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徵文>

關於端午節的徵文(通用13篇)

學問君 人氣:3.11W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接觸過徵文吧,徵文要求文面整潔乾淨,書寫端正美觀,字型清晰規範,標點準確無誤。寫徵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端午節的徵文(通用13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端午節的徵文(通用13篇)

端午節的徵文1

再過幾天就是我們的傳統佳節——端午節了。說到端午節,大家就會想到糉子。在很多城市,“糉子節”成了端午節的代名詞,以爲端午節就是吃糉子。說到端午節,很多媒體都宣傳這是一個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節日。

其實,以上兩種說法都忽略了端午節的文化內涵。爲什麼我們會不知道一個有着兩千多年曆史的傳統節日所蘊含的真實文化呢?爲什麼反而是聖誕節、情人節、萬聖節等洋節在國內大行其道呢?原因很簡單:因爲長期以來,傳統佳節在國內並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直到05年,韓國“搶”了我們的端午節,申報的“江陵端午祭”入選爲世界無形文化遺產名錄,這纔給我們帶來了衝擊,帶來了反思。早在春秋,端午就是一個多民族的節日,除漢族外,還有滿、蒙、藏、苗、等約28個少數民族慶祝這個節日。後來才慢慢傳入了日本、朝鮮、越南等國家。當然,端午節的精神內涵也遠遠不止是吃。

在端午節的活動中,自古以來就有了賽龍舟,用五彩絲纏糉子、纏手足腕,包米糉,採插艾葉,塗飲雄黃酒,調製硃砂酒,採集露水洗眼睛,採多種草藥,人身上及屋內各處懸掛香包等等,以上這些都告訴我們最早端午節是防疫祛病、避瘟驅邪、祈求健康長壽的一個節日,它寄寓了人們平安和順的美好心願。後來,才漸漸加入了紀念地方性名人的內容,例如長江中游湖南、湖北楚地紀念屈原,長江下游江浙吳地端午節紀念伍子胥或紀念越王勾踐及孝女曹蛾。

同學們,一個國家的傳統節日是一個民族的文化與靈魂。端午節就要到了,讓我們一起來重視並過好這個防災祛病、祈求健康長壽的傳統節日,恢復它的文化內涵,讓我們每一箇中國人都珍惜我們的端午文化。

端午節的徵文2

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它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這天,我們穿着老師發的校服,前往一個離學校很近的中西餐廳——富蘭城堡。

第一個環節“端午憶屈原”開始了。大屏幕上面寫着“濃濃端午情,悠悠艾草香”。接下來老師介紹了端午節的相關知識以及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主要事蹟及主要作品。作品主要是《離騷》、《天問》、《九歌》和《懷沙》等。端午節有很多習俗,如賽龍舟、包糉子、飲雄黃酒、懸艾葉菖蒲、懸鐘馗像、掛荷包、栓五色線和給孩子塗雄黃等等。

然後第二個環節開始了。老師給我們每人發了一個沒有裝香料的空香囊袋。紅色代表熱情,力量和勇氣。他它可以增強疫力和吸引力。綠色代表自然之母的顏色,它幫助你在學習生活中更加的謹慎細緻,朝着你心裏的目標不斷的努力前行。我輕輕下位,把香囊遞給了我的媽媽。只見媽媽一大把,一大把地把艾葉放進香囊袋裏,直到裝滿,繫上一個蝴蝶結,戴在了我的脖子上。

接下來是第三個環節“系藍絲帶”。我把藍絲帶系在媽媽的左手腕上。藍絲帶代表着感恩、鼓勵、關懷和愛。

第四個環節是“誦經典”。透過大聲誦讀屈原的作品,我內心真佩服,他真是厲害呀。

終於到了第五個環節,快樂尋寶。當老師說完開始後,全部的學生都衝了進去。有的像大猩猩,有的像猴子,有的像強盜。四處搶免單券,我找到了一張免單券。帶着它去回答問題。問題真簡單,問的是“端午節是在什麼時候?”我的回答是“五月初五”。

透過這次活動,我對屈原有了更高的認識。我下定決心一定要像屈原一樣,愛家愛國,忠貞不二。

端午節的徵文3

今年端午節,我過得十分快樂、充實,在家裏我做了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幫忙奶奶包糉子,所以我覺得這一年的端午節十分有好處。

早上,我奇蹟般地起了一個大早,發現奶奶在包糉子,我走上前去問:“要我幫忙嗎?”奶奶笑眯眯地說:“如果你實在要幫也能夠。”我十分開心,搬了一個小椅子坐在奶奶身旁,只見奶奶很熟練地把蒸煮過的糉葉拿在手裏圍成一個半圓錐形,把淘過的糯米灌入糉葉裏,迅速地裹了起來,不一會兒一個漂亮的糉子完成了。我不禁問奶奶,端午節有哪些習俗?奶奶說:“包糉子、賽龍舟、做香嚢,還有喝一些黃酒啊,吃“紅”啊……”“哇!有這麼多”我大叫起來,奶奶一臉笑意地說,我再給你講講包糉子的由來吧。”

五月初五,在楚國即將滅亡之時,屈原就是個十他愛國的文人,見到自我的國家即將滅亡,就飲下了最後一杯酒跳入汨羅江自盡了,人們爲了紀念他把糉子扔入江中爲的就就是不讓魚蝦吃掉屈原的屍體,同時還每年在江河裏舉行隆重的賽龍舟。就這樣人們代代相傳,端午節就就是這樣傳承下來的。我聽得十分入神,然而原先端午節還有這樣一個不簡單的故事。糉子包好了,滿屋都就是糉葉的香味,今年的糉子,奶奶包了兩種口味,有紅豆蜜棗味和鹹肉味的,儘管我沒有成功的包好一個糉子,可就是我幫奶奶做了自我力所能及的事,所以當我剝開糉子,深深地聞了一下這裹着糉葉香氣的糯米糉子,咬下一口滿口香氣感到真就是好吃,因爲這個糉子裏有我勞動的一份噢!

這個端午,讓我足實長了知識,讓我真正體會了這一年的端午節就是一個“濃情搞笑端午節”。

端午節的徵文4

同學們,本週的星期四就是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了。你們是否知道我國傳統端午節是幹什麼的嗎?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端五節。民間最流行的叫法是“五月節”與“棕子節”,爲什麼叫端午節呢?原來,“端”在這裏就是開始、開頭的意思。“五”與“午”在古代是可以通用的。因此五月的第一個逢五日就叫“端午節”,也稱“端陽節”。關於端午節起源的傳說可多了,其中,紀念屈原的說法流傳得最廣。屈原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出生在2000多年前戰國時期的楚國。他爲人正直,學識淵博,很有才幹,在楚國擔任了重要職務。因爲他主張堅決對抗秦國侵略,而受到打擊、排斥,還被楚王趕出了朝廷。屈原悲憤極了,在流放途中寫下了許多充滿愛國精神的詩篇,最有名的是《離騷》。後來,秦國隊伍攻佔了楚國都城。楚國失地千里,屍橫遍野。屈原心如刀割,他不願意看到國破家亡的慘景,就在農曆五月五日這一天,懷抱石塊,跳進了淚羅江。當時他62歲。

百姓們愛戴屈原,當聽到他自殺的消息後,紛紛划着船奔向江中,去打撈屈原的遺體,但是沒能找到。他們怕江中的魚蝦會咬食屈原的遺體,又紛紛把江米裝迸竹筒,扔到水裏,想用江米餵食魚蝦來保護屈原的遺體。從此,每年的五月初五,人們都會自發地來到江邊,悼念屈原,還要划着船衝進洶涌的波濤,象徵人們爭相打撈屈原遺體,以此來寄託對屈原的哀思。久而久之,我國南方就形成了端午節賽龍舟的習俗。因此,端午節又成了紀念屈原的節日。

同學們,屈原因爲熱愛祖國、關心百姓疾苦而受到人們的愛戴。當我們津津有味地吃棕子、觀看賽龍舟時,不要忘記2000多年前那位愛國大詩人——屈原。

端午節的徵文5

難忘的端午節。小學五年的學習生涯中,發生過許多令我難忘的事情,最讓我難忘的要屬四年級的那次端午節了。

今天是端午節。家家戶戶都熱熱鬧鬧的。每當到了端午節,人們都要吃糉子、賽龍舟、喝雄黃酒,掛艾草、香袋和在孩子的身上寫“王”字,這是爲什麼呢?我在網上查了一下。原來這是爲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都城,屈原和一位楚國大夫知道消息後,悲憤交加、心如刀割。最後,他們抱着一塊大石頭跳江了。當地的老百姓知道後,就往裏面扔糉子,希望魚兒不吃屈原的身體,只吃他們扔的糉子。所以就有了吃糉子這個習俗。老百姓到了每年的端午節,都會比賽龍舟,贏了就上岸把糉子扔進江裏,所以就有了賽龍舟這個習俗。

那在家門口掛艾草和菖蒲,還有掛香袋和在孩子身上寫“王”字,又是怎麼回事?原來是因爲古時候沒有蚊香,花露水和紗窗,所以人們就在門口掛艾草、香袋,在孩子身上掛香包可以防止蚊子、蟲子來咬。在孩子身上寫“王”字就是蟲子中的國王,蟲子都不能咬他。喝雄黃酒是爲了讓蛇不來咬,就又有這個習俗了。

這時媽媽叫我吃糉子。糉子的餡有肉、蛋黃、豆沙、棗子等多種。剝開綠油油的糉葉,裏面就是香噴噴的糉子了!真像一個糉子精靈披着一件綠色的棉襖呢!我要開始吃糉子了,我一口咬下去,啊,糉子真好吃啊!這又香又甜的味道一直到我的心裏,使人陶醉了。我真喜歡糉子呀!可是當我一想起屈原便有一種辛酸。

這個端午節我知道了屈原爲了國家不惜犧牲自己,我也要想像屈原一樣,做一個愛國的人!將來未國家做貢獻的人!真是一個令我難忘的端午節呀!

端午節的徵文6

我國有個起源於春秋戰國的節日,叫端午;我國有個防疾病的節日,叫端午;我國有個運動的節日,叫端午!端午節又叫端陽節、重午節,在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歷史十分悠久,傳承了幾千年!

關於端午的來源,人們有許多說法,但其中流傳最遠、史書也有明確記載的就是爲了紀念屈原。相傳,屈原本來是楚國的三閭大夫,因爲當時的國君十分昏庸無能,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秦國又蠢蠢欲動,準備攻打楚國。屈原向國君進諫,卻被罷了官,放逐到了鄉村。後來秦軍攻破了楚國國都,楚國滅亡了。屈原聽到消息後,悲痛欲絕,在自己生活下的茅屋裏寫下《懷沙》後,望着楚國國都,向滾滾的汩羅江中跳去。大家見了,有的拼命打撈,有的用糉葉包着糯米往河裏扔,還有的在用雄黃驅趕蛟龍。爲了紀念他,人們把這天叫端午節。

端午節是春夏交際之時,蚊蟲衆多,疾病易發。所以,每到端午,人們都要驅五毒、吃五黃、插艾草、菖蒲。大家還會從街上買來蛋,把它放進鍋裏和艾葉一起煮,把蛋吃掉後,再用煮蛋的水洗臉,傳說一年也不會被蚊蟲叮咬。小孩兒還會把自家煮的蛋拿出來,和鄰居玩“碰蛋”,看誰的蛋結實。贏家據說一年都不會被病魔困擾!

端午節這天,人們都會組織去划龍舟。江邊聚滿了人,他們瞪着眼珠子,不停地喊着“加油加油”,爲龍舟上的人吶喊助威。而龍舟上也擠滿了人,他們雙手拿着漿,使勁地劃啊劃。當有一隻龍舟最先劃到終點時,觀衆就會熱烈地鼓起掌來,有的甚至跳了起來。整個場面熱鬧非凡,充滿了喜悅!

這就是端午節,這就是我國的端午節!我愛端午!

端午節的徵文7

端午節在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又稱端陽節,已有2000多年曆史,它和“過年”、“中秋”並稱爲一年中的“三節”。端午節是爲了紀念中國古代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屈原。屈原是我國著名詩人和偉大的政治家,是“楚辭”這種文體的創立者。屈原很愛國,他眼看着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在農曆五月初五寫下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自盡。傳說屈原投汨羅江後,百姓們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江邊,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人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還不見蹤跡,之後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人們以划龍舟比賽來紀念屈原。百姓們還拿出準備好的飯糰、雞蛋等食物丟進江裏,人們認爲讓魚蛟蝦蟹吃飽了,它們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後來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

這就是端午節爲什麼要賽龍舟和吃糉子。端午節這天,南京人會在門前掛上艾葉、菖蒲除穢驅邪,用滴了雄黃酒的清水洗眼睛等等。還要吃糉子、綠豆糕,兒童頸項上要掛五色絲絡,絡中裝鹹鴨蛋。南方人主要吃“五黃”,而南京人卻吃“五紅”,指烤鴨、莧菜、紅油鴨蛋、龍蝦、黃鱔。關於“五紅”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一天,“五毒”:蛇、蜘蛛、蠍子、蜈蚣和壁虎,它們在端午時來到人間,剛到一戶人家門口,就聽見女主人說:“快吃,這是油炸五毒。”五種毒蟲聽了這話,大吃一驚,看見桌上有五道紅紅的菜,五毒以爲是它們的血,嚇得魂飛魄散,再也不敢出來了,所以,南京人在端午節吃“五紅”是爲了嚇走“五毒”。

端午節的徵文8

五月初五,是我們傳統的端午節。也是我最喜歡的節日。每到這一天,熟悉的兒歌總會迴盪在耳畔:“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過端午節家家戶戶都要包糉子。糉子要在端午的前一天下午包好。糉葉、竹葉還有裹糉子的菖蒲葉子要在鍋裏煮一下。煮好的葉子不再青翠欲滴,而是變得結實柔韌。單是糉葉的香味就已經讓人垂涎三尺了。

媽媽會包多種口味的糉子,糯米餡的、鮮肉餡的、蜜棗餡的、麥仁餡的、紅豆餡的……有時媽媽還會包雜糧餡的,就是各種米、各種豆、各種乾果混合着包在一起,五顏六色的,像是一個小型的農業展覽會。心靈手巧的媽媽包起糉子來是又快又有型,左手託着糉葉,右手撈起一把米,放在糉葉中間,箬葉的,媽媽會包成“磚頭形”、“元寶形”,竹葉的,媽媽會包成“三角形”都用細長的菖蒲葉子纏得結結實實的,這樣煮出來的糉子纔會緊緻有彈性。

糉子要在大鍋裏煮一夜。

端午節的早晨,會早早的被媽媽叫醒,媽媽要在我的手腕上裹五絲,就是用黑、白、紅、黃、綠五種顏色的絲線編織而成。洗臉水是媽媽煮糉子的水,褐色的、散發着糉子的香味,洗完臉上滑滑的。

待媽媽開啟鍋蓋,滿屋都瀰漫着糉子的清香,讓人聞了禁不住口水直流。我迫不及待地剝開糉子葉,撒上白糖,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甜甜糯糯的,真是讓人回味無窮!

每每這時,媽媽都會給我講屈原的故事,而我總是百聽不厭,懷着對屈原的敬仰,咀嚼着分外香甜的糉子,我更加喜愛端午節了。

端午節的徵文9

聽說端午是用來紀念屈原投江自盡,爲了不讓江中的魚把屈原的屍體吃掉,人們像江中投糉子,所以端午節吃糉子、賽龍舟都與紀念屈原有關!原來端午節還有這樣一段來歷啊!記得去年,我就體會到了端午的快樂。

端午節前幾天,我看見媽媽正在包糉子,心裏也手癢癢,也想學學包糉子。媽媽告訴我,包糉子首先要把糉葉洗乾淨,在熱水中泡軟。再準備好蜜棗做餡,將蜜棗餡煮得香噴噴的,就可以開工了。先把長長的糉葉摺疊,圍一下,做成一個窩,中間放進調配好的糯米,包出棱角。然後把蜜棗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最後把糉葉包着的糉子做成四角的形狀。

看着媽媽靈巧的手在那左搖右擺,我也手忙腳亂地開始了,只見我這邊折折,那邊疊疊,就是包不緊。好不容易把糯米裹進糉葉裏去了,紅棗又放不進去了。最難的還在最後的程序,糉子包得好不好看,就看四個角是不是勻稱。我總是把四個角弄歪了,差不多都揉成一個圓糰子了。媽媽看我的糉子還不禁發笑:“這就是沈大廚的‘傑作’,細線都系哪了啦?”唉,這個世上爲什麼就沒圓糉子呢?看着媽媽做的糉子寶寶我真是口水直流啊!

我終於可以吃上我自己包的糉子了!當然,等糉子熟是件漫長的事,一般要用大火煮,煮40-50分鐘才能吃上熱騰騰的糉子。終於看到糉子寶寶露面了,我趕緊剝開糉葉,拿筷子加了一個,哇,好美味啊,我還專門撒了一些糖,更加好吃了,蜜棗在裏面讓糉子變得很甜!那年端午節,我吃到了自己親手做的糉子,心裏真的很甜蜜。

去年的端午節我的糉子做得不好,眼看今年的端午即將來臨,今年我還要包,爭取讓家人吃上既美觀又可口的糉子,也讓我這個端午過得更有意義!

端午節的徵文10

午後靜寂,溫和的陽光照滿小院,一股清香幽幽地飄來。

哦,是牆角的艾草。艾草一入門,端午也跟着到了!

那把艾葉無妖嬈姿態,無絢麗色彩,無獨特之處,唯有香氣迷人,令人喜愛。聞着這般的艾香,我託着腮幫子,注視着門口。哦,是姥姥來了!

眼前的姥姥是多麼消瘦,手拎着浸水後更顯碧綠的糉葉。她從一旁熟練地搬來板凳,將糉葉放進一個洗淨透亮的鐵盆裏,鐵盆的周圍放滿了圓滾滾的糯米,還有香甜的蜜棗。

姥姥撈起一根糉葉,包成一個圓錐形,放入糯米、蜜棗,再用棉繩圍起紮好。哦,所有的動作都是那麼嫺熟,水到渠成一般,令我眼花繚亂。在她包好成堆的糉子之後,便開始下鍋煮了。

很快,一股濃烈的糉香向我襲來,我循着味兒,信步走進廚房。可是,當我揭開鍋蓋,裏面卻空空如也。我如夢方醒,方纔的一幕幕,只是我的幻想罷了。

愛依舊有的,我堅信!

這不,昨天姥姥在電話裏充滿歉意地說,她今年端午不來了,但會託人捎一些糉子給我。我的心中有着一絲悵然。很快,這份悵然又被收到的糉子驅散。

哦!讓我去“偷幽香一縷”,但也不要忘“聞糉香一片”。

我將姥姥寄來的清一色碧綠的糉子放進鍋裏,加水、點火、開煮,等待真正的那一片糉香。很快,鍋內的水沸騰了,糉香溢滿整個小院。

待糉子煮好後,我將糉子裝到碗裏,開始品嚐。我將糉葉撕開,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滿嘴的糯米,粘粘的,香香的。立即,我最愛的豐碩的蜜棗便露了出來,甜味嫋嫋地鑽到心底,那是最熟悉的味道。

我走在小院的小徑上,只有那艾香萬里。愛直撲我心,我心甜蜜。

端午,我“艾”你。

我想糉子與艾葉之間,還蘊藏着,我與姥姥濃濃的祖孫之情!

端午節的徵文11

我上小學的時候就去城裏讀書了,在那裏我認識了新朋友,每天生活得很開心很快樂,可就在快放端午節假期的時候我卻高興不起來,因爲我想起了爺爺奶奶。

小時候,我和爺爺奶奶在鄉下生活,爺爺奶奶對我可親了。每到端午節,奶奶就親手包糉子給我這“小饞貓”吃。可是我到了城裏就再也沒吃到過爺爺奶奶做的糉子,放學回家時,我心裏還在想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回來我也沒有打招呼!爸爸媽媽問我怎麼了,我問爸爸:“過幾天端午節你和媽媽能陪我過嗎?”他們:“說工作太忙了。”我聽到這句話時心裏非常的傷心,我說:“你們忙吧,我讓爺爺奶奶來陪我。”然後爸爸給爺爺打了一個電話。

端午節那天一大早,我就在想:爺爺奶奶今天會來嗎?剛吃過早飯一會兒,我就聽到爺爺說話的聲音。推開門一看,真的是爺爺奶奶來了!我就趕緊撲到了他們的懷裏,爺爺說:“快看,爺爺給你帶好吃的了。”我接過來一聞:“嗯,奶奶牌兒糉子。”爺爺哈哈笑起來。等我扶他們進屋的時候,我發現爺爺有點兒不一樣,就問:“爺爺,你不舒服嗎?”爺爺捶了捶自己的腰,說:“老毛病了,腰疼。”我心裏頓時有了一絲不安,爺爺不舒服,我還讓他跑着來陪我,唉!我真不應該。我趕緊站起來,去打了一盆熱水,端到爺爺跟前,說:“爺爺,你躺下,我來給你敷一敷。”爺爺高興地說:“我的大孫子長大了。”

我給爺爺敷着腰,看着爺爺滿足的樣子,心想:我以後一定要多關心爺爺奶奶,讓他們的晚年生活更幸福。

這個端午節,我過得最有意義。

端午節的徵文12

今天是端午節。

清早聽見了第一聲雞鳴,我便早早的起了牀。來到大街上只見人山人海,車水馬龍圍的水瀉不通,人們穿進穿出,忙的不亦悅乎:有的買糉子;有的賣糉子;有的趕着鴨子嘎嘎的叫着;有的賣着香氣撲鼻的艾葉;有的拿着驅蛇妖的雄黃。

我來到興華書屋看到一本關於端午節的書:屈原是故事的起因,他因爲把國家建設的好受到了楚王信任而被皇宮裏的貴人無中生有的讒言給無限被流放到了南方,但他依然愛國關注着老百姓的苦難,戰爭中楚王中了秦王的圈套被軟禁了起來,首都也被霸佔了,百姓們也招受苦難,在這一天屈原萬分悲憤投汨羅江自盡了。百姓們想泉水一樣涌到江邊想去撈屈大人的屍體,可他們怎麼撈也沒撈到,沒辦法他們只能灑雄黃,扔下食物,用敲鼓的聲音不讓水族傷害屈原大人的屍體,同時製作出了不會讓水族搶着吃的糉子。

從這裏我想到了梁啓超爺爺說過的一句話: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富則國富,少年智則國智,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過雄於地球。還有周總理說的爲中華之崛起讀書。對!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所以我們要勤奮好學: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我們要學習別人的優點: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健健康康爲國家微笑,幫助我們的愛國屈大人完成夢想,建設好國家。

今年的端午節使我受益無窮,每一個進步,每一個付出都是爲了建設好新的祖國,爲國家而戰!爲中華之崛起讀書!爲國家而生!讓祖國的花朵盛開吧!

端午節的徵文13

看到這個題目,大家一定很熟悉。它是中國十大傳統節日之一,——端午節。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由五個節日組成,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我最喜歡唱端午節的兒歌。5月5日: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包,吃糉子,撒糖。龍舟閃亮下水。

端午節有很多習俗。每年端午節,人們都會在孩子的脖子、手腕或腳踝上綁上紅、黃、藍、白、黑絲線,這些絲線被稱爲長壽絲線。每家要插五頭;菖蒲、艾草、石榴花、大蒜和龍舟花。端午節時,南方人吃“黃武”:黃魚、黃瓜、鹹鴨蛋黃和包裹在黃豆瓣裏的糉子和雄黃酒。無論在北方還是南方,在這一天,孩子們都應該用雄黃在額頭上畫“國王”這個詞,並戴上五顏六色的香包。端午節,人們打掃房子,在廚房裏灑雄黃酒,以殺死毒蟲,防止它們繁殖。

賽龍舟和吃糉子是端午節的主要活動。相傳賽龍舟是爲了救死於汨羅江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糉子丟進河裏,就是把魚、餃子、蝦、蟹都包滿,不再吃屈原的遺體。

我最喜歡的節日是端午節。這一天,爸媽會早起給我包好吃的糉子。他們會摘荷葉,洗糯米,準備糖、棗、肉等各種材料做餡;然後用荷葉把餃子包好,用繩子捆緊;最後在鍋裏蒸。糉子就是這麼做的好吃。糉子分爲素糉子和肉糉子,最常見的是糯米糉子。我更喜歡這兩種糉子,但我更喜歡肉糉子。多汁可口,入口即化,油而不膩且有荷葉清香,真的很好吃。這時,我媽總是指着我說:“你這個小饞蟲!”

端午節展示了我們豐富的文化,給我的家人帶來了很多快樂。我愛端午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