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名著讀後感>

《三國演義》讀後感作文800字

學問君 人氣:1.98W

《三國演義》讀後感作文800字

三國演義是一部歷史小說,演述了漢靈帝中平元年黃巾賊起,至晉武帝太康元年王浚滅吳爲止之九十七年間史事,**《三國演義》讀後感**。全書一百二十回,中心故事是魏、蜀、吳三國的紛爭;所謂「演義」,是將歷史事蹟演成小說。既然是小說,那麼就有作者的渲染與穿插,像空城計在正史「三國志」〈晉陳壽撰〉中並未記載,與歷史不符,不能將它視爲真實的事情。 羅貫中是流落江湖的文士,天下大亂,他懷才不遇而專心著述歷史故事,藉以抒發胸中不快。東漢末年,政治腐.敗、民不聊生、軍閥割據、盜匪蜂起,三國鼎立時,爭戰連年,那時藏龍臥虎、人才輩出、佳話頻傳,有許多壯麗雄奇、可歌可泣的故事流傳後世、活躍於民間。 三國演義小說的主旨,不外乎「忠孝節義」的文化傳統,尤其是義方面特別力宣揚。自王莽篡漢,經東漢劉秀到三國,忠的道德挫折而義擡頭、被標榜,作行爲標準。劉備欲伸大義於天下,孫權表現仗義江湖的本色,三國的人物故事顯出濃厚的義的色彩,是真正的在演「義」了。滿清入主中國,自命爲大義之舉,開國的幾個皇帝都很欣賞「三國演義」這部奇書,目的'是要牢籠漢人,基於大義而效忠清朝皇室。於是風行草偃,三國演義成了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讀物了。 三國演義是一部文學作品,其文言跟白話相差無幾,文字簡潔流暢,章法嚴密緊湊;雖然有些杜撰了「迷信」,如借東風、諸葛裝神、木牛流馬,但仍對一般羣衆很有感染力。過去有很多國文教師主張學生熟讀三國演義,來打好作文的根基,乃因爲三國的文字功力、魅力是不容低估之故,讀後感《**《三國演義》讀後感**》。

《三國演義》讀後感作文800字

它又「敘事說理委婉動聽,描繪人物栩栩如生,資料取捨精微切當,情節發展高潮疊起」,頗有文學價值。 三國演義有戲劇性、智能性,有政治觀、軍事觀、倫理觀等。有人把它當作「說話模板」;有人把它看作「兵書戰策」;也有人把其中人物當作偶像來學習。引伸的用法,如善用兵是「小諸葛」,勇戰者稱「常山趙子龍」,結拜兄弟是「桃園結義」,卜卦看相以「賽諸葛」爲招牌,宗親會把「劉關張趙」認同一家。餓了說「肚子在唱空城計」,辦事缺錢說「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更有一些諺語,如「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等不計其數,這無非證明三國演義對華人社會有普遍而深遠的影響。 最近幾年,臺灣的出版界更出版與「三國演義」有關的抽絲剝繭、引人入勝的焦點另類讀物,諸如「畫說三國」、「三國韜略學」、「三國韜略大智典」、「曹操爭霸經營史」、「諸葛孔明」、「三國謀略學」、「三國亂世經營學」、「36計說三國」、「三國人才學」等等。這些書有的以現代經營學的觀點着筆,寫在商場求才;或領袖人物駕馭之術、說服術、情報蒐集、化危機爲轉機;或寫處世智能、謀士鬥智鬥力的勁道;或闡釋「兵者,詭道也」的爾虞我詐、勾心鬥角,充滿振聾發瞶,耐人尋味的啓發和提示。總之,以上都是闡述古人的精髓,儼然成了現代的「三國學」精華,開啓一個新的思索空間與方向。從古書三國故事挖掘寶礦、智能,應用於今日國際詭譎局勢及社會的競爭角逐,足見老書「三國演義」的後續吸引力與價值,到二十世紀末仍未衰減,且已登上商場經營的舞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