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職業培訓>

2017年社會工作實務的社會救助考點

學問君 人氣:7.74K

在社會成員因個人原因、自然原因或社會原因致使基本生活難以維持時,由政府和社會爲其提供基本物質保障的救助制度。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社會工作實務的社會救助考點,歡迎大家閱讀瀏覽。

2017年社會工作實務的社會救助考點

  社會救助社會工作

社會救助:在社會成員因個人原因、自然原因或社會原因致使基本生活難以維持時,由政府和社會爲其提供基本物質保障的救助制度。

社會救助體系:基本生活救助、專項社會救助、災害救助、流浪乞討人員救助。

基本生活救助的兩個救助項目:城鄉低保、農村五保供養。

專項救助:教育救助、醫療救助、住房救助、司法救助。

社會救助基本程序:一,測算和公佈社會救助標準;二,救助申請的受理;三,審查申請人家庭收入及財產狀況;四,救助審批;五,救助款物發放;六,動態管理和日常服務;七,申訴。

社會救助的基本特徵:一,權利與義務關係的不對等性;二,救助對象的有限性;三,救助水平的低層次性;四,救助手段的多樣性;五,救助資格審查的嚴肅性。

社會救助社會工作:在社會救助領域,社會工作者根據社會救助的性質與特點,以社會工作價值理念爲指導,以社會工作的專業理論爲依據,採用社會工作專業方法與技巧,爲社會救助對象提供專業服務的過程。包括物質方面的社會救助、精神層面的內在提升及救助對象的社會功能恢復。

主要特點:一,服務對象及救助類型的複雜性;二,工作過程的持續性;三,工作模式的`融合笥;四,工作方法的政策性。

社會救助社會工作的主要作用:一,協助服務對象申請合適的救助項目;二,協助服務對象制訂最有利的反貧困策略;三,促進服務對象的社會融合;四,發現和解決服務對象的心理困擾。

1999年國務院頒佈《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條例》對低保做詳細規定。

  以社區爲基礎推動生活救助各項政策的實施:

物質救助與能力發展並重:提供物質幫助,提供就業機會。

整合社會資源、動員社會力量:建立鄰里支援網絡、整合駐區單位的資源、注意發揮社會組織的力量。

教育救助:1.參與政策制定,促進政府加大對教育救助的投入;2.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教育救助,整合社會資源;3.針對學生個人需求,開展分層分類救助;4.提高救助效果,健全救助網絡。

專項救助: 二,醫療救助:1.尋找社會工作與醫療救助的結合點;2.參與救助政策的制定,改進醫療救助程序。

住房救助:1.幫助困難家庭申;2.參與管理和監督,幫助建立有效的退出機制。,

困難家庭學生的五個救助層次:獎、貸、助、補、減。

災害緊急救援:1.緊急救援,減少財產損失;2.爲受災羣衆提供基本的生災害救助: 活保障;3安撫災民情緒,進行心理疏導。

災後社區重建:1.具體負責組織參與監督管理災後重建;2.恢復社區政黨的社會生活秩序;3恢復社區政黨的經濟秩序。

參與救助政策的修訂:2003年國務院頒佈《城市生活無着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辦法》、民政部頒佈《城市生活無着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辦法實施細則》

救助機構的建立與管理:2006年7月民政部印的《救助管理機構基本規範》和《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基本規範》

流浪乞討救助: 流浪乞討人員的個別化服務:1. 主動救助,包括街頭救助中的救助巡邏車和救助亭;全天候救助的救助站24小時接待。2.機構救助。

流浪兒童:1.動員社會力量,預防兒童的出現;2.根據兒童身心特點,建立全方位的救助體系(從物質救助到教育救助、從機構救助到迴歸家庭和社會、安置與追蹤服務)。

社會救助專業工作方法:個案工作、小組工作、社區工作及社會工作行政、社會工作研究等。

小組工作原則:個別化原則、接納原則、鼓勵合作原則、參與解決問題原則、適時評估原則。

小組工作過程:初期、聚集期、形成期、衝突期、維護期、結束期。

社區反貧困救助工作原則:注重救助對象個人的發展;根據社區的實際情況制訂救助和發展目標、注重救助對象的參與和行動。

社區社會救助的主要模式:地區發展、社會策劃、社會行動、社區照顧等。

社工的主要任務:改善社區環境、發展社會網絡、促進能力建設。

災害預防:1.普及自然災害的知識;2.災害風險分析。

二,維護秩序;3.安撫精神、調適心理、重建網絡。

災害救助工作方法:三,災後重建:1.開展社區人居環境重建;2.恢復社會生活秩序;3. 復甦社區的經濟秩序。

流浪乞討人員救助工作方法: 一,外展服務:1.系統的服務模式;2.針對流浪兒童的外展服務要注意的心理和行爲特徵;二,機構服務:1.思想轉化、行爲矯治、繼續教育、技能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