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文案>制度>

創建以校爲本教研製度建設基地項目總結

學問君 人氣:9.1K

以學校爲中心進行教學研究,形成與新課程相適應的“以校爲本教學研究制度”,這是適應當前學校發展和教師成長需要的緊迫任務,也是深化教學改革的方向和重點。作爲河北省“以校爲本教研製度建設”的基地校,自課改之初,我校就十分重視校本教研工作,並努力做到從學校實際出發,圍繞學校工作中的重要問題,緊迫問題,有針對性地開展教研工作。充分發揮每位教師的創造能力和研修熱情,以便在全校範圍內形成一種校本教研的研修氛圍,從而把教師的教學實踐與教學研究及在職培訓融爲一體,將學校構建成一個學習型的組織,來促進教師專業水平的可持續發展、促進教師綜合素質的不斷提升。爲此在以校爲本教研製度的建設過程中,我校根據自身實際採取了以下做法:

創建以校爲本教研製度建設基地項目總結

一、加強領導、健全制度、保駕護航

爲了有效地推進校本教研基地校的建設,我校構建了以校長室——教務處——教研組爲主體的三級教研網絡體系。

1、加強領導,發揮校長室在校本教研中的領導作用。

學校成立以校長爲組長的校本教研領導小組,負責對全校的校本教研工作提供政策和資金支援,並明確校長是第一責任人,規定校長必須親自主持和參與各項校本教研工作,身體力行,率先垂範,做校本教研的領頭雁。領導小組下設工作小組和項目規劃組,負責校本教研的組織、管理,進行統籌規劃。並以此爲圓心向各教研組、課題組輻射,形成有效的督導與管理機制。

2、健全制度,發揮教務處在校本教研中的中樞作用

教務處負責全校校本教研工作的組織和實施,制定各項具體管理制度,並對校本教研工作中的各個環節進行檢查督導和研究總結。爲保證把校本教研工作真正落到實處,我校先後制定了《校本教研製度》、《校長室、教務處校本教研管理制度》、《校本培訓制度》、《教研組校本教研活動制度》、《備課組集體備課制度》等一系列規章制度,並積極加以落實,做到了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的有機結合,有效地調動了教師參與的積極性。

我校的各項校本教研工作制度,均是從實際出發,關注教師的發展。我們認爲,制定制度的最終目的,是爲了全體教師專業水平和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只有堅持“求真、務實”的精神,才能把校本教研工作落到實處,才能真正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纔能有利於學校的健康發展。

例如,開展校本教研之前,我校的教研活動形式較單一,對教師的個人發展幫助不大。對此,我們在廣泛調查和徵詢建議的基礎上,從學校實際情況出發,制定了《校本教研活動制度》,規定了自修學習、同伴互助、專業引領等多種活動形式,並提出了相應要求。從制度上保障了教研活動的多樣性和可操作性,從而在全校範圍內迅速形成了開展教研活動的研修熱情,促進了教師專業水平的快速提高。

3、凸顯骨幹,推動教研組在校本教研中的帶動作用

我校選用思想覺悟較高,組織能力較強的“市、區級骨幹教師”和“校級名師”擔任教研組長,讓他們成爲校本教研活動的先鋒隊,組織各項常規系列活動:如理論學習、鑽研教材、集體備課、評價交流、專題研討等。同時以各級骨幹教師爲主體,組成校本教研活動“示範者”隊伍,帶頭學習、發言、上示範課,使教研活動能夠規範有序地進行,使教研組成爲學習型的基層團體。

二、三維培訓,夯實理論基礎

教師的教育理論素養決定了課改的深度和廣度,因此及時地對教師進行教育教學研究上的理論指導,引導教師學會理性地思考教學問題,是促進教師專業水平提高的有效保證。對此,幾年來我校從各個方面採取了多種措施來保證對教師教育教學理論素養的培訓。

1、理論培訓,更新觀念

開展校本教研以來,我校集中精力進行了校本理論培訓,以更新觀念。根據學校實際及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需要,先後組織全體教師進行了師德教育、新教材培訓、教科研培訓、現代教育技術培訓及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教學研究培訓等,使老師在觀念上能夠做到與時俱進。

2、專家引領,提升素養

在校本教研中,教師的困難之一是專業理論匱乏。爲此,我們定期邀請專家來校做專題講座,以提高全體教師的專業理論素養。市教科所楊葛莉所長和區進校的範冬鬆、張寶林、陳志同、董向紅、韓英成等專家曾先後應邀做了《課例生成過程》、《校本課程開發》、《素質教育下的教師觀和學生觀》、《關於校本教研的幾點思考》、《談師生關係》、《如何提高教育科研的實效性》等專題講座,各位專家以其高水平的專業知識技能使教師們拓展了思路,開闊了視野,豐富了思想,提高了理論水平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參觀學習,拓寬視野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爲使校本教研工作少走彎路,我們先後派出多位骨幹教師和學科帶頭人到石家莊、南寧、北戴河等地接受培訓及去青龍縣祖山中學、北戴河實驗小學等兄弟學校參觀學習,相互交流,拓寬視野。

三、做實專題,激發教研熱情

爲了保證有效教研,我們在每學期初,都會根據市、區教研室工作會議精神適時地規劃校本教研工作,提出專題,確立重點,統一基本要求。同時,要求教師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發現問題,生成課例,確定教研專題。再以青年教師自薦課、骨幹教師示範課、專題研討課等形式做實專題,使校本教研活動成爲有效教研而不流於形式。學校還定期召開教研工作會議,瞭解情況、反饋資訊,教師們暢談研究的點滴心得,形成經驗成果,再把教研專題上升爲科研課題。從而形成了多個教研課題組,在教育教學所涉及的各個領域進行科學研究。

例如,我校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多媒體計算機,可以突破教育資訊單一化的侷限,利用文字、圖像、動畫、聲音、影像等多種形式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爲創新能力培養提供了全新的教學手段。那麼,如何更加有效地將資訊技術整合到學科課課程中去呢?對此,我校理化生教研組的老師在深入實踐、積極討論的基礎上,確定了研究方向,申報了省級科研課題《綜合理科專題站對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研究》並獲立項。

幾年來,專題研究促進了老師的理論學習,理論研究又進一步深化了學校的教學實踐,學校教師隊伍也正是在研究的過程中得到了初步構建。同時,我校教師在課題研究上也累累碩果,2005年我校共有16項市級科研課題結題並透過驗收,2006年我校毛立澗副校長主持的國家重點科研課題《傳統教學觀與新課程教學觀對策略教學效果比較研究》已進入結題階段,另一項國家重點科研課題《在目標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的研究》已獲驗收並獲得國家級一等獎。我校教師張玲主持的省級科研課題《教學模式與學生學習方式轉變的研究》也即將結題。同時,另有9個課題組申報了市級課題,並積極開展課題研究。

爲了更好地進行校本教研的交流與研討,我校創立了校本教研專刊《探索與交流》,刊發有關的教科研資訊,教師的教學反思、隨筆、校本培訓體會、課例、案例等作品,給教師們提供一個成果展示和經驗交流的平臺。

四、多種舉措,實施有效教研

爲實施有效教研,我校根據自身的具體情況和教師的發展需要,採取了多種舉措。現舉例如下:

1、有效開展教研組活動,促進教師的`教學實踐和反思

爲充分發揮教研組在教研活動中的核心作用,我校規定,在每兩週一次的教研組活動中,教研主題要專題化。即在開展教研活動前,首先要針對共性問題,確立研究主題,制定活動計劃,然後根據研究主題、活動計劃開展教研活動,並組織教師進行反思、交流。要求教研活動做到“三個有”,即有主題、有中心發言、有活動記錄。此外,我校還以教研組爲單位組織了教學反思、隨筆的評比、優質課大賽、優秀課例大賽、演講比賽等系列校本教研活動,有力地推動教研工作的有效實施。

2、開展師徒結對子活動,促進青年教師成長

每個學年度我校都要求教學經驗豐富的老教師、骨幹教師和青年教師進行師徒結對子活動,並作爲一項教學常規管理活動加以落實,定期進行檢查評比,年度進行表彰。活動要求徒弟積極聽師傅的課,實地感受教學過程,學習成功經驗和先進理念;師傅主動聽徒弟的課,瞭解徒弟的不足,有針對性地給予指導,同時也吸收青年人的先進思想和新鮮做法。師徒既各展所長,又互幫互學,形成優勢互補,共同進步的教研風氣。

3、確立與同行“對話”機制,促進共同發展。

教師與同行“對話”,即同伴互助,互相提高,實現備課、評課一體化,達到交流和共享,它是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核心。因此,我校規定以備課組爲單位,每週要進行2-3次集體備課。在集體備課中,要求每位教師都要就新課標的三個維度、重點、難點及教法、學法,積極發表見解,參與討論,密切合作。幾年來,透過這樣備課,明顯提高了我校的教學質量,而且每一次備課,也都成爲教師吃透教材、深鑽課標,轉變觀念,提高能力的好時機。

與此同時,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我校還要求每位教師每週至少要聽兩節同組教師的課,並及時進行評價。在評課中,要求教師要客觀地點出問題,提出改進措施,指出努力方向,以此形成教師之間的相互學習,相互借鑑,相互切磋,從而促進教師專業素質的提高。此外,我校還鼓勵教師利用課餘時間圍繞教育對象、教學問題、教學行爲、新課程教學評價等內容進行探討交流,以解決理論認識上的偏差及實踐操作上的盲目的問題,使教師的理論素養不斷提高,教育觀點不斷更新,從而促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

4、深入開展課例研究,培養協作精神

“思維永遠是由問題開始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能會遇到各種新困惑或新問題,而解決問題最有效的途徑是開展校本教研,進行課例研究。爲此,我校要求各教研組每學期要針對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共性問題,深入開展課例研究,並至少推出一個完整課例參加校級評比。每位教師每學期至少上一次研究課,撰寫兩篇教學後記,撰寫一篇課例研究報告。對於好的課例研究經驗,要透過校刊和校園網在全校範圍內推廣,並積極向上級教育部門推介。

5、建立專業成長記錄袋,關注教師發展

我校爲每位青年教師都建立了專業成長記錄袋,內容包括:個人簡介、人生格言、教學反思、教學隨筆、優秀教案、論文、證書、課件等,記錄下他們專業上成長的點滴,以促進其更快發展。

五、校本教研,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一系列的校本教研活動,鼓舞了我校教師進行教學研究實踐的熱情,促使一大批教師迅速成長,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並在區域內加以推廣,同時也收穫了累累碩果。例如我校的朱曉宏老師在秦皇島市校本教研製度建設系列活動中,做了題爲《讓理性的課堂散發人性的光輝》的經驗介紹,張建榮老師作了《圖形與座標》的示範課。在國家級的優質課比賽中,我校教師有兩人獲一等獎,一人獲二等獎;在省級的比賽中,我校教師有兩人獲一等獎,同時有幾十位教師分獲市、區級獎勵。

隨着校本教研工作的深入,我校創建了校本教研專刊《探索與交流》,在校園網上開闢了校本教研論壇專欄,爲廣大教師搭建了校本教研的交流平臺,同時訂了幾十種教研資料供教師查閱,從而激發了教師們自覺研修的熱情,紛紛利用校刊和網上論壇交流經驗、發表見解。在此影響下,各項常規教研活動也以各加豐富多彩的形式開展,教師逐漸成爲把握教研方向和進程的主人,校長室、教務處只負責協調和輔助,進而在我校形成了一種校本教研的校園文化。我校開始由校本教研的制度建設走向了校本教研的文化建設。

校本教研爲教師的專業發展創建了良好的學術研究氛圍,爲教師提供了必要的學習資源,老師們透過學習、培訓、交流、研討,聽課、評課、做課等一系列鍛鍊,在教學實踐中學會了反思,在相互尊重中學會了交流,在虛心向學中學會了吸納,在思考領悟中學會了調整,在互助合作中學會了成長。

由此可見,教師真正的成長不僅在於崗前培訓和脫產培訓,而主要是在教學實踐中培養和積累起來的。新的教育思想和新的教育觀念必須也只有在新課程改革和對教育教學研究的探索之中逐步確立,教師專業能力的體現最初發生在課堂上,最終將形成於研究之中。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總之,當我們真正走進校本教研,就會發現,路其實就在腳下,只要去實踐,相信第十五中學的明天會在以校爲本的基地校建設中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