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徵文>

2017年最新中華美德頌徵文1500字

學問君 人氣:1.48W

引導語:中華美德,崇高敬佩的美德;中華美德,經久不衰的美德;中華美德,流傳千古的美德;中華美德,那麼1500字的中華美德頌演講稿怎樣寫?下面是本站小編精心整理的中華美德頌徵文1500字,歡迎借鑑!

2017年最新中華美德頌徵文1500字

篇一:中華美德頌徵文

道德感是人的獨特品質的一個組成部分。道德的根本,是自制心和克己心,使自身的本能服從全體。道德最大祕密就是愛,或者說,就是逾越我們自己的本性,而融入旁人思想、行爲或人格中存在的美。當良心、羞恥心、責任心和事業心在你的心靈中永遠紮下根來的時候,你就會形成一種有道德個性。

美德分爲:堅持、節儉、勤奮、樂於助人、珍惜時間、寬容、誠信這七大類。我曾經讀過這樣一件關於寬容的故事——兩個朋友在沙漠旅行,途中他們爲了一件小事而發生爭吵,其中一個還打了另一個一記耳光。被打的人覺得深受屈辱,獨自走到帳篷外,一言不發地在沙子上寫下了一句話:“今天我的好朋友打了我一巴掌。”然後,他們繼續往前走,一直到一片綠洲,停下來飲水和洗澡。在河邊,那個被打了一巴掌的人差點被淹死,幸好朋友救起他。上岸後,那個人拿了一把小劍在石頭上刻下了一句話:“今天我的好朋友救了我的命。”朋友看到後好奇地問他:“爲什麼我打了你後,你要寫在沙子上,而現在有刻在石頭上呢?”  那個人笑着回答說:“當被一個朋友傷害時,要寫在易忘的地方,風會負責抹去它;相反,如果被幫助,我們要把它刻在心裏的深處,那裏任何風都不能磨滅它。”

朋友間相處,傷害往往是無心的,幫助卻是有心的。忘記那些無心的傷害;銘記那些對你真心的幫助,你會發現這世上你還是有很多真心的朋友朋友——  記得有一次,我和我的好朋友來我家玩兒,因爲英語班那些芝麻大點的小事要絕交,兩個人都哭了,媽媽說要拿皮腰帶打我,我連忙跑到姥姥那屋,鎖上門,有哇哇大哭了起來。我的那個朋友說,你媽拿的是布的腰帶,不是皮的,媽媽說:“你看你們倆,又站到統一戰線上了吧!”這時,我們同時笑了起來。

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在中華大地這片神聖的土地上有着數千年的文明史,中華美德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爲後世所傳頌和讚揚。美德不需要潛心雕琢就可以醞釀,她是內心深處自然流露的文明與高尚是最原始最本真的一種純潔的節操,是的,美德是一種人生態度與境界,美德是與陌路之人擦肩而過時的一抹淡淡的微笑,美德,是一個眼神,是一個手勢,是一句安慰;美德,是一種理解,是一種包容,是一種信任。美德,是用真誠和愛看待世界,坦然和從容面對生活。

在我們的生活中,學習中,美德無處不在。同學們,當你們走在校園裏看到一片片紙屑,一堆堆果皮的時候,你是否主動去將它們撿起你有沒有想到你撿起的是垃圾,收穫的是尊嚴,傳播的是美德;當你在擁擠的公交車內,主動爲他人讓座的時候你有沒有感受到美德已經在彼此間交匯。

你可曾記得:“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那一度響在耳邊而又銘刻心底的詩句?  你可曾記得:“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一絲一縷恆於物力維艱。”那縈繞心頭而又深入骨髓的古訓。

你可曾記得共產黨的締造者毛澤東那擲地有聲而又振聾發聵的教導。是的,改革開放給了我們發展的動力,今天,我們的國家富強了,我們的生活富裕了。但是,有許多的人在積極的消費過程中的浪費就是在有“大學生搖籃”之稱高中校園浪費現象也比比皆是。餐廳裏,餐桌上經常可以看見只咬了幾口就被扔掉的饅頭和燒餅,還有垃圾桶裏那不計其數的一次性餐具。教室裏,雖然只有幾個同學在上自習但是全部的日光燈卻經常處於緊張的工作狀態。宿舍裏沒有人使用的水龍頭在嘩嘩的淌着水。比浪費現象更讓人痛心的是對浪費觀念的淡漠。

有些同學沒有接受過勤儉節約思想的教育,總是給自己的浪費行爲列出種種理由。有的同學說:“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倒點剩飯剩菜可以理解。”有的同學說:“我們這算什麼,跟電視上報紙上登的差遠了。”有些家長也在助長這種不良風氣,大把大把的給孩子零花錢,對孩子有求必應,甚至有些家長直言不諱的表示“只要孩子學習好就成,浪費點東西沒啥,反正有錢了。”

從表面上看浪費只是個人的消費方式,但從本質上講它卻從側面反映了一個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偏頗與瑕疵。消費者沒有注意到無謂的消費是一種不尊重自然和他人勞動成果的可恥行爲。當你隨手扔掉一塊饅頭的時候你是否想到你的父母也許正在爲全家人的一頓飯而辛苦奔波?當教室裏、宿舍裏的日光燈正在毫無意義工作的時候,你是否想到貧困山區的孩子也許正在點着蠟燭在教室裏上課?當孤獨的水龍頭大聲抗議的時候,你是否意識到其實我們也是在浪費一種希望,一種藍天碧水和綠地永存的希望。  同學們,讓我們行動起來吧!用我們的雙手去創造美德,使我們的校園更加靚麗多彩。用美德去灌溉每一棵枯萎的樹苗,讓她在我們的心中茁壯成長。

篇二:中華美德頌徵文

揮汗如雨,金桂飄香,在這個喜悅的季節裏,讓我們掀起誦讀經典的高潮,弘揚

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發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讓我們更好地認識經典文化,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傳統經典的傳承。

弘揚中華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的文明家園。中華傳統文化凝聚着中華民族寧死不屈的名族精神,記載着中華民族的'思想美德,是民族經典文化的結晶,是建設文明社會先進文化的寶貴資源。

經典誦讀是讓我們瞭解歷史文化的重要環節。經典是指傳統的,對後人影響深遠的文化珍品,精美的詞句,警示的格言,都是前人給我們留下的十分珍貴的作品。誦讀是指對經典作品的閱讀、朗誦,並對一些人民耳熟能詳的作品有一定地瞭解。當我瞭解了這些以後,便可以開始誦讀了。

透過誦讀經典詩文,我走進了一個妙不可言的世界。我知道了什麼是儒家風範,什麼是道家精髓,什麼是千古美文……“經典”雖然看上”年紀一大把”,其實”火力旺盛”的很。他流傳了千百年,從“人之初,性本善”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由“道,可道,非常道”至“天將降大任與斯也”,從《唐詩三百首》到《論語》都熠熠地展示着它博大精深的魅力。

人的一生猶如一條長路,有許多的岔道,我們有時會走錯路,但有人會來提醒你,它就是國學就是經典詩文,因爲它聚集了所有成功人的經驗,是民族智慧的結晶,其價值歷久彌新,我們沒有理由不繼承和發揚這一民族的瑰寶。而且對於我們少年來說讀誦經典,自幼就開始接受五千年文化的薰陶,就定能奠定一生優雅的人格。讀誦經典的同時也可以提高我們的古文和白話文水平,有助於我們對其它知識領域的領悟和旁通,更能促進各科學業的進步。

在一個星期五的晚上,我拿出書本準備做作業。可是又想:不是還有明天嗎?留着明天做吧,今晚看一下電視。當我開啟電視看得津津有味時,腦子裏忽然想起了《中華經典誦讀》中的“《今日歌》”:今日的事要今日做,不能拖到明天,因爲明天還有明天的事。於是,我關掉電視,回房間做作業去了,從讀詩中我感受到時間的寶貴。

從讀詩中,我體會了古代勞動人民的艱辛——“到頭禾黍屬他人,不知何處拋妻子”(選自《農夫》);(選自《稻田》);

“經典”雖然看上去年紀一大把,其實火力旺盛得很。他流傳了千百年,從“人之初,性本善”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由“道,可道,非常道”至“天將降大任與斯人也”,從《歸去來兮辭》到《蘭亭集序》都熠熠地展示着它博大精深的魅力。假如說我們的心田是一塊最普通的土地,需要陽光、雨露、肥料和辛勤的耕耘,那經典詩文就是那陽光、和風和細雨。只要你願意時時刻刻去吮吸去領悟去誦詠,那我們的理想之花一定會盛開。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一進校門,便聽見朗朗的讀書聲,讀書聲那麼清脆,那麼洪亮,迴盪在整個校園裏……這,便是我們每天二十分鐘的誦讀時間。我們學校開展經典誦讀活動,每天的二十分鐘,讓我們誦讀中華經典,讓優秀的民族精神在我們每一個人的血脈中流淌,讓民族文化智慧支撐我們學生人格的脊樑。

對於這寶貴的二十分鐘誦讀時間,同學們十分喜歡。有的時候同學們也會感到經典文章難懂,但是老師會用深入淺出的語言爲我們講解,還會加入生動的事例。學校還組織了讀背小組、幫扶小組,形式多種多樣,在競爭中學習,在學習中競爭;在快樂中誦讀,在誦讀中體味快樂。

走過歲月的長河,往事悠悠,彷彿就在昨天。我們品唐詩宋詞,我們誦優美的詩歌,中華經典的鏗鏘音韻還在我們耳邊迴響,中華經典的千古風韻還在我們心頭盪漾。知識要靠積累,沒有記憶就沒有積累,記憶力訓練是智能開發的重要手段。只有讓同學們透過讀、誦、背,去拓寬視野、積累知識、才能提高語文能力,養成讀書習慣。我們學校根據大家的年齡特點,給每個年級提出了誦讀篇目建議,讓我們在朗朗書聲中成長!

在我們學校,在每一節課前誦讀經典已經成爲一種習慣,而老師們深厚的文化底蘊更增添了孩子們的書墨之香。經典的誦讀,還推動了我們才藝的全面發展。經典誦讀,也爲弘揚名族文化發揮了巨大作用,也成爲我校一道亮麗的風景。

學校將沿着“親近中華經典,誦讀中華經典”的道路繼續品味中華經典的千年音韻,感受中華經典的萬世情懷。吟誦經典,讓民族的精神在我們血脈中流淌;吟誦經典,讓華夏文化撐起我們人格的脊樑。讓中華詩文藝術之花在學生的生命中永遠芬芳,讓五千年文化的血脈在九百六十萬的神州永久傳承!

TAGS:美德 徵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