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名著讀後感>

三國演義讀後感(集錦10篇)

學問君 人氣:1.21W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三國演義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三國演義讀後感(集錦10篇)

三國演義讀後感1

我看了《三國演義》寫了三個國家的興衰史,從桃園三結義至三國歸晉共經歷了五大時期,便是黃巾之亂,董卓之亂,羣雄割據,三分天下和天下歸晉。

《三國演義》,它在我心中已是一本飽含人生哲理,有着非凡意義的鴻篇鉅作。對裏面的人物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如我最崇拜的諸葛亮,從火燒新野,罵死王朗、空城計、妙錦斬魏延中顯示出他的非凡才智。可他也並非神仙,如他讓馬謖去守街亭,導致丟失了街亭、柳列城兩個軍事重鎮,一出祁山失敗,自己也被降職。料事如神的諸葛亮尚且如此,更何況我等凡夫俗子。所以我們沒有理由苛求別人和自己不犯錯誤,不應該因爲別人的一點過失而橫加指責,也不應該因爲自己的一次考試的失利而灰心氣餒,更不應該爲自己取得的一點成績而沾沾自喜,人無完人,我們身上也一定存在着需要充實改進的地方。

而我喜愛的三國猛將張飛,長坡橋單騎救主,智奪瓦口,義釋嚴顏,可謂功不可沒,只可惜關羽一死,便失去理智,不務正業,無故鞭打士兵,導致自己被手下兩名小將刺殺,還陪上了黃忠、劉備和蜀國七十五萬大軍的性命,使蜀國狀況一落千丈。相反,魏國名將司馬懿對諸葛亮的辱罵置之不理,態度樂觀,使一代奇才諸葛亮無計可使,以病死五丈原爲告終。可見當遇見悲傷、痛苦、氣憤的事情時,應該理智地控制情緒,用樂觀的態度去戰勝它,如果意氣用事,後果將不堪設想。

三國演義讀後感2

《三國演義》是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這一長篇鉅著的作者是羅貫中,他從劉備、關羽、張飛三人從桃園結義開始,以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個國家相互鬥爭爲主要內容,講述了東漢末年至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的戰爭故事。

先來說說曹操這個人物帶給我的啓示。曹操在《三國演義》中被稱爲奸雄,可能是因爲他的兒子篡了漢。他說劉備與他是並世英雄,說得劉備都不敢聽,但是他沒有殺劉備,雖劉備正是他的甕中之鱉。還有一個人物與曹操差不多,那就是劉備了,他以仁義當先,他熱愛百姓。劉備在落難時,還帶着百姓逃命,他管理一個新野,或是徐州,都是實施仁政,得到了百姓的愛戴。

但不論是曹操還是劉備,他們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非常注重人才,曹操失了一個呂韋,祭奠時他不哭自己曹家的人,獨哭呂韋。徐庶被曹操“拐騙”到那邊,在送別時,劉備哭着送別,還要砍掉擋在前面的竹林,後來徐庶才又回來推薦了諸葛亮。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正因爲如此,劉備三顧茅廬更是成爲聘用人才的典範。

讀過這本書之後我受益匪淺,而以上幾人也給了我很深的感受,他們很值得我學習。

三國演義讀後感3

大家好!我是三(6)班的錢璟昊。暑假裏,我讀完了彩圖版的《三國演義》,《三國演義》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它由元末明初著名小說家羅貫中所著。彩圖版的《三國演義》圖文並茂,從“桃園結義”開始,用49個章節爲我們講述了東漢末年羣雄割據,天下大亂直至三國歸一的故事。

故事發生在東漢末年,張角領導黃巾軍起義造反,劉備、關羽、張飛想投軍打敗張角,他們招兵買馬,討伐張角、董卓,最終打敗了他們。然而,討伐之師內部又四分五裂,經過了數年殘酷的互相攻打之後,曹操的勢力最大,它建立了魏國。但最終,經過多年征戰和內部的爭權奪勢,三國發生了巨大變化,司馬炎纂奪了魏國的帝位後建立了晉朝,並統一了三國。

《三國演義》中有許許多多栩栩如生的人物描寫,給我留下很深刻、很鮮活的感受。書中我最敬佩聰明的諸葛亮,他足智多謀,不但以草船借箭、借東風等計謀,將曹軍殺得個個聞風喪膽、膽戰心驚,還在實力非常懸殊的情況下用空城計嚇退了魏軍,守住了城池。其次,我也很佩服勇猛的關羽,在華佗給他開刀治療右臂的時候,他竟然一邊和馬良談笑下棋,一邊讓華佗直接在他臂上動刀!但可惜關羽因爲一時大意,丟失了荊州,以至敗走麥城,丟了性命。

看完了《三國演義》,我不但學到了不少歷史知識,還從書中瞭解了很多成語典故。因此,在這裏,我要向同學們推薦這本值得一看的《三國演義》,希望大家在課餘時間閱讀它,相信你一定會有很大的收穫。謝謝大家!

三國演義讀後感4

小說家羅貫中老先生寫的.《三國演義》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是一部流傳至今的文學名著。讀了《三國演義》,我覺得小說主要寫了人物之間鬥志鬥勇、使用人才以及戰場上的隨機應變,今天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對這三方面的理解。

在戰場上,有一身好的武藝固然重要,但如果沒有學富五車的知識也不行。有時我們需要分析是否有埋伏,推測敵人使用什麼戰術……就像諸葛孔明,他憑着自己滿腹的經綸,在出徵北伐時說了一番大道理,竟然活活把王朗氣死了。雖然這件事有點不切實際,但從中也能看出諸葛亮的才學,所以我們要好讀書,讀好書。

我還十分敬佩諸葛亮有一雙“火眼金睛”,能分辨賢士。當時北伐時,曹睿命夏侯帶兵出征,諸葛亮慧眼發現姜維是個難得的人才,就用計收了姜維。過程中不去追夏侯,衆將很不解。孔明哈哈大笑:“我放走夏侯,好比放走了一隻鴨子,得到姜維纔是得到了一隻真正的鳳凰啊。”這件事說明諸葛孔明懂得丟了芝麻,撿了西瓜的道理。

在戰場上,敵人用計有可能自己想不到,以至於自己有可能被逼入困境,所以我們應該學會隨機應變。記得有一次記者叔叔來採訪我們,可是採訪的內容跟我們準備的完全不一樣,這就要我們不要緊張,冷靜地去思考,沉着地去面對。

我相信閱讀《三國演義》這本書,可以讓我們生活得更加睿智,更加高尚,更加健康。

三國演義讀後感5

習爺爺讀過的書豐富多彩,而且都非常有義意。有精彩的《岳飛傳》、經典的《三國演義》、熱血的《水滸傳》、神祕的《海底兩萬裏》等等。

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三國演義》了,他的作者是元末明初小說家羅貫中。《三國演義》裏的每個情節都寫得非常細緻,裏面每個人物都刻畫得十分生動形象,書中每個人物的性格都各不相同。比如,董卓在作者的筆下就非常自私;劉備則非常謙虛;張飛最大缺點是過於殘暴;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不忠於朝廷,不過他算得上一代梟雄,胸有大志、善於用人。

雖然《三國演義》裏有那麼多人物,我最喜歡最欣賞的還是“劉關張三兄弟”,因爲他們非常團結,而且都很堅定,即使遇到再強的對手,也會勇敢的衝向戰場。有一次他們去攻打虎牢關,呂布衝向前線戰場,關羽先提起大刀上前迎戰,他們打了三十多回合,這時候兩人不分上下,都越戰越勇。突然,劉備拿着寶劍砍向呂布,呂布被他們左右夾擊,但毫無損傷。這時張飛又重重的刺向呂布,呂布終於招架不住,在慌亂中敗下陣來。最後,三兄弟齊心協力終於打敗了強敵呂布。在這個故事中就體現出了三兄弟的團結、勇敢。

《三國演義》這本書是我看過最有趣的歷史故事,它給我帶來了歷史的有趣和魅力,使我愛不釋手。

三國演義讀後感6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如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這是中國四大名著《三國演義》的主題曲。

三國演義這本名著講述了許多戰爭謀略的故事。其中的英雄更是多不勝數,就像關羽大意失荊州,劉備三顧茅廬請孔明等。"既生瑜,何生亮?"這是東吳大將周瑜臨死前發出的感嘆。然而恰恰表現出他的小肚雞腸,嫉妒孔明之才,三番五次欲加害孔明,但都以失敗告終。還有一次,他爲取荊州,曾使美人計企圖加害劉備,可惜聰明反被聰明誤,險些喪了自家性命,最後落得"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的笑話。周瑜智不如孔明,心生嫉恨,年不到四旬便命喪黃泉。

透過這件事,我明白了:智慧比我們高的人,我們應該虛心請教,不可生嫉妒之心,而應該將自己的無知化爲前進的動力,只有如此,我們才能從社會上脫穎而出!

三國演義讀後感7

四大名著中,我最喜歡的還是《三國演義》。這一大氣磅礴的鉅作,塑造了近200人物的形象:狡黠奸詐的曹操,義薄雲天的關羽,仁厚愛民的劉備……都說“讀書滋味長”,經過反覆品味這些叱吒風雲的英雄人物,我還是最欣賞最敬佩臥龍先生——諸葛亮。

我崇拜諸葛亮之才。諸葛亮有經天緯地之才華,神鬼莫測之機,未出茅廬便已知天下三分,他一燒博望坡,二燒新野,三燒赤壁,三把大火燒出了三分天下,奠定了三足而立的政治格局,周瑜,陸遜曹操衆梟皆在手下敗北,其他齊名的鳳雛先生龐統也略遜一籌,單從智謀才幹而論,諸葛亮足以稱“三國第一人”。

我嘆息諸葛亮之識。早在與劉備隆中對時,諸葛亮就以長遠的戰略目光規劃了未來數十年的戰略格局,而未來形勢的發展則足以證明諸葛亮見識的深淵,可惜的是諸葛亮的遠見卓識,並沒有被完全貫徹實施,這爲日後諸葛亮的蜀漢政局的悲慘埋下了禍根。

我憐諸葛亮之遇。諸葛亮有不世之才,超羣之識,卻活活累死在五丈原。遭遇之悲慘,世所罕見。諸葛亮的出山是奉命於危難之間,受任於敗軍之際,他殫精竭慮,嘔心瀝血爲劉備打下了半壁江山。然而,因爲劉備,關羽,張飛三兄弟的自大、莽撞和愚蠢,不僅送了自己的命,還是諸葛亮半生心血付諸東流,他居安平定五路大軍,七擒孟獲,六出祁山,一個瘦弱的身軀撐起了一個王朝,這是何等的偉大。

敬佩,敬佩,敬佩這一可憐的英雄。

三國演義讀後感8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我最早看《三國》是在少兒頻道,看的是動畫版《三國》,不僅知道了劉備、關羽、張飛、諸葛亮、孫權、曹操、趙雲衆多英雄好漢,還了解了桃園三結義、三顧茅廬、火燒赤壁、草船借箭等許許多多精彩的歷史典故。從那時起我就迷上了《三國》。

暑假裏我認真看了《三國演義》這本書,它又名《三國志通俗演義》,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小說,書中講述了東漢未年至三國歸晉發生的故事。

書中講述的人物我最崇拜諸葛亮了。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足智多謀,他空城計嚇退了司馬懿的十五萬大軍、還以雕像嚇退了司馬懿、借東風草船借來了十萬支箭、用計謀三氣周瑜、以錦囊斬殺魏延。他的神機妙算是無與倫比的。

看《三國》我還學習了歇後語和成語:

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張飛吃秤砣——鐵了心。

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

劉備摔阿斗——收買人心。

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

……

說曹操曹操到樂不思蜀、望梅止渴、三顧茅廬、錦囊妙計、明修棧道、暗渡陳倉……

這是我第一次讀《三國演義》這本書的收穫,我以後還會再看《三國演義》的。

三國演義讀後感9

在暑假中,我讀了羅貫中的著名小說《三國演義》。小說以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個統治集團相互鬥爭爲主要內容,從劉備、關羽、張飛三人桃園結義開始,講述了東漢末年至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的戰爭故事。

《三國演義》裏有很多很多的英雄人物。其中,我最喜歡小說中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諸葛亮,人稱“臥龍先生”。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識人心理,他神機妙算、足智多謀,大智大勇,他赤膽忠心、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三國演義》中一個最典型的人物。他的治國治軍的才能與謙虛謹慎品格爲後世樹立了非常好的榜樣。劉備三顧茅廬請他出山輔佐,他向劉備提出了“聯吳抗曹、據有荊益、三分天下”的對策。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取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空城計、七星燈、製造木牛流馬退兵司馬懿,這些故事都帶有神奇的色彩。

他爲報答劉備三顧茅廬之恩,做到嘔心瀝血、積勞成疾,最後病逝於北伐前線中原。我要學習諸葛亮的“忠”字,他忠於國家,建功立業,鞠躬盡瘁。

今天,我們學習古代英雄人物,就是要樹立理想,胸懷抱負,爲建設富強繁榮的祖國而勤奮努力學習。

三國演義讀後感10

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想必大家沒看過也聽過了吧。裏面的英雄人物名氣也都不小,大家應該也都知道。當我看了這《三國演義》後哇,感想老多咧!

先說說我最稀飯(喜歡)的英雄吧,我最喜歡的英雄,他身長九尺,髯長二尺;面如重棗,脣若塗脂;丹鳳眼,臥蠶眉,相貌堂堂,威風凜凜,他曾溫酒斬華雄、千里走單騎等。他是誰?大家都知道——關羽。

關羽忠義勇的事件路人皆知。我最佩服的,也是印象最深的就是他敗走麥城後被曹操捉的那回了。曹操捉了他,不但沒殺了他,還重賞、重用了他,可關羽他絲毫不動搖對劉備的那顆忠心。如果是我,那麼好的待遇不要白不要,早就把主公拋之九霄雲外了。

關羽不但忠,而且十分的勇敢。曹操得不到關羽的心,便想方設法摧毀他,在關羽回去的必經途中,設下了七個關卡。各個關卡都十分險,可關羽卻一個一個披荊斬棘地闖過去了。換作我,我早就嚇得屁滾尿流了,或者早已game over。

關羽,你是何等英勇,要是我也如此,那該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