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幼兒培訓>

2017年八年級藤野先生優質課教案

學問君 人氣:8.97K

《藤野先生》這篇散文作者透過對留學日本生活時的回憶,以深切懷念之情,熱烈讚頌藤野先生辛勤治學、誨人不倦的精神及其嚴謹踏實的作風,特別是他對中國人民的誠摯的友誼。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八年級藤野先生優質課教案,歡迎大家參考!

2017年八年級藤野先生優質課教案

  【1】八年級藤野先生優質課教案

一、激趣匯入,明確目標

師:先爲同學們講一個小故事。1935 年,日本要出版《魯迅選集》,譯者徵求魯迅意見,問選哪些文章纔好,魯迅回答:“一切隨意,但希望把《藤野先生》選錄進去。”這“藤野先生”是誰?爲何得到魯迅如此看重?他們之間有怎樣的往事和感情?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這一名篇。

(板書課題和作者。)

師:請同學們齊讀本課的學習目標。

(屏顯。)

一、感知課文,理清思路。

二、品味對話,走進人物。

三、深情朗讀,理解主題。

師:這就是我們本課要完成的任務,讓我們共同努力。

二、感知課文,理清思路

師:在同學們預習的基礎上,咱們首先來理一理課文的思路。本文的主要人物是誰?他們之間是什麼關係?

生(齊):藤野先生和魯迅,師生關係。

(板書“一位恩師”“二個人物”。)

師:課文用38 段之長的篇幅,敘述這兩個人物之間的往事和真情。這麼長的課文我們怎樣閱讀才能快速理清作者的思路?我們可以試着從查找故事發生的地點入手。請大家跳讀課文,看看都寫到了哪些地方?

生(雜):東京、仙台、離開仙台後在國內。

(板書“三處地點”。)

師:今天,我們就直接到仙台,去認識藤野先生。下面,請同學們速讀課文,着重看在仙台的那部分,並概括在仙台這一部分圍繞着藤野先生寫了幾件事,分別是什麼事。

(生速讀課文。)

生1:課文中在仙台這一部分圍繞藤野先生寫了四件事。

(板書“四件往事”。)

師:哪四件事?

生2: 第一件事情是藤野先生主動關心“我”的學習並且認真地爲“我”改正筆記。

生3:第二件事是藤野先生爲“我”糾正解剖圖。具體表現在第16~20 段。

生4:在第21~22 自然段,藤野先生擔心“我”不敢解剖屍體這件事。

生 5:在第23 自然段,向“我”瞭解中國女人裹腳的方法。

師:這四件事找得很準,可見同學們篩選資訊、發現重點的能力還是比較強的,但概括得還不夠精練。概括時,我們可以藉助文中的關鍵詞語。請大家再讀課文,進行精練概括。

(生討論。)

師(總結):添改講義;糾正解剖圖;關心解剖實習;瞭解中國女人裹腳。

三、品味對話,走近人物

師:塑造人物形象,往往要用到很多描寫方法,本文都用到了哪些描寫方法?

生1:語言、神態、肖像、動作

……

師:不錯,我們常說,認識一個人,就要“聽其言,觀其行”。今天,我們就透過品味人物語言———對話,走進人物內心。課文中哪些地方用到了語言描寫,其中有幾處對話呢?

生2:第7 段。

師:第7 段是不是對話呢?

生(齊):不是。

師:那第一處對話在哪兒?

生3:第12~14 自然段。

師:下文中的對話還有哪些?

生4:第17 自然段。因爲有“他和藹的說到”,所以是對話。

師:好。我們再找第三處。

生5:第22 段。“他用極有抑揚的聲調對我說道”,這是對話。

師:還有沒有?

生6:第23 段寫的是問中國女人裹腳的方法,藤野先生感到遺憾沒有看到。

師:這是第四處了。還有嗎?

生7:第33~34 自然段。

(板書“五次對話”。)

師:作者用簡練的語言描述,爲我們展現了他和藤野先生的五次對話。五次簡短的對話,爲我們塑造了一位讓人難忘的藤野先生。現在,同桌互相幫助,體會本文對話描寫的精妙。請每對同桌從五處對話裏面,選擇任意一處,先模擬魯迅先生和藤野先生的語氣讀一讀對話,再想一想這對話表現了兩位人物什麼樣的情感,然後一起品味並揣摩爲什麼這簡短的語言描寫是精妙的,是隻字都不能修改的。最後,發表一下自己的見解。先讀,再想,再品,再說。

(學生活動。)

師:請兩位同學展示一下研討的結果。

(生1 將第一處對話模擬朗讀。)

師:你們來說說這一處表現了藤野先生什麼品質?

生1:表現了他的謙虛、慈愛和關心學生。

師:藤野先生說的“我的講義你能抄下來麼”能不能改成“你能抄下我的講義麼”?

生1:不能。如果改了,就不能體現出藤野先生的謙虛、和藹。

師:原文的語氣更委婉一些。

(生2 模擬第二處對話。)

生2:這段對話表現了藤野先生對工作的一絲不苟和對學生的嚴格要求。

師:第17 段如果改成“這條血管你畫錯了,現在我給你改好了,以後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樣的畫”,你認爲和原文有什麼區別?

生2:原文的語言更顯得溫和,體現了藤野先生對“我”的關懷,如果改成這樣生硬的對話,就過於嚴厲,與人物形象不符。

師:這位同學答得非常好,因爲透過改句與原文的對比就可以品味語言,也是我們更好地理解課文與探究人物特點的方法。同學們模仿這樣的問題,也試着品讀文中的對話。

(生3 選讀了第四處對話。)

生3:這段對話表現了藤野先生對未知事物的探索精神,語言的特色是簡潔。

師:但是,遺憾的是你們沒有把對話的狀態模擬出來。大家想一想,藤野先生在問中國女人裹腳的方法時,魯迅先生是怎麼回答的。

生4:魯迅先生對裹腳的描述應該是批判,所以藤野先生纔會感到遺憾。

師:因爲是中國的陋習,所以魯迅纔會說“但他也偶有使我很爲難的時候”。

(生5 選讀了第三處對話。)

生5:這裏表現了藤野先生對學生是極盡關愛的。“總算”一詞寫出了藤野先生一直在爲我擔心,害怕“我”不敢解剖屍體。

師:說得非常好。我們來看一看關心解剖這件事體現了藤野先生怎樣的品質。

生5:關心魯迅,盡職負責。

(生6 又選讀了第二處對話。)

生6:這處對話省略了魯迅的回答,卻用心理描寫寫出了魯迅的想法,表現了他自己的懊悔和對老師的感謝。

(師指導兩位同學朗讀,提示學生帶着對人物的理解,把魯迅的心理描寫變成語言描寫讀出來,從而更好地把握人物。之後,生7 選讀第五處對話。)

生7:這處對話是作者與老師惜別的場景,一位善意地說謊,另一位卻滿懷着遺憾,師生之情盡顯文中。

師:爲了引導大家更深入地品析人物對話,我來提問:文中第23和34 兩段,有兩處是“還嘆息道”“他嘆息說”,這兩處表達的感情有什麼區別?

生8:第23 段中的“還嘆息道”表現一位治學嚴謹的老師對未知領域的探索精神———因爲不能親見,所以對於足骨的研究實在是遺憾的。這裏描述人物對話時的神態語氣,爲我們塑造了對學術精益求精的藤野先生。

生9:第34 段的“他嘆息說”,表現了恩師對得意門生的中途離別深懷感傷。這位學生,是他傾心關照格外呵護的中國人,也許是藤野先生的希望所在。作爲老師,他怎能不嘆息?

師:我們品讀着這些語言,瞭解了他們之間的故事,認識了藤野先生。他就是這樣一位對工作認真負責,對學生嚴格要求,還熱情誠懇的老師。我想,這樣的老師,學生肯定非常感激,但是魯迅先生一生接觸到的老師絕不止一二,其中比藤野先生學術水平更高的人也會有不少。可是,爲什麼他卻偏偏感激這位藤野先生呢?

(生沉默。)

四、深情朗讀,理解主題

1.教師設題,引導思考。

師:我們透過下面的學習來找找答案。其實,在仙台這一部分,不止寫了四件事。另外還有兩件事。這兩件事是什麼?與藤野先生有關係嗎?它們在文中又有什麼作用?

生1:匿名信事件和看電影事件。

師:這兩件事裏幾乎沒有提到藤野先生,對塑造人物還有作用嗎?

生2:體現了藤野先生對每一個人的看法都是公正的。

師:尤其這個人是哪國的人?

生3:中國人。藤野先生不歧視中國人,而且,以公平的態度對待。

師:好。這兩件事看似沒寫藤野先生,但正是透過日本一些人對中國人的做法反襯出了藤野先生沒有民族偏見的偉大人格。魯迅先生因此而感激藤野。

(板書“偉大人格”。)

師:我們一起設想,如果來到仙台學醫的不是魯迅,而是清政府派到東京的某一位留學生,或許就是那個在東京賞着櫻花,學着跳舞,盤着大辮子招搖過市的同學。他來到仙台,也許藤野先生也會這樣對他,但他卻很可能不會感念藤野先生的那種情懷。我們通觀全文理解作者的情感。那時的魯迅比其他的留學生在心中更多、更深沉的是什麼情感?

生(齊):愛國。

(板書“愛國情感”。)

師:魯迅的愛國之情貫穿全篇,我們可以說,一言一行無不滲透着魯迅那熾熱的愛國情感。現在,請同學們朗讀一下相關的片段,來感受一下魯迅先生那深沉的愛國之情。你們從課文裏找一處並大聲地讀一讀。

生1:“這種歡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這一聲卻特別聽得刺耳。此後回到中國來,我看見那些閒看槍斃犯人的人們,他們也何嘗不酒醉似的喝彩,——嗚呼,無法可想!但在那時那地,我的意見卻變化了。”

師:在第幾自然段?

生(衆):第31 段。

2.回眸歷史,理解情感。

師:有三位同學讀了這一段,但是我感覺大家可以讀得更好一些。因爲這篇文章難,不僅是因爲篇幅長而難,還難在時代久遠。現在,我帶你們回到110 年前,那段我們不願提起卻又讓我們沒齒難忘的歷史。1900 年八國聯軍闖進北京,燒殺搶掠。1901 年清政府苟且偷安,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1904 年日本和俄國打仗,兩個帝國主義國家打仗,可戰場卻在—— —

生(齊):中國!

師:而我們的清政府卻屈辱地宣佈中立,任兩個帝國主義國家肆意踐踏我們的錦繡河山。被帝國主義折磨得千瘡百孔的清王朝將目光投向日本,公派留學生到那裏去學習,尋求救國救民的道路。魯迅就是在這個時候來到了日本。可是,日本當時是怎樣的風氣?

生1:鄙視中國人。

師:鄙視中國人,甚至稱中國人是豬,而更讓魯迅傷懷的,不僅是日本人對他們的態度,還有中國那些不爭氣的留學生。來到日本,他們就立即忘掉了自己的祖國,完全置國家的命運於不顧,賞櫻花,學跳舞,只知享樂。魯迅到仙台學醫,考了多少分?

生(齊):60 分。

師:60 分,就要被懷疑,被調查,被寄匿名信。魯迅每上一課看電影時,都要看怎樣的電影?

生(齊):殺中國人。

師:看殺中國人的影片,愛國的魯迅,其情何堪!讓我們再來讀這一段,在課文的哪個地方?

生(齊):29 段。

師:好,讓我們帶着憤慨,帶着魯迅先生的愛國之情,讀讀第29段的這段話。哪位同學來試試?我們來感受一下,帶着這種屈辱的歷史,在日本仙台學醫的魯迅爲什麼要棄醫從文?又爲什麼放棄了自己最初的理想?

(一位女同學讀了這一段話。)

3.指導方法,深情朗讀。

師:我相信這位女同學心中充滿了情感,但是心裏的情感,卻難以讀出來。我來給大家推薦一些小小的朗讀技巧。如果我們能在裏面加上重音、停頓,一定能讀得更好。

(屏顯朗讀提示重音和停頓,一生讀。)

師:我們想一想當時的魯迅。他考了60 分,這算不算高分?

生(齊):不算。

師:但爲什麼日本人要歧視我們?

生1:因爲我們是“低能兒”

……

師:如果有人說你是“低能兒”你會有什麼樣的情感?

生2:氣憤。

師:好,咱們來集體讀一讀。中國是弱國———

(生齊讀。)

師:再告訴大家一個小技巧。如果你願意把語速放得慢一些,語調再鏗鏘一點,我相信大家讀得會更好。

(師範讀。)

師:我們大家齊讀一遍好不好?讀出這種憤慨。中國是弱國—— —(生再次有感情地齊讀。)

師:如果再慢點,會更好。

(師找了一個男同學跟着自己一句一句地讀,全場紛紛鼓掌。)

4.再談人物,理解主題。

師:讓我們回過頭來,帶着魯迅先生深沉的愛國情懷,再回望他所歌頌的藤野先生。你是否對藤野先生有了新的認識?

生1:我想,只說藤野是一位治學嚴謹、關愛學生的老師是不夠的。因爲,藤野對於魯迅來說是無私、公正、難得的老師,甚至是中國人的友人。

生2:藤野先生是擁有廣義民族主義的人。不管到何時,我們都不能蔑視其他國家或民族,因爲藤野教會了我們博愛。

師:因爲魯迅愛國,所以他更感謝藤野先生的偉大人格。回望藤野,我們彷彿看到一座令人仰止的高山,在特定的歷史背景下,不偏見,不歧視,爲中國的學子魯迅,送去了寒冰中的溫暖與春風。難怪魯迅先生在幾十年後仍深懷着感謝與感激,帶着懷念與尊敬寫下這令人難忘的文字。最後,我想請同學們讀讀課文的第37 段,去深沉地感受一下魯迅先生的愛國情感和藤野先生的偉大人格。

(師生一起朗讀課文第37段。)

師:藤野先生的名字,早已因爲這篇文章而家喻戶曉。很榮幸和同學們一起學習這篇文章。一堂課小而言之是學文,大而言之是學情。讓我們讀着這文,記着這人,帶着這情,以嚴謹求實的態度對自己,用博愛公正的態度待他人,遇國家危亡時甘當己任,在民族發展時勇做棟樑!下課!下面兩項作業在課後任選一項完成。

(屏顯。)

1.開啟記憶的閘門,是不是也有某個人的某些話深深地影響過你?請運用語言描寫,以“難忘的人·難忘的話”爲題,寫篇短文。

2.閱讀魯迅的《阿長與〈山海經〉》或《〈吶喊〉自序》,探究作者的情感,並深情朗讀喜歡的段落。

  【2】八年級藤野先生優質課教案

[教學目標]

1、理解選擇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質的寫法;

2、感受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質,體會作者在文中表達的深沉的思想感情;

3、領會語言的感情色的彩和風格特點。

[教學重點]

1、瞭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質。

2、理解本文依據時間的推移、地點的轉換和事件的發生的先後順序來記敘。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棄醫從文”的思想轉變過程。

[教學課時]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

一、匯入新課

藤野先生是魯迅先生最敬重的老師;回憶性敘事散文《藤野先生》是魯迅最看重的作品。1935年,日本巖波文庫要出版《魯迅選集》,譯者增田涉到上海徵求魯迅意見,問他選哪些文章纔好。魯迅回答:“一切隨意,但希望能把《藤野先生》選錄進去。”他的目的是藉此打聽藤野先生的下落,同時委託增田涉先生代爲尋找。第二年,《魯迅選集》出版,增田涉又到上海送樣書,魯迅再次問起藤野先生的下落,增田涉說沒有打聽到。魯迅先生嘆息說:“藤野先生大概不在人世了吧!”字裏行間,情真意切。

1926年8月底,由於北洋軍閥反動政府的迫害,魯迅離開北京,到廈門大學任教。《藤野先生》這篇散文就是魯迅離別藤野先生20年後,於1926年10月12日在廈門大學寫的,回憶了他1904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學時的生活片段。這篇回憶性散文帶有較多的文學性,注意典型事例的描繪,着重表現人物的精神面貌。我們學習時要特別注意。

藤野先生,姓藤野,名嚴,排行第九,1874年生於福井縣一個醫生家庭,在名古屋愛知縣立醫學專門學校畢業。1904年在仙台醫學專門學校教學。1915年,仙台醫學專門學校改爲東北醫科大學,藤野先生到東京學耳鼻科,以後回到家鄉——福井縣木村開業。1945年8月11日逝世,終年72歲。

二、整體感知

1、學生默讀課文,初步感知文意。

2、疏解疑難字詞,讀準字音,弄懂詞義:

緋紅(fēi) 油光可鑑(jiàn) 標緻 不遜(xùn) 匿(nì)名

詰(jié)責 託辭 喝(hè)採 適值 抑揚頓挫 深惡(wù)痛絕

物以希爲貴

3、請你找出文中敘述時間推移和地點轉換的詞語,理清內容,列出結構簡表。

根據時間的推移、地點的轉換,將全文分成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在東京,見藤野先生前。

第二部分(第4-35段)在仙台,與藤野先生相處相識。

第三部分(第36-38段)離開仙台,深切懷念藤野先生。

三、理解人物

學生採用跳讀方式,閱讀有關寫藤野先生的內容。

用“從__________的描述中,我感受到藤野先生的__________”的句式,表述自己的發現。

(學生交流)

1、外貌描寫(白描)

“黑瘦”“八字須”“戴着眼鏡…‘挾着一疊大大小小的書”,講課是“緩慢而很有頓挫”,衣着“模胡”,“冬天是一件舊外套,寒顫顫的”。

——活透出先生的生活儉樸、不拘小節、治學嚴謹。

比較、體會:

老師覺得作者寫的藤野先生不太漂亮,因此改爲下面一段文字,可以嗎?

他,既有高倉健一樣的體魄,又有三浦友和一樣的相貌。臉色白而透紅,眼睛大而明亮,頭髮整齊而又有一點波浪。他穿着一套筆挺的西裝,潔白的襯衣上打着一條漂亮的領帶,皮鞋擦得又黑又亮。一走上講臺,就用洪鐘一樣的聲音說:“我,就是藤野嚴九郎。”

不好,失去了特點,像電影明星,不像學者藤野先生。

2、透過四件具體的事件,突出精神性格。

A、主動關心“我”的學習,認真爲“我”改講義。

自始至終認真負責的精神。

B、爲“我”改正解剖圖。

對學生的嚴格要求和循循善誘。

C、關心“我”的解剖實習。

熱情誠懇,關心入微。

D、向“我”瞭解中國女人裹腳。

對骨學的興趣和求實精神。

四、課堂小結

這篇課文,透過人物外貌的白描,以及四件事情的具體敘述,寫出了作者與藤野先生交往中的經歷,既可信,又耐人尋味,從不同側面不同角度,熱情讚揚了藤野先生正直熱誠、治學嚴謹、沒有狹隘民族偏見的高尚品質。

五、佈置作業

1、熟讀課文,進一步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質。

2、課外蒐集有關藤野先生的資料,準備與同學們交流。

第二課時

一、檢查作業

1、默寫詞語、拼音

2、思考下列問題:

(1)作者抓住藤野先生的什麼特徵來進行描寫?

(2)作者寫了藤野先生的哪四個典型事例?分別表現了他怎樣的思想品質?

二、深入理解人物

1、同樣是日本人,別的日本人是怎樣看待中國人的?這種態度,最集中地體現在哪兩件事件上?

A、“匿名信事件”

譏刺“我”得了教員漏出來的題目,才考試合格的。

“中國是弱國,所以中國人當然是低能兒,分數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無怪他們疑惑。”

——前半句揭露了日本“愛國青年”的荒謬邏輯,表達對此的憤恨和抨擊;後半句寫出了作者在遭受屈辱後極爲辛酸和憤懣的感情。

B、“看電影事件”

做偵探的`中國人被日本軍隊槍斃,別的中國人在圍觀,日本觀衆在歡呼。

“嗚呼,無法可想。”

——反映出作者難以抑制的激憤!

C、這兩件事各有什麼側重?

匿名信事件——弱國國民受人歧視。

看電影事件——中國老百姓的愚昧、不覺悟。

2、與藤野先生相比,你覺得他“偉大”在何處?

藤野先生在日本舉國上下都鄙視中國人的風氣下,能夠做到沒有狹隘的民族偏見,以公正之心對待來自弱國的學生,給予極大的關心、鼓勵和真誠的幫助,尤其顯得難能可貴。所以,在“我”的眼裏和心裏是偉大的。

3、文中還寫到哪些在日本的中國人?

清國留學生、“我”。

4、作者抓住什麼特徵,借用哪些修辭手法來描寫“清國留學生”的醜態?

抓住他們盤辮子的特徵。

運用比喻、誇張、反語,表明了作者對清國留學生的厭惡、嘲諷。

5、文中哪些方面體現出“我”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

A、對清國留學生的失望、厭惡;

B、記得“日暮裏”,暗含家國愁思;

C、記得“水戶”,對愛國志士朱舜水的崇敬;

D、對藤野先生的敬仰;

E、把懷念藤野先生的深情,化爲實際的戰鬥行動。

三、課堂小結

至此,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作者愛憎分明地刻劃了兩類人物,並形成鮮明對比。一類是日本人:像藤野先生一樣沒有狹隘民族偏見的日本人,也有像所謂的“愛國青年”一樣,對中國充滿鄙視、尋釁滋事的日本人;既有渾渾噩噩、麻木愚昧的中國人(清國留學生、圍觀殺人的百姓),也有懷着強烈愛國主義感情的“我”。這一切,都給我們的頭腦形成強烈的衝擊,不由感慨:要自尊自強,振興中華。

四、佈置作業

1、完成“研討與練習”二;

2、課外查找魯迅“棄醫從文”的有關資料。

第三課時

一、檢查作業

1、朗讀課文有關章節。

2、談談你對當今日本人的看法。

(學生自由發言)

二、理解主題

1、作者爲什麼要到日本仙台留學,學習醫學?

學生交流蒐集的資料。

教師補充。

資料一:

魯迅在《<吶喊》自序》中記載:“我的夢很美滿,預備卒業回來。救治像我父親似的被誤的病人的疾苦,戰爭時候便去當軍醫,一面又促進了國人對於維新的信仰。”他是抱着尋求救國道路的心願到日本學醫的,準備畢業回來,“救治像我父親似的被誤的病人的疾苦,戰爭時候便去當軍醫,一面又促進了國人對於維新的信仰”,實現治病救人、救人救國的人生夢想。

2、但最終魯迅走了一條什麼樣的人生道路?

成爲一位偉大的文學家。

3、是什麼原因,使魯迅“棄醫從文”的?

(學生概括陳述前兩課時所學,加以總結、提升)

“匿名信事件”和“看電影事件”,是其“棄醫從文”的兩個原因。

資料二:

這兩件事,深深刺激了魯迅,令他深切地體會到弱國子民的屈辱遭遇,使他深刻認識到國人的麻木,進而認識到“醫學並非一件緊要事,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衆的材料和看客。”“所以我們的第一要著,是在改變他們的精神,而善於改變精神的是,我那時以爲當然要推文藝,於是提倡文藝運動了”。

資料三:

《自題小像》:

靈臺無計逃神矢,風雨如磐暗故園。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

4、讓學生再從文中找出例句體會。

“但在那時,我的意見卻變化了。”

5、從魯迅的人生選擇中,你想到了什麼?

(學生自由發言)

三、探究拓展

1、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離開仙台後對藤野先生的懷念?

A、離開仙台後,“不知怎地,……不爲許多人所知道。”

B、珍藏藤野先生修改過的講義;

C、在寓居里高掛藤野先生的照相;

D、把對藤野先生的懷念化爲繼續鬥爭的勇氣和行動。

2、藤野先生對我的人生產生什麼影響?

“使我忽又良心發現,而且增加勇氣了”

在藤野先生的精神鼓舞下,作者決心以筆作刀槍,和反動勢力鬥爭到底,爲光明的中國繼續奮鬥。這種把與藤野先生的深情厚誼和自身愛國思想融合在一起,把對往事的回憶與現實的鬥爭融合在一起的結尾,深化了主題,增強了文章的戰鬥性。

3、夜深人靜之時,面對東牆上藤野先生的照片,想到恩師已闊別二十多年,魯迅一定有很多話要說。把握文章主旨,展開合理想像,模仿作者的口吻,給藤野先生寫一封信,表露作者當時的心跡。

A、學生寫作;教師指導;

B、學生交流。

四、課堂小結

文章讚揚了日本學者藤野先生正直、熱誠、沒有狹隘民族偏見的高尚品質,抒發了對他真摯、深沉的懷念之情,追述了自己當年爲國爲民而“棄醫從文”的思想變化,表達了要同反動派鬥爭到底的決心。全文洋溢着魯迅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確實讓我們深深反思:在人生道路的選擇上,我們應該怎麼做?

五、佈置作業

1、以“研討與練習”一爲憑藉,綜合所有的理解感悟。

2、完成《語文同步訓練》

3、閱讀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