況下,提筆“即書詩四句,並自爲其名”這還不足爲奇,身爲衆人關注的神童,他神就神在“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這個神童就是仲永。

這樣的神童是多麼風光,但爲何題目中有一個“傷”字呢?這是因爲故事還沒有講完。

因爲仲永成了遠近聞名的“童星”,自然少不了有人“包裝”他,於是乎:“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他的父親自然心動,不使學。所以幾年後,仲永“泯然衆人矣”.

這是一場悲劇,不必說它悲在其“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也不必說它悲在“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讓仲永氣傲,單是仲永自己就根本沒有想去上學,我們都可看出這個“神童”的下場,這場仲永命中已註定的悲劇。

我們不能對歷史做些什麼,我們對歷史只能惋惜,但是,我們可以改變未來,沒有學習的開始學習,開始學習的認真學習,認真學習的勇攀高峯,勇攀高峯的開創新天地。永遠還要對自己滿足,稍停下腳步就立刻被人迎頭趕上。

天才很少,神童很少,但成功的人很多,他們成功在不滿足,他們永遠都在學習。

願這種“天才的悲劇”不再發生。

《傷仲永》讀後感11

課文: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並自爲其名。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爲意,傳一鄉秀才觀之。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

餘聞之也久。明道中,從先人還家,於舅家見之,十二三矣。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又七年,還自揚州,復到舅家問焉。曰:“泯然衆人矣。”

仲永雖然有天分,能指物作詩,但成功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加百分之一的靈感,仲永的父親沒有對他進行後天教育,仲永也沒有了成才的機會。

無論天生有多麼聰明,後天培養是不可少的

如果一個什麼都不懂的人開始認真學習,想必有一天他也能成爲天才;如果天才不學習,想必有一天他會變成蠢才。

《傷仲永》讀後感12

《傷仲永》是小學時候學過的一篇文章,他的作者是著名的文學家王安石。故事講述的是一個天才兒童名字叫做仲永,他不認識文字,卻天生會寫詩。他有這樣的能力讓家人非常高興,於是就帶着他四處拜訪,也不讓他學習,後來作者知道了這件事,於是去打聽,別人都說方仲永才能一般了。又過了六七年作者再去問的時候別人告訴他方仲永已經是一個普通的人了。

讀了這篇文章,我感到一個人即使天生有很強的實力,如果沒有後天的學習,最後也只能做一個平凡的人。之前聽說過一個故事,曾國藩小時候十分笨拙,有一天有個小偷想在他家偷一點東西,可是聽見他背一篇文章背了很久都沒有背下來,又過了一會這個小偷不耐煩了,直接過來對曾國藩說,你怎麼這麼笨,你讀兩遍的時候我就已經會背了,於是就得意的離開了。

但是後來這個小偷並沒有什麼名聲,而曾國藩成爲清朝著名的大臣。透過兩個故事,我明白了後兩天學習的重要性,如果方仲永能夠好好學習,父母不爲了追求蠅頭小利,那麼方仲永將來可能是一個非常有本事的人。

讀完方仲永的故事我覺得每個人都要做好自己的事情,我們要熱愛學習,爭取做一個有用的人。

《傷仲永》讀後感13

一個月之前有幸聽到全國著名特級教師程翔教師上了一堂《傷仲永》。這是一堂觀摩課,令人意外的是沒有花架子,沒有令人望之興嘆的所謂創新設計,有的是令人感動的樸實、踏實。正如程翔教師自我所說,聽了他的課,人人都學得來,這正是他所想要的目的。

讀、解、悟——三個十分簡單的環節,其實我們很多教師平時上文言文就是這樣上的,沒有什麼高深的技巧。可是反思自我平時的教學,卻很難做到程翔教師的耐心、細心及對學生的關愛。

第一個環節“讀”,自由讀、指名讀、檢測讀、齊讀……讀的方式多樣,反反覆覆,檢測一次不夠,根據學生朗讀情景,再檢測第二次、第三次……直到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學生真正能正確、流利地朗讀才罷。那裏“讀”(包括聽)的次數,竟達八次之多。自我平時就缺乏這樣的耐心。除非早讀安排了學生朗讀,不然在新授課上幾乎沒有這樣充分地讓學生讀過。

自由讀、指名讀、展示讀、齊讀,對於稍微簡單的文章,基本上四次就過了。因爲齊讀的時候,學生基本上能達標(正確、流利地朗讀)。其實這樣整體的檢測是不準確的,其中大有南郭先生存在。基礎差的學生在第一步就無法達標,後面的環節,他就更加無法跟上教師的節奏,於是經常處於似懂非懂的渾渾噩噩狀態。長此以往,信心漸漸喪失,學習的樂趣及成就感漸漸消失殆盡,這樣差生就只能更差。

《傷仲永》讀後感14

這個星期我們學習了一篇文言文《傷仲永》。

這篇文章講述了一味“神童”最終淪落成爲常人而惋惜。我覺得仲永之所以變化爲常人有幾個原因:1。仲永沒有遇到有利於他的成長學習的環境。2。父親貪圖小利,目光短淺,鼠目寸光,不讓仲永學習。

讀了這篇文章,我知道了天才是百分之一的天賦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和汗水。只有努力學習,奮發向上,才能得到回報。天才如果不學習,最終就連常人也不如。

第一次月考也快到了,我要認真複習資料,取得一個優異的成績。“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只有我們付出心血,付出努力,才能收穫回報。我雖然只是普通人,但我希望,我會克服一切學習上的困難的。

我要努力,再努力,爭取拿下一個好名次,加油吧,我一定會成功的!

《傷仲永》讀後感15

《傷仲永》是王安石的一篇着作,雖是古文,但讀起來會令人回味無窮。

這篇課文寫方仲永長不到5歲時,就鬧着要墨、紙、硯,他當即寫四句詩,並題上了自己的名字。這首詩以贍養父母、團結同宗族的人爲內容,傳給了全鄉的秀才觀賞。從此,人們讓他指定物品讓他作詩,他都能立即寫好,同縣的人對他感到驚奇,花錢讓仲永題詩,他的父親認爲這樣可利圖,就每天讓他給同縣人作詩,不再讓他學習。過了幾年,由於不能學習的仲永,作出的詩不能與從前的名聲相稱了。又過了幾年,他作出的詩已平平談談了,完全和普通人一樣了。

這篇課文以方仲永的事例說明人的天資與後天成才的關係,告訴我們學習和教育對於人才的培養是十分重要的。方仲永從小就懂事,會作詩,是有天賦的。有天賦的人,比起一般有才能的人就好得多了。但他最終卻成了普通人,主要是因爲他父親貪圖眼前小利,把孩子的未來不當成一回事,不讓孩子接受後天的教育。從而倒致孩子從天才論爲變成了平庸之輩。然而,那些沒有天賦的,本來就是普通人的,但他們接受了後天的教育,並努力學習,從而就從一個普通人變成了一個偉大人物。

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說明了學習的重要性。偉大科學家愛迪生胡一句話:“天才是1%的靈感加上99%的汗水。”這告訴我們要想成才,就必須努力學習。讀了《傷仲永》這篇課文,我感悟到了:後天學習對於人成才的重要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