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名著讀後感>

讀《海底兩萬裏》有感 (集錦15篇)

學問君 人氣:8.16K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海底兩萬裏》有感 ,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海底兩萬裏》有感 (集錦15篇)

讀《海底兩萬裏》有感 1

開啟《海底兩萬裏》,我懷着好奇心,和書中的主人翁探險者博物學家阿尤那斯一起乘坐着鸚鵡螺號潛水艇開始了充滿傳奇色彩的海底之旅。一起周遊了太平洋、印度洋、紅海、地中海、大西洋以及南極和北冰洋,遇見了許多罕見海底動植物,還有海底洞穴、暗道和遺址等等。讓我知道了大量的科學文化和地理地質知識,尤其是光的折射、珍珠的分類、採集、潛水艇的構造……這些東西如今都已變成了現實,我感嘆作者儒勒。凡爾納的想象力,竟能在還未發明電燈的社會中預料到未來世界,把科學與故事結合,創造出一個神奇的海底世界。

鸚鵡螺號的尼摩船長是個謎一樣的人物,他性格陰鬱,卻又知識淵博。他可以爲法國償還幾百億國債;看到朋友死去會無聲地落淚;會把上百萬黃金送給窮苦的人;會收容所有厭惡陸地的人;會把滿口袋的珍珠送給可憐的採珠人;會逃避人類,施行可怕的報復……尼摩船長對人類有根深蒂固的不信任感,他的心中充滿無盡的痛苦,卻也是一個善良的人。

在南極缺氧的時候,當時只有潛水服上的儲蓄罐裏還有一絲空氣,那時由於缺乏空氣,他們幾乎虛脫。這時,尼摩船長沒有去吸最後一絲空氣來維持生命,而是把生還的機會留給了教授。他爲了別人的生命而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他的行爲感動了無數讀者,也感動了我。

如果我是那艘“鸚鵡螺”號的尼摩船長,發現他們後,我會象他那仁慈,留下他們嗎?不,我會立刻潛到最深的海下,任由他們淹死;當船員被巨型章魚捲走的時候,我會不顧個人安危去救他嗎?

不,根本沒可能,我會逃走回船上,另圖計謀。在這麼多個如果中,我非常佩服他們的是他們都不自私自利,我佩服啊龍納斯教授的樂觀向上精神;佩服教授的僕人康塞爾對主子的忠心耿耿與無私精神;佩服尼摩船長的勇氣,和他那見到朋友有危險的時候就會奮不顧身的去營救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讀《海底兩萬裏》有感 2

暑假的時候,我懷着無比興奮的心情讀了一本書—《海底兩萬裏》,我極其喜歡這本書,因爲這本書它告訴了我好多好多我並不瞭解的美麗的島嶼。

《海底兩萬裏》這本書主要講述了一位法國著名的博物學家在考察活動結束準備回國時,突然受邀請跟隨一艘捕鯨船,一同出海,去捕抓海上的不明生物。但是,在與怪物的搏鬥過程中,這位法國博物家不幸掉入了大海,還有他們的同班,一同掉入了大海里,但是這時候他們要找的怪物出現了。而這個怪物就是一艘不爲人知的潛水艇——鸚鵡螺號。之後,他們被這艘潛水艇抓去後得到了尼摩艇長的善待,只不過,他們不能隨意離開鸚鵡螺號。於是,他們便開始了海底環遊。在海底,他們見到了許多從未見到過的景象。

不過,在最後的時候,他們不知經歷了多少事情,好在他們成功的逃離了。在《海底兩萬裏》這本書裏,我最喜歡的就是尼摩艇長,因爲他是在我讀完這本書感受最深的人物,他是一名優秀的工程師,他喜歡讀書。他英勇善戰,敢於和鯊魚一決高下。在我心裏尼摩艇長是一個英雄。

讀《海底兩萬裏》有感 3

你可曾讀過《海底兩萬裏》?當我讀完這本書時,感觸頗深。這本書是法國著名小說家凡爾納的豪情傑作。是“凡爾納三部曲”中的第二部。

這本科幻小說講述的故事真可謂大膽至極。凡爾納以第一人稱寫了法國生物學家阿龍納斯和僕人康塞爾以及加拿大人尼德,誤進“諾第留斯”號的種種經歷。他們先從太平洋出發,經過了珊瑚島、印度洋、紅海、地中海、最後進入大西洋。看到了許多罕見的海底動植物和海中的奇異現象。還經歷了野人的襲擊、鯊魚的攻擊、被困冰山下、章魚的襲擊等種種險情。儘管凡爾納沒有下過海,但他的文章將科學與幻想結合起來,讀起來引人入勝,欲罷不能。

我印象最深的是遭遇大章魚,開始他們遇見許多大章魚,他們就浮出了水面,一大羣人拿着鋤頭朝大章魚的腳和手砍去,最後大章魚把船上的一名水手給扔進海里。故事情節曲折緊張、撲朔迷離。

《海底兩萬裏》不僅讓我認識了這些勇敢的的人,也讓我遊覽了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等七大洋,欣賞到了奇幻美妙的海底世界。《海底兩萬裏》富含地理、生物等知識,既是一本引人入勝的科幻小說,又是一本富含海洋知識的百科全書,值得一看!

讀《海底兩萬裏》有感 4

一八八六年出了一件怪異的大事,在海上經常有一個長長的梭子狀物體攻擊其它船隻。於是公衆強烈要求把它從海里清除掉。

主人公阿羅納克斯先生登上了亞伯拉罕·林肯號後就踏上了遠航之路。在經過漫長地搜尋後終於發現了那個雪茄狀的“動物”可是它卻向林肯號撞了過來,林肯號只好撤退,天亮後,林肯號對它進行追逐,用錐形炮彈打……可惜一切都是徒勞。當他們不幸被衝入海里時才發現那是一艘潛艇,他們成了俘虜後跟着那艘代號爲鸚鵡螺號的潛艇遊歷四方,並最終逃脫了潛艇的束縛,重獲了自由。

這本書中的尼摩艇長是一個奇怪的人,他仇視人類,不知國籍,還是個大富翁。他性格陰鬱,卻知識淵博。將上百萬黃金送給窮苦的人是他,將滿口袋珍珠送給採珠者的人是他。最令人感動的是在南極缺氧時,他不在乎自己的生命而將工作時間延長。正是他這樣無私的精神感動了讀者。

我喜歡這本《海底兩萬裏》。

讀《海底兩萬裏》有感 5

當我第一次翻開《海底兩萬裏》這本書的時侯,我就被它深深地吸引住了。

這本書的作者是被譽爲“現代科學幻想小說之父”的儒勒.加布裏埃爾.凡爾納,他是19世紀法國著名科幻探險小說家。

這本書主要描述了:一條巨鯨震驚了全世界,法國政府派出軍艦去尋找巨鯨,卻被巨鯨碰撞,阿龍納斯教授、僕人康塞爾和捕鯨人尼德蘭被摔下了船,才發現巨鯨是一艘潛水艇,他們在船上經歷了海底打獵,託列期海峽,遇到了巴布亞島的土著人,坐礁擱淺,到珊瑚墓地埋葬船上同伴,透過蘇伊士海底通道…..許多事件似乎使我們身臨其境。

作者雖未親身經歷過這些事,但卻寫得和真實的一樣,這必須要有一定的科學知識,並且其中的不少事物都在今天實現了,也表明了他的科學知識豐富。而且文中所描寫的細節十分生動有趣,也表明了作者非凡的想像力和創造力,這也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

相信我,這絕對是本好書,不要錯過了。

讀《海底兩萬裏》有感 6

每當看到現代發生的海戰時,便會讓我想起了《海底兩萬裏》的情節……

書中主要講的是一個海洋教授和他的僕人——康塞爾還有一個魚叉大王——尼德蘭一同登上了“林肯”遠航探險隊的船隻,後因“海怪”使三人落入水中,又被“海怪”——“鸚鵡螺”號潛水艇囚禁在內,最後因爲北冰洋漩渦才逃到了一個交通極其不方便的'小島上。

教授啊教授,你與你的同伴在海中度過了許多危險,有章魚怪,冰山危機等.……你其實非常想留在潛艇上,因爲那樣你可以用心去觀察各種海底生物;但你又想逃跑,因爲你不想遠離你的家鄉、家人......但最後你選擇了離開,可能你認爲幸福比學術更重要。

有着教授這樣處境的人,還真不少。就像我們班上的何文威同學,他的父母要讓他住宿,可他不願意,因爲他想留在父母身邊,可能他覺得與家人在一起是的幸福!

轟!轟!當炮彈在空中炸開時,我彷彿看到了教授三人正在向我招手……

讀《海底兩萬裏》有感 7

寒假裏,我閱讀了法國科幻小說家凡爾納的《海底兩萬裏》,這本書讓我感觸很深,還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

這本書主要講了尼摩艇長花巨資打造了一艘潛艇,名叫“鸚鵡螺”號,他帶着一些人在潛艇裏生活,他們在大海中四處遊蕩,但被人們認爲是一種“海怪”。“林肯”號被命令去抓捕“海怪”,可是阿龍納斯及他的僕人和尼德蘭不幸掉入海中,被尼摩艇長救到了潛艇上。在潛艇上,他們周遊了太平洋、印度洋等,遇見了很多罕見的海底動植物和海底洞穴。最終,他們三人偷偷逃跑,回到祖國。

讀了這本書後,我深深懂得了人的一生不會永遠一帆風順,當遇到困難時,我們不能退縮,要激勵自己,用一顆樂觀的心與困難做鬥爭。

在書中,尼摩艇長和阿龍納斯等人去海底採珍珠時,一條鯊魚直奔他們而來,但他們沒有退縮,拿起短刀,與鯊魚搏鬥。最終,他們殺死了鯊魚,也戰勝了困難。

書中還有一個片段也讓我記憶猶新。有一次,“鸚鵡螺”遭遇幾百個土著人圍攻,但尼摩艇長一點也不慌張,也沒有逃跑的意圖,反而做好準備,讓土著人傷害不了潛艇和艇上的人員。

這種面對困難不退縮的品質正是我缺乏的。每次遇到我不會的奧數題時,我就會直接放棄,等待老師講解。所以,以後我要向尼摩艇長學習,面對困難永不退縮!

讀《海底兩萬裏》有感 8

今年寒假,我讀了法國著名小說家凡爾納系列作品,讓我尤爲震撼的是《海底兩萬裏》,它講述了震驚全世界的海灘事件。阿龍納斯教授和助手康塞爾、尼德蘭參加了追捕“海怪”行動,結果意外地爬到了“海怪”身上,這個所謂的“海怪”其實就是一個潛水艇。由於別無選擇,他們只能跟着“鸚鵡螺”號船長一起周遊各大洋,並展開一段驚心動魄的海底之旅……

讀過這本書的小夥伴們,你們是不是也覺得它很精彩呢?我想你們一定會連連點頭的。在這本書裏,我感受到了自然的神奇和科學的力量。跟他們相比,我膽小如鼠,太缺乏冒險精神了,所以錯過許多美好的風景和驚心動魄的體驗。

可這本書的最後一集,“鸚鵡螺”號受到章魚的襲擊,在船長及交情深厚的三位朋友奮不顧身、齊心協力合作下擊退章魚。可好景不長,一位船員被章魚的觸角緊緊纏住,生命危在旦夕,不一會,本來蔚藍的大海頓時變成一片血海。

讀完這本書,我明白了兩件事情:第一,我一定要做個內心強大的男子漢,嘗試着做各種事情,賞沿途風景和豐富人生經歷。第二,做任何事情前,不要貿然行事,安全第一,要用自己的聰明才智戰勝各種困難。

讀《海底兩萬裏》有感 9

這個寒假,爸爸給了我一本他小時候最愛看的書,名叫《海底兩萬裏》,於是我迫不及待地看了起來。

這本書的作者儒勒。凡爾納是一個想象力驚人的科幻作家。他在書中所寫的故事儘管今天已不足爲奇,但在十九世紀沒有潛水艇,甚至沒有電燈的年代,成功塑造出鸚鵡螺號潛水艇,更令人驚奇的是小說發表二十五年後人類製造出真實的潛水艇,與小說裏寫得差不多。

《海底兩萬裏》講得是從1866年,出現了巨大的海怪。阿尤納斯教授和大家猜測後,覺得是一頭獨角鯨。教授還叫上了捕鯨之王—尼德登上了一艘驅逐艦,參與“把那個怪物從海洋中清除出去”的活動。

結果驅逐艦反被“怪物”重創,都成了“怪物”的俘虜!“怪物”原來是一艘尚不爲世人所知的潛水艇,名“鸚鵡螺”號,他們又認識了尼摩船長。隨着故事的深入,情節開始跌宕起伏。

潛艇對俘虜倒也優待;只是,爲了保守自己的祕密,潛艇艇長尼摩從此永 遠不許他們離開。阿羅納克斯一行別無選擇,只能跟着潛水艇周遊各大洋。尼摩船長帶着他們參觀了萬尼科羅羣島、波羅爾島、珊瑚王國......

十個月之後,這三個人終於在極其險惡的情況下逃脫,教授才得以把這件海底祕密公諸於世。讀海底兩萬裏有感500字

《海底兩萬裏》描繪的是人們在大海里的種種驚險奇遇。潛艇在大海中任意穿梭,海底時而險象叢生、千鈞一髮,時而景色優美、令人陶醉。美妙壯觀的海底世界充滿了異國情調和壯觀瑰麗的景色,即使沒有去過海底的人看了這本書都會覺得身臨其境。

故事看完了,可我的思緒卻浮想聯翩,隨着凡爾納的描寫的海底風光和驚心動魄的故事展開了幻想的翅膀。就象書的結尾講的那樣:“文學是比鳥飛得還遠的夢想,比花兒開得還美的情感,比星星閃得還亮的智慧。

讀《海底兩萬裏》有感 10

這是一本19世紀創作的科幻小說,內容非常驚險、新奇,耐人尋味。主要是講人們發現了一隻“獨角獸”,撞沉了許多船隻,而作者和作者的僕人孔塞依卻被請到了進攻了進攻“獨角獸”的“林肯號”上。在一次碰撞中,作者、孔塞依和一位叫尼德蘭的魚叉高手落水了,他們被“獨角獸”裏的尼摩船長軟禁了起來,在海底經歷了許多風風雨雨。當然,那“獨角獸”其實是潛水艇!

其中,最讓我吃驚的是潛水艇去南極遇險,周圍全是冰山,潛水艇無法上去“換氣”,裏面的人嚴重缺氧了。這真是太驚險了,我看的時候就感覺肺裏似乎沒有空氣了!看到潛水艇成功脫險時,我歡呼起來,似乎是我脫險了一樣!

還有一段也令我記憶猶新,那就是和大章魚搏鬥的場景。那場景太恐怖了,一羣可恐怖的章魚和人們搏鬥,人們用斧子砍它,它用腿卷人,用墨汁噴人。我緊張極了,加上作者寫得生動逼真,彷彿一隻醜陋的大章魚就在我的眼前!

讀完整本書,我不禁感嘆:“作者的想象力真豐富,而且符合實際!”的確,因爲我們現在不是真的發明出潛水艇了嗎?

讀《海底兩萬裏》有感 11

這個暑假爸爸給我買了四本書研讀,其中有一本叫做《海底兩萬裏》的書,讓我看了很受啓發。

《海底兩萬裏》的作者是法國作家儒勒?凡爾納。凡爾納是法國19世紀一個想象力驚人的科幻作家,他的驚人之處不但只是他寫的誇張,動人而富有科學意義的小說,更驚人的是他在書中所寫的故事。儘管在21世紀的今天已不足爲奇,但是在凡爾納的那個年代,人們還沒有發明可以在水下遨遊的潛水艇,甚至連電燈都還沒有出現,在這樣的背景下,凡爾納在《海底兩萬裏》中成功地塑造出一艘構造奇妙、名叫“鸚鵡螺”號的潛水艇。

就這樣,潛水艇船長尼摩邀請了書中的主人翁、探險者博物學家――阿龍納斯,一起進行海底旅行。他們從太平洋出發,經過珊瑚島,印度洋,紅海,地中海,最後進入大西洋。在這次旅途中,他們看到了許多很近的海底生物和水中奇景,又經歷了許多驚險曲折的冒險,最後纔到達了北歐的挪威海岸。

阿龍納斯在航行中流露出他對尼摩船長出類拔萃的才華與學識的欽佩。但在引人入勝的故事中,還告誡人們:在看到科學技術造福人類的同時,重視防止被壞人利用,危害人類自身危機的行爲;提出要愛護海豹、鯨類等海洋生物,譴責濫殺濫捕的觀念。這些在今天看來仍然是很熱門的環保話題,卻早在200年前就有先知者呼籲,給人類留下了一些深層次的思考,纔是此書給予讀者心靈啓發的關鍵所在。

看了《海底兩萬裏》,使我這個從小在山裏面長大的孩子,對美麗的大海更加充滿憧憬。小說豐富的科學、文化、地理知識更是令我受益匪淺!同時也讓我覺得,並不是每一本科幻小說都像《海底兩萬裏》一樣富有強烈的可讀性,它作爲一本不是憑空捏造而是遠見加博識累積成的小說,不但對海底知識瞭解不詳盡的讀者解讀了他們的旅程,更讓後人看到了古人的智慧與文明。

讀《海底兩萬裏》有感 12

《海底兩萬裏》主要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有許多大船在海上碰見了一個“龐然大物”。海面上“怪獸”出沒,襲擊了國家的海輪,弄得人心惶惶。於是國家派出了“林肯號遠征隊”,他們還特意邀請了教授阿龍納斯先生和他的夥伴一起去找這個“怪獸”。

當他們發現了這隻“怪獸”的時候,他們用各種武器攻擊那隻“怪獸”,當他們知道那不是一隻“怪獸”而是一艘非常大的潛水艇的時候,已經晚了,那艘潛水艇以飛一般的速度向他們衝了過來,他們還沒來得及躲避它的撞擊,就已經被它給撞下了船。而阿龍納指教授和他的夥伴們也被帶進了潛水艇中,他們和潛水艇艇長尼摩在水中開啓了海洋探險之旅。

令我最深刻的觸動是,他們在南極的時候,潛水艇觸礁了。他們被困在冰山中,時間緩緩過去,直到潛水艇裏剩下一絲的空氣的時候,我們都會認爲他們就要被活活的悶死在潛水艇內,但是尼摩船長和他的船員們,卻奇蹟般成功破冰而出。阿龍納斯教授和他的夥伴,全都被成功的獲救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要學習阿龍納斯教授樂觀向上的精神。在生活中和學習中,我們也要保持這種良好的心態。

讀《海底兩萬裏》有感 13

當代著名作家曹文軒說:“一本書,就是一輪太陽。”我感覺這句名言特別適合我最近讀過的《海底兩萬裏》這本書,它是由法國“科幻小說之父”——凡爾納所著。

這本書敘述了法國科學家阿龍納思教授以及他的僕人尼德?蘭受邀參加捉捕獨角鯨行動,但在追捕中,因被獨角鯨撞擊,落到了這頭所謂的獨角鯨上,實際上是潛水艇“鸚鵡螺”號中。

後來他們受到尼摩船長的邀請去遊覽了海底世界,但這個過程並不是一帆風順,皆大歡喜的,相反是磨礪重重。他們同鯊魚搏鬥過,九死一生;他們在冰山遇險,終成功自救;他們還遭到了章魚的襲擊,差點葬身汪洋……但是唯一讓我感動的是,他們都不曾放棄,堅持了下來,終於獲得了巨大的收穫。

我想,在人生的道路上總會有許多崎嶇和坎坷,但是有些人總能從逆境中逃離出來,而我正是缺乏這種戰勝逆境的勇氣。記得有一次語文考試,我才考了74分,看着這個連良好都算不上的成績,我有些不甘心,但我又經不起這重重考驗。每當遇到稍微有一點困難的題目時,我總是沒耐心讀完就打退堂鼓:這題太難了,我肯定做不出來的,再怎麼想都是白費力氣,於是就心安理得地放棄了。

可是,自從我讀了《海底兩萬裏》這本書之後,我知道了:在成功的道路上,從來不是一帆風順的,甚至有許多讓人難以接受的艱難險阻,但是我們必須要勇敢面對,只有正視困難纔有打敗它的機會,最終獲得成功。

讀《海底兩萬裏》有感 14

夏日炎炎,汗流浹背,夏天的空氣根本不給人們喘氣的機會。我正去着新華書店,目的是可以在空調底下舒適地看着自己喜歡的書,那種感覺別提多麼愜意了!

幾經周折,終於來到書店門口,毫不猶豫地踏進去。人海茫茫,書目琳琅滿目,這裏成了一個夏天娛樂悠閒公衆場所。上了樓,瀏覽着每一本書的書名和書面裝飾,我便從一個推薦書目欄裏發現了它——《海底兩萬裏》,心想:這本書正適合在這個夏天看。買回到家,急着去翻開那本嶄新的書,略略看過它的簡介,是說:1866年,有人以爲在海上見到了一條獨角鯨,法國生物學家阿龍納斯最後發現那是一艘名爲諾第留斯號的潛艇,並且帶着僕人康塞爾和一個捕鯨手,跟隨尼摩船長乘坐這艘潛艇在海底作了兩萬裏的環球探險旅行。

於是我用一個月的時間看完了整本書的內容,它留給了我震撼、美麗和壯觀的感受。這本書裏有許多描寫海洋裏的奇妙景色,這令我也深深陶醉於此。就像一處“太陽光在相當傾斜的角度下,投射在水波面上,光線由於曲折作用,像透過三菱鏡一樣被分解,海底的花、石、植物、貝殼、珊瑚類動物,一接觸被分解的光線,在邊緣上顯現出太陽分光的七種不同顏色。這種所有濃淡顏色的錯綜交結,真正是一架赤、橙、黃、綠、青、藍、紫的彩色繽紛的萬花筒。”這句話用過比喻手法,更絢麗地把海洋裏的繽紛顏色透過文字展現給讀者,讓讀者一飽“眼”福,這本小說也刻畫了許多人的性格特點,例如,阿龍納斯是好奇、謹慎、勇敢機智的人,尼摩船長又是一個知識廣、責任心強的人。

一天我從新聞上看到一地方魚塘的魚全部都是環境污染死亡,我這才領悟出前幾天讀的《海底兩萬裏》的真正主旨,作者用大量筆墨描寫海洋裏的浪漫景色,無非就是告誡人們要保護我們這片壯觀、絢麗的大海,這片將來可以造福人類的大海,如果再繼續肆無忌憚地污染、浪費水資源,人們再也無法聽到那波濤洶涌的浪吼聲,再也無法看到那蔚藍深秀的海水。

如今,我看到那些工廠把污水都排進海洋卻不作聲;人們把海洋當成是自己最信賴的垃圾桶,隨便地往裏面扔垃圾;我更看到,大海正悄悄流着那黑灰色的顯而易見的淚水。也許我們人類真應該好好反省一下,大海哺育了我們以及父母等上幾代,我們豈能恩將仇報?行動吧人類,讓大海可以再現她昔日的輝光,讓人們可以再次受到大海的捕育。

讀《海底兩萬裏》有感 15

自由是什麼?自由到底如何定義?是在空中自在的展翅高飛嗎?是在廣闊無垠的草原上馳騁嗎?是以自己的意願瀟灑的活着嗎?在《海底兩萬裏》中,我試圖去尋找答案。

撲面而來的自由氣息來自於海洋裏自然生物生命常態。海洋生物神奇而豐富,在海底遊行時,瑰麗的珊瑚叢、千姿百態的魚兒、雪白浪花的沖蕩,似乎都預示着未知的海洋裏有未知的生命,然而每一個生命都平等地、無拘無束地生活在海底自由世界。

海底的神祕更是有着自由的色彩。海底有那麼多未解之謎,就拿尼摩船長的“諾第留斯號”來說,他正是利用了海底的能源來得以在海里航行那麼長時間。而且作者也對海底資源做出了許多期待,這足以看出,在那個年代人們就對海洋有了遐想和深入的思考,對無限的資源,自由的海底有了許多超前的想法。人類神往自由的高地,而在絢爛的海底,更是埋藏着未被挖掘的自然寶藏。倘若有一日,人類真正的居住到了璀璨的海底,親身去體驗大自然原生態的自由。這也正是作者寫此書的第二目的,讓後人因此書而擁有更多探尋海底的動力,啓發後人多去探索這片未知的地方。

而探索神祕海底的人類是渴望自由的。這一點在尼摩船長身上一覽無餘。他的性格複雜而多變,究其根本,則是因爲他本人對自由民主以及獨立的無限渴望。他希望殖民者能換平民自由這有何錯?他希望自己的國土自由這又有何錯?他爲了真正的自由,在無人管轄的大海上與世隔絕,他被歲月和過往摧殘得冷漠刻薄,但在他堅硬的外表下,仍有一顆善良渴望自由的心。他出生在一個不平等的年代,毋庸置疑,他成爲了那個年代的悲劇,他拼命反抗,拼命想與自由靠近,他是真正追求自由的勇者,即使最終被逐漸扭曲的心理所毀滅,但人類卻也真正記住了他——一個用生命呼喚自由的人!

自由到底是什麼呢?是海洋生物的各樣形態?是未知世界若隱若現的召喚?是人類“若爲自由故,二者皆可拋”一往無前的探尋?僅僅在海底,它就有太多華麗而迷人的轉身,我想我明白了,它的變幻莫測的形態,對它永無止境的追求決定了“自由”二字永遠書寫在路上,更新在途中,它是不會被任何詞語所定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