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名著讀後感>

【推薦】三國演義的讀後感作文集錦10篇

學問君 人氣:2.66W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是透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三國演義的讀後感作文10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推薦】三國演義的讀後感作文集錦10篇

三國演義的讀後感作文 篇1

讀書伴我成長,讓我感動的書籍猶如夜幕下的星辰,數不清,其中對我影響最爲深刻的是《三國演義》。《三國演義》描寫了從漢靈帝中平元年黃巾起義到西晉武帝司馬炎統一全國盡百年的歷史變遷。書中樹造的衆多的英雄人物形象:如關羽,他在三英戰呂布之前,只用了一杯酒還未涼的時間斬殺了猛將華雄;諸葛亮,他身爲劉備的軍師,他策略過人,曾用稻草人向曹軍借了十萬餘箭,還施了空城計,騙過了司馬懿;還有小霸王孫策,他很小,但是收復了江東。

《三國演義》在描寫戰爭時着重表現任務的鬥智鬥勇、記述作戰雙方戰略戰術的運用,而不是呆板地鋪敘兩軍對壘;其次在塑造人物時,把人物放到尖銳複雜的矛盾鬥爭中表現他們的性格,同時運用誇張等手法,寫出了人物性格的複雜性。

《三國演義》故事性強,情節生動,爲我們講述了一個精彩的故事,讓我們不經感慨文學力量的強大。我們要多讀書,更要讀好書,在書籍中汲取知識的力量,讓我們不斷地健康成長。 高爾基有句名言:“讀好書籍吧!它是知識的源泉。”我們要在書海里遨遊,在知識的天空裏翱翔。

三國演義的讀後感作文 篇2

爲了豐富我的課餘生活,媽媽給我買了許多書。我讀過《大個子老鼠小個子貓》、《三毛流浪記》、《三毛從軍記》、《木偶奇遇記》等,最近我讀了《三國演義》,其中三氣周瑜的故事我印象最深。

故事中講了諸葛亮使用計謀三氣周瑜,最後把周瑜氣得吐血而死。第一氣是說赤壁之戰後諸葛亮在周瑜和曹仁爭奪南郡時,乘機派趙雲佔據南郡,又派張飛襲擊荊州,讓關羽襲取襄陽,周瑜被諸葛亮的妙計氣得毒箭瘡傷迸裂,還吐了一大口血。第二氣是說周瑜乘劉備死了甘夫人的機會,讓其到東吳迎娶孫權的妹妹,以便扣留劉備,而諸葛亮則安排趙雲保護劉備,並送給趙雲三個錦囊。趙雲使用諸葛亮的三個錦囊順利完成了任務,使周瑜賠了夫人又折兵。周瑜氣得毒箭瘡傷又迸裂了,還吐了一大口鮮血,昏了過去。第三氣是說周瑜假意攻西川,希望劉備借道借兵,諸葛亮識破了他的計謀,派關羽、張飛、趙雲等人打敗了周瑜。周瑜氣得毒箭瘡傷第三次迸裂,狂吐鮮血,昏倒在地上。後來周瑜死在了巴丘。

諸葛亮高瞻遠矚,知道周瑜會是劉備統一天下的一大障礙,所以運用計謀,三氣周瑜。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要學習諸葛亮的高瞻遠矚,做一個有遠見的人。

三國演義的讀後感作文 篇3

我在8月12日讀了我國羅貫中寫的《三國演義》我覺得很有意思。

這是一本關於蜀、魏、吳三個政治集團之間的政治和軍事鬥爭。大概分爲黃巾之亂、董卓之亂、羣雄逐鹿、三國鼎立、三國歸晉五大部分。在廣闊的背景下,上演了一幕幕波瀾起伏,氣勢磅礴的戰爭場面,成功刻畫了近

四百個人物形象,其中曹操、劉備、孫權、諸葛亮、周瑜、關羽、張飛等等人物形象膾炙人口,不以敵我敘述方式對待各方的歷史描述,對後世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編者羅貫中將兵法三十六計匯融於字裏行間,既有情節,也有兵法韜的書。

最讓我佩服的是諸葛亮的機智。例如諸葛亮走馬取陳倉。

這本書很有意思,你可以看一看。

三國演義的讀後感作文 篇4

這本書是中國的四大名著之一。主要寫了東漢末年,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徹底動搖了東漢王朝的統治,中國進入了一個羣雄爭霸的時代。

作家羅貫中給我們描繪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戰爭,塑造了衆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足智多謀的諸葛亮、驍勇善戰的關羽、張飛、一身是膽的趙子龍、熱愛百姓的劉備、還有曹操、周瑜等人。

其中我最喜歡的人就是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就拿草船借箭來說吧,自從諸葛亮來到東吳之後,周瑜十分嫉妒他,以免在東吳留下後患,就讓他在三之內造好十萬支箭,要不然就殺掉諸葛亮。但諸葛亮就懂得觀查天氣,他就用二十條船綁在一起,上面安上稻草人,然後敲鑼打鼓,浩浩蕩蕩地開到曹軍陣前,曹軍以爲吳軍要進攻他們,立刻射出十萬支箭。這時,諸葛亮的草船上的稻草人上已經密密麻麻地扎滿了箭,仔細一數,有十多萬支呢!曹操突然晃然大悟,只能眼睜睜地看着諸葛亮帶着自已十幾萬支箭跑走了。

特別是空城計,最驚心動魄。當司馬懿率領十五萬大軍來到城下時,當時城裏只有幾十名老官兵,而諸葛亮卻把大門開啟像裏面有埋伏似的,司馬懿疑心本來就多,看到諸葛亮這麼做,以爲真有埋伏,就慌忙退兵了。

直到現在,我還對諸葛亮讚歎不已!

三國演義的讀後感作文 篇5

聽了這個題目,你們一定會想一個女孩,怎麼會喜歡三國演義?雖然我是女孩,但我卻很喜歡裏面的人物。

《三國演義》是四大名著之一,講述了一個綜合性的歷史故事,當我合上這本書時,腦海裏留下了許多豐富的歷史人物形象,許多精彩的智慧與戰爭故事。

其中我最喜歡足智多謀的諸葛亮。有一天周瑜看到諸葛亮挺有才幹,心理很嫉妒。有一天周瑜和諸葛亮商議軍事,決定水上於曹軍作戰,用箭.諸葛亮答應三天造好十萬支箭,並立下了軍令狀.周瑜告訴魯肅說,他要故意遲延造箭,好定諸葛亮的罪.諸葛亮請魯肅幫忙,借二十條船,每條船要有30名軍士,一千多個草把子排在船兩旁,船要用青布幔子遮起來。魯肅答應了.前兩天諸葛亮都沒有動靜,到了第三天諸葛亮請魯肅一起上江上取箭。這時江上霧大,天還沒亮,這時諸葛亮把船靠近曹軍水寨,然後擂鼓吶喊,曹操看不見虛實,不敢輕易出動.只好射箭,就這樣,不一會諸葛亮就輕而易舉地得了十萬支箭,曹操知道上了當想追也來不及了。

讀完這個故事以後,我覺得諸葛亮真是聰明絕頂,神機妙算啊!從《三國演義》中,我知道了智慧可以戰勝一切,而武力取勝只是一時的勝利!

三國演義的讀後感作文 篇6

今天我和爸爸、叔叔一起又下了一盤三國演弈棋,在棋盤上回到了三國時代。下完棋後我意猶未盡,忍不住又拿起讀了三遍的《三國演義》翻看了起來。

《三國演義》真是一部百看不厭的經典小說,我覺得小說最吸引人的是對於魏國、蜀國、吳國英雄人物間棋逢對手的描寫。三個國家中都有各自傑出的謀略家、軍事將領和治國能手,在人才方面達到了平衡。

在智謀人才方面,魏國有郭嘉、荀彧、賈詡、程昱、司馬懿等人,蜀國有諸葛亮、龐統、法正,吳國有周瑜、魯肅、陸遜,這些人都可以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他們 間的能力都是勢均力敵,是當時傑出的人才。

武將方面,由於《三國演義》的'描寫,我們熟知了蜀國的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等五虎上將。實際上,魏國的武將也不遜於蜀國,夏侯淵、徐晃等將領也都是智勇雙全,張遼在逍遙津 戰中顯示了超強的作戰能力,張合也在對蜀國作戰中屢立奇功。只不過《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以蜀國爲正統,才着重刻畫了關羽、張飛等蜀國人物。吳國方面,呂蒙、甘寧、太史慈等人也是一時的豪傑,還有吳國老將軍黃蓋,赤壁大戰曾向周瑜獻火攻 策,以苦肉計詐降,率船火燒曹操水軍。

三國後期,魏蜀吳三國間人才對比不再均衡,魏國由於地域廣闊,政治上實行好的人才制度,出現了鄧艾、鍾會等人才,但蜀國和吳國的人才制度比較落後,優秀的文臣武將少於魏國,這也是蜀國和吳國走向衰落的原因 一。

三國演義的讀後感作文 篇7

莎士比亞曾說過:“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我非常喜歡讀課外書,特別是著名的三國演義,它是一本匯聚謀略思想的百科全書,其中包含了蕩氣迴腸的英雄氣概,表現悲壯恢弘的戰爭場景,啓迪商業思維的經典教材。書裏的一個個曲折的故事情節使我深深地迷上了它----三國演義。

羅貫中先生使用了魏蜀吳三大國從時局動亂,軍閥紛爭中崛起,一直到最後被西晉司馬炎統治的歷史故事。其中最令我佩服的就是武藝高強的趙雲。他身着盔甲,騎着白寶馬,手拿鋒利的紅纓槍,在曹操的大部隊人馬殺了出去,找到主公劉備的妻子甘夫人和糜夫人,還有他們的孩子劉禪。大將趙雲還在孫權的騙局之下,不顧一切,奮力地衝上敵人的船上,吧小阿斗奪了回來並放了孫夫人。

還有紅臉大漢,武功高強的關羽,他身着戰袍,手拿閃着亮光的青龍偃月刀,騎着赤兔寶馬,一人斬六將,忍着痛刮骨療毒,最後被孫權埋伏一刀死在了他的手下。黑臉大漢張飛也是三兄弟中的一員。他手拿八丈蛇矛爲劉備做了很多事。但是範疆張達兩人用計謀在夜裏殺了張飛。三兄弟中的大哥劉備,手拿雙股寶劍,奮勇殺敵,最後中了曹操的計謀,軍營全被燒光了,回城後奄奄一息,不久就去世了。足智多謀的諸葛亮爲了保衛自己的國家,病死在牀頭,可是劉備那個兒子阿斗呢?他整天吃喝玩樂,不理國家大事,最後不知去向。

哎!這個結局真是令人悲哀。三個大國居然全被西晉司馬炎統治了,使他得到三個大地盤。不過,這本好書三國演義總會使每一個看過它的讀者深深嘆息。我從中得到了一個啓示:我覺得我們每一個孩子都要像趙雲那樣勇敢,爲自己的國家去努力去奮鬥;像關羽那樣做什麼事都要鎮靜堅強,不能懦弱,要像張飛那樣樂觀,粗中有細;要像諸葛亮那樣足智多謀。

同學們,我相信你們看了這本書也會像我一樣收穫多多吧?希望你們也多看一些對自己有益的書,長大以後報答父母,報效祖國。

三國演義的讀後感作文 篇8

在今年的暑假中,我閱讀了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真是大有收穫,學到了許多知識和做人的道理。

《三國演義》從劉備、關羽、張飛桃園三結義,講述了魏國、蜀國、吳國在亂世中創立了國家,又相互混戰的一些精彩的故事。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輔助自己強兵立國,創建了蜀國。孫權獨霸江東,曹操挾天子令諸侯。每一個故事都令人產生不同的思想。

《三國演義》還塑造了中寫了許多有個性的人物。足智多謀的諸葛亮,英勇無畏的關羽,見利忘義的呂布,奸詐狡猾的董卓。各種各樣的人物,豐富多彩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讀完了這本書,我完全被它給迷住了。十分佩服作者對這些人物的描寫。

現在是現代化時代,文明和諧的社會,咱們同志之間,朋友之間,就是要像關羽那樣重情重義,絕不能像呂布那樣背信棄義。同樣,咱們在建設祖國,保衛祖國中,要像諸葛亮那樣足智多謀,團結合作,爲咱們國家的繁榮富強奉獻一生。

《三國演義》這本書包含着很深的文化底蘊,告訴咱們許多道理,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要團結一致,只有這樣才能戰勝一切。一個人不能做見利忘義、奸詐狡猾的人,不能做貪財迷色、背信棄義、坐享其成的人,這樣絕沒有好的結果。

三國演義的讀後感作文 篇9

撐起已有睡意的眼睛,勉強翻到<<三國演義>>最後一頁"天下大勢,合從必分,分久必合"。合書,閉上眼,回頭看,一個又一個鏡頭飛快地閃過我的腦海,三國間,誰纔是真英雄?

劉備?曹操?孫權?曹操稱劉備與他是並世英雄,先與劉備比較一番:曹操是實幹家又是軍事家也是大詩人,他行刺董卓還召集諸候征討董卓,而劉備在<<三國演義>>中卻不曾有過這樣的事。曹操一生中參加過大大小小許多次戰役,而劉備卻極少有出戰的時候,如若不是英雄好漢們的相助,一定販屨織蓆到老爲止。曹操能作出像"月明星稀,烏鵲南飛"這樣的詩句,而劉備呢,卻一句也作不出來。當然,孫權在匯東也一直默默無聞,將軍事都交給周瑜管,不見有什麼大作爲,更不能稱是真英雄。

曹操的確是一個奸雄,有人稱"盛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在<<三國演義>>的第三十回中:

攸曰:"公今軍糧尚有幾何?"操曰:"可支一年。"攸笑曰:"恐未必。"操曰:"有半年耳。"攸拂袖而起,趨步出帳曰:"吾以誠相投,而公見欺如是!豈吾所望哉!"操挽留曰:"......軍中糧實可支三月耳。"攸笑曰:"世人皆言孟德奸雄,今果然也。"操亦笑曰:"豈不聞'兵不厭詐'!"遂附耳低言曰:"軍中止有此月之糧。"攸大聲曰:"休瞞我:糧已盡矣!"

歷史上,真英雄總是大氣磅?,赤膽忠心的,不過往往總會被一些小人害死。所以曹操的多疑是需要的,若不是他的多疑,在他死前又不知會有多少人稱帝稱王,稱帝的袁術被他滅了,其它稱帝者皆是在曹操去世後的。劉備在趙雲救回阿斗(劉禪)的時候,故意將其摔在地上,並說:"險些損我一員大將!"爲的就是收買人心,因此有一句歇後語"劉備摔阿斗--收買人心。"另外劉備給兩個兒子各取名爲"劉封""劉禪",連起來就是"封禪",可見他十分想稱帝。

我大笑,放下書,明白了誰纔是真英雄!

三國演義的讀後感作文 篇10

從小到大,我就特別喜愛看四大名著,最愛的就屬《三國演義》了。今天我在一次翻閱,受益非淺。

《三國演義》中我最佩服的人物就是威風凜凜的關羽了。關羽是劉備手下的一名大將,他曾經刮骨療傷都不曾喊過疼痛,真是男子漢大丈夫。他“溫酒斬華雄”的情節更爲精彩。當時,董卓權力大,到處爲虎作倀。曹操、袁術等人就招兵買馬,擴大勢力,在一起共同商量如何討伐董卓。關羽在一旁聽着,主動請纓前去戰華雄。曹操聽了,十分欣賞。於是,就倒了一杯熱酒遞給關羽。而關羽卻要把華雄打敗在去飲酒。他武功高強,不到一會,就把華雄的人頭提上前來。曹操心中大喜,連忙把酒遞給關羽,當時酒還是溫的。

我還從曹操身上體會出一些道理。曹操雖被後人稱爲奸雄,可是他也很有義氣。對待英勇無畏的勇士,他也會像對待家人一樣熱情。曹操的聰明才智一點不比別人差,可是他有一點驕傲。一打敗了敵人就會大肆慶祝,而不是想着猛起直追。有時候還甚至低估了敵人的能力,導致許多戰事都敗退了。從而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在聰明、在英勇的戰士都不能驕傲,因爲驕兵必敗。

《三國演義》教會了我許許多多的道理,給了我心靈上的震撼。那些勾心鬥角的場面依然在我腦海裏迴盪。歷史的故事會永遠陪伴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