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職業生涯規劃>

青年求職 要克服"三缺一無"

學問君 人氣:2.45W

狗年春節剛過,新一輪的求職高峯已經迫不及待地在上海體育館等招聘會現場上演,近10萬的求職者一擁而入。在招聘會現場,經常會看到青年人由於缺乏實戰經驗而被企業婉拒的場景。不過,讓人眼睛一亮的是,招聘會上出現了新的一幕,一些擁有在知名企業見習經驗的青年人羣,得到了衆多企業的青睞。

青年求職 要克服

2002年的早春2月,一項由市勞動社會和保障部門推出的青年就業援助方案——青年見習計劃破土而出,彈指一揮間,這項計劃已經走過了4年的征程,其效果如何,招聘會現場的一幕讓我們已無須多言。值得我們關注的是一組組堅挺的數字——4年來,已經建立正式基地350家,其中現代服務業佔50.5%、製造業佔32.2%,他們有貝爾阿爾卡特、西門子有限公司等國際知名中外合資企業和跨國公司。截至去年底,累計見習人數6.2萬人,其中大專學歷層次的見習人員已經佔到5成以上,跟蹤就業率達到66.1%。在見習的人羣中,不乏從見習人員發展成公司中流砥柱的個案,“開往職場的磁浮列車”就此啓動,攀登職場的終點卻永無止境。

看看媒體4年來對青年見習計劃地比喻:“成長的助推器”、“練兵場”、青年的“第四種選擇”、“第三種地帶”、“緩衝區”……上海市職業培訓指導中心的負責人說,青年見習計劃除了以上的功能外,其實,更像是青年職場中的一個“解碼器”,透過見習,把青年就業中遇到的困惑一環一環的解開,引領青年少走彎路,在職場上取得更大的成功。

亂碼:青年就業“三缺一無”

在招聘會上簡歷遭到企業拒收?投了上百封后仍然石沉大海?面試緣何屢屢以失敗而告終?走出象牙塔的學子們,對此往往不得其解。

本週末招聘會上一個企業人力資源部經理在面對一名應屆畢業生的回答,可能讓你真相大白,“我們企業是需要上崗後就能幹活的人員,怎麼可能有時間來培訓你”。

上海社科院青少念研究所的所長楊雄認爲,青年就業的主要難點在於3個缺乏,即缺乏動手能力、缺乏職業經歷、缺乏敬業精神。

前面兩個缺乏,是剛從學校出來的青年人無法改變的事實,但其中不乏許多優秀的學生,卻由於沒有企業願意給他們學習的機會而憤憤不平。華小姐,某所民辦院校的學生,溝通能力較強、能吃苦耐勞,可她投了衆多的簡歷均杳無音信,她說:“爲什麼企業就不給我一次機會,我有很強的學習能力,相信我會在短時期內勝任工作的;企業老愛說我沒有經驗,可是企業都不給我工作機會怎麼可能會有經驗。”

由此可見,終究到底,沒有工作和實踐的機會纔是阻礙青年就業旅程中最關鍵的“亂碼”。

祝均一局長表示,事實已經證明,勞動和社會保障局青年職業見習計劃是促進就業的一條有效渠道,所以政府部門一定會繼續下去,並將不斷地完善見習計劃方案,加強對計劃的跟蹤管理,提高運做的成效。參加見習的青年將會爲10萬、20萬,成爲一種規模效應。

據調查,職業定位缺失和職業規劃模糊是當前青年職場的主要困惑,如何充分利用職業見習的時間,明確他們的職業定位和職業規劃,也是今後見習需要探索的問題。上海福克斯波羅有限公司的總經理孫強毅說:“這些大學生一點都不差,他們少的只是開頭,我們就是要給他們一個開始職業生涯的機會”。上海青年人才有限公司的王春和也說:“我們已經深刻地感受到了這一點,爲此,我們計劃凡是在我們單位報名參加見習的人員,我們將爲這些青年提供一次免費參加職業生涯的講座。”

專家認爲,要不斷完善職業見習體系,針對個別見習學員見習態度淡漠的現象,除了見習單位增加管理和教育引導以外,要不斷探索各種機制,堅決不培養“懶人”。

“解碼器”:青年職業見習計劃

2002年,上海市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實施的“青年見習計劃”,爲解決青年就業中的“亂碼”問題提供了最有針對性的“軟件”。青年人,不用再擔心企業不給鍛鍊的機會,在求職中也不用由於沒有工作經驗而再遭受企業的白眼。青年見習計劃,是青年人從學校走向社會的一個緩衝區,是他們處於就業和非就業狀態的第三種地帶,在這裏他們可以鍛鍊自己

職業精神和動手能力。

第一關

創造實踐鍛鍊機會

在青年見習計劃中,見習基地全部是國內外知名或行業領頭企業,有相當一部分是世界和中國500強企業,如西門子、ge、德爾福汽車空調等;見習的崗位(工種)一般爲本市重點發展行業中勞動力市場需求量較大,有一定技術含量、技能性和操作性較強的中高層次的職業(工種)。據瞭解,目前在職業見習基地提供各類技術、管理崗位,其中包括大量的新興“灰領”崗位,如網絡工程師、廣告設計師、電子商務員、多媒體制作員、物流管理員等。凡是具有本市常住戶口、年齡在16-25歲(特殊需要可適當放寬到30週歲)的.本市青年均有機會報名參加實習,時間一般爲3-6個月,其間學員的生活費由政府“埋單”。

第二關

動手能力和工作經歷

“青年見習計劃”對年輕人就業就像一塊磁鐵,將他們引向就職就業大磁場,它爲解決青年人就業缺乏工作經驗、技能能力差和工作理念不明晰等問題的解決提供了有效方法和途徑。許多見習單位,專門由總經理帶頭,制訂見習計劃,安排企業內部優秀的員工進行代教。

專家說,青年職業見習計劃是一項“標本兼治”促進就業的重大舉措。透過“計劃”,將上海現有的國際國內知名企業資源與青年就業培訓結合起來,使學員不但能學到一門技能,還能學到先進的企業文化理念和管理方法,提高自身就業競爭力,並能將學到的“真經”帶到將來實際就業的企業中加以發揚光大。上海青年人才有限公司的王春和說,“大學生在選學專業時有很多的盲目性,在校期間也沒有很好的職業規劃,青年職業見習給大學生提供了選擇崗位和驗證自己職業規劃的良機。學生只有明確了自己的職業規劃,才能在職業生涯中取得成就。

第三關

敬業精神和就業態度

目前,上世紀80年代出生的獨生子女正大規模地進入社會,“獨生子女就業綜合徵”悄然出現,招聘會上,家長陪子女求職的現象屢見不鮮。

對養尊處優的獨生子女來說,在青年中普遍存在着“沒有好工作就寧願失業”的觀點,許多青年面對求職失敗後,往往一蹶不振,成爲了諸如“飄一族”、“no一族”、“啃一族”,“懼怕求職失敗”的心理如揮不去的陰影。

青年見習計劃是青年人從學校走向社會的一個“緩衝區”,是他們處於就業與非就業狀態外的第三種“地帶”。在這裏,他們可以鍛鍊自己的職業精神和動手能力,可以改變他們的就業觀念和態度,提高他們的自信心。

經過前面三關的層層考驗,見習出來後的學員,就業競爭力大大提升。

漏洞:見習學員盲目、淡漠

青年職業見習計劃歷經4年的征程,在發展的過程中配套體系業在不斷完善,青年及家長的對職業見習的誤解已慢慢消除,但在見習過程中仍然存在現象值得我們深思。

矯正:見習學員盲目擇業觀

見習管理單位上海青年人才有限公司的總經理王春和介紹,前來報名見習的學員盲目性比較強。其實,見習時間也是青年人職業規劃的實踐“課程”,由於當前,大多數學生職業規劃都非常欠缺,即使基本確定,但自己是否適合也缺乏實踐的檢驗,而見習規劃的推出,在某種程度上也是職業規劃的“矯正”過程,若見習人員在見習期間發現自己不合適,可隨時調整,以避免今後在工作中走彎路。因而,見習學員在報名見習時做好職業規劃,有針對性地見習將更加有利於青年職業的成長。

克服:青年人勞動觀念淡漠

部分企業反映,由於見習學員是短時間內在企業學習的身份,企業對見習生的管理約束有限,而許多學員並不急於就業,對見習的重視程度不夠,出現管理難的現象,尤其是到了見習期快結束,而他們感覺留下來無望的情況下,一小部分見習學員會出現曠工、怠工現象。上海社科院的人力資源中心主任王振認爲,青年見習的首要目的,應該是培養青年人的勞動觀念,扭轉許多青年“沒有好工作就寧願失業”的觀點。部分專家也認爲,青年就業的主要難點,除了缺乏動手能力和職業經歷外,還有一項就是缺乏敬業精神。

加強:企業社會責任感

上海中歐國際集團的人力資源部長陳培元一再強調,見習生並不是勞動者,企業參與此項政策,不能站在給企業帶來多少好處或多少利益的角度,否則見習的初衷就會“變味”。企業參與青年職業見習計劃要多考慮一些企業的社會責任心。

這是一個互動、雙贏的過程,若企業的定位擺正確了,不把見習學員作爲廉價的勞動力來看,而是多創造機會讓他們不斷學習,那麼見習學員的敬業精神和工作態度也會得到提高,這樣職業青年見習計劃在未來的日子裏將會源遠流長。

必殺技:就業率不斷攀升

對於青年人就業,上海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局長祝均一曾建議,青年人不妨爲自己制訂“三明治”式的職業發展計劃,那就是:學習、實踐,再學習、再實踐,兩者間隔,交錯進行。一個既具備專業知識又富有實踐經驗的人,纔會是職場上的“香餑餑”。4年走過來的足跡證明,青年職業見習計劃爲年輕人提供了一塊很好的實踐“三明治”理論的舞臺,它爲青年就業打下了良好的鋪墊,是青年職場上行之有效的“助推器”。4年來,見習後見習學員的就業率年年攀升,從2002年的52.4%發展到現在的66.1%。

升級更新

在發展中,該項計劃還根據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不斷地完善和“升級”更新。爲了保證見習基地的質量,根據評定結果,每年負責見習基地執行組織的中介機構都要進行一次“更新換血”——淘汰評定質量的末尾3家,重新引進信譽好的中介公司。“優勝劣汰”的運作機制保證了中介機構的“選種”質量。另外,見習基地的範圍也在不斷突破,如引入青年就業的潛力股單位——各行業協會加入見習基地;見習管理的方式也更加完善,如爲見習學員分別建立專門的帳戶等。

數字點擊52.42%:2002年,見習基地206家,見習學員0.6萬人,見習結束後一次性就業率爲5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