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徵文>

關於我的家規家訓家風徵文

學問君 人氣:2.8W

家風不只僅具有宗族特點,還具有社會特點。而家庭又是社會的根本組成單位,所以作爲一種積極向上的精力力氣,家風也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深沉沉澱的產品。下面是本站小編爲大家蒐集整理出來的有關於關於我的家規家訓家風徵文,歡迎閱讀!

關於我的家規家訓家風徵文

我的家規家訓家風徵文篇【一】

媽媽常常教育我:“誠信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東西,一個人可以什麼都沒有,就是不能沒有誠信。”

對於我來說,誠信就是一輪太陽,要是沒有了誠信,就等於地球沒有了太陽,整天生活在黑暗裏,得不到光明,也得不到溫暖。

記得有一次,我不小心將媽媽心愛的大花瓶打碎了,我慌慌張張地衝進自己的房間,心想:慘啦,媽媽回來一定大發雷霆,我的屁股一定得開花。不一會兒,弟弟從房間裏走了出來,看到破碎的花瓶,嚇了一跳。這時,媽媽將房門開啟,高高興興地回來了,看到碎了的花瓶,大聲質問:“是誰打碎的?”我聽了,裝做若無其事的樣子,不緊不慢地從房間裏走了出來,問媽媽:“怎麼了?”媽媽指着已被“五馬分屍”的花瓶,愁眉苦臉地說:“我心愛的花瓶被打碎了,是誰幹的?”這時,我開始心虛了,我指着弟弟,火冒三丈地說:“我知道了,是你乾的。”弟弟衝着我吼:“我沒有!你爲什麼要冤枉我!哦,莫非是你乾的。”我聽了,立刻反駁:“纔不是我呢!你是想栽髒陷害我。”“我沒有。”弟弟一邊抽泣一邊說,“我真的沒有,不是我乾的。”在一旁的媽媽見了,大聲地吼道:“你們倆別再吵了,天花板都要被你們震下來了!不就是一個花瓶嗎,沒有了可以再買,不過,誠信沒有了,可沒地方買了。”聽了他*的話, 我的懷裏就像有一隻小兔子似的,忐忑不安,好幾次都要說出來了。

吃完晚飯,我回到了自己的房間,想看書卻一點心情都沒有,怎麼也安不下心來。怎麼辦呢?這樣老是不說也不是個辦法啊,就像熱鍋上的螞蟻,急得團團轉。可是一想,我是不小心才把花瓶打破的,又不是故意的。要不然我去向媽媽說明白了,認個錯吧。做個誠實的孩子,媽媽不一定會打我的,即使是打我,也是對我好,我怕什麼呢?她也經常教育我,誠實最重要,做錯了事,就一定要承擔責任,這纔是個好孩子。雖然這麼想了,但我還是不敢去,還是沒有勇氣去承認錯誤。

幾天過去了,我都沒有勇氣告訴媽媽花瓶是我打碎的。但是我這幾天心裏總是壓着一塊大石頭,沉重極了,可媽媽就像什麼事都沒發生,我更慌了,打一頓也就罷了,心想:我還是告訴媽媽吧,媽媽說得對,花瓶沒了,可以再買,可誠信沒了,上哪買去。於是,我鼓起勇氣,走進媽媽房間。我吞吞吐吐地說:“媽媽,真對不起。”媽媽疑惑不解地問:“怎麼了?”“花瓶是是……我打碎的。”這時,我心裏的那塊大石頭霎時落了下來。我本以爲媽媽會破口大罵或打我一頓,可沒想到,媽媽卻輕輕撫摸着我的頭,笑眯眯地說:“其實,我早就知道了。”我聽了,大吃一驚,問道:“那您爲什麼不說出來呢?嚇死我了”“我想等你自己來承認自己犯下的錯誤。”“那您不生我的氣嗎?”媽媽笑道:“孩子,犯錯不重要,關鍵是要勇於承認錯誤,承擔責任,做一個誠實的好孩子!只要你以後敢作敢當我就不生你的氣。”我聽了,臉漲得通紅,連世界上最紅的蘋果也有過之,而無不及。媽媽語重心長地對我說:“記住!一個人什麼都可以沒有,但是就是不能沒有誠信!”我撲在他*的懷裏高興地笑了。

這件事雖然過去了許多年,但是他*的這番話卻印在我的腦海裏。一直以來我都以誠信是人生路上一個永遠的道德標準,時刻提醒自己,告訴自己:“在任何時候,都要有一顆誠信的心,做任何事情,都要敢作敢當。”

我的家規家訓家風徵文篇【二】

“誠樸、向上,尊老愛幼;勤勞、調和,家和萬事興”——走進馬鞍山鄉民張龍興的家,案角這塊特別的“家訓牌”很是有目共睹。這些年,楊王村鄉民鼓起的“踐行好家訓”、“培育好家風”的做法,已在奉賢蔚成風氣。

跟着媒體的宣揚和報導,家風這個詞不經意間闖入了大家的視野。儘管大家對家風並不生疏,可是終究啥是家風?恐怕不一樣的人會有不一樣的答案。有人說家風即是誠信做人,也有人說家風即是尊老愛幼;有人說家風即是勤勞仁慈,也有人說家風即是節省文明。儘管家風有着文字上的界說,可是在每自己的心裏,家風其實有着不一樣的內在。

從前史淵源看,家風起源於農耕社會的`古代文明,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古代,家風仍是一個家庭或宗族重要的精力內核,是一切家庭成員都必須遵從的行爲原則和品德規範。古人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說法,“齊家”在這裏即是治家的意思,而治家就必須得有好家風,家風的重要性便顯而易見。

年代在開展,家風的內在也在不斷改寫,變得愈加豐厚,多了些現代元素,少了些封建顏色,這也是前史的前進。可是咱們也大概看到,在產品經濟年代,大家的價值觀日趨多樣化,再加上因爲遭到不良風氣的影響,一些人無視品德,不講誠信,或爲了一己私益逼上梁山,或爲了自己意圖不擇手段。儘管這些僅僅法令或品德層面的表象,但就實質而言卻是家風損壞、家教缺失的成果。

從表面上看,家風僅僅一個家庭的事,與社會無關,也與國家無關,其實不然。在人的生長過程中,家風對一自己的影響不容忽視。作爲一種潤物細無聲的品德力氣,家風無時無刻不在淨化着每一個家庭成員的心靈。家庭具有好家風才幹爲社會培育出好公民,而遭到好家風刻畫的官員更能變成公民的好公僕。

從廣義上說,家風不只僅具有宗族特點,還具有社會特點。而家庭又是社會的根本組成單位,所以作爲一種積極向上的精力力氣,家風也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深沉沉澱的產品。更重要的是,好家風不只凝聚着中華民族的精力風貌,一起也是社會主義中心價值觀的詳細表現。因而只要家風正,才幹民俗正,結尾才幹政風清、黨風端。

建立優秀的家風不用好大喜功,能夠“勿以惡小而爲之,勿以善小而不爲”爲原則,從細微處着眼,從點滴小事做起,讓好家風變成無言的教導代代相傳,推進家庭的調和、推進社會的開展、推進中國夢的提前完成。

我的家規家訓家風徵文篇【三】

在我的心裏,家是菜園,我是菜苗,一個茁壯成長的苗,而陪伴了我十三年的家風則是甘露﹑雨滴。是家風耐心的歷經春夏秋冬滋潤我,沒有家風的滋潤,我就不能夠茁壯成長。

家風伴我從懵懂無知坐向成熟,一步步在人生的階梯上踏上腳印,是它塑造我的無形力量―家庭的生活方式。在模糊的記憶中,媽媽教我懂禮貌,尊老愛幼,誠實守信,助人爲樂等等。品質方面嚴格把關。

時間不緊不慢的流逝,事情一次一次的發生。外面閃耀的陽光直直的射進了窗戶,我們家的爭議聲又一次直逼耳際:

“你說你都多大了,幹什麼都幹不好。瞧瞧,讓你給你倒杯水,幹嘛倒那麼滿,撒的到處都是。”一向寵愛我的媽媽一邊擦着桌上的水,一邊又開始嘮叨了。雖然說,媽媽的“話匣子”有點煩人,但勉強算得上是“音樂”。就聽下去吧。原來今天早上我家來了位做客的阿姨,媽媽命令我去倒一杯水給阿姨喝,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不料,我的手不小心抖了一下,水就倒滿了。有點不小心,不過我不是故意的。阿姨走後,媽媽的“低音小喇叭”開始不停地的播放,做事穩重,不要三心二意。我只得改正。

“那麼大了,連點規矩都不懂,客人來了也不知道打聲招呼,只顧忙自己的。”媽媽一送走客人,回來就又“贈”了我一句。我怎麼這麼倒黴,“……!”長篇大論過後,媽媽竟然一點點也不累:“要知道尊重別人,得有禮貌。”從此以後,家裏來客人我一刻也不敢怠慢,急忙左一聲“阿姨好,”右一聲“叔叔好。”

我在媽媽的話匣子裏學到懂禮貌,尊重他人,做事專心……我伴着歲月,年齡不斷增長,媽媽卻毫不鬆懈。告訴我:“這些事情雖然微不足道,是‘雞毛蒜皮’的小事,但可以直接影響你的成長。”我的家風由我的媽媽培養出來,一步一步,一件一件。

沒錯,無形中好的家風的養成,是正能量的傳遞,也是以後對自己教育的回饋,只要家風好了,國風纔會好。

我們家的家風,願它常駐我家。願那不輟的改進之風飄在中國民族的上空,飄進千家萬戶之中。願我的家庭會因它變得更充實,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