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幼兒培訓>

土地的誓言教案(通用8篇)

學問君 人氣:2.46W

《土地的誓言》是男作家端木蕻良(原名:曹漢文,又名:曹京平)所寫,選自《中國新文學大系1937——1949 散文》卷一,入選人教版初一(七年級)下學期課本。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土地的誓言教案,歡迎大家參考!

土地的誓言教案(通用8篇)

土地的誓言教案1

【教學目標】

1.理解土地的誓言的含義。

2.反覆誦讀課文,領會作者強烈的愛國、愛鄉情懷。

3.透過閱讀文字,以擬寫“課文對聯”的形式來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課型與課時】

1.讀寫結合課

2.一課時

【預習要求】

1、掌握“熾痛、嗥鳴、斑斕、讕語、怪誕、亙古”等詞的讀音、詞義,學會運用。

2.結合課前提示和文下注釋自讀課文,熟悉課文內容。

3.重點朗讀兩個自然段中關於關於家園的描寫,感受作者所傾注的情感。

【課文簡析】

《土地的誓言》是作家端木蕻良在20世紀40年代時寫於“九· 一八”事變十週年的一篇散文,抒發了作者對飽受日本侵略者鐵蹄踐踏的土地強烈的思念之情,以及對日本侵略者的憤恨之情。爲了抒發這兩種感情,作者運用了各種表現手法。一是運用呼告的手法,直接抒發自己對土地的熱愛、想念、眷戀。並且江傾訴對象擬人化,隱含將土地比作“母親。如:我無時無刻不聽見她呼喚我的名字,我無時無刻不聽見她召喚我回去。”“她低低地呼喚着我的名字,聲音是那樣急切,使我不得不回去。”等等。二是運用大量的排比造成連貫的氣勢。例如“當我躺在土地上的時候,當我仰望天上的星星……”等處。三是運用蒙太奇手法,列舉東北特有的景色,連續展現出來,形象性強,能借物抒情,避免直接抒情的蒼白無力容量大,能觸發讀者的聯想,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

但是儘管如此,由於學生沒有家國之痛、民族之恨這些經歷和體驗,僅憑文中的文字來激發他們的情感是不夠的。因此,如何來進行適合學生的教學設計,,如何對課文的留白進行補充,顯得至關重要。

【教學創意】

本課的獨特創意就是:以補充的材料和文中的內容爲依據,在誦讀的基礎上寫“對聯”。

“課文對聯”,就是以課文內容爲載體,在深入瞭解了文字內容以及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的基礎上,選取文中現有的詞語進行適當的加工來組成“對聯”,其形式多種多樣。就文章組成而言,可以用“對聯”概括主要內容;用“對聯”概括某一片段,用“對聯”概括人物形象等。就擬寫“對聯”的形式而言,可以是學生自擬上下聯;學生互擬,師生互擬。

這種形式,一是能喚起學生參與學習的主動性,使他們在實踐中學習漢語、運用漢語,承傳漢文化。二是恰到好處的濃縮文字精華。三是不僅僅停留在感性的讀上,而是停留在理性的寫上,讀寫結合,以讀促寫。

【教學過程】

一、簡潔匯入新課

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著名作家端木蕻良先生所寫的《土地的誓言》。

相信經過預習了,同學們都知道如何來解釋文章的標題。

學生回答:面對土地,作者發出的誓言。(同學們應該能夠回答出文題的含義。理由是文字中具有明顯的誓言特徵的句子:我必定爲她而戰鬥到底。你必須被解放!你必須站立!……根據學生已有的經驗。學生入隊、團宣誓,競選班幹部宣誓等,都有我願意,我發誓等字樣。)

二、帶着問題讀課文

既然同學知道了“土地的誓言”就是“面對土地,作者發出的誓言”,那麼,請問同學在讀課文,回答下面兩個問題。

師示二個問題:

①這是一片什麼樣的土地?

②爲什麼要發出誓言?

(1)請同學們快速閱讀課文並思考這兩個問題。

(3)同學們發言。教師即席評說。

同學們可能會表達的一句話(教師歸類):

九一八前:

這是一片美麗的土地。

這是一片豐饒的土地。

這是一片留下我歡笑的土地。

這是一片充滿香氣的土地。

九一八後:

這是一片被佔領的土地。

這是一片倒下的土地。

這是一片被踐踏的土地。

這是一片沾滿污穢和恥辱的土地。

②因爲這篇文章寫於“九一八”十週年。這說明我們的土地被日軍佔領了。所以作者要發出誓言。

根文前提示和文下注釋,我們知道:九一八事變後,包括作者在內的關內的東北人依然無家可歸,抗日戰爭仍然在繼續。面對淪陷的土地,回想美麗的故鄉,作者發出了錚錚誓言。

教師與學生進行簡潔生動的對話(包括簡介九一八事件、展示九一八事件的圖片,以及抗日戰爭的一些情況,也可以是適當補充一些端木蕻良及其他東北流亡作家羣中的作家寫的關於關東原野美麗或頹廢的文字,爲後面擬寫對聯奠定基礎。)

三、指點本課朗讀感情。

有了學生對“土地”和“我爲什麼要發出誓言”的理解。就不難把握朗讀文章的感情。

師生共同討論本課的朗讀感情:

·重點字詞。如“熾痛”“氾濫”、“無時無刻不”、“翻滾”、“埋葬”、“必須被解放”、“必須站立”。

·描寫九一八前的故鄉的句子。

·表示對故鄉懷念的句子。

·想起故鄉後自己的感受。

·對故鄉發出的誓言。

……

在這個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在自己理解的基礎上選擇自己喜歡的片段和句子自讀,互相聽讀,學生示範讀,然後教師範讀,學生再帶着感情朗讀。可以重組課文。如,先讀九一八前的家鄉——再讀想起故鄉的感受——再讀九一八後故鄉的有關語句——最後讀誓言。

四、講析課堂對聯擬寫的相關知識

朗讀,更趨向於感性。如何把感性與理性更好的結合起來。那就非動筆不可。在文中,作者爲我們細膩的描寫了自己的家鄉和回想家鄉的感受以及面對被侵佔的土地發出的錚錚誓言。如何把這些感性的文字變成理性的思考?如何讓這些文字能形成鮮明的對比。我們不妨用對聯的形式來表現。

(1)教師講析“課堂對聯擬寫”的`形式:

所謂“課文對聯擬寫”,主要是指在在誦讀課文的基礎上,以對聯的內容爲載體就是以課文內容爲載體,在深入瞭解了文字內容以及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的基礎上,選取文中現有的詞語進行適當的加工來組成“對聯”。其形式有:

學生自擬;

學生互擬;

師生互擬。

這是一種概括、領悟文字的好方法,也是一種提取重要資訊的能力訓練。

(2)教師講析“課文對聯擬寫”的過程:

首先,要確定一個描寫的主體,而且在文中或者與課文相關的材料中能找到與這個主體相對或者相類的事物。如確定主體“故鄉”與之相類的是“家園”。確定主體是“日軍”,與之相對的則是“八路”。然後,利用文中的相關有效資訊,擬寫“對聯”,這樣擬寫的對聯具有強烈的對比作用,可以形成強悍的衝擊力。

(3)教師講授“課文對聯擬寫”的技法:

①要遵從“對聯”的一些基本準則:上下聯字數相等;上下聯詞性相對;上下聯意思相關聯;暫不考慮平仄問題。

②用“對聯”概括主要內容;

③用“對聯”概括某一片段;

④用“對聯”概括人物形象。

……

五、學生課文對聯擬寫

(1)請同學們展示自己所擬寫的對聯

如:①熱愛關東原野;痛恨日本倭人。

②土地似母親;日軍如豺狼。

③望星空,現故鄉瑰麗;看大地,露日軍兇殘。

④斑斕土地;黑心日軍。

(2)老師展示自己擬寫的對聯的上聯或者下聯。供學生思考:

①上聯:憶故鄉,白樺林,黑土地,紅高粱,美不勝收;

②上聯:稻花香裏說豐年,甜;

③上聯:車轔轔,馬蕭蕭,日軍刀劍無眼;

④上聯:時聞故土呼喚;

⑤上聯:故鄉必須解放

⑥上聯:兇殘日軍殘忍驅趕華夏兒女;

此時,教師可發放事先準備的關於九一八以及抗日戰爭中日軍的兇殘畫面以及文字。還可以上“九一八事變紀念館”瞭解,以及利用文後的材料《松花江上》。以利於學生找到對比的點。

(3)學生寫作10——15分鐘左右。

(4)課堂交流。

學生朗讀自己的作品。

教師展示自己擬寫的下聯:

①下聯:望家園,大漢奸,小日本,惡太君,醜陋無比。

②下聯:車鈴聲中憶歡笑,苦。

③下聯:雄赳赳,氣昂昂,八路頭腦有謀。

④下聯:誓爲母親戰鬥;

⑤下聯:日軍一定敗亡。

⑥下聯:慈祥母親深情召喚龍的傳人。

教師適時適度相評價(根據中學生的實際情況,不必講究對聯的平仄,詞性刻適度放寬,即不一定嚴格對仗。主要從上下聯的字數相等和意思是否相關聯、詞性是否大致相對這三個方面考慮。因爲課文對聯擬寫的對象不可換。二是因爲要求儘量用文中詞語。三是意境不可換。)

六、指導學生朗讀對聯

選擇上述具有代表性的,能夠形成鮮明對比的對聯來朗讀,加深印象。

如:憶故鄉,白樺林,黑土地,紅高粱,美不勝收;

望家園,大漢奸,小日本,惡太君,醜陋無比。

兇殘日軍殘忍驅趕華夏兒女;

慈祥母親深情召喚龍的傳人。

故鄉必須解放

日軍一定敗亡。

七、課堂教學小結

透過深情的朗讀和對聯的擬寫,我們深刻的體會了作者對故土,對家園的喜愛、懷念之情,對敵人的憎惡、痛恨之意。是啊,回想昔日如此美麗的土地,面對如此兇殘的敵人,作者怎能不發出錚錚的誓言。本文兩個段落,就像一副對仗工整的一幅長聯。不僅如此,衆多的抗日之士也用短小的對聯發出了錚錚誓言。如:寧可站着死;也不倒着生!倭寇不除,有何顏面。國仇未報,負此頭顱。正是有衆多的拳拳愛國之心。日本終於在1945年8月14日宣佈無條件投降。那片美麗的關東原野,勢必而且一定重現以前的瑰麗。(可以呈現解放後的關東原野圖片以及現在的關東原野美景)

只要有夢,只要有理想,只要願意吶喊奮鬥,我們一定強大。

(課文對聯擬寫是一種讀寫結合式的語文實踐活動。是感情認識和理性思考的完美結合)。

土地的誓言教案2

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揣摩、品味本文激情昂揚的語言

培養、強化學生熱愛故土、熱愛祖國的情感

教學重點:

揣摩、品味語言

教法:

點撥法、情感感染法、談話法

學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學設計:

一、 素材準備

1、 交待主題:圍繞“外敵入侵、人民流離失所”的主題來收集相關資料

2、 活動佈置:

教師準備:影視歌曲《松花江上》、“九一八”歷史事件的視頻錄像、東北的相關相片

學生準備:作者相關資料;中國近代史上國破家亡的事例;美國“九一一”事件的相關資訊

二、 教學過程:

(一) 屏氣凝神聽誓言

學生交流準備的素材,教師出示媒體素材,由“九一八”及歌曲《松花江上》引出對本文作者和背景的介紹,之後讓學生談初步感受,教師激情過渡----------聽誓言:

錄音播放課文朗讀,同時提出要求:

a整理字詞積累卡;

b結合文章內容概括本文:作者對着的土地發出的誓言。

學生交流,教師補充。

(二) 酣暢淋漓品誓言

學生有感情的朗讀,進一步感受作者發出的誓言,並提出具體要求:

(1)結合課文內容及自己對東北的瞭解,自由交流“東北印象”,然後教師課件展示以“東北印象”爲主題的圖片。藉此進一步把握作者對故土的激情所產生的基礎,同時爲自主學習創設一個“暢所欲言”的環境與氣氛。

(1) 劃出自己深受觸動的`詞語和句子

(2) 劃出文中飽含深情的句子

(3) 劃出自己有疑問的句子

學生交流上述問題,師適時點撥,並提出學生未能提出和解決的問題。例如:爲什麼文章開始用“關東大地”,後來用“她”來稱呼,而到了後來卻又改口說“土地、原野,我的家鄉,你必須被解放,你必須站立”等

(三) 聲情並茂讀誓言

在品味語言的基礎上,學生結合朗讀磁帶總結朗讀提示,可以從“語速、語氣、語調、感情、停頓”等方面根據自己的感受和體悟,選擇相應的段落進行朗讀

(1) 學生朗讀體驗

(2) 在學生朗讀的基礎上,老師結合特殊句式:排比句式、斷句進行朗讀指導。

(四) 蕩氣迴腸宣誓言

在學生激情朗讀後,師與生面對面會談:

(1) 作者對土地持一種什麼態度、情懷?

(2) 角色轉換:假如你是作者,請用一舉富於激情的話表示對心中熱土、對祖國的情懷

(3) 從本篇文章中,我們不難看出作者對土地深刻的眷戀,源於對祖國深深的熱愛,在文壇上不乏許多表達對祖國熱愛之情的章篇,同學們的資料庫中還有那些名家名篇------

結合以上的交流,讓學生用文字,宣傳廣告等多種形式對祖國莊嚴宣誓-------

土地的誓言教案3

教學目標:

1、識字認詞,積累好詞好句,品味文中具有激情的語言。

2、透過朗讀了解文章內容,結合時代背景把握文章主題。

3、學習用排比的句式進行寫作。

過程與方法:

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相結合,師生主體與主體間對話。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強化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感。

教學重點:

透過朗讀了解文章內容,結合時代背景把握文章主題。

教學難點:

品味文中具有激情的語言。

突破方法:

學生合作交流共同解疑,教師適當點撥。

教學方法:

讀——悟——賞——拓

教學媒體:

多媒體電腦課件

課時安排:

一課時。

課前準備:

1、積累字詞。

2、查找有關“九·一八”事變及作者的相關資料。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同學們,你熱愛你足下的這片土地嗎?那麼就請你用最深情的語言來形容它吧!(設計意圖:讓學生先對文章所描繪的對象有自己的感受,用恰當的詞語準確表達自自己的感受。)(學生活動:學生用所給句式說話。)

同學們的語言是那樣的優美和深情!是啊,當我們面對着如此美麗而廣博的土地時,怎能不生髮感慨。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墨客曾深情地謳歌過我們足下這片多情的土地,今天就讓我們跟隨端木蕻良的筆共同去領略我們足下這片黑土地的魅力!(設計意圖:激情激趣,讓學生帶着熱情走進文章。)

(串聯詞:首先我們來明確本堂課的學習目標。)

二、明確學習目標。(設計意圖: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使學習目的性更強,學生可以做到有針對性地學習了。)

(串聯詞:文章是我們語文學習的依託,下面請同學們結合老師所給出的微型詞典走進文章,請同學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快速閱讀文章。)

三、讀一讀 知內容

自由快速朗讀。(設計意圖:讓學生熟悉文章。)(學生活動: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文章。)

共讀文章,先指名朗讀、再教師範讀、最後全體齊讀。(設計意圖:全體師生共同參與,把讀的權力交給學生,讓學生在讀中瞭解文章內容。)(學生活動:學生邊讀文章邊思考下列問題。)

(串聯詞:前面兩位同學讀得都非常棒,連我也禁不住要一試身手了,下面由老師來給大家朗讀好不好?)

(串聯詞:還剩下最後一部分,把讀的機會留給大家,下面請同學們齊聲朗讀。)

思考:文中描繪了哪些故鄉的事物?作者記憶中的故鄉是怎樣的?

是誰在對土地發出誓言?發出了哪些誓言?

(友情提示:同學們可以結合文中具體的詞句回答。)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邊讀邊思考,邊讀邊勾畫的習慣;瞭解文章的具體內容。)

四、悟一悟 探主題

(串聯詞:文章的內容是爲主題服務的,下面我們來共同分析文章的主題。)

思考:文章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友情提示:你可以結合時代背景及作者經歷思考。)(設計意圖:檢查學生課前預習情況,讓學生掌握結合時代背景分析主題的學習方法。)

五、品一品 賞特色

(串聯詞:內容和主題固然重要,但形式也文章的必要組成部分,下面我們來賞析本文的語言。)

思考:你認爲文中哪些詞句寫得精彩?爲什麼?(友情提示:你可以從修辭、句式、表達情感的方式等多個角度去分析。)

(設計意圖:學生先自主學習然後合作交流,從而培養學生分析文學語言的能力及口語表達能力。)(學生活動:學生先自主分析,然後合作解疑。)

六、寫一寫 創佳作

(串聯詞:透過分析,我們瞭解了端木蕻良的作品之所以那麼富有氣勢和感染力,是因爲他運用了大量的`排比句式。他能寫出那麼秀麗的詞句,你們能不能?既然如此有自信,那就快點動起你手中的筆吧,我期待着欣賞你筆下綻放的美麗花朵。)

請同學們結合所給出的句式寫話。

句式一:“當我……,當我……,我想起……,我看見……,我聽見……。)

句式二:“土地是……,……;土地是……,……;土地是……,……。)

句式三:“在春天……;在盛夏……;在秋日……;在嚴冬……。)

(設計意圖:學以致用,運用所學自創佳作,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學生活動:學生先自己寫,然後小組評議,選出優秀作品展示,然後全體同學共評。)

七、想一想 展視野

(串聯詞:你們的作品寫得都那麼富有詩意,真讓老師對你們刮目相看。那你還知道哪些有關寫思鄉和愛國之情的詩句嗎?)

你還知道哪些有關寫思鄉或愛國之情的詩句?說出來我們大家一起積累。

(設計意圖:增強學生的積累意識,擴展學生的學習視野。)

八、提供資源平臺:

(設計意圖:將課內所學延伸到課外,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九、教師小結:透過今天的學習,我們領略了我們足下這遼闊而富饒的黑土地的神奇,欣賞了端木蕻良匠心獨運的作品,瞭解了那斷永不能忘了的辛酸歷史,同學們創作了那麼多令人稱道的作品……如果你還覺得意猶未盡的話,請你動起你的手完成今天的作業。

十、佈置作業:

1、請你將你認爲寫得精彩的語句積累在積累本上。

2、請同學們在課外收集一些與“九一八”事件相關的資料,編一份小報,來加深對這篇文章的理解。(設計意圖:延伸拓展課內知識,同時加深對本文主題的理解。)

附:結束寄語

“學海無涯,願每一位同學都能做博擊知識長空的雄鷹,經歷風雨,享受成功!)

板書設計:

土地的誓言

端木蕻良

物產 豐饒 思戀家鄉

關東沃野

景色 美麗 熱愛祖國

土地的誓言教案4

教學目標:

培養學生對土地、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土地的誓言》教案。

教學重點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揣摩、欣賞精彩段落和語句

教學儀器與媒體:

投影儀、PP軟件、錄音機等。

教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與方法:

一、情境匯入

1、導語

2、學生上網檢索有關背景和作者的資料

二、整體感知

1、範讀

2、學生自讀

三、品讀精彩語句

1、學生朗讀並互相評價

2、揣摩特殊詞語的用法

(1)“我有時把手放在我的'胸膛上,我知道我的心還是跳動的,我的心還在噴涌着熱血,因爲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濫着一種熱情。”

(2)請再看這樣一個句子

“在那田壟裏埋葬過我的歡笑,在那稻顆上我捉過蚱蜢,在那沉重的鎬頭上留着我的手印,初中一年級語文教案《《土地的誓言》教案》。”

作者爲什麼不用“飄蕩着我的歡笑,迴響着我的歡笑”之類的詞語呢?

(3)學生討論後學法總結指導

這兩個詞語的運用都逾越了常規。對於這些特殊的用法,應從以下兩方面求解:

A、明確該詞的本意;

B、分析該詞所處的語境。

最後在本意和語境間可以發現詞語的具體確切含義。

四、擴展思考

同學們你們在現實生活中是怎樣表達對祖國的熱愛的呢?

五、佈置作業(播放《松花江上》)

“九一八真的成爲歷史了嗎?”以此爲題寫一篇小作文。(可以網上檢索有關資料)

土地的誓言教案5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感受文中飽滿、深沉的愛國熱情。

2、揣摩、品味文中富有激情的語言。

3、培養、強化學生熱愛故土、熱愛祖國的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品味本文富有激情的語言;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學法指導】

1.寫景要善於抓住景物特徵,透過關鍵詞語體會蘊含的感情。

2.透過反覆朗讀,揣摩重要句子,小組討論,大膽質疑。

預習導學

一.基礎常識積累

1.字詞(除課後讀寫及課下注釋外)我還發現

2.關於作者

二.結構內容梳理把握(我能概括和複述)

三.思想主題感悟(我最想說的話)

四.寫作特色欣賞評點(可在書上做批註)

1、本文在寫作上最值得我欣賞和借鑑的地方

2、我也懷疑權威,大膽指出不足

五.預習小結。

1.我給自己的預習評價()

2、課文必讀彙報,我讀一遍需()分鐘

3、對不起,我還有問題。

課堂研討,合作展示

一、創設意境,匯入新課

播放歌曲《松花江上》,創設特定氣氛。

二、作者及背景介紹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體會情感

師生同讀文章,感悟作者的情感。

四、研讀品味,合作探究

1.如何理解本文的標題——“土地的誓言”?

2.作者面對土地發出了怎樣的誓言?(用原文回答)

3.作者爲什麼要發出這樣的誓言?

4.他的家鄉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從哪些語句可以看出來?

5.他對故鄉有怎樣的感情,從哪些語句可以看出來?

五、拓展延伸,總結存儲

1、美文推薦,欣賞艾青的《我愛這土地》。

我愛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隻鳥,

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

這被暴風雨所打擊着的土地,

這永遠洶涌着我們的悲憤的河流,

這無止息地吹颳着的激怒的風,

和那來自林間的無比溫柔的黎明……

——然後我死了,

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裏面。

爲什麼我的眼裏常含淚水?

因爲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1938年11月17日。

(選自《北方》,文化生活出版社1942年1月初版)

2、總結存儲:

同學們,“九一八”已成過去,它是中國歷史上的恥辱,我們年輕一代是祖國的未來,我們絕不允許歷史重演,“少年偉大則國偉大”請大家起立,一起誦讀梁啓超的《少年中國說》中的`一段: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

知識連結:

一、端木蕻[hóng]良(1912.9.25——1996.10.5)現代著名作家小說家,原名曹漢文,又名曹京平,曾用筆名黃葉﹑羅旋﹑葉之林﹑曹坪等。1912年9月25日生於遼寧昌圖。1928年入天津南開中學讀書,接受了進步思想的影響。1932年在清華大學學習期間﹐加入北平左翼作家聯盟﹐同時開始文學創作活動,發表小說處女作《母親》。1933年開始創作長篇小說《科爾沁旗草原》,1935年完成,成爲三十年代東北作家羣產生重要影響的力作之一。1996年10月5日,這位跨越現當代文壇的遼寧籍著名作家,因病於北京逝世,享年84歲。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科爾沁旗草原》《大地的海》《江南風景》,短篇小說集《憎恨》《風陵渡》,童話《星星記》,京劇《戚繼光斬子》《除三害》,評劇《羅漢錢》《梁山伯與祝英臺》及長篇歷史小說集《曹雪芹》等。爲世人所流傳。

二、東北作家羣:是指"九一八"事變以後,一羣從東北流亡到關內的文學青年在左翼文學運動推動下共同自發地開始文學創作的羣體。他們的作品反映了處於日寇鐵蹄下的東北人民的悲慘遭遇,表達了對侵略者的仇恨、對父老鄉親的懷念及早日收回國土的強烈願望。他們的作品具有粗獷宏大的風格,寫出了東北的風俗民情,顯示了濃郁的地方色彩。"東北作家羣"的主要作家有蕭軍、蕭紅、舒羣、端木蕻良等,代表作有蕭紅《呼蘭河傳》《生死場》,蕭軍《八月的鄉村》等。

土地的誓言教案6

教學目標:

1、透過朗讀,感受文中飽滿、深沉的愛國情感。

2、瞭解作者選擇有意味的景物組成一個個畫面,展現東北大地特有的豐饒美麗的景象。

3、學習作者採用的人稱變化、呼告、排比等表現手法。

教學步驟:

一、播放《松花江上》的音樂,同時介紹背景,最好透過影視手段展示九一八之後東北人民家破人亡、流離失所的慘狀和悲痛,努力喚起學生的內心情感。

二、掃清字詞障礙

怪誕 (dàn ) 亙古(gèn ) 默契 ( qì ) 污穢(huì )

熾痛 (chì ) 嗥鳴 (háo) 讕語( lán )

三.教師表情朗讀,讓學生充分領會本文的詩意和情感.再讓學生自由朗讀,理解抒情散文所表現的家國之痛,民族之恨和愛國情感

四.理解全文結構

第一段:我常常詳細關東原野上的'一切,我時時聽見故鄉的呼喚,我的內心爲之沸騰

第二段:故鄉美好的生活令我夢縈魂牽,我發誓要爲故鄉母親而戰鬥而犧牲。

兩段文字在結構上如雙峯對峙,宛如對仗工整的一副對聯。

五、問題研討

1、如何理解本文的標題——“土地的誓言”?

作者面對土地發出誓言,而不是“土地自身發出誓言”。

2、爲什麼文章起初寫“關東大地”用“她”稱呼,而後來改口說“土地,原野,我的家鄉,你必須被解放!你必須站立”哪?

人稱的變化實際上是情感的變化結果,文章開始用第三人稱是因爲感情起初比較平穩,但隨着作者情緒一步步激動,就不滿足於使用“她”,而改用“你”直接與土地對話交流,這在修辭上稱作“呼告”/聞一多《最後一次演講》中有類似用法。

3、這篇抒情散文,充溢着飽滿、深沉的愛國熱情,試結合課文具體說說作者是怎樣表露的?

作者選擇有特徵的有意味的景物組成疊印的一個又一個畫面,像電影鏡頭一樣閃現。但有人說有些段落排列的詞語過多,不夠簡潔,你是否同意這種看法?爲什麼?

六、反覆朗讀,選擇最能打動人心的句子,背誦出來,比賽看誰背的句子多。

七、作業

1、課外閱讀秦牧的《土地》

2、摘抄課文中優美的詞句作文《我愛家鄉的——》

土地的誓言教案7

教學目標

1.學習並運用正確的朗讀方法,誦讀課文。

2.分析比喻的含義,體味比喻說理的生動形象和說服力。

3.聯繫生活實際,正確的感悟雄健精神對我們的現實意義。

教學重點

1.透過反覆朗讀,理解課文內容,體味作者的豪壯情懷。

2.揣摩本文比喻中蘊涵的哲理及洋溢的情感。

課時安排

一課時

1.精心匯入

播放《國歌》的音樂,同學們,這是我們每個中國人都非常熟悉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這首歌正如歌詞中所說的那樣,是在“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創作的。她如戰鼓震撼了中國人的心,她激勵着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爲保衛和建設自己的家園,克服重重困難,執着向前。偉大的革命家李大釗曾在20年代,也是在我國處在艱難的時候,創作了一篇震撼人心的文章,她同樣也激勵着中國人努力衝破一切困難,奮勇向前。

2.感悟內容

a.如果別人要你向他們介紹我國的困難處境,我國的國民雄健的兩種情況時,那麼你會怎麼讀標題?

(艱難的國運和雄健的國民都重讀)

b.如果要鼓勵你的同胞挺起胸膛來戰勝困難,那麼你又怎麼讀標題呢?哪個詞語該重讀?(“雄健的國民”重讀)

c.再讀課文,將體會結合起來。

d.下面研究一下,國民爲什麼能雄健,先讀課文,要求讀準子音

e.國民爲什麼能“雄健”?同學們採集課文說話,這樣說:國民之所以能雄健,是因爲他們……。

f.選讀課文,選取你最喜歡的內容,讀給大家聽,並談談理由。

g.明確雄健的含義。

投影

比喻長江大河──民族生命進程

揚子江、黃河──中華民族歷史進程

浩浩蕩蕩──中華民族歷史勢不可擋、一往無前

平原無際,一瀉萬里──中華民族歷史順利發展

曲折回徊,崎嶇險阻──中華民族歷史所逢的艱難國運

長江、黃河穿沙漠,過山峽──中華民族前進中的艱難鬥爭

濁流滾滾,一瀉萬里──中華民族的光明前程

小結:

作者在通篇運用比喻的手法,形象、生動地提出了用雄健精神戰勝困難。(播放課件)這雄健精神是:在困難面前決不低頭,勇往直前。

3.朗讀體味

a:下面一個人讀一段,請五個學生讀。

b:四人小組討論,哪個同學讀的表達出了作者的.感情,3分鐘後,派代表發言。

c:分部朗讀:男、女個一名擔任領讀,讀第一段。第二段由全體女同學朗讀。男同學讀第三段。第四段男女生輪讀。第五段由領讀來讀首句,後幾句由男女生齊讀。

體味反思質疑交流

1.閱讀全文後,你有什麼感受?大家交流一下。

2.“走到崎嶇的境界,愈是奇趣橫生,覺得在此奇絕壯絕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種冒險的美趣。”你有過這樣的經歷嗎?你體驗過這樣的美趣嗎?

總結:同學們,每個國家,每個民族,乃至每個人在前進的道路上,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面對困難,我們就是要靠雄健精神;衝破一切艱難險阻,像奔流不息的長江與黃河那樣勇往無前。

延伸作業

模仿課文,用比喻手法寫一段話,說一個道理。

土地的誓言教案8

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目標:

積累並掌握“熾痛、嗥鳴、斑斕、讕語、亙古、默契”等詞語;背誦精彩片斷,理解修辭的運用;感知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過程和方法目標:

朗讀、背誦。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體會作者深沉的愛國情懷,培養學生熱愛故土,熱愛祖國的情感,爲祖國的繁榮富強而奮鬥。

教學重點:

流暢、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揣摩、品位本文具有激情的語言。

教學方法:

朗讀、分組討論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教師範讀課文,學生按要求聽讀課文。

1.感受作者所蘊涵的情感。

2.注意教師朗讀時對語氣、語速、重音等的把握和處理。

3.畫出自己深受觸動的句子或詞語。

4.學生交流各自的聽讀感受,整體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懷念、讚美、憂傷、憤怒等)

5.學生朗讀課文,進一步感受文章中的情感。要求:流暢、準確、並儘量讀出剛纔自己所體悟到的情感。然後教師正音並進行肯定評價。

二、自主研讀與賞析。(分組討論)

1.問題一:文中哪些句子或詞語最能表達作者的情感?深情地朗讀這些句子並談談你的`理解和體會。

我心裏懷着熾痛的熱愛

我無時無刻不聽見……

我無時無刻不聽見它召喚我回去。

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濫着一種熱情。

在那田壟裏埋葬過我的歡笑。

2.問題二:作者是運用了哪些手段把自己對故鄉的這種感情表達出來的?請舉例說明。

運用大量富於鮮明感情色彩的詞語,直接抒發感情。

運用排比、比喻修辭表達加強情感的衝擊力。(如:“當我躺在土地上的時候,怪誕的狂風”;“當我想起故鄉的時候,噴涌着血液一樣”;在春天,多麼豐饒”等句子。)

人稱的恰當運用。(先用第三人稱“她”而不用“它”,隱含將土地比作“母親”的意思;隨着情感的越趨激盪,作者又將她改成第二人稱“你”,直接傾訴對故土的感情,顯得直接而迫切,產生了強烈的抒情效果。)

3.在研讀賞析的基礎上,再次朗讀課文,運用朗讀的技巧來表達自己對課文情感的把握。

三、探究與反思

1.課文總共只有兩段,請大家想一想,這兩段在內容和結構上有何異同?讓學生進行深層次的探究。

2.學生小組充分探討交流後,全班進行交流,教師引導:

結果相同:都是先直接抒發對故鄉的思念之情,然後回憶,最後在直接抒情。

內容上的相同點:都有對故鄉的回憶和描述。(第一段:“當我躺在土地上的時候,……怪誕的狂風,第而段:“在故鄉的土地上,……多麼豐饒”。)

內容上的不同點:回憶中選取的景物不同。

教師引導:所選景物各有什麼特點?爲何選取不同景物?

學生討論明確:前者選取東北所特有的物產,並採用景物的疊加,是爲了展現東北大地的豐饒美麗。表達作者對故鄉的激情讚美和深情懷念,應用排比,則加強了對讀者的情感衝擊力。

後者選取了春,秋兩季的景物,同樣表現了東北大地的豐饒美麗,但沒有采用排比,情感也沒有前者來得。它也表達可作者對故鄉的深切懷念,但懷念中卻暗含着憂傷與憤怒,由此,情感才能在後半段得以最強烈的噴發,面對土地發出自己堅強的誓言。

3.學生就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和疑惑進行質疑研討。

4.學生反思本課的學習過程以及自己的情感體驗。

四、作業:寫一篇短文,描繪一下你印象中的故鄉,表達你對它的情感。

五、板書:

教學後記:土地也就是一個國家的主權問題,結合《最後一課》來講。用194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來匯入。文章是寫事變過去十年後,抗日戰爭正處在十分艱難的時候。用聯繫時代背景,朗讀課文,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欣賞精彩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