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徵文>

2017年國學經典誦讀徵文

學問君 人氣:2.19W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是以禮儀之邦聞名於世,我國人民從來就有知書達禮的傳統美德。下面是本站小編爲大家蒐集整理出來的有關於2017年國學經典誦讀徵文,歡迎閱讀!

2017年國學經典誦讀徵文

2017年國學經典誦讀徵文【1】

在中華民族六千餘年的發展史上,我們的祖先創造出了光輝燦爛的成就。而博大深邃的國學,作爲中華文化的代表,凝聚了先哲們優秀的、具有恆久、普適價值的思想智慧。

然而國學的沉澱並不是一朝之事,更不是一帆風順的,它接受着外界各種文化風氣的考驗。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深厚的名族土壤孕育出了博大精深的東方文化,作爲世界三大文化系統之一,中華文化具有獨特的價值,它鑄就了中華民族的靈魂。自春秋時期的"百家爭鳴",體現了國家對思想層次的追求與嚮往;至秦始皇統一六國,"焚書坑儒",體現了君主專制制度對思想統一的要求;至於漢武帝時期,董仲舒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思想的出現,君主專制制度在思想專制領域的又一大創舉。至此,儒家思想被放在一個核心的地位,儒家思想文化也從此名揚天下、名揚千古。然而在明清之際,由於諸多的因素,中國社會沒能完成適時的轉型,儒家思想爲主的意識形態層面的傳統思想文化也逐漸受到了西方思想文化的影響。

如果說國學是一把雙面刃,那麼西方思想文化就是是刃變利的磨刀石。自鴉片戰爭失敗後,國學面臨着嚴峻的考驗,從洋務運動、戊戌變法,一直到新文化運動,無數志士仁人爲救國於危難,有意無意的把尋找救世良方的目光投向西方,投向西學。這使國學遭遇到空前的冷落甚至是猛烈的抨擊,國學一度淪爲落後、愚昧的代名詞,被斥責爲近代衰落與災難的罪魁禍首。

改革開放以後,中華民族的歷史開啓了新的一頁,名族復興的偉大潮流勢不可擋。但是當西風吹來之時,媚外的思潮也暗流涌動。當好萊塢大片被熱捧,哈韓哈日風與日俱增之時,屈原、司馬遷蝸居牆隅。莘莘學子們的託福、雅思的高分令命題者爲其咋舌,而淺顯的文言文卻翻譯的啼笑皆非。長期以來忽視傳承中華文化的惡果日益顯露。

多少青少年走上了哈韓哈日之路,嘴上掛着"卡哇伊"、"歐尼桑"等詞彙,然而對於中華的母語卻不甚瞭解;多少青少年眼中崇拜着國外的電影,卻對祖國的教育片呲之以鼻;多少青少年嚮往國外的自由名主,殊不知我們的祖國正在積極向上的'發展。

國學擁有生生不已的變易之道,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富貴不淫、貧賤不移的大丈夫氣概,名爲邦本的政治哲學等等,都是開啓今人智慧、滋潤今人心靈的營養。

國學不腐更不會朽,它是清新而流動的活水,亙古長青。

2017年國學經典誦讀徵文【2】

我參加了慶陽電大學校組織的《國學經典誦讀》的在線學習,原來我對國學僅僅是知道而已,平時教學中雖有涉及,但受小學生的接受能力的限制,也是粗約的給小學生講解,並未更深地從中國文化的歷史傳承,從《國學》對中國文化的影響上,對中國人的影響上過多考慮。經過此次的學習,讓我對國學有了深刻的認識,感受到《國學》中的不可言傳只可意會的經典理論,細細的反省一下,我感覺確實受益匪淺。

國學經典是中華民族五千年燦爛文化的精髓,是華夏沃土燦若晨星的瑰寶。亙古歷今,經典名句滋潤了一代又一代華人的心靈,炎黃子孫在“經典”的搖籃裏孕育,華夏兒女在“名句”的吟誦中成長。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國學作爲中華文明的主要載體,像一根堅韌的紐帶,將形形色色的中華文明之珠串連在一起,展現着中華民族的精神。其優秀的思想文化已超越時空界限,融入到世界文化和現代文明之中,成爲了傳之千古、放之四海的人類共有的文明與智慧的結晶。

國學經典自有一方天地,讓思想自由馳騁;國學思想使人美麗,成就清新的高尚人生。把國學精髓運用到工作、生活實際,指導其人生觀、價值觀,發揮修身養性之功效。在浩如煙海的中國古典著作中,《論語》一直閃耀着特別的光芒。兩千多年來,《論語》中“仁愛”的核心思想,始終浸潤着“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光芒,它爲不同時期、不同年代的人們所推崇,所向往。原來總以爲孔子是離自己很遙遠的古代聖賢,《論語》是學術家們才研究的歷史文化遺產,從沒有想到它會如此親近地來到我們身邊。今天,是一個經濟飛速發展、個性空前張揚的時代,更是一個競爭激烈、物慾橫流的時代。人們面對着來自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壓力,競爭越是激烈,越是需要調整心態,調適與他人的關係。《論語》中娓娓道來,輕輕拂去你心靈的塵土,教會你做人的道理。畢竟,這不是一個人的世界,不管多聰明能幹的人,離開他人的幫助,是難有建樹作爲的。一個人只是一葉“舟”,而衆人才是既能載“舟”亦能覆“舟”的水!

國學是我們中國人特有的國粹,它承載着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文化內涵。學習國學,讓我更進一步的瞭解孔子及其他教育家、思想家的學說。

2017年國學經典誦讀徵文【3】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是以禮儀之邦聞名於世,我國人民從來就有知書達禮的傳統美德。“虛席以待” “程門立雪”“三顧茅廬”等等以禮相待的成語和典故,在歷史上廣爲傳誦。知禮,講禮,對人彬彬有禮,體現了對他人的尊重,是保持人們正常關係的準則。知禮講禮的人大多以他人爲重,以社會爲重。能真誠待人也正是一個人高尚情操的表現。試問那些對長輩出言不遜,對朋友態度粗暴,公共場所橫衝直撞的人,能體現出是一位有文化,有教養,懂禮貌,講文明的人嗎?當今社會,文明禮貌、文化素養對一個人一個民族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物質文明上去了,精神文明卻衰退,與一個有“禮儀之邦”之稱的民族,與一個進行現代化建設的民族相容嗎?對學生進行文明禮貌教育,是提高中華民族的思想境界和文化素質的關鍵在於一個國家必須要有自己的國魂,一個民族必須要有自己的精神,才能把全民族的智慧集中起來,形成無比強大的精神力量。中華民族幾千年延續下來的愛國、氣節,奮發、立志,改革、創新,勤學、好問,勤儉、廉正,敬長、知禮等傳統美德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國魂和精神。

國學的東西,太多太多,慢慢品味,其樂無窮。學生們誦讀,可以從中懂得爲人處世的道理,使學生更加懂禮貌,更加愛學習……國學經典在誦的過程中深入了學生們的心靈,爲學生們儲存了文化的養料,等他長大的時候慢慢吸收。

國學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經典的底蘊厚重。走近國學經典,我認爲它最大的特點就是:寧靜、潛心。只有靜得下來的人、潛得下來的人,纔有可能從內心中容下國學經典。當我們被現代社會許多時尚的、流行的、快餐的文化捆住自己的手腳以至心靈的時候,當我們內心深處的小農意識、急功近利的心態沒有消除的時候,我們不可能在自己的心中留住國學經典的腳步,更不可能在自己的生命中延續國學經典的精髓。

我校積極倡導讀誦國學經典在我看來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讓學生們瞭解中國的過去,瞭解中國的文化,瞭解中國的思想。在讀誦中,強化記憶力,在學生記憶的黃金時期,爲他們補充大量有益的讓他們受益終生的東西。最爲重要的是:讓學生們汲取千年文化中的營養,讓他們在今後的成長中不斷體會、反芻,用正確的思想指引他們的生活,帶他們找到幸福生活的真諦!

朋友們,潛下心來,靜下氣來,與學生們一道走近國學經典,和學生們一起體會和感悟!用經典指導自己的言行舉止,在與學生們一起學習的過程中一同快樂收穫與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