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名著讀後感>

林海音城南舊事讀後感(彙編15篇)

學問君 人氣:2.37W

看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體會呢?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林海音城南舊事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林海音城南舊事讀後感(彙編15篇)

林海音城南舊事讀後感1

林海音的《城南舊事》對於我來說,可以算是很熟悉了。在過的記憶裏,文章中淡雅而樸實得,彷彿那不是一個平凡的小說故事,而是關於過去的真實回憶。細細體會,文章當中,浸染的更是惆悵。小時候讀,容易對這類樸實的文章帶着些不以爲然的感覺。等大家喜歡上它的時後,童年已不在。

——也許只有童年的浪花,消退在時間的汪洋裏,纔會有五光十色的回憶,寄存在回憶的一隅。典雅柔美的憂鬱滋味,不禁令那些離別後的人們所動容。

還記得還記得站在惠安館門前的秀貞,練着唱戲的妞兒,蹲在草叢裏的青年,朝夕相伴的未媽和慈愛的父親……小英子純潔得像一串玲瓏的水晶。在這一個個的故事裏,小英子的眸子,似乎永遠都一樣清澈。但是,沉重的離別,或者是訣別,終究在她的生命裏,迸出了憂鬱的裂痕。

小英子的思緒,久久素繞在時光與命運的變遷之中。驪歌的樂音在耳畔繞着。在飄零的落花下,陰影投在她的身上。一個女孩在夕陽的餘輝裏靜默着,正如她衣襟上的那朵黯淡的夾竹桃。

在無數次悽婉的離別下,書中一行行文字卻更像一首婉約的詩,一杯含着淚的清茶。那些點綴在英子、也是我們人生旅途中的人和事,就這樣匆匆遠離。我們也曾經像英子一樣唱那首憂鬱的驪歌: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我們一直都在離別,和我們的親友,和過去的自己,在淡淡憂傷的薄紗下,那本心中的《城南舊事》,相聚與別離交織,那讓人回味無窮的點點滴滴,總會躺在回憶深處。會有人爲已然消逝的單純、那酸澀的別離而悵然。但我想,如果這就是成長,那麼在別離中,在成長後,心中就懷着那段幼小的憂傷,坦然向着遠處走去吧。

林海音城南舊事讀後感2

《城南舊事》這本書的作者是林海英,這本書寫出了林海英七到十七歲發生的事。這本書上的人物都有值得我們學習的,比如英子的善良、堅強、有同情心;妞兒有孝心、重情義;宋媽任勞任怨、待人和善;蘭姨娘待人熱情等等。《城南舊事》中有這麼多值得我們學習的人物,我們真得 好好欣賞這本書。

作者的生活中,每分每秒都是一個很重要的段落。伴隨她的爸爸去世了,她要和母親‘扛’起這個家,兩個弱女子要想‘扛’起這個家沉重的家,是多麼地難啊。英子是多麼地傷心,因爲陪伴她走到現在的爸爸,竟在自己畢業典禮完畢後離她而去了。英子當時半喜半憂,喜的是自己畢業了,憂的是自己的爸爸去世了。

英子的親人一個個離她而去。爸爸走了,秀貞走了,妞兒走了,英子只剩下自己的弟弟、妹妹和媽媽了。我有點佩服英子,當她宅六七 歲時,就懂得愛和友誼。一個樸素的孩子,生長在一個樸素的家庭,長大後竟成爲一個作家,寫了一本鉅著《城南舊事》。

英子的童年是快樂的,美好的,每天無憂無慮的生活,而且很快樂。英子的一家住在一個四合院裏,每天都熱鬧非凡。每天的喜怒哀樂都在裏面,不過快樂的氣氛多些,每天都瀰漫在小院裏。作者的童年是美好的,我們的童年也是美好的。有人說花兒謝了可以再開,一曲終了還可從頭再來,但是童年一去就再也回不來了。留連忘返的童年給我們留下了美好的記憶。珍惜我們的童年吧,它是非常寶貴的,失去它就再也沒有了。

林海音城南舊事讀後感3

童年時的的歡聲笑語,童年時的天真可愛,都深深地刻在了林海音的心頭。讓我們與林海音一起, 回 憶我們的童年往事吧!

在北京城南的那段日子裏,英子原本有燦爛的孩提時代,她的童年願望卻因爲那個可惡又善良的大哥哥,就像一個泡泡,飄到半空中,“砰”地一下破了。它是那麼短暫,卻在那無邊無際的大海中永存了下去。英子在草叢中認識的大哥哥,是孝順母親的兒子,慈愛弟弟的哥哥。

翻開《城南舊事》的第一篇:《惠安館》,三個字映入眼簾。惠安館瘋女人“秀貞”,失去了自己的孩子後,找遍大街小巷,都沒有她孩子的身影,她傻傻地等“小桂子”回家。爲爸爸唱戲賺錢的妞兒,被她心狠的爸爸一頓毒打後,被囚禁了起來。知道她見到了秀貞,她的親身母親,她和秀貞遠走高飛,踏上了她尋父之路。這真是個悽美而動人心絃的故事啊!

《城南舊事》,一聽書名就這麼充滿含義,從“舊”字裏,我彷彿看見了老屋子上的瓦片,正堂裏擺着的木椅子,門閂上只剩下樹芯的門鎖······這是我媽媽小時候的.記憶。我最喜歡看媽媽小時候的照片,她打着兩隻馬尾辮,拿着紙扇扇,我的媽媽可是個俏皮女孩!

再想想我自己的童年往事吧!最喜歡玩的就是過家家,幾個小朋友聚在一起,誰當爸爸,誰當媽媽,都要爭一爭。用石頭做飯,把樹葉當菜,那時的我們多麼的天真可愛啊!想起從前,真是又甜蜜又美好。

媽媽和英子的童年悄無聲息地走了,可我們還生活在無憂無慮的童年生活中,讓我們爲自己的五彩童年,搭起一座彩虹橋,讓我們的童年通向鮮花盛開的彼岸!

林海音城南舊事讀後感4

我一向對傳記不太感興趣,往往是看了半截便將其冷落在旁。《城南舊事》不同,淡淡的文字,悠悠的敘述將我領進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老北京,在娓娓動人的真摯敘述中抒發了對童年的緬懷和對人間溫暖的呼喚,不但寫得親切動人,而且每個故事都能令我思緒起伏,多種交集的感覺同時在心頭涌現。

這部作品由五個篇章組成:惠安館,我們看海去,蘭姨娘,驢打滾兒及爸爸的花兒落了,全文由一個人引起—英子,以她孩子般純潔的眼睛來看在北平生活的點滴,記載着英子七歲到十三歲的成長經歷,旁觀着成人世界的悲歡離合,憑着她微妙的記憶,將年幼時圍繞她發生的生活舊事記錄下來。。

英子的世界是單純的,充滿疑問的,她從不在自己的世界裏上鎖,總是任由人們進進出出。所以她和被人們認爲是瘋子的秀貞結下了友情,三天兩頭的往惠安館裏鑽;她和“小偷”寫下承諾,甚而認真地聽着“小偷”的故事;她愛着自己的奶媽,望着她離去,英子傷心難過。透過英子童稚的雙眼,我們看到了大人世界的悲歡離合,雖然很天真,卻道盡人世複雜的情感。

林海音城南舊事讀後感5

我剛上初中,第8課就是林海音的《城南舊事》中的一篇文章,由此我瞭解了這篇文章。她以英子的童年成長爲背景,寫出了童真,並表達了大多人民的感嘆:不想長大卻必須長大。這雖是一篇小說,但我覺得這還是一篇林海英的童年回憶錄,雖講的是英子的童年故事但也有一點夾雜了自己的真實的童年經歷。

如:“蘭姨娘”這篇就是根據自己的童年的姨娘改編而來,宋媽就是根據自己童年時的記憶時的保姆編寫的。

雖然最後“爸爸的花落了”那一篇文章暗示了自己的長大,但更多的表現了自己對童年的留戀與珍惜之情。

最後的總結:蹲在草叢的那個人說:“等你長大了,我們一起看海去。”

蘭姨娘跟着那個四眼狗上馬車時對我說:“英子,你長大了,要好好讀書,將來我會回來接你。”

宋媽坐着毛驢回老家的時候對我說:“英子這裏就數你最大了,要讓着弟弟妹妹,好好聽爸爸媽媽的話。”

這些人一個個都是離英子而去,並都暗示英子在一點一點長大,一點一點成熟。這都反映了我們這些人成長的經過,任何人都會隨着時間的流逝離我們而去。而我們必須對生活充滿信心,即使任何人離開我們,我們度要堅持到底,一點一滴,一步一步地去完成自己的心願,夢想,使命。這樣我麼才走向成功!

林海音城南舊事讀後感6

飽含人間悲喜的童年生活,豐富了人的情懷。一一題記

《城南舊事》這本書是林海音追憶童年生活的一本著作。

《城南舊事》全篇都是以一個名叫英子的孩子用一雙童稚的眼睛觀看着大人世界的悲歡離合,不失童真,卻又道盡人意。小女孩英子跟隨着爸爸媽媽漂洋過海從日本來到北京。住在城南的一條衚衕裏。這裏有:會館的“瘋”女人,常被打罵的小夥伴妞兒,藏在荒草裏的小偷,敢於追求新生活的藍姨娘,背井離鄉的宋媽,他們都曾與英子朝夕相伴,最後卻又一一離去。

在《城南舊事》中我最喜歡的篇章是《惠安館》。小英子初嘗友誼的甜蜜和初經世事的苦澀,在這個故事中縱橫交錯。與瘋女人秀貞和夥伴妞兒的交往給英子帶來了擺脫大人掌控的生活快樂,然而,兩人遭遇的不幸又每每讓她感到憂愁和困惑。短短的一個故事,從單純明媚,快樂陽光到愁腸百結,以悲劇收場,彙集了多少人生況味和人間悲喜呀!單純和複雜,就這樣交織在一起,構成了特殊的城南景觀。

是呀!這世間也有很多很多的悲喜交加。比如,這次的新型冠狀病毒引來的疫情戰爭,在戰爭中,許多白衣天使冒着被感染的風險,衝在了前線。其中,有一些白衣天使犧牲了,這就是一種痛,一種苦。而對於得到救治的病人來說,這不是一種幸福和喜悅嗎?

《城南舊事》像一幅童年的風景畫,很多童年生活細節,都被作者描繪得栩栩如生,意趣盎然。

讀這一本書,彷彿看到的不是英子的童年,而是自己生活的點點滴滴。

林海音城南舊事讀後感7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問君此去幾時來,來時莫徘徊……”這一首讓人回憶離別的歌謠在《城南舊事》中出現時,時常縈繞在我的耳畔。

《城南舊事》這部作品由六個篇章組成:《冬陽童年駱駝隊》《惠安館》《我們去看海》等,全文由英子這個人物的成長作爲線索,以她孩子般純潔的眼睛來看北平生活的點滴,記載了英子童年的成長經歷,以一個小孩子的眼光旁觀着成人世界的悲歡離合,作者憑着自己微妙的記憶,將年幼時圍繞她發生的生活舊事記錄下來。

我最愛的一篇文章是《冬陽童年駱駝隊》,是因爲裏面那駱駝吃草的樣子,就像現實一樣擺在眼前,駱駝溫暖的鼻息彷彿就迎面撲在英子的臉頰上,是那樣的細緻動人。英子模仿駱駝吃草的場景,讓人感受到英子天真無邪的心靈,和兒童天真可愛的模樣。賣煤人一袋一袋地從駱駝身上卸煤,沒有輪到的駱駝便在一邊歇着。英子爲駱駝想着:這麼漫長的旅程也夠累了,多吃一些草,多在地上臥一會兒,等交易完了又該上路了。

於是,天真的英子望着駱駝啃嚼的樣子也開始學起來。想象着草的味道英子也跟駱駝們一樣,唾沫沾在薄薄的脣邊。“慢慢地走,慢慢的嚼,總會走到的總會吃飽的。”做一切的事情都必須遵守這個原則,要想做好,就要耐得住急躁的性子。駱駝這種不慌不忙的性格,能耐得住長途的寂寞。這也是我們做事所缺少的。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天……”花兒落了,英子也長大了。伴着這淡淡的離別哀愁。我彷彿在書中也同英子一樣長大了。

林海音城南舊事讀後感8

《城南舊事》是我國著名作家林海音的一本經典自傳體小說,雖然本書內容並不多,但卻把當時北京城的面貌描繪得淋漓盡致。

《城南舊事》以天真的英子的“心裏解脫”和“人生經歷”貫穿全書。先是透過小英子的好友——惠安館的瘋子秀貞苦苦尋找她那被家人拋棄的女兒小柱子的故事,讓讀者感覺到世界的蒼涼,人們都認爲秀貞是瘋子,但在英子眼中,她只是個懂得愛的人。後來又出現了個小偷“厚嘴脣”,他爲了供弟弟上學,選擇了偷竊,所有人都恨這個可惡的小偷,但在英子看來,他卻是個善良真誠的大好人。再後來,女傭宋媽走了。她拋下小女兒來到英子家中,餵養了英子的小弟弟,可她的兒子卻被淹死了,照顧好了一家人,自己的女兒也被丈夫賣了,她堅強地承受着痛苦,最終還是被丈夫過來用毛驢接走了。

更令人悲痛不已的是,爸爸的花兒落了,這個給英子帶來巨大影響的男人,去世了。經歷了這一切,英子不但沒有倒下,反而用自己的堅強冷靜,撐起了這個家,也是從這一刻起,英子的童年消失了。

作者林海音在後記中說:“我是多麼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想,是作者對童年時光的美好回憶,還有對故鄉的懷念之情,纔會使她寫出這本書。這本書中活潑、善良、可愛、天真的英子,和那生機、真實、悲痛、清晰的故事,無時不深深打動着我。

也許童年是那樣美好,但同樣十分短暫,我們要像英子一樣,練就百折不撓的精神,早日擔起家庭和人生交給我們的責任與使命。

林海音城南舊事讀後感9

這個假期,我看了《城南舊事》這本書,作者是林海音,這本書講的是作者小時候在北京城南的故事,這裏面有好多的故事《東陽.童年.駱駝隊》、《惠安館》《我們去看海》……

其中我最喜歡《我們去看海》,講的是英子和她的同學玩球,不小心把球踢到了“鬧鬼”的房子裏去了,其他人都不敢去拿,只有英子去,他發現草叢中有一個男人,這個男人是個小偷。英子居然不怕他,讀到這裏,我想英子的膽子真大,居然跟小偷講話,我可不敢。當了解了這個男人的身世後,我覺得有點同情他了,因爲他是爲了供自己的弟弟上學纔會偷東西的,不過最後還是被警察抓走了。

我覺得英子那時候的生活沒有吵鬧的街道,只有安靜的小巷,我也想像她一樣無憂無慮的生活着。

我的童年雖然簡單又快樂。但是平時有空時,總是有學不完的功課,做不完的作業,週末也報了英語培訓班。雖然有些也是我喜歡的,可是與小夥伴一起玩耍的時間卻少之又少 。想起我的童年,是這樣的簡單而蒼白,根本不可能經歷英子的故事,所以英子的童年深深吸引着我。

林海音城南舊事讀後感10

讀了《城南舊事》這本書,我不禁回憶起了自己童年趣事,曾幾何時,我也在鄉下池塘邊捉過魚蝦,也曾在炎熱的夏天裏用纏着蜘蛛網的鐵圈捉過知了。曾幾何時我還抓了蝌蚪在魚缸裏養着想觀察它的成長過程……童年,是一生中最珍貴的經歷,貯存在心靈深處,如陽光般溫暖。

本書的主人公是英子,書中透過小姑娘英子的眼晴,描寫了二十世紀北京許許多多的人和事。作者林海音在簡介中也曾說過:“這幾年,我陸續完成了這本書的這幾篇,它們的故事不一定是真的,但寫着他們的時候,人物卻不斷涌現在我眼前。有斜着嘴笑的蘭姨娘,騎着小驢回老家的宋媽,椿樹衚衕的瘋女人,井邊的小夥伴,藏在草堆裏的小偷。”從作者的說明中我能感受到,舊北京南城的那些事,也深深淺淺的留在我的腦海中。

這本書讓我印象最浮刻的是:我站在駱駝的前面,看它們咀嚼的時候,上牙和下牙交錯的磨來磨去,大鼻孔裏冒着熱氣,白沫沾滿在鬍鬚上。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齒也動起來……。從中我可以感受到英子的天真無邪。是啊,小時候,又有誰能忍住因對小動物的好奇而不去模仿呢?童年只有一次,但願每一個人都可以擁有值得讓自己懷念的美好童年,帶着永不褪色的記憶走過一生。

“長亭外,古道也,芳草碧連天……”,聽,多麼傷感動聽的旋律,伴着這個旋律,花兒落了,英子長大了,在這淡淡離別的哀愁中,我忍不住再一次捧起了《城南舊事》……

林海音城南舊事讀後感11

《城南舊事》這部長篇小說,有人說這是一部成長小說,有人認爲這是一部回憶童年的小說,主題的多義性是這部作品成爲經典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藝術方面,不論是形式結構、語言文字,還是敘事角度都獨具一格。

它透過主人公小女孩英子的童眼看世界。五個短片情節相互連綴,主題前後呼應,既可獨立也可連綴。但是,它們都是以小英子自己的經歷來展開敘述。

《惠安館》中,英子的小朋友妞兒是不是她的一個大朋友“瘋子”所失去的女兒。但英子卻沒有說明,只是透過妞兒和“瘋子”的模樣來產生了懷疑。妞兒是不是“瘋子”的女兒。

英子在《我們看海去》新認識的小偷,在英子和他的幾次交談中瞭解,他並不是壞人,而是在社會與生活的壓力下迫於他這樣做的。

“每天他下班回來,我們在門口等他,他把草帽推到頭後面,抱起弟弟,經過自來水龍頭,拿起灌滿了水的噴水壺,唱着歌兒走到後院來。他回家來的第一件事就是澆花。那時太陽快要下去了,院子裏吹着涼爽的風,爸爸摘下一朵茉莉插到瘦雞妹妹的頭髮上。”

這是《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一章回憶爸爸的一段。從這段話小英子體會出了“爸爸”的愛花之心,愛子之意。夕陽西下,單手抱着弟弟的爸爸、爲瘦雞妹妹插茉莉花的爸爸、澆花的爸爸、唱着歌的爸爸,在涼爽的風的吹拂下,我們感受到了一個有情有味、溫柔慈祥的爸爸。

林海音城南舊事讀後感12

我認真讀完了《城南舊事》這本書,雖然有些地方比較我不是太理解,但是文章的大概意思我還是懂的。

這本書主要寫了一個活潑可愛的小姑娘——英子,英子是個感情豐富的孩子,雖然年齡很小,但她很會爲他人着想。英子有個鄰居叫秀貞,大家都說她是個“瘋女人”,平時路過的人連看都不看她一眼,但英子卻與衆不同,她爲了不讓秀貞寂寞,天天去串門。還認識了一個小巧玲瓏的女孩---妞兒,當英子知道自己的好夥伴妞兒就是秀貞的女兒時,英子不僅幫助她們母女重逢,還將自己的生日禮物----鑽石表和媽媽的金手鐲送給她們當盤纏去尋找思康叔,讀到這裏,我想一個六歲的孩子竟懂得去幫助別人,這難道不值得我學習嗎?

當我讀到最後一篇《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更讓我感動,面對病逝的爸爸,英子學會了生活的

獨立,這也告訴我們從小就要學會獨立,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遇到挫折要勇敢的站起來。

讀完這篇文章,想想自己的童年是多麼美好,我們的生活條件那麼優越,我們一定要好好學習,做一個關心他人,幫助他人的好學生。

林海音城南舊事讀後感13

不知怎的,自看完林海音寫的《城南舊事》這部電影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我被裏面的情節深深的打動了。

《城南舊事》裏面寫的都是小事,但卻感人,裏面有作者和她的純潔的友誼,有爲了子女在外打工三四年沒回家的宋媽。宋媽,有爲失去子女而瘋的秀珍,個個都是平凡之事,卻打動每一個讀者的心。

這部電影給我最大的影響就是宋媽,宋媽是一個貧窮的人,爲了子女長年在外當保姆,把孩子託給丈夫照顧。沒想到宋媽的丈夫是一個無能之輩,養不起子女,把女兒賣了,兒子也死了,宋媽得知以後,欲哭無淚,她不怪丈夫,她怪自己,怪自己沒用,生的孩子卻養不起,她在自責。

這讓我想起了我父母,我的家庭接二連三的出事,()父母多年的積蓄已都用光了,再加上我和姐姐還要念書,爸爸不得不捲鋪蓋來東至做小工,媽媽就要在家裏種養棉花。我的腦海中經常會浮現媽媽在大熱天裏汗流浹背的撿棉花,連汗水都沒有時間擦,爸爸駝着水泥吃力的爬到幾層上,往往腦海中出現這樣的畫面,我的眼睛就會溼潤。

我知道我沒用,學習一塌糊塗,中考只考那麼一點,父母卻沒有對我失去信心,依然東拼西湊的借學費,讓我來黨校學習。想到這裏我覺得我無顏面對那蒼老的父母。

爸爸、媽媽,千言萬語難以表達我對你們的愛,只能說一聲,爸爸、媽媽兒子愛你們!

林海音城南舊事讀後感14

《城南舊事》是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自傳體短篇小說集,自1960年出版以來,影響和感動了兩岸無數讀者。“英子”這一形象深入人心,成了童真、童趣的代言人。書中,林海音用淡雅流暢的文字,勾勒出英子溫柔而憂傷的童年,和北京城南的過往,娓娓道來的故事就像是雨後風中青綠的樹葉,只緩緩地一動,卻留在了我們的心上。

書中,英子是一個深受爸爸疼愛,長大後爲母親分憂的姑娘。林海音在《城南舊事》的代序裏說:“讀者有沒有注意到,每一個故事的結尾,裏面的主角都是離我而去,一直到最後一篇《爸爸的花兒落了》,親愛的爸爸也去了,我的童年結束了。”

是啊,瘋女人秀貞,藏在草叢中的小偷,斜着嘴笑的蘭姨娘,騎着毛驢回家的宋媽,最後是慈愛的爸爸,一個個離開英子而去。“父親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這句話裏,飽含着作者深切的離別恨,刻骨銘心的痛惜和思戀。我彷彿能看到文字後面,閃爍着一雙淚眼。

我對英子的境遇感到難過,也爲她面臨困境時的堅強和果斷而讚歎,每看到結局時,不禁潸然淚下。

童年的冬陽隨駱駝隊的遠去一去不返,那緩慢悅耳的鈴聲,卻始終縈繞在心頭。童年雖過去了,可心裏的童年永存!

林海音城南舊事讀後感15

讀《城南舊事》有感假期中,我看了一本書,故事很是生動、精彩。這本書的“大名”是:《城南舊事》,是著名作家,林海音最出色的一個作品。

《城南舊事》這部小說以其七歲到十三歲的生活爲背景,透過書中的主角,“英子”童真的視角,描寫其成長過程中的所見所聞所感,帶有許多自傳的色彩。

《城南舊事》描述了老北京胡同里人們的悲歡離合,講述了大街小巷所發生的事蹟和生活的點點滴滴。故事中瀰漫着淡淡的憂傷,反映了作者對童年的懷念和故鄉“北京”的思念。

故事中的主角“英子”,是個勇敢、善良、好奇心強、聰明的一個小女孩。是她把整本書的故事連接了起來。她與別人口中的“瘋子”秀貞,成了好朋友;她幫助好朋友妞兒,找到了親生母親;她天真無邪,每天無憂無慮。她爲小偷朋友被抓而傷心;她同情別人的不幸遭遇;她撮合蘭姨娘和德先叔;她幫助宋媽尋找女兒,英子做了數不盡的好事。我最喜歡的角色也是她,英子雖然人小,但是她身上卻有很多中華民族的優良品質,是現代人急需極少人具有的,比如:勇敢、很有正義感、聰明……我覺得,我應該向英子學習她的精神,品質,學習她的勇敢、正義、善良。英子,就是我的好夥伴,是我的好榜樣

《城南舊事》這本書帶我領略了以前的“老北京”,也帶我認識了“英子”這麼個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