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幼兒培訓>

草船借箭教學設計獲獎

學問君 人氣:1.85W

由於《草船借箭》中諸葛亮的膽識才智,受到後人的讚美,因而引申創作了許多成語趣聞,戲劇表演,推動着智慧的啓迪與發展。以下是關於草船借箭教學設計,歡迎大家閱讀!

草船借箭教學設計獲獎

  【1】草船借箭教學設計獲獎

1、小說以刻畫人物形象爲己任。

這是一篇小說,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雖然我們在教學中不用講出來,但是教師心目中應該有這樣一個“小說”的概念。孩子們對小說的人物形象印象是相當深刻的,所以,我們在教學中應該着重強調人物形象的塑造,讓人物形象活起來,這應該成爲我們在教學中一個非常重要的人文目標。爲此,我們需要利用文中的語言讓人物形象在孩子們細目中儲存下來,使這些人物形象生動傳神地展現在孩子們面前。

2、形象是活的,抽象是死的。

一個人物的形象離不開他的語言、動作、神態、表情、細節,所有這一切的綜合,讓一個人物形象站起來,活起來。有的老師是這樣上課的:他也是抓住“神機妙算”這個詞語來展開教學的。(1)他問:“孩子們,神機妙算是什麼意思?誰來給大家解釋一下。”——“神”是神奇;“機”是機智;“妙”是巧妙;“算”就是謀劃。連在一起就是“神奇的機智,巧妙的謀劃”。(2)大家來看一看,找一找,文章那些地方能看出諸葛亮“神機妙算”?孩子回答了:知天文,曉地利,識人心。(3)教師總結:大家看,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就體現在這三個方面,下課。這樣的教學,孩子們對於人物形象的品讀、感悟有多少深刻認識嗎?我想不會的,這就是抽象了人物形象。這叫什麼?這叫“扒了諸葛亮的皮,抽了諸葛亮的筋,吸了諸葛亮的血,剩下的只有諸葛亮的骷髏。”在非常理性的“解剖”下面,形象被抽象化了,形象死掉了!諸葛亮的運籌帷幄,諸葛亮的聰明機智,諸葛亮的雍容大度,諸葛亮的溫文爾雅,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所有的神韻都被抽乾了。我們只有透過反覆引領學生誦讀,引導學生在頭腦中將一個個人物形象塑造出來,讓這些人物在紙面上站起來,在學生心中豐滿起來,才能達到“讓人物形象活起來”的目的。

3、在品讀活的語言中儲存活的形象。

我覺得形象化的語言是刻畫人物形象最好的載體。要讓孩子們感悟形象、樹立形象,再現形象、描繪形象,就必須引領孩子們品讀文中富於形象化的語言。在這片文章的教學中,我主要抓了兩處非常主要的語言點:(1)這時候大霧漫天,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一般的老師講解課文,到這裏僅僅注意到了這裏的“霧很大”,沒有再注意其它,但這是不夠的。我是這樣想的:這時候魯肅和諸葛亮都在船上,他們都看到了這場大霧。假如你是魯肅,你看到這場大霧,你是什麼感受?(驚訝、害怕——因爲他們正在向曹軍水寨前進)把你的感受讀出來。如果你是諸葛亮,你看到這場大霧,你會想寫什麼?他有什麼感受?(高興、得意)誰來讀一讀?透過這樣一個語言點的讀、悟,對人物形象進行再現和再造,使這個形象深深植根到孩子們的精神世界中,使這些形象化的語言植根到孩子們的語言世界中。(2)諸葛亮笑着說∶“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如果要抓文章“文眼”的話,我倒不認爲“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是全文的文眼,因爲這裏太抽象。而恰恰是這個“笑着說”纔是文章最傳神的地方:這一笑,笑出了諸葛亮的自信,笑出了諸葛亮的大度,笑出了諸葛亮的運籌帷幄,笑出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所以,這個地方應該讓孩子們反反覆覆誦讀,反反覆覆品味——諸葛亮在笑誰?有的說在笑魯肅,有的說在笑周瑜,有的說在笑曹操,有的說在笑自己。孩子們對於品味這樣形象的語言是非常有興趣的`,正是這樣有興趣的品味,才使得孩子們品出了語言之美,語言之妙,也品出了人物的精神和內涵。

只有花力氣去品味活的語言,才能引導孩子們品味活的人物形象,從而引領孩子們進入文字之中。

在王崧舟老師這節公開課上,我們不僅能感受到學生的素質高超,更加有感於王崧舟老師對生本的關注與引導。只有在教師這樣精心地設計和引導之下,學生對於文字的感悟纔會層層深入——這種理解是任何一種教學思想所無法達到的。王崧舟老師的教學雖然有教師作秀之嫌,但課堂學習效果是有目共睹的。既然效果突出,我們又何必拘泥於形式?即使高效課堂,即使生本教育,不能達到學生學習的效果,又有何用?

  【2】草船借箭教學設計獲獎

【設計理念】

基於“研究性學習”理論的“研究性閱讀”教學模式,重在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自主感悟、自主發展的語文綜合素養。《草船借箭》一文,無論是從課文主題、人物形象看,還是從寫作手法、語言風格看,都是實施“研究性閱讀”教學模式的極好載體。

【設計特色】

以研究性閱讀實現學生的主動發展。

【教學流派及設計意圖】

一、通讀課文,把握研究主題。

在學生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全部到位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找出課文中哪個詞語最有研究價值。經研究後一般會認定爲“神機妙算”。

二、精讀課文,領悟研究策略。

教師引入:“請同學們自由讀‘霧中借箭’這部分內容,把你認爲最能表現諸葛亮神機妙算的句子劃出來,再用心體會,諸葛亮到底神在哪裏、妙在何處。”以“諸葛亮知天文”爲例,教學過程設想如下:

1.“誰來說說,你從課文的哪些詞句中體會到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指名回答:這時候大霧漫天,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

“這場大霧,諸葛亮和魯肅都看到了。請大家體會體會,魯肅看到這場大霧會是一種怎樣的心情?”(“魯肅會感到很害怕。那麼大的霧,船要是誤進了曹軍的水寨怎麼辦?”“魯肅會大吃一驚:前兩天還是好好的,怎麼現在會有這樣大的霧?”)

“假如你是魯肅,怎麼讀這個句子?”(引導學生讀出害怕、吃驚的語氣。)

“那麼,諸葛亮看到這場大霧又會是一種怎樣的心情呢?”(諸葛亮會暗自高興。這場大霧,我在三天之前就已料到。)

“假如你是諸葛亮,怎麼讀這個句子?”(引導學生讀出暗喜、得意的語氣。)

2.“但是,光讀這句話,就能看出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嗎?不能!爲什麼?因爲這場大霧也許是湊巧碰上的呢?所以,你得再往前面讀一讀,你得聯繫聯繫上文。誰找到了可以聯繫的句子?”(指名口答:第一天,不見諸葛亮有什麼動靜;第二天,仍然不見諸葛亮有什麼動靜;直到第三天四更時候,諸葛亮祕密地把魯肅請到船裏。)(引導學生反覆誦讀此句,要讀出諸葛亮的胸有成竹、從容不迫。在讀中悟到諸葛亮早在三天之前就已算準了這場大霧。)

“不過,我覺得這個句子寫得太囉嗦!前兩天不是沒動靜嘛,沒動靜有什麼可寫的?完全可以寫成這樣嘛:第三天四更時候,諸葛亮祕密地把魯肅請到船裏。這樣寫既清楚又簡練,多好!改不改?爲什麼?”(組織學生討論。)

3.“只有這樣寫,我們才能真正體會到諸葛亮的胸有成竹。大家看,這就是神機妙算的諸葛亮!”(引導學生反覆誦讀周瑜的一聲嘆息:“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不如他!”)

我是應屆生

三、回讀課文,類化研究體驗。

在讀好周瑜的長嘆一聲之後,教師對研讀的策略做如下概括:“剛纔,我們透過抓住前後句子之間的聯繫,真正體會到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同學們,用聯繫的方法來研究問題,這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讀書能力。請大家用這種方法,再次研究‘霧中借箭’這部分內容,看看你還能從哪些句子的聯繫中讀懂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學生研讀,教師巡視。讀後組織交流。

(1)“誰來說說,你從哪兩個句子的聯繫中讀懂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指名口答:①諸葛亮笑着說:“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②曹操在營寨裏聽到鼓聲和吶喊聲,就下令說:“江上霧很大,敵人忽然來攻,我們看不清虛實,不要輕易出動。只叫弓弩手朝他們射箭,不讓他們近前。”)

“《草船借箭》這篇課文中,寫諸葛亮說話的地方有11處之多,但只有這個地方寫到了諸葛亮的笑。你們說,諸葛亮他在笑誰?”(聯繫魯肅的吃驚,指出他在笑魯肅的忠厚老實、不知底細,這是寬厚的笑、幽默的笑;聯繫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指出他在笑曹操的生性多疑、輕易中計,這是諷刺的笑、輕蔑的笑;聯繫“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指出他在笑周瑜的自不量力、陰謀落空,這是瀟灑的笑、勝利的笑。)

(2)“老師覺得諸葛亮的話並沒有說完。‘霧這樣大,曹操一不敢派兵出來……’這是話中有話、話後有話呀!你能把諸葛亮沒說出來的話寫出來嗎?”(學生練筆,寫後組織全班交流。)

學生交流例示:

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一定會叫弓弩手朝我們射箭;

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一定會叫弓弩手朝我們射箭,箭一定會像下雨一樣;

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一定會叫弓弩手朝我們射箭,這10萬枝箭我是借定了。

“你們真是諸葛亮的知音啊!既然如此,那課文爲什麼不把這些話寫出來呢?”(引導學生體會語言的含蓄,留有回味的餘地。)

2.以“懂地利”爲例,感悟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引導學生找出:(1)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過來,船頭朝東,船尾朝西,仍舊擂鼓吶喊,逼近曹軍水寨去受箭。(2)曹操知道上了當,可是這邊的船順風順水,已經飛一樣地放回20多裏,追也來不及了。)討論:諸葛亮是怎樣算準借箭的地理位置的。