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名著讀後感>

《西遊記》讀後感(集錦10篇)

學問君 人氣:1.69W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西遊記》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西遊記》讀後感(集錦10篇)

《西遊記》讀後感1

當我還很小的時候,我就聽媽媽爸爸給我講《西遊記》裏的故事,我第一次聽到的故事好像是“大鬧天宮”,會七十二變的孫悟空,把神仙們個個都打得暈頭轉向,從此《西遊記》就在我幼小的心靈裏紮下了根。後來我長大了一些了,媽媽給我買了拼音版的《西遊記》,我就邊看電視版的《西遊記》,一邊看。真是太神奇了!孫悟空能有七十二變,一會變成赤腳大仙,一會又變出瞌睡蟲迷倒妖怪,讓唐僧一次次死裏逃生;好吃懶做的八戒雖然一路上嚷着分行李,回高老莊,但也會三十六變,跟隨孫悟空降妖除魔……在取經路上,沙和尚一次又一次的充當和事佬,吳承恩把每個人物都寫“活”了!電視版、動畫版以及原著版的西遊記都是我的最愛。那時候,一聽到西遊記的片頭曲就不免就興奮一陣,趕緊坐到電視機前看。

《西遊記》是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它是由明朝的吳承恩所編寫的。吳承恩的家鄉流傳着許多神話故事,小時候的吳承恩特別喜歡聽這些神話故事,日積月累的,他對神話的感情也越來越濃了。除了小時候神話的薰陶,後來他的接連兩次落榜,對吳承恩的打擊是沉重的,孫悟空大鬧天宮的那一聲“玉帝不會用人”就是他對朝廷的一種吶喊,孫悟空就是吳承恩想象中的自己。如此種種,一部千古流傳的名著——《西遊記》就此誕生了。

《西遊記》中還有許多深刻的道理。話說捲簾大將被貶下凡後,在流沙河爲妖。脖子上有九個骷髏,這是九個取經人的骷髏,在這流沙河中只有這九個骷髏浮在水面。細細觀察,其實不難發現,作者想表達的意思是“久經”,這時就已經影射出後面的的內容,並告訴人們,唯有堅持不懈,鍥而不捨,經歷無數的風風雨雨方能修成正果,取得最終的成功。

這次讀完了《西遊記》都感覺十分親切,彷彿自己也在那取經路上,雖然《西遊記》是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中最淺薄的一本,但它帶給我們的快樂卻是最多的。我從心底裏喜歡《西遊記》,它伴隨我度過我的童年,帶我遨遊神話世界,讓我受益匪淺。

經典的東西往往能伴隨我們的成長,《西遊記》伴隨了我爺爺奶奶一代,爸爸媽媽一代,現在又伴隨了我這一代。現在許多時尚的東西可以討人一時的歡喜,但唯有經典經過了歲月的洗刷,才能永遠伴隨我們的成長。

《西遊記》讀後感2

今年寒假媽媽給我買了一本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西遊記。說起這本書,我其實電視看了很多遍,但是書就一次也沒看過。媽媽認爲我已經四年級了,也應該能看懂了,所以就買來讓我看。其實,說實話,我是一點都不想看的,因爲電視都看過了,書還有什麼好看的。可是媽媽卻說,電視拍不出書裏的味道一定要我看一遍。好吧,媽媽的話總是要聽的,否則就沒有我好果子吃了。

這天,我在媽媽的催促下,無奈地捧起這本書,看了幾頁後,就覺得眼前發亮,原來書裏確實有書的味道。以後我就不用媽媽催了,在這個寒假裏終於把它讀完了。西遊記裏其實有很多有趣的小故事,但每個故事都有它特別的地方,例如,孫悟空大鬧天宮,這是我最喜歡的一個故事,原來孫猴子在被太白金星騙上天庭做養天馬的小官弼馬溫,起先他還挺得意的,對他的猴子猴孫說,他上天庭做官去了,結果發現被騙了,他火上心頭,搗毀了御馬監,反出南天門,回到花果山,自封"齊天大聖"。玉帝惱羞成怒,命李天王帶領天兵天將捉拿他。孫悟空奮起神勇,衆天神紛紛敗退。哪吒出戰也不敵。天王無法,搖旗收兵,逃回天庭,向玉帝請求增兵。玉帝接受金星獻策,假意封孫悟空爲齊天大聖,並將蟠桃圓交他掌管。沒過多久,王母娘娘開蟠桃大會,讓七仙女到蟠桃園摘取仙桃,王母請了各路神仙,卻惟獨沒他。孫悟空這纔看透玉帝的欺騙陰謀,火冒三丈,先是大鬧蟠桃宴,又酒醉迷糊,撞進太上老君的兜率宮,將專供玉帝服用的金丹吃了個乾淨,這才返回花果山,與衆猴孫大開仙酒會。玉帝和王母氣得咬牙切齒,再命李天王帶領十萬天兵天將,興事問罪。一場激戰開始了,孫悟空與神通廣大的二郎神鬥了幾百回合,不分勝負。最後,因遭到太上老君的暗算,不幸被擒。天神們無論用斧砍、火燒、箭射,都損傷不了孫悟空一根毫毛。玉帝又將孫悟空打入太上老君的煉丹爐煉燒。未想孫悟空並未燒死,他跳出丹爐,打上靈霄寶殿。一路上的天兵天將,望風披靡,玉帝狼狽奔逃。最後只有請出瞭如來佛祖才平息了這場鬧劇。

讀過了這本書,我才發現原來有些地方,用電視是無法全部一一展現的。明白了這個道理,我決定有時間再讀一遍,看看我還能不能讀出一個新的感覺。

《西遊記》讀後感3

《西遊記》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最爲優秀的神話小說,深受人們喜愛。近日,我又在網上讀了文言文版的,獲益匪淺啊。

這《西遊記》啊,可謂是婦孺皆知啊。一些小孩子,一般是圖個新鮮,或者是看看裏面孫悟空的神氣,並沒有領悟其中的真諦。我這次看,與以往可謂是天差地別啊,對其中的一些道理,也算是有深刻領悟吧。

《西遊記》講的是唐僧師徒到西天去取經,一路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最後獲取了真經。故事情節引人入勝,風趣生動,但雖如此,在其中也包含了作者對當時社會的種種看法。他諷刺了當時朝政的腐敗無能,其實,在我們所看到的取經途中,有許多的妖精都與天上和地下有密切的聯繫,這樣說來,無論是在天上還是地上那些神威的統治下,有隱藏着醜惡,神仙也不例外,可見當時明王朝統治的腐敗,作者爲此憤怒不已。不過,在這種情況下,在我們眼前出現一個不受約束,敢於鬥爭的一個不屈人物,那就是孫悟空!一個鮮活的人物!他從石頭裏蹦出,對世間何事都有探索的好奇心,但對於玉帝要捉拿他,卻絕不屈服,還“大鬧天宮”,不過有時也有些任性,作者再借這樣一個人物來進行對比,更加揭露了當時的腐敗無能的官員往往與天上的神仙大佛有一定的關係,不是有一些妖怪就借自己是天上是某某神仙的坐騎或是拿了天上某某寶物,就在人間爲非作歹呢!我想這些人間的官員也不過如此吧,借自己身後有大人物給自己撐腰,就爲非作歹,魚肉百姓,導致了朝政的腐敗以及社會經濟不景氣。

雖然如此,但唐僧師徒四人在途中對那些所遇到的妖魔鬼怪時的不所畏懼的精神也深深打動了我,由於師徒四人團結一心,不畏艱險,不貪圖榮華富貴,最後終於如願以償,取得了真經。我想,我們在生活中也一樣,不論遇到什麼樣的困難,都不要輕易放棄,可不能像豬八戒有時那樣喊散夥,只要堅持,我們就能戰勝困難,取得勝利的!雖然在取得成功的過程中會遭遇許多磨難,但是這樣更能磨練我們的意志力,使我們得到鍛鍊,所以,一定要勇往直前,不畏艱險!

《西遊記》讀後感4

在東土大唐,唐僧肩負重要使命,西天取經,他獨騎白馬,手拿禪杖,一人單闖西天。途中,結遇他的三位徒弟,懲惡揚善的孫悟空,好吃懶做的豬八戒,憨厚淳樸的沙和尚。這師徒四人,在取經道路上用智慧,武力,譜寫了一段又一段傳奇。

唐僧的爲人我不便多說,他雖一心向佛,不願殺生,但爲人心地太爲善良,太容易被事物的表面所迷惑,不能辨別是非,只知道要向善,護人,就算是被別人抓去,到最後享盡他的肉,他還爲別人說話。我用八個字形容他:過於迂腐,心地太善。雖然大家都很喜歡他的事事爲佛的思想,不過此人不適於立足社會,固執不懂變通的他終究會被社會拋棄,這種人只適合在古代的佛寺中打打坐,揚揚佛,不適於吃苦,這就是爲什麼唐僧在取經途中只有他騎馬,而別人走路的原因,不必說什麼師徒禮儀,這就是唐僧無能的體現,唐僧也可謂是弱者的代表了。這也就是爲什麼作者讓唐僧在路上遇到他徒弟們的原因。由此,我也明白了,做人一定不能太過執着,只說不做,反而會成爲懦夫。再說另一個人物孫悟空,他一身高強本領,七十二變,火眼金睛,實爲一能人,但是大家可有發現,無論在那一次的劫難中,他本着做好事的心態卻總因那火爆的脾氣被唐僧訓斥幾句,反而那愛耍小聰明的豬八戒,每次都賺足了風頭,可見我們的生活中不乏有小人的存在,也告訴了我們社會中不僅要有本事,也還要有聰明的頭腦,讓別人去接納你的意見、你的壯舉。雖說這是一篇以取經爲題材的小說,但是這篇小說並不宣揚宗教,從唐僧四人千辛萬苦來到西天,佛祖卻不給予真經看來,本篇小說只是以取經爲框架寫的一篇師徒四人取經記,也可看出作者吳承恩,在那種宗教迷信盛行的年代堅持自己觀點與原則的執着。

我雖不能真正瞭解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用意,但這部長卷卻也反應出古代那時的官場文化,十六字了結:迂腐之人,衆人厭之;好強之人,衆人斥之。

《西遊記》讀後感5

大家都知道《西遊記》裏的孫悟空嗎?那可是我的偶像。從小,我就着魔般地迷上了他。我崇拜他的神通廣大,七十二般變化讓人眼花繚亂;我佩服他的英勇無雙,面對敵手好不畏懼;我欣賞他的忠心耿耿,取經路上義無反顧;我敬佩他的愛憎分明,牢記恩義不忘仇恨。於是,在當我第一眼看到書店貨架上擺着一本名爲《悟空傳》的書籍時,我毫不猶豫地捧起了它。

一眼瞟去,全書的情節起伏不定、一波三折,真像極了悟空的七十二變:它時而讓人啼笑皆非、哭笑不得,時而卻令人連連搖頭、嘆息不已;時而讓人激情澎湃、豪情萬丈,時而又令人垂頭喪氣、黯然神傷,真真是吊足了讀者的胃口。

待靜下心來,細細品去,才發現精彩情節掩蓋下的哲理纔是這本書真正的價值所在。

書中,有一個情節,悟空上到天庭打算召回唐僧的魂魄,卻碰到了一個與自己同名同姓的石猴,兩人糾纏在一起,兩條金箍棒上下翻飛,直殺得天昏地暗、日月無光,好一番惡鬥。可原來,那個石猴其實就是悟空自己,是五百年前大鬧天宮、無法無天的悟空。這讓我猛然想到,一個人最大的敵人其實不是別人,而是自己,那個有着種種問題自己,只有不斷戰勝過去的那個充滿缺陷的自己,才能一步步贏得更大的成功。

書中,還有一段故事讓我頗爲感觸:悟空尋找唐僧的魂魄來到地府,一個引路的魔鬼告訴悟空:神本可以讓人長生不老,安居樂業,但他們不願意這麼做,因爲他們認爲如果大家都平安無事,便無人再祈禱神靈,他們就得不到大家的敬仰和崇拜,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看到這裏,大家興許會問:“神怎麼會是這樣的呢?這應該是魔吧!”其實,我覺得神亦是魔,名聲是假的,內心纔是真的,神若邪惡便爲魔,魔若善良變成神,“一念天堂一念地獄”,說的大概就是這個道理吧。

最精彩的當屬結尾:只見悟空雙手持棒,直指天空大喊:“俺老孫經歷過、存在過、戰鬥過,熱愛過,俺不在乎結果!”是啊,我們往往擔心失敗的結果,而畏首畏尾,不敢前行,從而錯過了人生中太多的精彩,實在可惜!就讓我們從現在開始,釋放激情、激發潛能,去奮鬥、去經歷、去感受,快樂地活在每一個當下,用心體會過程中的每一次收穫,這樣,我們的生命將因此變得更爲充實而美好!

《西遊記》讀後感6

要說《西遊記》裏的人物,我們最先想到的一定是唐僧師徒四人以及若干神仙、菩薩等,那些妖魔鬼怪最易被忽略。但它們形態各異,各自的.性格千差萬別,想必作者吳承恩是精心描繪的,就讓我來說說熊羆怪這個人物。

熊羆怪出場,與十六、十七回。唐僧、悟空一行到觀音禪院,老住持爲謀佔唐僧的袈裟,欲縱火燒死師徒,卻被黑風山的熊羆怪趁機盜走,要開“袈裟會”。悟空上山尋妖索要,在洞外化身金池長老得到請帖,遂變爲一顆丹藥,使熊羆怪服下。悟空在他肚子內使其疼痛難忍。最終熊羆怪皈依佛門。

這兩個章回概括出來,熊羆怪成爲了一個反面角色。實際上,每個人物都有他的性格優缺點,妖怪也不例外。

首先,熊羆怪欲盜走袈裟,可以看出他是貪婪的,所以他纔會爲妖。他也有很多一反人們心中“妖怪印象”的特點。書中描寫黑風山的句段是這樣的:“鳥鳴人不見,花落樹猶香……山草發,野花開,懸崖峭嶂;薜蘿生,佳木麗,峻嶺平岡……”好一幅閒靜深幽的春日山水畫。再看描寫的黑風洞,“松篁交翠,桃李爭豔,叢叢花發,簇簇蘭香”,又是“畫棟雕樑,明窗彩戶”。如此清幽,又有燦爛的桃李,雅緻的竹蘭,真乃仙洞!連孫行者都佩服,稱熊羆怪“脫垢離塵”。可見熊羆怪還是個有審美品位的妖怪!與我們心中的妖怪形象大相逕庭。

其次,如果看到熊羆怪寫給金池長老的請柬,一定會更吃驚,“侍生熊羆頓首拜,啓上大闡金池老上人丹房:屢承佳惠,感激淵深。夜觀回祿之難,有失救護,諒仙機必無他害……”用詞文雅,語氣平和穩重,讓人看了怎會想到是出自一個妖怪之手?熊羆怪的文采可見一斑。

最後迴歸到故事情節上。熊羆怪猛然發現觀音院起火時,大驚道:“呀!這必是觀音院裏失火!這些和尚好不小心!我看是與他救一救來。”怎樣,即便是妖怪,也有一顆古道熱腸的心。

有品位,有文采,舉止得體,古道熱腸,這些形容詞打破了我們對妖怪一成不變的看法,從而讓熊羆怪這個角色更加鮮明,生動形象起來。

還有更多的西遊人物,讓我們去發現,去研究!

《西遊記》讀後感7

閱過許多古色古香的文學名著,有些如蜻蜓點水一樣很快就忘記了,唯有這一部——《西遊記》依然深深地刻在腦子裏。

初次接觸《西遊記》,是在牙牙學語的時候,從大人們口中的故事裏。那是一個講唐三藏、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師徒四人前往西天取經,一路上披荊斬棘、降妖伏魔,歷盡九九八十一難,終於修成正果的故事。當時的我認爲唐三藏代表善良,孫悟空代表機靈,豬八戒代表可愛,沙和尚代表老實。我想,那麼讓我去取也是可以的啊。

我小時候的想法並沒有錯,可是當我再次重溫,我並不這樣想,我更注重的是它的前因後果——爲什麼他們會去取經?爲什麼他們能勝利能成功?我想,一定是因爲他們是勇敢的。雖然唐三藏給人一種懦弱無能的感覺,豬八戒給人一種貪生怕死的感覺;只有孫悟空和沙和尚才真正算得上是真正的勇敢。但事實並不是這樣,如果他們並不都是勇敢的,那他們還會一起去,一起勝利而歸嗎?是的,只有勇敢才能取得勝利。

當今世界,勝利已經成爲每一個人追求的目標,可是大部分人都只是麻木追求,絲毫沒有注意到勝利者應該是一個怎樣的人。就這樣,膽小怕事的人遇到機會不去闖練,就知道每天把勝利掛在嘴邊,直到離勝利越來越遠;相反,而那些勇敢無畏、勇往直前的人,就算他們不在乎勝利,但他們永遠是勝利的。由此可見,勝利的曙光只屬於勇敢者。

最近熱播的神魔電視劇《仙劍奇俠傳ⅲ》裏的主人公景天也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本身只是一個小混混,應該過着與世無爭、混吃混喝的日子;可是他沒有,他選擇了一條別人所認爲的“不歸之路”——斬妖除魔。他勇敢,他相信自己,他堅持到底,把連天帝也無可奈何的邪劍仙也消滅了。因爲勇敢,他從一個小混混,成爲一個救世大俠。

有人會問:現在的我們只是學生,幹番大事業還是離我們太遠,我們空有勇敢也沒有用?其實,在學習上,我們也要勇敢。不要因爲一些作業上的小難題,成績上的小挫折就把自己給打敗了。我們應該用勇敢來應付它們,消滅它們,把它們佔爲己有……

記住,勝利的曙光只屬於勇敢者。只要勇敢,我們就已經向勝利邁出了一大步。

《西遊記》讀後感8

《西遊記》是中國著名的古典神話小說,也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更是一部婦孺皆知的好書。它充滿了離奇的故事,向我們展示了一個絢麗多彩的神魔故事。我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在電視上接觸到它,每次看電視或看書都會有不同的感受,並且每每讀《西遊記》,我總會情不自禁的沉浸在那精彩的故事情節之中……

《西遊記》主要講述了唐僧以及他的三個徒弟一路歷盡艱險、降妖除魔,經歷九九八十一難,最終取得了真經的故事。這本書生動傳神地刻畫了他們是如何解決困難的,他們堅持不懈的精神也深深地打動了我。

我認爲最吸引我的是豬八戒。雖然有很多人都不喜歡豬八戒,認爲他好色、貪吃、懶惰、愛貪小便宜等,並且沒有優點。但我卻不這麼認爲,儘管他有很多缺點,然世界上也沒有十全十美的人,因此我要在這兒爲他正名。

我認爲豬八戒有能吃苦、強硬、勇敢、單純、心直口快等優點。

且說豬八戒在高老莊時,文中描寫到:“他的模樣高高壯壯的,渾身都是力氣,幹活從來不費力,挑水劈柴扛糧食各種活都能,一人當三人使,而且幹活很勤快,沒有父母兄弟,沒有家庭負擔,除了食量很大,一頓要吃百十來個饅頭,其他都挺讓人滿意的。”這裏詳細刻畫出一個勤快、力氣足、食量大、吃苦耐勞的優秀人物形象,丈人也稱他爲:“倒也勤勞,耕地耙地,不用牛具,收割田禾,不用刀杖。”這難道不是他的優點嗎?

在降妖途中,豬八戒儘管被捉走也往往是罵不離口,從不低三下四地向妖怪求情。他在強大的勢力面前不屈不撓,勇於鬥爭,對妖怪毫不畏懼。他也常常和悟空協力合作,打得妖怪紛紛逃走。

他心直口快,從不隱藏什麼,有什麼就說什麼,讓人深深地體會到它的豪爽、大大咧咧。

這就是我喜歡他的原因,他也值得我爲它正名。聽了我對他的描述後,你們難道不這麼認爲嗎?

《西遊記》讀後感9

最近我在讀《西遊記》,唐僧肉眼凡胎不識妖怪,經常被妖怪抓去,仍誠心向佛,堅持去雷音寺取經。孫悟空一路斬妖除魔,卻常遭遇唐僧的誤會,被念緊箍咒,依然向西。他們經歷九九八十一難依然沒有放棄,堅定地爲自己的夢想奮鬥,這種精神不正值得我學習嗎?

小時候媽媽就常常給我買書讀,我覺得那些書都非常有意思。《安徒生童話》在我眼前出現了一個繽紛的童話王國,在《神奇校車》,我跟隨弗瑞思老師遨遊在科學海洋裏,《三國演義》中關羽,張飛等一個個英雄形象赫然在我眼前出現……我覺得作家很了不起,我也想爲別人創造出這樣美好的世界。因此我從小就想要成爲一名大名鼎鼎的作家。

可寫作文並沒有我想的那麼簡單。一年級時,我要寫出一篇小小的作文簡直比登天還難,絞盡腦汁想了三五個小時才寫出來。我看到自己的作文都覺得很沒有意思。慢慢地我只想應付了事,只想請媽媽幫我修改。媽媽不厭其煩地告訴我想寫好作文就要多寫多改。可是我都當做耳邊風不聽,還總是幻想自己哪一天就能成爲一名大作家。有一次,期末考作文被扣了整整8分!這嚇了我一跳。那年暑假我都沒心情出去玩了。

我明白寫好作文需要自己付出努力。我一如既往的愛看書,參加課外活動,這爲我的成長添上了幾筆五彩的畫。經過我努力地勤寫和修改,我的作文逐漸有了一點進步。《小灰》首次上報時,家人都爲我歡呼,而我簡直不敢相信這是真的。我覺得我的努力沒有白費,這大大鼓舞了我寫作的信心。我寫《美麗的公園》時,腦中浮現出葉聖陶的《荷花》。我在趕海活動中認識了灘塗上形態各異的神奇小精靈,寫出了《第一次趕海》。我認真寫了多篇作文並積極投稿,這兩年以來有二十多篇作文上報。我十分欣喜,明白了只要有付出,就一定有回報,成長中的挫折不算什麼,我還要繼續努力。

《西遊記》中那句“吃得苦中苦,方爲人上人。”一直鼓勵着我。即使在人生的風暴中,在大霧中,我依然要找到自己的夢想,不忘初心,向前奮鬥。

《西遊記》讀後感10

《西遊記》--中國四大名著之一,可謂是中國文學的經典,在西遊記中有許多故事是家喻戶曉,在這些故事中,我最喜歡的,莫非不過《三打白骨精》了。

這個故事我已經讀了很多遍了。它講述了唐僧師徒四人在取經過程中遇到了白骨精,這妖精先是變成了一個少女,來個唐僧送齋,被悟空識破,一棒打走,那妖怪不死心,變成一個老婦人,假裝找女兒,又被識破,第三次變成一個老公公,使了個離間計,使師徒二人分開,再把唐僧抓走,最後悟空找到了師父,打死了白骨精。

白骨精是唐僧西天取經路上的爲數不多的一個女妖精,她十分狡猾,知道唐僧有菩薩心腸,利用這一點,在前兩次扔下假身,實際上是自己逃走,目的是爲了讓唐僧誤認爲悟空殺了人,是取經的大忌,讓悟空回到花果山,抓走唐僧。

白骨精在整個抓唐僧的過程中,用的最好的就是那一計離間計。在這個世界上,離間計經常發生。在美國,從前有一對兄弟開了一家餐館,餐館生意興隆,兄弟兩人的感情也很好,但有一天,收銀機裏少了一筆錢,哥哥發現了,以爲是弟弟拿的,於是找弟弟要錢,而弟弟卻認爲是哥哥自己拿的,便吵了起來,兄弟倆反目成仇,在他們 開的餐廳中間起了一堵牆,以後只要一見面,就吵個不停,甚至大打出手……

其實兄弟倆誰也沒有拿錢,錢是一個小偷拿的,無形之中就使了個離間計,但小偷最後又悄悄把錢放了回去,兄弟二人又和好了

這則發生在美國的故事和《三打白骨精》有相同之處,又有不同的地方,不同在於白骨精主動使出離間計,而小偷是無意間的,但它們都造成了極大的損失--唐僧被抓走,差點被吃掉,又或者兄弟倆反目成仇。

其實,無論是兄弟情還是師徒情,都非常重要,不可因爲一個小計謀而支離破碎,人與人之間需要多一點信任,這樣關係纔會變得越來越密切,纔會成爲一種打不垮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