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週記>

端午節週記精選15篇

學問君 人氣:2.19W

愉快又充實的一週又告一段落了,我們會積累一些相應的經驗,一定有不少可以記錄的東西吧,該寫一篇週記了。但是週記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端午節週記,歡迎閱讀與收藏。

端午節週記精選15篇

端午節週記1

今天是農曆的五月初五,是中國的傳統佳節——端午節。據說,端午節吃糉子,賽龍舟的習俗,是爲了紀念我國曆史上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後來,曾把端午節定名爲“詩人節”。今天一大早,我一醒來就聞到了一股糉子的香味,我急忙起牀來到餐桌前。哇!今天的早餐是糉子。今年的糉子品種可真多:有紅豆糉、紅棗糉、花生糉、還有姥姥包的肉糉……

我看見這麼多糉子口水都流下三千尺。我迫不及待拿起一個糉子,三下五除二剝開那幾片還在散發着香氣的糉葉之後,裏面躺着的糉子就好像小寶寶一樣新鮮細嫩,招人喜愛。輕輕咬上一口,那混合了棕葉香、糯米香還有肉香的濃濃香氣在口中鼻中縈繞不絕,那黏而不粘的口感,那甜美的味道讓人吃之後回味無窮。我們一家一邊吃着香甜的糉子,一邊聽爸爸講着與端午節有關的故事。

今天,我不但吃到了香甜的糉子,而且學到了許多知識,我會記住這個糉子飄香的端午節!

端午節週記2

今天早上我還在睡覺呢,奶奶就推醒了我。用5根絲線系在我的脖頸上,我疑惑的問道:“奶奶你在幹什麼呢?”奶奶笑着說:“今天是端午節呀,要給小孩佩戴長命縷。”

我穿好衣服,走進廚房,揭開鍋蓋一看,一鍋糉子香噴噴的。我拿出一個糉子剝開,大口大口的吃了起來。我正準備出門玩一會,只見媽媽買來了大把的艾葉,並把它們放到了門前,我聞到一股幽香,那是艾葉發出的香氣。我問奶奶:“端午節是怎麼來的?”奶奶說:“有一個愛國詩人叫屈原,他聽說自己的祖國被敵人佔領了,氣的抱了一塊大石頭投江自殺了。相傳龍舟競渡是爲了撈救投汨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糉子投進江河,是爲了餵飽魚蛟蝦蟹,不再吃屈原的遺體。”

我喜歡端午節,它是一個有意義的節日。

端午節週記3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

早上起來,我看見爸爸媽媽還有姐姐已經起來了,他們開始吃糉子,我急忙去吃糉子。

我想起前天,我跟媽媽姐姐還有奶奶包糉子的日子。媽媽給我講屈原的故事:說從前,有一個叫屈原的愛國詩人,他因爲抗敵的主張沒被採用,國家被打敗了,就含恨走到江邊,抱着一塊石頭跳入江中。人們爲了救屈原,不斷在水底打撈,一直沒有找到屈原。人們爲了不讓魚蝦吃掉屈原,就往江裏扔一些糧食,後來成爲今天的端午節家家包糉子的習俗。

聽媽媽講故事,我開始跟姐姐學者包糉子。姐姐疊蘆葦葉,我往蘆葦葉裏倒黏米,奶奶跟媽媽包又香又粘又甜的糉子。我們包得非常順利。糉子很快就包完了,媽媽說:“後天就可以吃糉子了。”看着那些可愛的糉子,我想一定很好吃。

現在,我終於吃到了又香又黏還又甜的糉子了,媽媽還給我一個五彩線,讓我綁在胳膊上,還把艾蒿插在門上,到處都是糉子的清香。

我喜歡端午節,我喜歡吃糉子。

端午節週記4

農曆五月初五,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端午節的習俗是吃糉子。現在條件好了,許多人家也不包糉子了。因爲菜市場、超市門口擺滿了各具特色的糉子。有香甜可口的紅棗糉、鬆軟的豬肉糉、清香的赤豆糉包裝精美,應有盡有。

我最愛吃的是紅棗糉。碧綠的蘆葉裏,裹着雪白的米團和瑪瑙般的紅棗,顏色鮮豔而漂亮,使人一看就生愛慕之心。我喜歡它不僅是因爲它顏色漂亮,更重要的是它的味道好極了。剝開糉子,新鮮的蘆葉清香撲鼻而來,輕咬一口,清清的,涼涼的,別有一番滋味。

端午節的時候,每家的門上都掛上了菖蒲做的寶劍和噴灑雄黃酒,聽說這樣可以避邪。

一年中有許多的節日,而我最喜歡的是清香的端午節。

端午節週記5

今天是端午節,大街小巷都瀰漫着糉子的香味。在這個溫暖的節日裏,我想親手包個糉子送個你,祝願你端午安康!

我開啟IPad,瞭解了包糉子的步驟和方法,便開始動手包了起來。別看糉子長得那麼簡單,包起來可真不容易。不是葉子開裂了,就是米撒了一地。我耐心地,一遍又一遍地試驗了五個,終於成功了一個。我拿着親手包好的第一個糉子看了又看,滿意地笑了。這是一個很有特點的糉子,賣相不怎麼好看,很小很小,迷你型的。我想,你一定會喜歡。

糉子煮好了,剝開外層的糉葉,那香噴噴的味道撲鼻而來,頓時,口水淹了一畝地了。我最喜歡的是鹼糉,沾上蜂蜜,咬上一口,軟綿綿的,香甜可口,那真是好極了!你呢?你喜歡什麼味的?包個糉子送給你,快來吃吧!

端午節週記6

今天是我國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外婆給我送來了許多好吃的糉子。一個個大大的'糉子用長長的綠葉子包成四個角,再用一條細繩子把它繫緊。做糉子的主要材料是糯米,還可以在裏面添加一些蜜棗、雞蛋黃、瘦肉、板栗等等。剝開熱氣騰騰的糉子,頓時芳香四溢,雪白的糯米像變魔術似的已經成了琥珀色的,晶瑩剔透,十分誘人。我迫不及待地吃了起來,果然香甜可口。

糉子是端午節必不可少的食品,除了吃糉子,端午節的習俗還有很多:有賽龍舟、喝雄黃酒、掛艾葉菖蒲、小孩配香囊等等。

今天,我還上網檢視了有關端午節的資料,我知道端午節還可以叫午日節、重午節、五月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詩人節等。我還知道端午節是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日子。

在這個家家戶戶飄滿糉香的日子裏,我不僅品嚐了美味的糉子,而且還收穫了很多知識。

端午節週記7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在每年農曆的五月初五,它有一個小故事。

戰國時期,屈原抱石投江自盡,老百姓敬仰他的爲人,划船到他投江的地方救人,又怕江裏的魚蝦傷害屈原的遺體,就用糉葉包了糯米投向江裏。這就是端午節划龍舟吃糉子的由來了。而這一天,據說正是農曆五月初五。

不同地方過端午的習俗不盡相同,但吃糉子、划龍舟、插艾蒿這些習慣大多一樣。

咱們荊門人過端午,又稱“過端陽”或者“送端陽”,是出嫁的女兒對爸爸媽媽的感恩節。這一天,女兒要帶着丈夫和孩子回孃家,還要帶着豐厚的禮品。爸爸說,在京山,人們通常送的是幾斤肉,而爸爸媽媽一定會蒸饅頭,做包子,好好地招待女兒女婿。媽媽說,在荊門送皮蛋、鹹蛋、肉的居多,老人要準備的也很多,不過一定不會忘了送女兒女婿幾把蒲扇,這既是因爲夏天熱且蚊蟲頗多,也是因爲蒲扇還有另外一個好聽的名字——福扇的緣故。

端午節週記8

快到端午節了,今晚我家包糉子。我也想學着包糉子,母親就一步步地教我:首先拿兩片糉葉,並排將寬的一頭重疊一小部分,再窩成一個小漏斗,但是這個小漏斗一定要是封口,一絲縫也不能留;再將糯米裝進去,用糉葉長長的尾部蓋上蓋子;然後還要加一片糉葉才把小漏斗裏的糯米包裹得嚴嚴實實;最後用繩子將成形的糉子捆緊,就大功告成了!

今晚我一共包了三個糉子,其中兩個是在母親幫助下包好的,還有一個雖然樣子很古怪,但是我獨立完成的。我不明白爲什麼同樣的糉葉在母親手中就很聽話,一點兒也不漏米,而在我手裏卻總是不停地散開、漏米?母親說熟能生巧,只要我多練習,就會越包越漂亮的!還說我第一次學包糉子就能包起來,是一個心靈手巧的小姑娘!

今晚學包糉子可真有趣!以後我包的糉子一定會比母親包的還要漂亮!

端午節週記9

廣西左江是龍船的搖籃,農曆五月初五發大水,叫龍船水。

端午節到了,家家戶戶都包涼糉,在門前插艾葉,把樟腦丸裝在小絲網袋裏,掛在小朋友的胸前避邪。大一些的哥哥姐姐,要喝一口雄黃酒,根據古老的傳說,蛇精變成的人,喝了雄黃酒,就會現形。而包涼糉的習俗,是因爲古時候一位叫做屈原的愛國志士報國無門,投江自盡,爲了保護屈原的遺體,民衆划着龍船向江中投放涼糉餵飽魚蝦,一年又一年,形成了龍船競渡的習俗。

我家住在左江邊上,從小時起,每年的端午節都觀看龍船比賽,看慣了劃龍船的隊員矯健的身影,聽慣了他們奮勇拚搏的呼喊跟有節奏的鑼鼓聲。而最爲大人們津津樂道的是數年前,我縣龍頭鄉的女子龍船隊曾經參加澳門國際比賽,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績。

端午節到了,我們一邊吃着涼糉,一邊欣賞着精彩的龍船比賽,緬懷着古代的仁人志士愛國傳統,立志做一個熱愛祖國的好學生。

端午節週記10

今天是端午節,我一大早就和爸爸爬到山上去趟露水。在山上,我看見老人們用花草上的露水珠洗眼睛,原來,傳說端午節早上晶瑩的的露水珠能夠將眼睛洗得又明又亮。瞭解了這一祕密,我馬上學着老人的樣子,也認認真真的捧起貓眼睛一樣明亮的露珠洗了自己的眼睛。

在山上,我還聽說,過端午節是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原來屈原是楚國的大夫,還是個忠臣,但是他受到奸臣的陷害,不能夠保衛自己的國家。爲了表明自己的忠心,爲了喚起楚國百姓的愛國之心,屈原就跳進大江裏以死來抗爭。楚國的老百姓害怕江裏的大魚吃屈原,就包了好多大大的糉子,想讓大魚一吃將大魚的嘴粘住,這樣它就吃不成屈原了。

以後,人們就將這一天定爲端午節,以吃糉子的形式來紀念屈原。今天,我們一家四口人坐在一起吃糉子,也是爲了紀念屈原,因爲屈原是個好人,是個忠臣,是個偉大的愛國詩人。我要年年過端午節,牢牢記住屈原這個人,好像他那樣熱愛我們偉大的祖國。

端午節週記11

今天下午,我做完作業從書房出來,看見奶奶在餐廳包糉子。於是,我好奇地跑過去,和奶奶學了起來。

我學着奶奶的樣子拿起兩片大糉葉折出一個角,再往摺好的角筒裏放入一些已浸泡好的糯米,塞上一點佐料,又用糯米蓋得嚴嚴實實的。我開始有點沾沾自喜了。心想,簡單的包糉子根本難不住聰明的我。可是,當我再把糉葉蓋好時,糯米就像一個頑皮的孩子似的不聽我的話,接二連三地掉了出來。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幸好奶奶幫我解圍,把糯米弄掉一些,這才使我“平靜”下來。經過一番小小的挫折,終於到最後一步——扎糉子了。我拿起一根糉繩,一陣五花大綁之後,交給了奶奶,可把奶奶樂透了。

這時我才明白包糉子是一門手藝活,包起來還真不容易啊!

端午節週記12

每年的五月初五,是我國的一個重要傳統節日——端午節。

每逢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吃棕子、喝雄黃酒、掛菖蒲、艾葉、有些地方還舉行划龍舟比賽?

關於端午節,有一個流傳很廣的故事。中國古代有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名叫屈原。在公元278年,農曆五月初五的那天,屈原在絕望、悲憤之下,投入舊羅江,當地的百姓聞訊後,馬上划船去打撈,一直行止洞庭湖始終不見屈原的屍體。

爲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就變成爲龍舟比賽。百姓又怕江河裏的魚吃掉屈原的身體,就紛紛從家裏拿來米糰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屍體。後來就形成了吃糉子的習俗?

根據以上故事來看,這些都是爲了紀念屈原而形成一種風俗習慣。我國還有許許多多的傳統文化,作爲一名中國人,我平時還要更多地去了解這些燦爛古代文化。

中國有許許多多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由於我從小十分愛吃糉子,所以對“端午節”的印象十分深刻。

端午節週記13

今天是端午節,廚房飄來陣陣香味。哦,要吃糉子了,而且還是我喜歡的紅豆味呢!

包糉子是我姐姐的拿手活。首先用碧綠的糉葉裹一個實心的漏斗,中間填滿糯米。接着,按緊、壓實,如果想吃點花樣,可以加一些綠豆、紅豆、紅棗、肉丁、香腸等。最後,用紗繩把成錐狀的棕子繫緊,一個精緻玲瓏的小糉子就成形了。

吃着剛煮好的糉子,我忽然腦子裏出現了一個問題,今天爲什麼是端午節,爲什麼要吃糉子呢?父親告訴我:在端午節吃糉子是爲了紀念戰國時期的愛國詩人——屈原。屈原在流放時聽到國破家亡的消息後,悲憤欲絕,於五月初五這天,作下最後一首詩《懷沙》後,抱石投入汩羅江。後來,當地老百姓駕船將飯糰等食物扔進江水中,想要餵飽河中的魚蝦,讓屈原的屍身免遭噬咬,後來逐漸演變成了賽龍舟,吃糉子。

我一邊聽着父親的講述,一邊自言自語道:吃糉子也有這樣一段歷史典故呀!愛國的人就是受人尊敬的人!

端午節週記14

我喜歡的節日有很多,但我最喜歡的是端午節。這個節日不但離我的生日近,也是愛國詩人屈原的祭日。端午節時,我們可以看龍舟、吃糉子。

媽媽帶着我去看龍舟,當時的情形可熱鬧了!四面響起了咚咚的鼓聲,比賽開始了,河面上有紅的、黃的、藍的、綠的龍船,四條龍船伴着鼓聲越劃越快。再看觀看的人們,人們有的急得像油鍋上的螞蟻,有的正在瘋了似的喊加油,還有的激動地跳起了舞。這時,所有人幾乎什麼煩惱都忘掉了,伴着鼓聲越飄越遠,消失得無影無蹤。

回到後,我們開始了包糉子行動。我先用兩張葉片疊在一起,加入糯米、花生……包成三角體,用細繩纏緊。口味有很多種,有蛋黃的、肉鬆的、火腿的……真想每個味都嚐嚐。糉子不但味道多而且形狀也多,有橢圓形、斧頭形……真讓人眼花繚亂。

端午節能吃上美味的糉子,又能看精彩的龍舟比賽,真是樂趣無窮!

端午節週記15

今天早上,母親說家裏沒有韭菜和餃子皮了,我自告奮勇,要去幫母親買。

我先買了一斤韭菜,然後提着袋子哼着歌開開心心的去找餃子皮。可餃子皮不像韭菜那麼順利的就能買到。

我來到菜市場,東找找,西瞧瞧,可卻連一張餃子皮的影子都沒看見,但我還是從一個賣菜的阿姨口中打聽到了餃子皮的藏身之處,最後就輕而易舉的買到了。

到了家裏,我們全家人一起包起了餃子,我包得餃子像包子一樣,而其中有三個最與從不同,一個像鯨魚,一個像田螺,而最後一個則是我亂捏的四不像。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