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勵志語句>勵志故事>

餘秋雨讀書的故事賞析

學問君 人氣:2.15W

餘秋雨,1946年8月23日生於浙江省餘姚縣,現任澳門科技大學人文藝術學院院長。中國著名文化學者,理論家、文化史學家、散文家。今天,本站小編特意爲大家蒐集整理了一篇關於他讀書的故事,希望大家喜歡!

餘秋雨讀書的故事賞析

餘秋雨讀書的故事

餘秋雨是著名的文化學者,他的《文化苦旅》和《中國文脈》叢書,在社會上引起了很大的反響,書中對中國文化深刻的反思和認識,讓許多人追捧。可你們知道嗎,這與餘秋雨先生的幼年讀書時光有密切的關係。

餘秋雨的童年是在餘姚縣橋頭鎮度過的,鄉村的生活簡單、清貧而又快樂。從上海來的母親幾乎是村裏唯一的文化人,在村子裏開辦了一個免費的識字班。兒時的餘秋雨跟在母親身邊玩,竟然也認識了不少字。

4歲那年,餘秋雨背上書包走進了鄉村的小學。小學有一個圖書館,有幾十本童話和民間故事,十分誘人。但幾十本書怎麼能滿足得了幾百名學生呢?老師想出了一個辦法,寫100個毛筆小楷字纔可借得一本書。餘秋雨的毛筆字,就是在那時打下的根基。他在回憶那段日子時,曾說:“我正是用晨昏的筆墨,換取了享受《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伊索寓言》的權利。直到今天,我讀任何一本書都非常恭敬,那是從小養成的習慣。”

在餘秋雨11歲的時候,爲了能讓他有更好的前途,他們全家借住到上海市區。餘秋雨在上海報考了中學。

中學的圖書館不小,但每天借書都要排長隊,而且想借的書十次有九次都被借出去了。後來,餘秋雨到處打聽,終於知道有一個叫“上海青年宮圖書館”的地方借書比較方便,就立即去申辦了一張借書證。青年宮在江西中路200號,快到外灘了。當時正值困難時期,人們每天都吃不飽。餘秋雨在晚飯後要步行一個多小時才能到達青年宮,走到一半就餓了。當他走到圖書館時,離人家關門已經不到一個小時了。從青年宮圖書館把書借出來也不容易,所以餘秋雨只能在那裏看。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等找到書,就只剩下半個多小時了,能讀幾頁?但是,就爲了這幾頁,一個十三四歲的男孩子,每天忍着飢餓走一個多小時,看完再走一個多小時回家。這種如飢似渴的.閱讀精神怎能不讓人爲之感動?

正是少年時那段艱辛的閱讀時光,爲他今後的文化之旅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餘秋雨的《長者》一文中,我們還看到了餘秋雨在年輕時發憤讀書的情景。1975年世事紛擾,29歲的餘秋雨因肝炎回鄉下養病,在恩師盛鍾健先生的幫助下,被安排到了奉化山間的一個蔣經國的圖書室,專心閱讀了當時很難找到的《古今圖書集成》《二十四史》《四部叢刊》等書。這簡直是上天的一個有意的成全,也使得餘秋雨像金庸筆下的人物,僅有高人指點還不夠,還讓他在某山某洞中獲得某種“武功祕笈”。這次閱讀對餘秋雨無疑是重要的,因爲這正好和他在上海戲劇學院的老師張可的指導互爲補充,形成雙翼:張可指導他接觸西方文化,這次他卻走進了浩瀚的中國歷史。

關於讀書的方法,餘秋雨有一個著名的“畏友”論:“應該着力尋找高於自己的‘畏友',使閱讀成爲一種既親切又需花費不少腦力的進取性活動。儘量減少與自己已有水平基本相同的閱讀層面,樂於接受好書對自己的塑造。我們的書架裏可能有各種不同等級的書,適於選作精讀對象的,不應是那些我們可以俯視、平視的書,而應該是我們需要仰視的書。”

【延伸閱讀】

餘秋雨的任務經歷:

1946年8月23日出生於浙江省餘姚縣橋頭鎮,在家鄉讀完小學。

1957年——1963年,先後就讀於上海新會中學、晉元中學、培進中學至高中畢業。

1963年考入上海戲劇學院戲劇文學系,入學後以下鄉參加農業勞動爲主。

1966年遇到“文革”災難,家破人亡。父親餘學文先生因被檢舉有“錯誤言論”而關押十年,全家經濟來源斷絕;唯一能接濟的叔叔餘志士先生又被造反派暴徒迫害致死。在飢寒交迫之中,1968年被下放到27軍軍墾農場服勞役,極端艱苦。

1971年9.13事件後,周恩來總理爲搶救教育佈置復課、編教材。從農場回上海後被分配到復旦大學魯迅教材編寫組,但自己擇定的主要任務,是冒險潛入上海戲劇學院和復旦大學外文書庫獨自編寫《世界戲劇學》,與當時以“革命樣板戲”爲旗號的極左文化專制對抗。

1976年初,編寫教材被批判爲“右傾翻案”,便逃到浙江省奉化縣大橋鎮半山一座封閉的老藏書樓研讀中國古代文獻,直至此年10月“文革”結束,下山返回上海。

1977年——1985年投入重建當代文化的學術大潮,陸續出版了《世界戲劇學》、《中國戲劇史》、《觀衆心理學》、《藝術創造學》、《Some Observations on the Aesthetics of PrimitiveTheatre》等一系列學術著作,先後獲全國優秀教材一等獎、上海哲學社會科學著作獎、全國戲劇理論著作獎。 其中,獨自在災難時期開始編寫的《世界戲劇學》,出版至今三十餘年仍是全國在這一學科的唯一權威教材。

1985年2月由上海各大學的學術前輩王元化、蔣孔陽、伍蠡甫等資深教授聯名推薦,在沒有擔任過副教授的情況下直接晉升爲正教授,是當時全國最年輕的文科正教授。

1986年3月,因國家文化部在上海戲劇學院舉行的三次民意測驗中均名列第一,被任命爲上海戲劇學院副院長、院長,爲當時全國最年輕的高校校長。主持工作一年後,即被文化部教育司表彰爲“最有現代管理能力的四名院長”之一。與此同時,又出任上海市諮詢策劃顧問、上海市寫作學會會長、上海市中文專業教授評審組組長兼藝術專業教授評審組組長。被授予“國家級突出貢獻專家”、“上海十大高教精英”榮譽稱號。

1989年——1991年,婉拒了升任幾個省部級職位的徵詢,並開始向國家文化部遞交辭去院長職務的報告。辭職報告先後共遞交了23次,終於在1991年7月獲准辭去一切行政職務,包括多種榮譽職務和掛名職務。辭職後,孤身一人從西北高原開始,系統考察中國文化的全部重要遺址。當時確定的考察主題是“穿越百年血淚,尋找千年輝煌”。在考察沿途所寫的“文化大散文”《文化苦旅》、《山居筆記》等快速風靡全球華文讀書界,被稱爲“印刷量最大的現代華文文學書籍”。他也由此成爲在國際間最具影響力的華文作家之一。

1998年6月,在新加坡召集規模盛大的“跨世紀文化對話”而震動華文世界。對話主角是四個華裔學者,除首席餘秋雨教授外,還有哈佛大學的杜維明教授、威斯康辛大學的高希均教授和藝術家陳瑞獻。餘秋雨的演講題目是《第四座橋》。

1999年開始,主持香港鳳凰衛視對人類各大文明遺址的歷史性考察,成爲目前世界上唯一貼地穿越數萬公里危險地區的人文教授,也是9.11事件之前最早向文明世界報告恐怖主義控制地區實際狀況的學者。由此被日本《朝日新聞》選爲“跨世紀十大國際人物”。

從2000年開始,由於環球考察所造成的巨大影響,國內某些媒體爲了追求“逆反刺激”的市場效應發起大規模誹謗。先由北京大學一個學生誤信了一個上海文人的傳言進行顛倒批判,即把周恩來總理爲了搶救教育而佈置的教材編寫組說成是“文革寫作組”,並誤植了那個上海文人自己參與的筆名“石一歌”。由此,形成十餘年沒有實際證據支撐的批判大潮。據楊長勳教授統計,誹謗文章多達一千八百多篇。餘秋雨先生對此沒有作任何反駁和回擊,他說:“馬行千里,不洗塵沙。”直到十二年後,誹謗消退,才寫作《“石一歌”事件》一文予以說明。

2004年3月,參加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人類發展報告》的設計、研討和審覈。2004年年底,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北京大學、中華英才雜誌等單位選爲“中國十大文化精英”、“中國文化傳播座標人物”。

2005年4月應邀赴美國巡迴演講:

1)4月9日講《中國文化的困境和出路》(在紐約大學亨特學院);

2)4月10日講《中國知識分子的問題所在》(在北美華文作家協會);

3)4月12日上午講《空間意義上的中華文化》(在馬里蘭大學);

4)4月12日下午講《君子的腳步》(在華盛頓國會圖書館);

5)4月13日講《時間意義上中華文化》(在耶魯大學);

6)4月15日講《中國文化所追求的集體人格》(在哈佛大學)

7)4月17日講《中華文化的三大優勢和四大泥潭》(在休斯頓美南華文寫作協會)。

2005年7月20日在聯合國“世界文明大會”上發表主題演講《利瑪竇的結論》,論述中華文明自古以來的非侵略本性,第一次從文化上質疑“中國威脅論”。

2005年——2008年,被香港浸會大學聘請爲“健全人格教育奠基教授”,每年在香港工作時間不低於半年。

2008年5月12日,中國發生“汶川大地震”,第一時間趕到災區參加救援,並不斷在現場對災區民衆、救援人員發表演講。見到遇難學生留在廢墟間的破殘課本,決定獨資捐建三個學生圖書館。但是由於每本書籍須由自己親自挑選和購買,捐助款項不可能從中國紅十字會帳戶中查到,因此被人在網絡上炒作成“詐捐”。後由災區教育局一再說明捐建實情,又由王蒙、馮驥才、張賢亮、賈平凹、劉詩昆、白先勇、余光中等名家紛紛爲三個學生圖書館題詞,風波才得以平息。

2008年9月,上海市教育委員會頒授成立“餘秋雨大師工作室”(此前上海教育系統僅有一所“周小燕大師工作室”)。上海市靜安區政府決定爲“餘秋雨大師工作室”贈建辦公小樓。

2010年1月,《揚子晚報》在全國各省青少年讀者中問卷調查“你最喜愛的中國當代作家”名列第一。

2010年3月27日獲澳門科技大學所頒“榮譽文學博士”稱號。同時獲頒榮譽博士稱號的有袁隆平、鍾南山、歐陽自遠、孫家棟等專家。

2010年4月30日接受澳門科技大學任命,出任澳門科技大學人文藝術學院院長。宣佈在任期間將每年五十萬元港元年薪全數捐獻,作爲設計藝術學專業和傳播學專業研究生的獎學金。

2010年5月21日聯合國自成立以來第一份以文化爲主題的“世界報告”,發佈儀式的主要環節,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博科娃女士與餘秋雨先生進行一場對話。餘秋雨在對話中發言的標題爲《駁“文明衝突論”》。

2012年10月12日,中國藝術研究院在北京成立“秋雨書院”,任院長。該書院是一個培養博士生的高層教學機構,現培養兩個專業的博士研究生:一,中國文化史專業;二,中國藝術史專業。

2013年10月18日下午,再度赴美國紐約聯合國總部大廈演講《中華文化爲何長壽》,第一次從文化上質疑“中國崩潰論”,當天聯合國網站將此演講列爲第一要聞。

2013年10月20日,在紐約大學演講《中國文脈簡述》。

2014年4月《餘秋雨學術六卷》出版發行。

2014年10月《秋雨合集》二十二卷出版發行。

2015年3月,再度應邀在臺灣各大城市進行“環島巡迴演講”,自臺北市、新北市、臺中市到高雄市。雙目失明的星雲大師親率僧侶團隊到高雄車站迎接,給予了最高接待禮遇。這是餘秋雨教授自1991年首度訪問臺灣後第四次大規模的環島演講。本次演講的主題是《中華文化和君子之道》。

2015年11月,被選爲世界餘氏宗親會名譽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